GO健康

唇炎

概述

唇炎是以口唇乾裂、皸裂、脫屑為主要症狀,發生在唇部的炎性疾病的總稱。根據病程分為急性唇炎和慢性唇炎,常以慢性唇炎最為常見。

就診科別:
口腔科、口腔黏膜科
英文名稱:
cheil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慢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腫性唇炎、梅-羅症候群、光化性唇炎
治療周期:
一週或者長期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唇部乾燥、灼熱、疼痛、腫脹、皸裂
好發人群:
喜歡舔唇、咬唇的人群以及樂器吹奏者
常用藥物:
Tacrolimus 軟膏、丁苯羥酸乳膏
常用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
疾病分類

唇炎可分為慢性唇炎、腺性唇炎、肉芽腫性唇炎、梅-羅症候群、光化性唇炎、超敏反應性唇炎、漿細胞性唇炎、良性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其中以慢性唇炎最為常見。

慢性唇炎

發生於唇部最常見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

腺性唇炎

比較少見,下唇多發,偶爾為上唇或上下唇同時發病。

肉芽腫性唇炎

以唇部腫脹肥厚為特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單發或同時發生於上下唇,以下唇多見。

梅-羅症候群

病因不明,可能與遺傳、過敏等有關。

光化性唇炎

因過多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唇部黏膜損害,又稱日光性唇炎。

漿細胞性唇炎

這種以漿細胞為主的浸潤也可見於口腔、龜頭和女性生殖部位。

超敏反應性唇炎

接觸過敏原後引起的唇炎,如魚、蝦等。

良性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

本病又稱淋巴濾泡性唇炎、瘤樣淋巴組織增生。

病因

唇炎病因尚不明確,有多種不同因素,如日光照射、菸酒刺激、氣候變化、辛辣刺激、局部刺激、接觸化妝品等都可以引起唇炎。不同類型的唇炎,病因不同。

主要病因

慢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與溫度、化學、機械性等因素的長期持續性刺激有關。也可能與精神因素有關,病人一般無全身性疾病。

腺性唇炎

病因不明,以往認為它是一種原發於唇腺的疾病,有先天遺傳及後天獲得性兩種可能。後天因素可與牙齦炎、牙周炎、梅毒等口腔病灶或局部因素長期慢性刺激有關,如牙膏、吸菸、辛辣刺激及某些局部藥物等。目前認為,腺性唇炎起源於上皮,是唇部組織對日光照射、變應原或人為因素刺激的一種反應。

肉芽腫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與食物或(和)食品添加劑過敏、牙科材料過敏、微生物感染以及免疫因素有關。

食物或食品添加劑過敏

小麥、乳製品、巧克力、雞蛋、花生、肉桂醛、薄荷酮、可可、香芹酮、紅色酸性染料,鈦鎳黃染料、味精、苯甲酸等均可能與該病有關。避免食用上述食物或食物添加劑後,部分病人腫脹得以消退。

牙科材料過敏

牙科材料中鈷、銀汞等金屬材料與肉芽腫性唇炎的關係尚有爭論,經斑貼試驗證實對上述材料過敏的一些病人並未發現口腔肉芽腫性病變。另外有研究發現含有月桂醛、薄荷酮的牙膏可能與該病有關。

微生物感染

以往研究中懷疑的可疑微生物包括結核分枝桿菌、類結核分枝桿菌、釀酒酵母菌、螺旋體。

免疫因素肉芽腫性唇炎

是Th第一型細胞介導的遲髮型超敏反應。

梅-羅症候群

梅-羅症候群病因不明,青春期以後發病較多,男性略多於女性。唇腫、顏面神經麻痹、舌裂病損多不同時出現,可相隔較長時間。

光化性唇炎

本病為過度紫外線照射所致。正常人經受一定強度日光照射吸收紫外線後,頸、顴、鼻及下唇等皮膚黏膜暴露部位可以出現黑色素沉積反應而變黑產生曬斑。超過一定劑量的日光照射後, 除黑色素生成外還會發生細胞內和細胞外水腫、膠原纖維變性、細胞增生活躍等變化。夏季多發,下唇多見。

  • 紫質對紫外線具有高度敏感性,植物中含的葉綠素為紫質衍生物,故食用一些蔬菜、生藥等, 可影響紫質代謝,從而增強對日光敏感性而致病。肝臟疾病也可引起紫質代謝障礙,使對日光敏感性增加。
  • 日光照射的初期,細胞中的DNA、RNA與蛋白質合成及有絲分裂受到抑制,24小時後可逐漸恢復。但長期紫外線照射則可以誘導黏膜皮膚組織發生DNA和蛋白質變異,啟動並促進上皮異常增生。

漿細胞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與局部末梢循環障礙、高血壓等有關,長期局部刺激可能是本病的誘因。

良性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

病因不明,可能與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的原始淋巴組織在光輻射下增生有關。

超敏反應性唇炎

接觸一些過敏原或致敏物質引起。

誘發因素

季節性原因

寒冷、紫外線刺激可引起唇炎。

不良習慣

有舔唇、咬唇、喝水量少的不良習慣引起唇炎。

刺激性食物

長期進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吸菸、喝酒。

外部因素

使用劣質唇部化妝品導致。

感染

由於過敏、真菌感染或者病毒性感染所產生。

流行病學

唇炎是發生於唇部最常見的疾病,發病率高,冷熱、菸酒刺激均可發生唇炎,各個年齡段都可發生。

好發人群
  • 喜歡咬唇、舔唇,喝水量少者。
  • 青春期後的人群,男性多於女性。

症狀

唇炎見於以唇部乾燥、灼熱或疼痛,唇腫、充血,唇紅部脫屑、皸裂,表面滲出結痂為症狀的唇部炎症。有時會出現糜爛、膿腫,嚴重者反覆發作,久治不愈,甚至影響唇部活動。

典型症狀

慢性唇炎

唇部乾燥、灼熱或疼痛,唇腫、充血,唇紅部脫屑、皸裂,表面滲出結痂。有時出現糜爛、膿腫或血性痂皮,疼痛明顯。

腺性唇炎

下唇多發,偶為上唇或上下唇同時發病,以唇部腫脹為特徵,好發於中年,唇部可見唇內側有針頭大小的小口,觸診可觸及小結節。

肉芽腫性唇炎

以唇部腫脹、肥厚為特點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單發或同時發生於上下唇,以下唇多見。慢性反覆性腫脹、肥厚,最後形成巨唇或硬結。20~30歲發病較多,但也可見於兒童或老人, 無明顯性別差異。

梅-羅症候群

以反覆性唇腫、復發性顏面神經麻痹、舌裂三聯征為特點,重者會出現偏頭痛、臉部感覺遲鈍、唾液分泌過多或過少等症狀。

光化性唇炎

多見於長期受日曬的50歲以上的男性,有明顯季節性,春、夏為疾病高發期,唇部表現為水腫充血明顯,灼熱、刺痛,有濕疹糜爛樣表現,長期不愈有癌變的風險。

看醫

不同的唇炎疾病進程不同,有些唇炎可在去除刺激的情況下自行恢復,如果病情反覆發作、時好時壞、久治不愈,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明確病因。

就醫指征
  • 習慣於咬唇、舔唇,喝水量少,唇部有水腫、充血明顯,有濕疹樣糜爛時應及時就醫。
  • 唇部紅腫、皸裂、破皮、血管擴張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病人習慣舔唇、咬唇,唇部水腫明顯時,需要去口腔科就診。
  • 病人唇部腫脹,黏膜表面常有痂膜附著時,可以去口腔黏膜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唇部紅腫、皸裂、充血)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唇紅部脫屑、皸裂,表面滲出結痂,有時出現糜爛、膿腫或血性痂皮)
  • 唇炎是否反覆發作?
  • 有無既往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一般唇炎不需要做檢查,根據病史、表現可診斷。對於漿細胞唇炎或長期不愈者,需要做組織病理學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

唇部腫脹、增厚,黏液腺體增大,有黏稠或膿性液體從腺導管口溢出,黏膜表面常有痂膜附著等特點,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可以作出明確診斷。

診斷標準

慢性唇炎

根據病人病程反覆程度、是否時輕時重,在寒冷乾燥的季節好發,唇部紅腫、脫屑、痛癢伴隨結痂等特點可以診斷為慢性唇炎。

過敏性唇炎

服用藥物過敏或接觸其他過敏原導致的唇炎,發病急,唇部紅腫、灼痛、腫脹、滲出、糜爛、結痂,病人存在過敏史。

急性光化性唇炎

長期接受日曬,好發於夏季,起病快,病程短,根據以上表現可以診斷。

肉芽腫性唇炎

唇部腫脹肥厚,以下唇好發,由此可以進行診斷。

梅-羅症候群

以復發性顏面神經麻痹為特點,由此可以診斷。

鑑別診斷

慢性唇炎需要與變態反應性唇炎、盤狀紅斑性狼瘡、扁平苔蘚、多形紅斑相鑑別

變態反應性唇炎

常有服藥或接觸其他致敏物質的病史。發病急驟,可有局部灼熱、發癢、充血發皰、腫脹、滲出、糜爛和疼痛。病人常有過敏病史。

盤狀紅斑性狼瘡

唇部盤狀紅斑性狼瘡表現為玫瑰紅色斑,中心稍凹,邊緣微突起而呈盤狀。可向皮膚側擴大,致唇紅皮膚界限不清。皮膚病損可由桃紅色逐漸變成褐色,發生色素沉澱或色素脫失。唇部有脫屑,可有水腫、糜爛和結痂。在病損周圍可有放射狀細微白色條紋環繞。除唇部病損外,頰、齶、舌等處也可有類似損害。同時在顴部、額部、鼻部、手背等外露和易受太陽照射部位,亦可有紅斑樣損害。

扁平苔蘚

以頰部病損最常見,病損常多發,對稱分布,以灰白色角化斑紋損害為主。發生於唇部的扁平苔蘚,表現為灰白色條紋,呈網狀或樹枝狀,表面糜爛滲出和薄痂,一般較少有血痂,唇紅緣及邊緣皮膚較少受累,在糜爛面周圍仍常可見灰白斑紋。

多形紅斑

本病多為急性發作,病程短暫。口腔黏膜常有大片紅斑、充血、糜爛、滲出。損害常呈多形性和多部位發生,包括斑疹、丘疹、大皰、小皰。多同時伴有皮膚損害和全身症狀。典型皮損為靶形紅斑,可在唇、頰、舌、齶等部位發生紅斑、糜爛,疼痛明顯。發生於唇紅部除水腫、糜爛外,常覆蓋有高低不平的血痂,由於唇乾而影響張口,唇部活動可使血痴發生裂隙,造成出血而不斷結痂。

腺性唇炎需要與肉芽腫性唇炎、黏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病、淋巴管瘤相鑑別

肉芽腫性唇炎

一般常從唇一側發病,逐漸另一側也被侵犯,形成巨唇。唇皮膚潮紅腫脹、有硬結感,觸壓時不產生壓痕,捫診時有的可觸及顆粒狀結節。唇腫時輕時重,但不能完全恢復正常。

黏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病

可發生於唇、頰、齶等部位黏膜,以下唇多見。與慢性唇炎類似,反覆發作、唇腫發紅、乾裂出血,也可糜爛、脫皮、滲出、結痂,局部可有癢感。也有表現為潮紅充血,上有多髮結節狀突起,觸之軟,無破潰。病理表現為濾泡樣淋巴球、組織細胞、網狀細胞增生。

淋巴管瘤

多為先天性,是淋巴發育異常產生組織畸形的結果。好發於唇、舌、頰、頸部,黏膜表面不平,常呈結節狀,有白或淺黃色、柔軟有光澤的顆粒小球狀突起。可形成巨唇。可作組織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肉芽腫性唇炎與牙源性感染、血管性水腫、克隆氏症、結節病相鑑別

牙源性感染

有明顯的炎症性病灶牙,有紅、腫、熱、痛等感染症狀。

血管性水腫

發病突然,唇部呈瀰漫性腫脹,局部癢痛,唇有彈性、光亮如蠟,指壓無壓痕,水腫消失快,不留痕跡。

克隆氏症

有反覆的腹瀉、腹痛病史,口腔內可伴有潰瘍。

結節病(sarcoidosis)

為細胞免疫缺陷引起的系統性肉芽腫性疾患,亦稱為類肉瘤病。常侵犯大唾液腺、皮膚、淋巴、肺、肝、脾、眼、指(趾)、骨等器官組織。口腔表現為唇、頰暗紅色無痛性腫脹,觸之可捫及光滑而有韌性的結節。

光化性唇炎與慢性唇炎、扁平苔蘚、盤狀紅斑性狼瘡、變態反應性唇炎、黏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病、唇皰疹相鑑別

慢性唇炎

好發於寒冷、乾燥季節,無明確日光暴露史,病人有搔癢感,組織病理學檢查無膠原纖維嗜鹼性改變。

扁平苔蘚

扁平苔蘚常伴口腔內白色角化紋,丘疹樣皮損,無明顯光照史。

盤狀紅斑性狼瘡

典型皮損為臉部蝴蝶斑。發生於唇部的病損呈盤狀,萎縮、充血,中心可糜爛,近舌側出現放射狀細短白紋,皮膚黏膜界限不清。

變態反應性唇炎

發病快,有變應原接觸史,黏膜充血、糜爛明顯,滲出多,可有水泡。

黏膜良性淋巴組織增生病

唇部病損脫屑、皸裂、充血、糜爛、白色角化紋。無明顯光照史,組織病理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唇皰疹

無光照史,有復發史,皰疹常發生在唇紅皮膚交界處。

治療

唇炎應除去一切刺激因素,如改變舔唇、咬唇等不良習慣。避免風吹、寒冷等刺激,忌食辛辣食物、忌菸酒,初期以局部濕敷上藥為主要治療手段。若病情反覆需進一步進行藥物治療,對症用藥。

治療周期
治療周期與唇炎輕重有關,輕度病人一週可治癒,較重者長期存在,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一般治療

改變咬唇等不良習慣,暫停使用口紅、唇膏等對嘴唇有刺激性的化妝品。

急症治療

儘快去除刺激因素,局部濕敷。

藥物治療

慢性唇炎

用浸漬0.1%依沙吖啶溶液、3%硼酸溶液、5%生理鹽水等消毒抗炎液體,或有清熱解毒功效的中藥藥液(如雙花液等)的消毒脫脂棉片貼敷於患處。

腺性唇炎

可以給予糖皮質類固醇類乳膏塗擦,或者注射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

肉芽腫性唇炎

予以局部注射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

光化性唇炎

塗抹3%氯喹軟膏、5%二氧化鈦軟膏等。

梅-羅症候群

可局部注射或口服糖皮質類固醇類藥物,口服氯法齊明、 Thalidomide 、胺甲蝶呤等藥物,也可選擇給予鹽酸米諾環素、羅紅黴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或者英夫利昔單抗等生物製劑,但治療效果均不肯定。

良性淋巴組織增生性唇炎

避免日照暴曬。由於本病對放射性敏感,可用放射性核素P32貼敷治療,每周1~2次,2~3週為1療程。痂皮可用0.1%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去除。

超敏反應性唇炎

遠離過敏原,可服用 Loratadine 等改善過敏症狀。

漿細胞性唇炎

局部可用皮質類固醇軟膏,也可用X線放射或放射性核素局部敷貼治療。

手術治療

唇炎通常無需手術治療,但對懷疑癌變或已經癌變病人應儘快手術,但應注意對唇紅切除緣的修補。

中醫治療

本病與中醫之唇風、唇腫、唇瘡近似,認為系風寒濕邪相搏於唇聚而發之,也可為脾胃濕熱伏結於唇。治宜疏風健脾、清熱祛濕、養血潤燥,方藥可用四物消風湯、救唇湯、五苓散等加減;急性發作者可選用防風通聖散、化斑解毒湯、茵陳蒿湯、除濕胃蒼湯等加減。

其他治療

口服維他命A可減少唇部的黏膜脫屑、皸裂,維他命B可促進唇部黏膜生長,一旦病情好轉需立即停藥。

預後

唇炎的預後大多數都很好,也可能會出現時輕時重、反覆發作。症狀輕者可自愈,症狀反覆發作者要及時去醫院進行就診,明確病因。儘量避免唇部刺激,養好唇部。

能否治癒

唇炎為最常見的炎症性疾病,治療方便,治癒效果快。

能活多久

唇炎一般不影響壽命。

飲食

唇炎病人平日多飲水、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飲食調理
  • 多吃水果、蔬菜,如蘋果、梨、桃、西瓜,補充大量水分避免唇部乾燥引起皸裂。
  • 避免辛辣、刺激,忌吸菸、喝酒,清淡飲食防止刺激性食物引發唇炎。
  • 有過敏史或者過敏性唇炎病人,需避免吃容易發生過敏的食物,如魚、蝦等海鮮類。
  • 唇炎病人平時需要多補充維他命,多吃水果、蔬菜,如蘋果、梨、桃、西瓜,補充大量水分,避免唇部乾燥引起皸裂。

照護

唇炎會影響病人日常生活、工作、社交,需嚴格遵守醫生的醫囑,對飲食生活要加強控制,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引起唇炎。

日常護理
  • 停止使用劣質唇部化妝品,停用過敏性食物、藥物。
  • 避免風吹、日曬、寒冷等氣候刺激。
  • 改變咬唇、舔唇、喝水少等不良習慣。
病情監測

當唇部出現紅腫、皸裂,唇紅部脫屑、乾燥、唇腫、充血,表面滲出結痂時需要到醫院及時就診,查明情況,明確病因。

特殊注意事項

唇炎是發生於唇部的病症總稱,分類較多,其他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紅斑性狼瘡可引起唇炎,口腔黏膜病如口角炎、乾燥症也會引起唇炎的表現,需要進行鑑別診斷後針對病情進行治療。

預防

唇炎的發病與寒冷、乾燥、日光照射、菸酒刺激,以及舔唇、咬唇、樂器吹奏,細菌感染、微量營養素缺乏、過敏因素有關,儘量避免可能誘發唇炎的因素是關鍵。

預防措施
  • 多食用新鮮蔬菜,如白菜、白蘿蔔、青菜等,以增加B群維他命的攝入。
  • 補充足量的水分,飲足量的水,很大程度上可避免唇部乾裂。
  • 忌用唇部化妝品,以免加重病情。
  • 避免風吹、日曬、寒冷等氣候刺激。
  • 糾正舔唇、咬唇等不良習慣,如果長時間出現唇部皸裂、結痂症狀,長時間不愈,應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
  •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忌菸酒。
  • 保持良好心情,維持正常的起居作息時間,避免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