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病性腎炎
概述
紫斑病性腎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是繼發於過敏性紫斑症的腎小球病變,其特點是全身瀰漫壞死性小血管炎,伴IgA免疫球蛋白複合物沉積於受累臟器的小血管壁和腎小球繫膜區、內皮下,而引起的炎症。主要症狀是四肢皮膚出血點伴隨血尿、蛋白尿、關節疼痛、腹痛,治療不及時會影響到腎功能,最終發展到尿毒症。本病兒童預後較好,成年人預後較差。因為腎是過敏性紫斑症最常見的受累器官,所以稱為紫斑病性腎炎。
- 就診科別:
- 腎內科、兒科
- 英文名稱:
- Henoch-Schonlein Purpura
- 疾病別稱:
- 紫斑症、肌衄
- 併發疾病:
- 腎功能不全
- 治療周期:
- 一般為1~3個月,少數可長達半年或一年以上
- 臨床症狀:
- 皮下出血、血尿、蛋白尿、關節腫痛、腹痛
- 好發人群:
- 兒童、青少年、男性
- 常用藥物:
- Methylprednisolone 、環磷醯胺、雷公藤、環孢素
- 常用檢查:
- 血液常規、腎功能檢查、腹部超音波、風濕免疫學檢查
輕型
臨床表現為鏡下血尿、少量蛋白尿(尿蛋白<2.0g/24h),通常無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害。病理改變為腎小球繫膜增生性病變,無明顯腎小管間質損傷。
中型
臨床表現介於輕型和重型之間,有以下情形之一,即屬於中型紫斑病性腎炎:肉眼血尿或大量鏡下血尿;尿蛋白>2.0g/24h;伴有高血壓;伴有輕度腎功能損害。病理改變為腎小球瀰漫繫膜增生性病變,或腎小管微血管袢壞死。
重型
臨床表現為肉眼血尿、蛋白尿、高血壓、腎功能損害,部分病人表現為急進性腎小球腎炎,病理改變為重度腎小球繫膜增生性病變,伴腎小球微血管袢壞死、血栓等疾病變。
病因
紫斑病性腎炎的病因目前尚沒有確定,一般認為跟感染或過敏反應有關,部分病例發病前就有感染,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
感染
有部分病例起病前1~4週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見病原體病毒類的有柯薩奇、EB病毒、腺病毒、水痘病毒、風疹病毒、B型肝炎病毒等。細菌類包括沙門氏桿菌、軍團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其他的有支原體、阿米巴原蟲、蛔蟲等。
遺傳因素
目前發現過敏性紫斑症發病可有家族聚集性,故推測遺傳因素在該病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其他
反覆持續的皮疹、嚴重的消化道症狀,如消化道出血是紫斑病性腎炎的高危因素,有研究顯示胃腸道症狀與腎臟損害也有關。
食物因素
多見魚、蝦、蟹等,由於海鮮中含有大量的異種蛋白,異種蛋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容易造成身體的不適。
藥物因素
抗生素、磺胺、異菸鹼醯肼錠、卡托普利等也可誘發紫斑病性腎炎。
理化因素
有冷刺激、植物花粉、蟲卵、蚊蟲、疫苗接種、動物羽毛、油漆等。
其他因素
有報導30%的紫斑病性腎炎患兒腎小球繫膜區,有A組溶血性鏈球菌抗原沉積,而非紫斑病性腎炎的A組溶血性鏈球菌抗原沉積沉積率僅為3%,表明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是誘發紫斑病性腎炎的重要原因。
紫斑病性腎炎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常見於2~8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男孩多於女孩,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以春秋二季多見,沒有特定的發病地區。
- 免疫功能低下者,多見2~8歲的兒童或青少年。
- 男性發病高於女性,男女比例為2:1。
症狀
紫斑病性腎炎主要症狀是皮膚出血點、血尿、蛋白尿。皮膚出血點以四肢遠端多見,呈散在、對稱分布,略高於皮膚,按壓不褪色,有的伴隨皮膚搔癢,1~2周後逐漸消退。
腎外症狀
出血點
為本病首發和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在四肢遠端、臀部、臉部,軀幹比較少。皮疹呈對稱性分布,略高於皮膚表面,按壓不褪色。病變為廣泛的白血球碎裂性小血管炎,以微血管損傷為主,也可波及小靜脈和小動脈。出血點可有癢感,也是常見的過敏症狀,1~2周後逐漸消退,常可分批出現。部分病例皮膚出血點數周或數月後可以復發。
關節疼痛
為本病常見伴隨症狀,特點為多發性、遊走性,多發於膝、肘、腕、踝等關節,以踝、膝、手部最為明顯,但是不會導致關節變形,也沒有後遺症。
胃腸道症狀
由血管炎引起的腸壁水腫、出血、壞死是產生腸道症狀及嚴重併發症的主要原因。一般以陣發性、劇烈性腹痛為主,常見於下腹部或臍周。疼痛可伴隨嘔吐,有的兒童會出現消化道出血。
腎臟症狀
主要為蛋白尿、血尿,伴隨高血壓、水腫。病變波及到腎臟後,會影響鈉元素的排出,而導致血壓升高、水腫。
部分病人在疾病發展過程中 會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以及膝、踝、肘、腕等大關節出現腫痛、活動受限等。
該病病人初期主要是皮膚出血點對稱分布於雙下肢,以踝、膝關節周圍多見,血尿常表現為單純性血尿,腹痛常見臍周和下腹部,關節疼痛多為遊走性。
該病中期會有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而關節疼痛數日內會消失,不遺留關節變形。
該病少數病人會出現頑固性水腫、高血壓。
部分病人偶可發生顱內出血,導致驚厥、癱瘓、昏迷、失語,一般跟血壓升高控制的不好有關。出血傾向包括鼻出血、牙齦流血、咳血、偶爾累及循環系統發生心肌炎、心包炎,累及呼吸系統發生喉頭水腫、氣喘、肺出血。
腎功能不全是所有腎臟疾病的最後結局,可出現多系統症狀。胃腸道症狀是最早出現的,比如食欲不振、上腹部飽脹,然後發展到噁心嘔吐、腹瀉、口腔可聞到尿味,甚至有消化道出血,其他症狀還可看到肢體水腫、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尿量明顯減少等。
看醫
紫斑病性腎炎早發現、早治療,對於縮短病程、預防併發症及其重要,尤其對於有家族遺傳傾向的群體,只要出現皮膚出血點、血尿就要及時去治療。
當四肢出現散在皮膚出血點、血尿、關節疼痛、劇烈腹痛等症狀,要及時就醫。
病人可至兒科、腎內科就診。
- 目前具有什麼症狀?(如四肢皮膚出血點、關節疼痛、活動受限)
- 家族成員是否具有類似疾病或症狀?
- 是否有過敏史?
- 是否有血尿?血壓是否升高?
- 近期有沒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血液常規
本檢查可以排除皮膚出血點是否為血小板計數偏低導致的。
尿液常規
本檢查如果出現管型,說明腎損害確立,潛血陽性說明有尿出血,因為有些症狀輕微的病人,外觀無法確定是否具有血尿。
腹部超音波
有利於初期診斷腸套疊,以利鑑別。
腎功能
腎功能檢查可以評估腎損害的情況。
風濕免疫學檢查
可以鑑別關節疼痛是否跟風濕性關節炎有關。
典型的皮膚出血點,同時伴隨下列4項之一者可以確診。
- 瀰漫性腹痛。
- 關節炎或關節痛。
- 任何部位切片檢查顯示IgA免疫複合物沉積。
- 腎損害。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
本病臨床以皮膚黏膜或內臟出血為主要表現,而急性型兒童發病比較多,且無性別差異,病人發病前1~3週會有呼吸道感染史,超音波顯示肝、脾臟腫大,血液常規血小板計數偏低,而紫斑病性腎炎其肝、脾、血小板計數均正常。
風濕性關節炎
紫斑病性腎炎會伴隨關節疼痛症狀,與風濕性關節炎容易混淆,風濕性關節炎是以關節疼痛為首發症狀,一般無皮膚出血點。
敗血症
敗血症是指各種致病菌進入血液循環後,產生毒素導致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敗血症也會出現皮膚出血點、關節疼痛,但是紫斑病性腎炎沒有寒戰、高熱,可與敗血症相鑑別。
急性腎小球腎炎
本病也會出現血尿,而且是首發症狀,但是沒有四肢皮膚出血點,而紫斑病性腎炎是以四肢皮膚點為首發症狀。
IgA腎病變
少數紫斑病性腎炎病人初期僅有腎損害,而沒有皮膚出血點及腎外器官受累,類似原發性IgA腎病變,但是紫斑病性腎炎腎小球微血管節段袢壞死、新月體形成等血管炎表現更為突出,以茲鑑別。
兒童外科急腹症
常見腸套疊,典型症狀為腹痛、嘔吐、便血及腹部腫塊,兒童腸套疊多為原發性,而紫斑病性腎炎出現腸套疊為偶發症狀,都是在皮膚出血點之後出現。
治療
首先要禁止食用各種會導致過敏的食物比如魚蝦、蠶豆。治療方式主要是抗炎、抗過敏、對症治療。
- 對於蛋白尿、血尿可以使用 Enalapril ,本品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因為蛋白尿、高血壓是導致腎病加重的重要因素,本品對推遲腎功能惡化,保護腎功能有積極作用。
- Methylprednisolone 有抗炎、抗過敏的作用,對於緩解消化道症狀和關節疼痛有很好的療效,當效果不好的時候,可以配合雷公藤多苷,本品具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使蛋白尿、血尿轉陰,但應注意肝功能損傷,需要定期複查。療效還不好的時候也可以使用環孢素A,本品會損傷肝腎,要定期監測肝功和腎功,一歲以下兒童禁用。
- 少數病人呈腎病症候群表現,比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水腫、高血脂,這時候可以採用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其中療效最為肯定的是 Methylprednisolone 聯合環磷醯胺治療。
- 當臨床表現為急進性腎炎、腎切片檢查顯示有大量新月體形成的紫斑病性腎炎,出現腎功能衰竭風險比較大,可以採取血漿置換,本治療可減輕腎損害,推遲腎功能衰竭的進展速度。
紫斑病性腎炎病人若出現終末期腎衰竭,需進行腎移植。
該病可以從脾虛和血熱兩方面治療,皮膚出血點伴隨乏力、舌淡、脈搏微弱可服用人參歸脾丸,補脾攝血。皮膚出血點伴隨舌紅、脈搏跳動有力,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涼血瀉熱。
預後
紫斑病性腎炎大多預後良好,個別會發展成腎功能不全。成年病人雖然一般預後較差,但是積極配合治療,仍然能夠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80%左右的兒童病人可以完全治癒,小於20%病例可因腸出血、腸套疊、腸壞死而死亡,大概2%的病人可發展到尿毒症。
紫斑病性腎炎治癒後一般不會影響壽命。
最初6個月內每月複診一次,此後根據病情1~3個月複診一次,在門診可以定期監測血液常規、尿液常規、生化指標。
飲食
紫斑病性腎炎病人禁止食用導致過敏的食物,如果某些食物會導致病人病情加重,就要終身禁止食用此類食物,平時應多吃富含蛋白質、維他命C以及補血的食物。
- 平時多吃富含蛋白質以及補血的食物,比如瘦肉、蛋類,動物的肝、腎,菠菜,番茄、海帶、紫菜、木耳、大豆等。
- 多吃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可以減低微血管通透性和脆性作用,有防止出血作用,比如柚子、橙子、柑橘、蘋果、檸檬、草莓、奇異果和各種綠葉蔬菜。
- 禁止吃魚、蝦、螃蟹、牛奶、蠶豆、鳳梨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照護
紫斑病性腎炎病人在治療時期應減少活動、注意休息,皮膚要保持清潔、乾燥,防止皮膚損害的出現,在飲食方面要低鹽、低脂、優質蛋白為主。
- 注意出皮膚出血點復發或加重是否有可疑食物、異物接觸導致過敏,避免再次接觸。
- 避免食入海鮮等食物,防止再次過敏,加重病情。
- 應注意防寒保暖,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出院後注意運動,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
- 青年病人要忌食菸酒,飲食少吃油膩食物,對於尿血病人,應忌食辛辣食物。
出現皮膚出血點、尿色偏深或泡沫許久不能破裂者,要及時複查血液常規和尿液常規。
平時多注意過敏性食物的排查,且注意避免接觸油漆,春季注意花粉過敏。少數發展到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按規定療程服藥,不能因為尿液常規好轉而擅自停藥。
預防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過敏原,對於紫斑病性腎炎的預防仍然具有一定實際意義。
過敏性體質群體可以定期檢查尿液常規,如果出現蛋白尿、血尿、管型要及時治療。
- 紫斑病性腎炎病人日常需注意避免再次接觸可疑過敏原。
- 避免勞累,加強煅煉以提高免疫力,積極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冷刺激。
- 春暖花開時節注意避開植物、花粉等容易導致過敏的物質。
- 夏季注意防止蚊蟲叮咬。
- 儘量不養寵物,因為動物脫落的羽或毛也容易導致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