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視網膜動脈阻塞

概述

視網膜動脈阻塞是指視網膜動脈、分支動脈、小動脈的血流被阻斷,主要原因是血管栓塞、血管痙攣、血栓形成、外力壓迫等。主要臨床表現為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本病會嚴重損害視功能,預後較差。

就診科別:
眼科
英文名稱:
retinalarterial-obstruction
疾病別稱:
視網膜動脈阻斷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虹膜新生血管
治療周期:
長期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
好發人群:
常年吸菸飲酒者、高血壓心臟病病人、眼部疾病人
常用藥物:
醋甲唑胺、硝酸甘油、阿斯匹靈
常用檢查:
眼底檢查、視野檢查、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
疾病分類

視網膜動脈阻塞

主要是視網膜動脈的血流被阻斷。

分支動脈阻塞

主要是視網膜分支動脈的血流被阻斷。

微血管前小動脈阻塞

主要是視網膜前微血管的小動脈血流被阻斷。

睫狀視網膜動脈阻塞

主要是視網膜的睫狀動脈血流被阻斷。

病因

視網膜動脈阻塞主要由各種因素阻斷了視網膜動脈、分支動脈、小動脈的血流所引起的。本病非傳染性疾病,無傳播途徑,好發於常年吸菸飲酒者、高血壓心臟病病人、眼部疾病人。心血管疾病是本病的誘因。

主要病因

動脈壁改變與血栓形成

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全身或局部的炎症性血管病(如顳動脈炎、血栓性脈管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葡萄膜炎等)均可累及視網膜動脈,引起視網膜動脈內膜增生或水腫,使管腔狹窄,內壁粗糙。由於血流衝力,狹窄處常留有間隙,當間隙尚剩有原管腔的三分之一時,臨床上可無表現,但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如血栓形成、血管痙攣、血流灌注壓不足或眼壓升高等),此間隙可突然關閉而發病。 

動脈痙攣

急性進行性高血壓病、腎性高血壓等引起動脈痙攣;慢性進行性高血壓病病程經過中,因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因素,在小動脈已有硬化的基礎上所導致的動脈痙攣,均可累及視網膜動脈,引起其主幹或其分支的一過性阻塞。

栓塞

由栓子發生阻塞者,栓子多來源於心瓣膜及附近大動脈內壁脫落的斑塊及動脈瘤內的血栓等。視網膜動脈在進入視神經及球內之前,由於在穿過視神經硬鞘膜及鞏膜篩板處管徑變窄,為栓塞之好發部位,體積較小的栓子可發生於該動脈的某一分支。 

其他

眼球後麻醉時球後出血及外科術時俯臥位全身麻醉後,亦能發生視網膜動脈阻塞。其原因可能與眼球受到壓迫及病人處於失血或休克狀態有關。

誘發因素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容易導致血管栓塞、血管痙攣、血栓形成、血管壁改變等,這些是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病因,所以心血管疾病容易誘發視網膜動脈阻塞。

流行病學

視網膜動脈阻塞在全球的患病率很高,且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調查顯示,視網膜動脈阻塞發病率為2/100000,且多見於老人,平均發病年齡為62歲,男性多於女性,且多為單眼發病。

傳播途徑

本病非傳染性疾病,無傳播途徑。

好發人群

常年吸菸飲酒者

常年吸菸飲酒的人,肺功能受影響,容易發生血管痙攣,導致視網膜動脈阻塞。

高血壓心臟病病人

高血壓心臟病病人心功能較差,血管中也容易有血栓形成,栓子脫落時容易阻塞視網膜血管。

眼部疾病人

例如眼球後腫瘤、眼球後出血等的病人,容易引發視網膜分支動脈或者小動脈出血。

症狀

視網膜動脈阻塞的典型症狀為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多數人視網膜動脈阻塞發生在視網膜中、小血管以及微血管。一部分人視網膜動脈阻塞發病前期可出現先兆症狀,會出現突發的、一過性的單眼視力喪失,數秒或數分鐘後視力自行恢復。

典型症狀

視網膜動脈阻塞

發作迅速,無痛性視力突然喪失,初期出現一過性黑矇並可自行恢復。

視網膜分支動脈阻塞

眼底所見阻塞通常發生在視乳頭附近或大的交叉處。受累動脈變細窄,相應靜脈亦略細;阻塞動脈內可見白色或淺黃色的小斑塊;在阻塞動脈供應區域,視網膜呈象限形或扇形乳白色渾濁。

睫狀視網膜動脈阻塞

眼瞼上提無力,中心視力突然喪失,視野表現中心注視點的大暗點,而周邊視野正常。

微血管前小動脈阻塞

阻塞處可見小片狀渾濁,即棉絮斑。一般數周或數月後消退,急性期視野可見相符的小暗點,但由於受損區較小,不易查出並可能完全恢復。

併發症

虹膜新生血管

虹膜新生血管並非虹膜的原發性疾病,而是繼發於許多眼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由於它可以發展成為或合併纖維血管膜的形成,以致虹膜角膜角關閉而發生嚴重的新生血管青光眼,眼壓往往難以控制,最終導致患眼失明,甚至因眼球劇痛而摘除眼球。

看醫

當病人突發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時,或者病人出現過一過性視力喪失的先兆症狀,則可能出現了視網膜動脈阻塞,此時應及時到眼科就醫,如不及時治療則會損害視功能。醫生通過病人的臨床症狀以及輔助檢查結果確診本病。

就醫指征
  • 冠心病、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病人定期進行眼科體檢非常有必要,一旦體檢中發現視網膜動脈阻塞的體徵,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人發現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病人,若一過性視力缺損反覆發作,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眼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血壓升高、心前區疼痛等,可到心內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視力下降多長時間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心前區疼痛、憋悶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眼底檢查

在充分散瞳檢眼鏡下進行眼底檢查,視網膜動脈阻塞可發現視網膜微血管後小靜脈,或者脈絡膜微血管、新生血管、小動脈及小靜脈阻塞。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

對病人眼底進行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可了解視網膜血管的情況,是本病的一項重要檢查。檢查過程中病人會略有不適,應注意提醒病人。

視野檢查

對病人進行視野檢查,可了解病人視物的範圍內有無暗點和視物範圍有無缺損,檢查過程依據醫生的指示進行,較為簡單。

診斷標準
  • 典型視網膜動脈阻塞症狀——視力下降、一過性視力喪失、視物範圍缺損。
  • 明確病史,結合各項檢查結果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玻璃體出血

即玻璃體積血,是由血管性、炎症性、腫瘤、視網膜裂孔等原因造成視力下降的一種常見疾病。一方面,本病不僅使屈光介質混濁,妨礙光線達到視網膜,而且能對眼部組織產生嚴重破壞作用;另一方面,機體對出血的反應可使血液逐漸被清除。視網膜動脈阻塞不會有出血的症狀,以此鑑別。

治療

視網膜動脈阻塞是視網膜大、中以及微血管阻塞所引起的,由於視網膜對缺血非常敏感,故需要積極治療,但本病無特異性治療,僅能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發病時間較長時,治療效果較差。

治療周期
視網膜動脈阻塞無特異性治療方法,需長期間歇性治療。
藥物治療

醋甲唑胺

該藥主要用於降低由視網膜阻塞導致的眼壓升高,可減少視網膜動脈的灌注阻力,但應注意該藥的不良反應,例如皮疹、四肢末端的麻木感、聽力陣礙或耳鳴、疲勞不、食慾減退、味覺失常;功能性腸胃障礙如噁心、嘔吐和腹瀉。

硝酸甘油

該藥用於應急處理,當發生視網膜動脈阻塞時,可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但應注意該藥的不良反應,包括眩暈、頭暈、昏厥、面頰和頸部潮紅,嚴重時可出現持續的頭痛、噁心、嘔吐、心搏過速、煩躁;皮疹、視力模糊。

阿斯匹靈

視網膜動脈阻塞時可通過使用阿斯匹靈來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應注意該藥的服用方法,應與食物同服或用水沖服,以減少對胃腸的刺激。阿斯匹靈和酒不能同時吃。

手術治療

前房穿刺術

當眼壓過高時,可採用前房穿刺術降低眼壓,改善症狀。

其他治療

併發症的治療

如虹膜新生血管病人在治療視網膜動脈阻塞時,應同時兼顧原發病的治療,使病人的眼部各項指標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

預後

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阻塞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但是併發虹膜新生血管的病人,應積極治療原發病,由於本病無特異性治療方法,現有的治療方法收效甚微,如果發病時間較長者,則治療效果更差。

能否治癒

視網膜動脈阻塞無法治癒,僅可控制症狀。

能活多久

視網膜動脈阻塞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但可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

後遺症

本病嚴重的病人可能會產生失明的後遺症。

複診

視網膜動脈阻塞伴有原發病病人,應該追蹤治療原發病,3個月後對視網膜動脈進行複查。

飲食

視網膜動脈阻塞病人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溫熱食物,慎食肥甘油膩之品,多補充蛋白質。

飲食調理
  • 病人適當補充富含蛋白質、胺基酸、鋅元素、維他命類的食物,有利於提高提高視力,促進傷口的恢復,例如豬骨頭、牛骨頭或者是魚湯、雞肉等,可以讓眼睛更健康。
  • 病人多食有助於消腫止痛的食物可以讓傷口很快恢復,比如南瓜、大豆、海帶、雞肉、魚肉、雞蛋等。
  • 病人保證飲食清淡無刺激很重要,不要吃刺激性強的東西,以免影響到傷口恢復。

照護

注意保持眼部衛生,保持乾燥潔淨,避免過度用眼,發現視網膜動脈阻塞後不要過分緊張,積極治療,保持樂觀的心情。

日常護理
  • 病人要了解各類擴血管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使用。
  • 伴有原發病病人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控制血壓、血糖等。
  • 視網膜動脈阻塞病人應避免劇烈運動。
病情監測

視網膜動脈阻塞病人病情無法痊癒,需定期複查,積極追蹤治療。

心理護理

家人在情感上多關心、多陪伴病人,給予其足夠的家庭支持。

預防

視網膜動脈阻塞是一種嚴重的動脈阻塞疾病,所以在預防的過程中應注意,一旦出現一過性視力喪失,應儘早就醫,查明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

初期篩檢

對初次發生視網膜動脈阻塞的病人應徹底治療;檢査有無全身疾病如皮肌炎等,及時發現並治療。

預防措施
  • 減少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養成良好的生活和用眼習慣,注意休息。
  • 眼部疲勞時可通過做眼保健操來緩解。
  • 各類眼部用藥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