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玻璃體出血

概述

玻璃體出血即玻璃體積血,是各種原因導致視網膜葡萄膜血管或者眼內異常的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並且聚集在玻璃體腔內,主要臨床表現是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嚴重者可引起玻璃體渾濁,出血量少者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多者需要手術,預後一般良好。

就診科別:
眼科
英文名稱:
vitreous hemorrhage
疾病別稱:
玻璃體積血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玻璃體渾濁、溶血性青光眼、血影細胞性青光眼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
好發人群:
眼部疾病者、眼外傷者
常用藥物:
雲南白藥膠囊、卵磷脂絡合碘膠囊、羥苯磺酸鈣膠囊
常用檢查:
視力檢查、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底檢查、眼部超音波檢查

病因

玻璃體出血的原因主要是玻璃體鄰近視網膜、葡萄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玻璃腔內。其常見病因主要有視網膜血管性疾病、眼外傷、視網膜疾病、後玻璃體剝離等。玻璃體出血好發於眼部疾病者、眼外傷者等人群,劇烈運動時容易誘發。

主要病因

任何原因致使視網膜葡萄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血液流出並聚積於玻璃體腔內,都可形成玻璃體積血。正常人的玻璃體無血管,但視網膜新生血管可長入玻璃體,或出現玻璃體纖維血管組織增生。眼外傷和眼底血管性疾病是臨床上引起玻璃體積血的常見原因。

眼外傷或手術引起的玻璃體積血

眼球穿透傷或鈍挫傷都可造成外傷性玻璃體積血。在角鞏膜穿通傷、鞏膜穿通傷和眼後段的異物傷,玻璃體積血的發生率很高。眼球頓挫傷造成的眼球瞬間變形可致視網膜脈絡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體積血可由睫狀體部位損傷所致。 手術性玻璃體積血可見於白內障手術、視網膜剝離修復手術、玻璃體手術等。

自發性玻璃體積血

自發性玻璃體積血包括的疾病較多。主要有視網膜血管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阻塞、Eales病、視網膜大動脈瘤等;後玻璃體剝離或視網膜裂孔形成;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視網膜脈絡膜的炎症、變性或腫瘤。

其他

視網膜裂孔形成占42%;視網膜靜脈分支阻塞占37%。一些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視網膜劈裂症也可導致玻璃體積血,但較為少見。在糖尿病病人,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是玻璃體積血的一個先兆。如果不作任何處理,5年內約有27%發生玻璃體積血。

誘發因素

劇烈運動可使人體心率加快,血管壁受力增加,加之如果病人原先有玻璃體、黃斑、視網膜等基礎病變,則可誘發玻璃體出血。

流行病學

玻璃體出血在全球的患病率很高,且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調查顯示,約32%的眼外傷住院病人可發生玻璃體出血。

好發人群

眼部疾病者

包括視網膜病變、黃斑部病變、玻璃體病變等人群,均為玻璃體出血的高危人群。

眼外傷者

由於應激性事件導致的眼外傷可引起玻璃體出血。

症狀

玻璃體出血的典型症狀為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多數人出血較少,症狀不明顯,可出現飛蚊感,視力變化不大,少數人出血量大時,可引起青光眼或者原發病症狀,但是並不一定出現眼紅或者眼痛。

典型症狀

玻璃體積血的症狀、體徵主要取決於引起出血的原發病和出血量的多少、出血的次數等因素。

少量出血

病人可能不察覺,或僅有「飛蚊症」,較多的出血發生時,病人發覺眼前暗影飄動,或似有紅玻璃片遮擋,反覆出血的病人可自覺「冒煙」,視力明顯下降。

中等量的出血

中等量的出血可呈緻密的黑色條狀混濁。大量出血致眼底無紅光反射,視力下降至光感。 隨著時間的推移,玻璃體內的血液彌散,顏色變淡,玻璃體逐漸變得透明。

大量出血

大量出血的病人吸收需要6個月或長達1年以上。在沒有明顯眼底病變時,視力可能完全或大部分恢復。在眼後段外傷合併大量玻璃體積血時,可能有半數的病人喪失有用視力。

其他症狀

出血較少者可能無症狀或僅有飛蚊感,視力無明顯變化。

併發症

玻璃體渾濁

玻璃體混濁是指玻璃體內出現不透明體,導致視物模糊,眼前好像有飛蚊、黑影、雲霧飄動等,多是由玻璃體隨年齡增長出現液化、後脫離或玻璃體炎症、出血等疾病造成的,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眼病的共同表現。

溶血性青光眼

溶血性青光眼是指眼內出血,特別是玻璃體出血後,紅血球的破壞後產物與包含血紅素的巨噬細胞機械地阻塞小梁,導致急性眼壓升高,發生溶血性青光眼。

血影細胞性青光眼

血影細胞性青光眼是變性紅血球(血影細胞)阻塞小梁網引起的繼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眼部穿通傷和頓挫傷均可引起該型青光眼,最常見的情況合併有玻璃體出血。玻璃體內的出血一旦消失,血影細胞性青光眼就基本上得到解決。血影細胞性青光眼的預後很好。

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玻璃體積血可以引起相關細胞發生增值反應,導致玻璃體計劃的形成或機化,最終導致病人出現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看醫

當病人突發視力下降或者眼前有異物飄動感、視物遮擋感,尤其出現眼痛或者眼部受過外力損傷,則可能出現了玻璃體出血,此時應及時到眼科就醫,並進行視力檢查、裂隙燈顯微鏡檢查、眼底檢查、眼部超音波等檢查,注意與視網膜出血相鑑別。

就醫指征
  • 眼部外傷病人定期進行眼科體檢非常有必要,一旦體檢中發現玻璃體出血體徵,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發現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時,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病人考慮去眼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現在有什麼症狀(如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等)
  • 出現這種症狀多長時間了?
  • 有沒有眼部外傷史?
  • 有沒有自己服用過藥物?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眼底檢查

  • 在充分散瞳檢眼鏡下進行眼底檢查,視網膜出血可發現視網膜微血管後小靜脈,或者脈絡膜微血管、新生血管、小動脈及小靜脈出血。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

  • 對病人眼底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視網膜出血可發現視網膜微血管後小靜脈,或者脈絡膜微血管、新生血管、小動脈及小靜脈出血。

視力檢查

當病人自覺視力下降時,應及時進行視力檢查,確定視力下降及其嚴重程度,初步判斷病情的發展情況以及損傷的嚴重程度。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

  • 該項檢查是通過光的投射對人體眼睛深部組織進行檢查,是檢查眼部是否存在外傷的主要手段,以了解角膜、鞏膜、虹膜的病變情況,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作用

眼部超音波檢查

  • 該檢查是玻璃體出血的最主要檢查方法,出血量少時,超音波可看到點狀或者團狀高回音,出血量大時,超音波可看到呈緻密高回音。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

該項檢查需要行雙眼檢查,用以排除其他疾病,這是一項有創檢查,且部分人對螢光素鈉存在過敏反應,所以在檢查之前應及逆行全面檢查,在檢查後也需注意病人的反應。

診斷標準
  • 典型玻璃體出血症狀: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
  • 肉眼可見出血,行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玻璃體血管造影觀察到出血點,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視網膜出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眼病,而是許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病症,臨床上一般通稱為眼底出血。視網膜出血可使視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者出現眼前黑影,嚴重者視力急劇減退,甚至僅存光感。通過典型症狀以及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玻璃體血管造影等可與玻璃體出血相鑑別。

治療

玻璃體出血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一般而言,當玻璃體出血量小時,可先觀察或者簡單的使用止血藥物治療。當出血量大時,應立即行手術治療,或者觀察3個月玻璃體出血症狀仍未消失時,也應考慮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玻璃體出血可短期治癒。
藥物治療

雲南白藥膠囊

本膠囊對各種出血均有良好效果,當出血量小且未累及重要部位時,可口服該膠囊止血,但應注意少數病人服藥後可導致過敏性藥疹,出現胸悶、心慌、腹痛、噁心、嘔吐、全身奇癢、軀幹及四肢等部位出現蕁麻疹。同時運動員、孕婦忌用,過敏體質及有用藥過敏史的病人應慎用。

卵磷脂絡合碘膠囊

沒有明顯不良反應,僅有輕微胃腸不適,但是該藥有明顯的禁用人群,如慢性甲狀腺疾病病人、眼性甲狀腺疾病病人、內源性甲狀腺素合成不足的病人、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羥苯磺酸鈣膠囊

該藥適用於糖尿病病人發生玻璃體出血,本藥即使長期服用也耐受良好,但是變態反應不能除外,出現有胃部不適、噁心、胃灼熱、食慾下降等症狀時,應酌情減量,必要時中止給藥。

手術治療

當病人視網膜出血量大,造成玻璃體積血時需行玻璃體切除術,玻璃體切除術是眼科治療史的一大革命,適應症廣泛,例如玻璃體出血、眼內異物、眼內炎等,玻璃體切除術主要是通過切除混濁的玻璃體或切除玻璃體視網膜牽拉,恢復透明的屈光間質和促進視網膜復位。該手術在局麻下進行,其創傷小,安全性高。當病人觀察或者使用藥物治療3個月後,玻璃體出血仍無明顯吸收者,可建議手術治療。

預後

玻璃體出血的預後與玻璃體出血的量以及病變程度有關係,如果是少量出血,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可治癒,不會影響壽命。如果出血量大,積血很難完全吸收。伴有原發病的病人,如不能及時、有效的控制原發病發展,可能會影響玻璃體出血的治療效果,建議病人定期複查。

能否治癒

玻璃體出血能治癒,但是一部分病人如果原發病控制不佳,則可能反覆出現。

能活多久

積極治療原發病,有效控制玻璃體出血,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伴有原發病病人,應該追蹤治療原發病,3個月後對玻璃體眼底進行複查。

飲食

飲食調理

建議病人清淡飲食、營養均衡即可。

照護

注意保持眼部衛生,保持乾燥潔淨,避免過度用眼,發現視網膜出血後不要過分緊張,注意監測眼部變化情況。

日常護理
  • 病變初期建議頭高臥位休息。
  • 健康用眼,不要長期熬夜,不要長時間用眼。
  • 玻璃體出血病人應避免劇烈運動、提取重物。
病情監測

治癒後注意觀察眼部變化,當眼部再次出現眼痛、視力下降、眼前黑影飄動時,及時就醫。

預防

玻璃體出血主要是由原發性眼病以及眼外傷引起,所以在預防的過程中應注意防止原發病的發生、發展,造成玻璃體出血,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對眼的保護,避免疲勞和受傷。

初期篩檢

對於存在眼部疾病的病人,建議定期到醫院做眼底檢查。

預防措施
  • 減少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
  • 眼部疲勞時可通過做眼保健操來緩解。
  • 使用各類眼部用藥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 控制血壓、血糖、血脂,避免原發病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