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角膜炎

概述

角膜直接與外界接觸,較易受外傷或感染,且角膜本身無血管、抵抗力較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發生炎症,即為角膜炎。角膜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眼科疾病,多發生於老人,嬰幼兒或兒童少見。由多種原因導致,主要原因是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等)以及自身免疫因素導致等。

就診科別:
眼科
英文名稱:
kerat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角膜穿孔、前房積膿、眼內炎
治療周期:
短則數天、長則數年
臨床症狀:
疼痛、異物感、視力下降、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
好發人群:
從事農業生產者、佩戴隱形眼鏡者、眼部外傷史者、過度用眼者
常用藥物: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Moxifloxacin 、 Ganciclovir 、那他黴素
常用檢查:
組織切片檢查、細菌培養、裂隙燈顯微鏡
疾病分類

細菌性角膜炎

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角膜炎,又稱細菌性角膜潰瘍,病情多較危重,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療,可發生角膜潰瘍穿孔,甚至眼內感染而導致眼球萎縮。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為潛伏性單純皰疹病毒引起角膜感染的病變。

黴菌性角膜炎

是由真菌侵犯角膜發生的嚴重化膿性角膜潰瘍,發病前常有植物性角膜外傷史,眼局部皮質激素和廣效性抗生素濫用也可誘發,常見於農民、老年體弱者以及配戴角膜接觸鏡的病人。

其他類型

絲狀角膜炎、暴露性角膜炎、大皰性角膜病變。

病因

角膜炎分為多種類型,由多種原因導致,主要原因是感染(如細菌、病毒、真菌等)以及自身免疫因素導致,此外,鄰近組織炎症蔓延亦可導致角膜炎。

主要病因

感染

如農民收割莊稼時割傷眼睛,真菌侵入角膜,很容易引起角膜炎;長期戴隱形眼鏡和美瞳的人容易因為細菌感染而患角膜炎。

免疫力低下

工作壓力大、熬夜、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容易患角膜炎。

不良的用眼習慣

經常有揉眼睛的習慣,尤其是兒童容易患角膜炎。

局部因素

乾眼症,眼局部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患有某些眼表疾病或角膜上皮異常的疾病也可以導致角膜炎。

全身因素

包括年老衰弱、維他命A缺乏、糖尿病、免疫缺陷、酗酒等,這些因素可降低機體對致病菌的抵抗力,也可增加角膜對致病菌的易感性。

誘發因素
  • 外傷引發常見,傷後由某種細菌或者真菌感染而引起角膜炎。
  • 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美瞳,沒有正確消毒。
  • 免疫力下降,過度用眼,不良的衛生習慣,如經常揉眼。
  • 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環境中可能會攜帶一些病原體,對角膜造成傷害。
  • 長期使用糖皮質類固醇滴眼液可能會增加角膜炎的發生機率。
流行病學

角膜炎以夏、秋農忙季節為多見,農村病人多於城市,多發生於老人,嬰幼兒或兒童少見。角膜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眼科疾病,而感染性角膜炎是世界性的常見致盲眼病,大約20%的盲人為角膜感染所致。近年來由於植物性眼外傷的增多、隱形眼鏡的不當使用、眼科手術和角膜移植的廣泛開展,糖尿病、免疫缺陷等病人增加,角膜炎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傳播途徑

角膜炎可通過接觸傳播,如接觸病人眼睛的分泌物以及使用過的毛巾、洗臉盆等,再接觸自己的眼睛可導致傳染。

好發人群

從事農業生產者、佩戴隱形眼鏡者、眼部外傷史者、過度用眼者的人群常常易好發角膜炎。

症狀

角膜炎發病急,病情發展快,潛伏期短(6~24小時),病人感覺眼部劇烈疼痛、畏光、流淚,視力急劇減退,檢查可見眼瞼紅腫,球結膜混合充血、水腫。

典型症狀

細菌性角膜炎

本病起病急驟,常有角膜創傷或佩戴接觸鏡史,淋球菌感染多為經產道分娩新生兒,患眼有畏光,流淚、疼痛、視力障礙、眼瞼痙攣等症狀,眼瞼、球結膜水腫、睫狀或混合性充血,病變初期角膜上出現界線清楚的上皮潰瘍,潰瘍下有邊界模糊,緻密的浸潤灶,周圍組織水腫,浸潤灶迅速擴大,繼而形成潰瘍,潰瘍表面和結膜囊多有膿性分泌物,如出現多個化膿性浸潤灶常提示有混合感染,前房可有不同程度積膿。

黴菌性角膜炎

本病起病緩慢,亞急性經過刺激症狀較輕,伴視力障礙,角膜浸潤灶呈白色或乳白色,緻密,表面欠光澤,呈牙膏樣或苔垢樣外觀,潰瘍周圍有膠原溶解形成的淺溝或抗原抗體反應形成的免疫環,有時在角膜感染灶旁可見偽足或衛星樣浸潤灶,角膜後可有斑塊狀沉著物,前房積膿呈黃白色、黏稠或呈糊狀。

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原發單皰病毒感染

常見於幼兒,有全身發熱,耳前淋巴結腫大,唇部或皮膚皰疹有自限性,眼部受累表現為急性濾泡性結膜炎,假膜性結膜炎,眼瞼皮膚皰疹,點狀或樹枝狀角膜炎,其特點為樹枝短、出現時間晚,持續時間短,不到10%的病人發生角膜基質炎和葡萄膜炎。

復發單皰病毒感染 

  • 上皮型角膜炎,角膜感覺減退是此型的典型體徵,病變部的角膜知覺常減低或消失,但其周圍角膜的敏感性卻相對增加,故病人主觀症狀上有顯著疼痛,摩擦感和流淚等刺激症狀。
  • 神經營養性角膜病變,角膜上皮容易乾燥脫落,初期角膜上皮瀰漫性缺損,進而形成無菌性潰瘍,病灶可局限於角膜上皮表面及基質淺層,也可向基質深層發展,潰瘍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多位於瞼裂區,邊緣光滑,浸潤輕微,處理不正確可能會引起角膜穿孔。
其他症狀

如果炎症侵犯瞳孔,視力將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失明。

併發症

角膜穿孔

角膜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炎症會逐漸向深層侵襲,進而引起角膜穿孔。

前房積膿

角膜炎常合併有虹彩炎,虹膜睫狀體滲出的白血球使前房房水混濁,集聚於前房角下部,名叫前房積膿。

眼內炎

一旦角膜炎發生角膜穿孔,微生物進入眼內即可誘發眼內炎。

看醫

角膜炎病人及時就醫,可以緩解症狀,控制病情進一步發展,否則角膜炎病情進展後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角膜穿孔、虹彩炎等,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害,甚至導致失明。

就醫指征

若眼睛出現紅腫、視覺模糊、陽光刺激流淚、眼睛疼痛,或伴有分泌物增多,以及長時間配戴美瞳、隱形眼鏡所致眼睛乾澀、充血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別

應就診於眼科。

醫生詢問病情
  • 病人眼部存在流膿的情況嗎?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疼痛、化膿、視力下降、異物感、畏光、流淚、分泌物增多等症狀)
  • 是否接觸過不潔淨的物品?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眼部不適持續多久了?
需要做的檢查

病灶刮片檢查

可對本病進行快速診斷,刮取潰瘍底部或邊緣做抹片,甲醇或95%乙醇固定5~10分鐘,然後做革蘭氏染色,紫染細菌為革蘭陽性菌,紅染為革蘭陰性菌,並根據對細菌形態學的觀察,初步認定致病細菌種類。

細菌培養

將細菌分別接種到血瓊脂培養基、巧克力培養基和麥康凱培養基進行分離培養,無論革蘭陽性菌或陰性菌,在血瓊脂培養基均可生長,巧克力培養基適合於厭氧菌(如嗜血桿菌屬)的生長,而麥康凱培養基中生長的主要是革蘭陰性菌,根據細菌的生長狀況進一步的生化試驗,最終採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選擇相對的細菌鑑定卡鑑定細菌。

裂隙燈顯微鏡

裂隙燈是一種專業的眼科檢查儀器,可以提供明亮的光源和放大倍數,以檢測角膜炎的特徵和程度,同時可輔助眼科醫生對眼瞼、結膜、鞏膜、虹膜、晶狀體進行全面的檢查。

體格檢查

可以通過視診檢查來觀察病人是否存在眼部腫脹、眼角流膿或者觀察鞏膜是否存在黃染、充血的情況,可以通過觸診檢查來觀察病人是否存在按壓痛以及眼部是否存在腫塊。

診斷標準
  • 據病人症狀和體徵可初步判斷是否為角膜炎,如有無眼部外傷史以及出現視力下降、畏光、異物感、疼痛、流淚等典型症狀。
  • 裂隙燈檢查可見睫狀體充血、角膜浸潤以及潰瘍形成。
  • 病灶刮片檢查對於黴菌性角膜炎,如能找到菌絲可快速診斷黴菌性角膜炎,鏡檢陽性率在50%~90%之間。
鑑別診斷

治療

角膜炎不同病因,治療方法不同,主要是控制炎症,避免蔓延,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治療周期
本病根據病情不同,治療時間不等,短則數天、長則數年。
藥物治療

細菌性角膜炎

局部使用抗生素是治療細菌性角膜炎的最有效途徑,局部使用劑型包括眼藥水,眼膏、凝膠劑、緩釋劑,初診的細菌性角膜炎病人可以根據臨床表現、潰瘍嚴重程度給予廣效性抗生素治療,然後再根據醫療機構的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等實驗室檢查結果,調整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目的在於清除病原菌,由於每一種抗生素都有特定的抗菌譜,因此初診病人需要使用廣效性抗生素或聯合使用兩種或多種抗菌藥物。

擴瞳藥

併發虹彩炎者,應給予1%阿托品眼藥水或眼膏散瞳。阿托品可鬆弛虹膜括約肌,使之充分休息,有助於炎症消退;同時還可預防虹膜與晶狀體的沾黏。

膠原酶抑制劑

減輕角膜膠原組織的溶解破壞,常局部使用依地酸二鈉、半胱氨酸等。

維他命類

口服大量維他命C、維他命B有助於潰瘍癒合。

黴菌性角膜炎

本病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局部應用抗真菌藥物,抗真菌藥是抑制真菌生長、繁殖或殺滅真菌的藥物,眼科較常應用的抗真菌藥主要有三類:多烯類抗菌藥、唑類抗真菌藥(又分咪唑類和三唑類)、嘧啶類抗真菌藥,目前,0.15%兩性黴素B和5%那他黴素眼藥水是抗黴菌性角膜炎的一線藥物,抗真菌藥物聯用有協同作用,可減少藥物用量,降低毒副作用,目前較為肯定的聯用方案為氟胞嘧啶+兩性黴素B或 Fluconazole 、利福平+兩性黴素B等,對於嚴重病例,應及時就醫。

病毒性角膜炎

抗病毒藥物

選用對DNA病毒敏感的藥物,如0.1% Acyclovir 、0.05%環孢苷、0.1%碘苷、1%三氟胸腺密啶核苷酸等眼藥水,白天頻滴患眼,1~2小時滴眼一次,睡時塗抗病毒眼膏,必要時口服 Acyclovir 劑,此外,還可應用 Ganciclovir 治療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

干擾素及其他誘導體

目前常用的干擾素有人白血球干擾素、人成纖維細胞干擾素、類淋巴母細胞干擾素,干擾素治療單皰病毒性角膜炎不僅效果好,還能大大降低復發率,但局部應用干擾素的效果取決於干擾素的濃度而非總量。

手術治療

嚴重感染角膜炎病人,藥物治療無效時,手術切除角膜緣的結膜、筋膜和血管,對角膜有穿孔者首選用結膜遮蓋術,有條件者可做治療性角膜移植術。

其他治療
  • 支持療法補充維他命。
  • 局部清創、碘酊燒灼或冰凍治療。
  • 自體血清結膜下注射。

預後

角膜炎自行痊癒較為困難,初期通過藥物或手術積極治療,痊癒率較高,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角膜潰瘍,視力嚴重下降,嚴重者可出現失明。

能否治癒

該疾病經過臨床治療後,一般可達治癒目的。

能活多久

如果病人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病人可遵醫囑按時滴眼藥水,1週、2週、1月或3月來院複查裂隙燈顯微鏡,觀察恢復情況,並在眼科專家或專科門診隨訪,以明確疾病控制情況。

飲食

角膜炎病人應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維他命的飲食,忌刺激性的食物,戒菸酒。注意個人衛生,遵醫囑用藥,增強鍛煉。

飲食調理
  •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洋蔥等。
  • 可進食鳳梨,鳳梨蛋白酶具有抗炎功效。
  • 宜進食富含胡蘿蔔素和維他命A的食物:如胡蘿蔔、綠葉蔬菜、魚肝油。

照護

角膜炎病人應遵醫囑用藥治療,避免用手揉眼睛,私人物品與其他人分開,促進炎症消退,以免加重病痛,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或者愈後形成角膜疤痕,嚴重影響視力。

日常護理

衛生

注意個人衛生,減少髒手觸碰眼睛,避免與患病人群接觸。

用藥

了解氟喹諾酮類、青黴素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等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飲食

忌口辛辣、刺激、油炸等食物,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

運動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預防

角膜炎屬於傳染性疾病,重在預防,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注意眼部衛生。避免和病人握手及接觸病人使用過的物品,保持身心健康,注意飲食均衡,對於角膜炎的預防至關重要。

預防措施
  • 出門時配戴防紫外線眼鏡,注意眼保健。
  • 多食新鮮蔬菜,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 避免勞累、熬夜,預防感冒。
  • 春、秋季節可預防性用藥,以避免復發。
  • 補充維他命B、維他命C、維他命E及葉黃素等有輔助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