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咽炎

概述

咽炎是各種咽部炎症的統稱,是由細菌、病毒感染、環境等因素引起的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組織的急性炎症,常累及咽部淋巴組織,可分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起初炎症常較為局限,隨著病情進展可蔓延至整個咽腔。慢性咽炎為咽部黏膜的慢性炎症,病程長、易復發。

就診科別:
耳鼻喉科、兒科
英文名稱:
Pharyng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竇炎
治療周期:
數天到數月不等
臨床症狀:
咽部乾燥、咽痛、咽異物感、耳痛
好發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吸菸人群、精神壓力大的人群
常用藥物:
複方硼砂溶液、複方氯己定含漱液
常用檢查:
口咽檢查、血液常規檢查、痰抹片及痰培養
疾病分類

急性咽炎

咽黏膜、黏膜下組織的急性炎症,起病較急,常繼發於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腺炎,也可單獨發生。

慢性咽炎

慢性單純性咽炎

咽黏膜充血,黏膜下結締組織及淋巴組織增生,鱗狀上皮層增厚,上皮下層小血管增多,周圍有淋巴球浸潤,黏液腺肥大,分泌亢進。

慢性肥厚性咽炎

黏膜充血增厚,黏膜下有廣泛的解結締組織機淋巴組織增生,黏液腺周圍淋巴組織增生,形成咽後壁多個顆粒狀隆起。常見咽側索淋巴組織增生肥厚,呈條索狀。

萎縮性咽炎

臨床少見,病因不明。病人常伴有萎縮性鼻炎,主要病理變化為腺體分泌減少,黏膜萎縮變薄。

乾燥性咽炎

臨床少見,病因不明,腺體分泌減少,黏膜萎縮變薄,同時還會感到候部有異物感,嚴重者出現失聲和疼痛感。

病因

咽炎的病因多樣,可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環境因素等導致;也可由於長期慢性周圍炎症蔓延、貧血或免疫力低下等全身性疾病引發。

主要病因

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的病因常見於病毒和細菌感染、環境因素等。病毒感染以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多見,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可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而感染。細菌感染以鏈球菌、葡萄球菌及肺炎鏈球菌多見,其中以A組B型鏈球菌感染者最為嚴重,可導致遠處器官的化膿性病變,即急性膿毒性咽炎。環境因素如乾燥、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均可引起此病。

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反覆發作所致,各種鼻病及呼吸道慢性炎症、長期張口呼吸及炎性分泌物反覆刺激咽部所致,或受慢性扁桃腺炎、牙周炎的影響。菸酒過度、粉塵、有害氣體的刺激及辛辣食物等都可以引起此病,全身因素如貧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功能失調、維他命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亦可導致咽炎。

誘發因素

飲食因素

食用辛辣食物可刺激口腔及咽部黏膜,損傷黏膜組織,導致咽干、咽癢,最終導致咽炎。

職業因素

工作中經常接觸到粉塵、射線、電磁輻射等刺激性的有害物質,刺激呼吸道黏膜導致組織瀰漫性纖維化,導致咽炎,用嗓過度如老師、銷售等職業。

季節因素

冬春季或秋冬季之交時,造成咽喉部黏膜血管收縮,誘發炎症。

個體因素

過敏體質或患有風濕熱、痛風、腎炎、心臟病等,均可導致全身抵抗力下降、咽部血液循環障礙,進而引發咽炎。

流行病學

咽炎為咽部的非特異性炎症,發病率高。急性咽炎是成人和兒童常見的疾病,兒童易發,好發於冬春季或秋冬季之交。慢性咽炎好發於成年人,據我國有關資料統計,在城市慢性咽炎的發病率占所有咽部疾病的10%~20%,農村較低,占5.5%左右。

傳播途徑

急性咽炎可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病原體而傳染。

好發人群

免疫力低下者以及精神壓力大的人群

常常由於不注意對自己的保護容易造成細菌或病毒感染。

生活不規律者

尤其是吸菸人群,長期吸菸容易在尼古丁等有毒物質的刺激下,使口咽部的黏膜破損容易造成咽炎。

症狀

不同類型的咽炎具有各自特異性表現,臨床症狀多為咽干、搔癢、粗糙感、疼痛、灼熱及異物感,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嚴重者可出現耳痛、發熱、頭痛、四肢酸痛等全身症狀。

典型症狀

急性咽炎

起病較急,初覺咽干、搔癢、微痛、灼熱及異物感,繼而有明顯咽痛,吞咽時尤重,咽索受累時疼痛可放射至耳部,可伴有全身症狀,發熱、頭痛等。

慢性咽炎

慢性單純性咽炎

表現為咽部不適感、異物感、乾燥或刺激感,還可有微痛等。病人晨起時出現頻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有噁心,一般無痰或僅有少量顆粒狀藕粉樣分泌物咳出。

慢性肥厚性咽炎

表現為咽部不適、疼痛、癢或乾燥感,時有灼熱感、煙燻感、異物感、刺激性咳嗽,晨起可用力咳出分泌物,甚至噁心。

萎縮性咽炎

表現為咽部乾燥、乾渴、口臭、易噁心等。

乾燥性咽炎

表現為咽部乾燥感、咽痛、咽癢、輕微咳嗽、咳痰。

伴隨症狀

部分病人可因長期咽部不適,導致食欲不振、失眠、焦慮。

併發症

急性中耳炎

若急性咽炎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或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急性中耳炎,表現為耳痛、耳鳴、流膿,可能會有聽力下降。

急性鼻竇炎

若急性咽炎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或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急性鼻竇炎,表現為流鼻涕、鼻塞、頭痛、嗅覺下降、發熱等。

看醫

咽炎病人經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炎症、改善症狀、防止疾病轉為慢性極其重要,出現咽癢、異物感、咽痛等症狀,伴或不伴全身症狀者,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對於出現咽癢、異物感、咽痛等症狀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善進一步檢查,應該及時就醫。
  • 對於伴有嚴重發熱、寒戰、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狀的病人,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
  • 症狀較嚴重者出現失聲或者疼痛難忍時應該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建議病人到耳鼻喉科就診,兒童病人可至兒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最近有無經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咽部不適感出現多長時間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咽痛、咽癢、咽乾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如風濕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 有無長期接觸刺激性粉塵,如粉筆末等?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急性咽炎檢查可見黏膜瀰漫性充血、腫脹,齶弓及懸雍垂水腫,咽後壁淋巴濾泡和咽側索紅腫,表面有黃白色點狀滲出物,下頜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慢性咽炎檢查可見黏膜充血,咽後壁有散在的淋巴濾泡,有少量黏稠分泌物附在黏膜表面,若見咽後壁淋巴濾泡顯著增生,咽側索充血肥厚,考慮為肥厚性咽炎。若黏膜乾燥萎縮蒼白,附有帶臭味的黃褐色痂皮,考慮為萎縮性咽炎。

實驗室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白血球計數升高,細菌感染者嗜中性白血球計數升高,病毒感染者淋巴球計數升高。咽拭子培養可培養出病原菌做病原學診斷,細菌藥敏試驗可篩選出對病原菌有治療效果的藥物,有助於醫生制定治療方案。

影像學檢查

可以利用喉鏡或者其他檢查來觀察咽喉部位的檢查,同時可以看到病變有無侵犯其他組織。

診斷標準

急性咽炎

  • 起病較急,先有咽部乾燥、灼熱、粗糙感、咳嗽,繼有咽痛,吞咽時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全身症狀不一 。
  • 局部檢查口咽、鼻咽黏膜瀰漫性充血腫脹,齶弓及懸雍垂水腫,咽後壁淋巴濾泡和咽側索紅腫,表面有黃白色點狀滲出物,下頜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
  • 血液常規檢查,若有細菌感染,可有白血球增高。

慢性咽炎

  • 病人有急性咽炎反覆發作的病史,或有長期張口呼吸的狀況。
  • 有長期菸酒過度或長時間待在乾燥、粉塵多、有刺激性氣體的環境中等。
  • 有咽部不適、痛、癢,或乾燥感、灼熱感、異物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或作嘔。
  • 輔助檢查可見咽部慢性充血、加重,呈暗紅色或樹枝狀充血;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或咽側索腫大等。
鑑別診斷

急性扁桃腺炎

急性扁桃腺炎病人有發熱、咽痛,同時伴有扁桃腺腫大,病人多有感染的病史。急性扁桃腺炎的咽痛及全身症狀均比急性咽炎嚴重,檢查可見扁桃腺紅腫,且一般無淋巴濾泡化膿的表現。

咽白喉

咽白喉病人全身中毒症狀明顯,精神萎靡,咽部可見灰白色假膜,取分泌物檢查可找到白喉桿菌,來與咽炎相鑑別。

食道癌

食道癌以進行性吞咽困難為典型症狀,初期食道癌病人,症狀常不明顯,僅有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適感和咽下食物梗噎感,需要到醫院完善食道鏡等相關檢查,與咽炎相鑑別。

喉癌

初期喉癌病人症狀不明顯,僅有些許咽癢、咽部異物感、吞咽不適感等非特異症狀,建議到醫院完善喉鏡和相關實驗室檢查,與咽炎相鑑別。

治療

咽炎治療方針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雷射治療等。輕症病人的治療主要以去除病因、對症治療為主,病情較重者治療主要以控制炎症為主。

治療周期
急性咽炎治療周期為3~7天,慢性咽炎治療周期可能為幾週到幾個月不等。
一般治療
  • 對於發熱病人,可使用75%酒精擦浴、頭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溫方式改善。
  • 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及有關全身性疾病,如鼻炎等。
  • 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儘量戒菸、戒酒,保持充足睡眠,勞逸結合。
  • 改善工作環境,減少煙霧、粉塵的吸入。
藥物治療
  • 抗病毒藥物適用於病因為病毒感染者,可適當應用抗病毒藥物,如 Acyclovir 等。
  • 青黴素適用於病情嚴重有細菌感染者,首選青黴素,並隨時依據藥敏檢查結果,更換更敏感的抗菌藥物。
  • 複方氯己定含漱液、複方硼砂溶液:適用於所有的咽炎病人。
  • 1%碘甘油塗擦咽壁,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腺體分泌。
  • 維他命包括維他命A、維他命B2、維他命C、維他命E,可促進黏膜上皮生長,適用萎縮性咽炎。
手術治療

通常咽炎無需手術治療,但若病變累及喉部,出現呼吸困難,危及生命,則治療按血管神經性水腫處理,必要時需行氣管切開術。

其他治療

雷射治療、低溫等適用於慢性肥厚性咽炎。若淋巴濾泡增生廣泛,治療宜分次進行,治療範圍不宜過廣。

預後

急性咽炎經過及時、積極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慢性咽炎病程長、症狀頑固、治療恢復時間長。咽炎反覆發作或治療不徹底,可以引發鼻竇炎、扁桃腺炎、中耳炎。

能否治癒

咽炎經過規範治療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咽炎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咽炎的病人治癒後,一般不需要複查。

飲食

咽炎病人應保持清淡、易消化飲食,營養均衡,不能吃過冷、刺激、辛辣、過熱的食物,確保大便通暢。同時要改善飲食習慣,多飲水、少喝飲料。

飲食調理
  • 攝入多汁柔嫩、去火清爽的食物,如廣柑、橘子、甘蔗、鳳梨、橄欖、蘋果、鴨梨等。
  • 忌食酒、煙、椒、姜、蒜、芥等辛辣的食物。
  • 禁食用油膩、黏滯食物,如肥肉、豬油等,少吃煎炸食物,如烤串等。
  • 多飲用清涼的飲料並多喝水,但不能飲用太濃的飲料。

照護

咽炎病人除了要積極治療、調整日常飲食結構,還要注意生活管理,避免受到菸酒、粉塵的刺激,注意養護咽喉部,可以促進疾病復健,並降低復發的機率。

日常護理
  • 避免出現口鼻疾病,要定期體檢,發現疾病要及時治療。
  • 注意勞逸結合,不宜過度勞累,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病原體侵襲,防止感染。
  • 注意清潔口腔,保持良好的刷牙習慣,飯後要經常用漱口水漱口,以免出現牙周疾病。
  • 進行藥物治療,中途不能停藥,嚴格遵醫囑服藥。
特殊注意事項
  • 咽炎病人口服消炎藥,最常用的藥物為青黴素,使用前應嚴格進行皮試,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
  • 若由於職業原因必須要長期大聲講話的病人,要正確掌握髮聲的方法。
  • 避免受到粉塵及菸酒的刺激,要培養正確的呼吸習慣,避免用口呼吸。
  • 室內空氣不可過熱、乾燥、過冷,以免對咽部黏膜的功能產生影響,引發慢性咽炎。

預防

咽炎的病因主要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環境因素等。因此,增強自身免疫力、注意個人防護,並且避免接觸粉塵、煙霧等刺激性氣體,為有效預防方法。

預防措施
  • 日常生活中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感染風寒。
  • 在感冒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外出,抵抗力較差的人需要在病毒流行季節戴口罩,減少在人群流動量較大的地區活動。
  • 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及有關全身性疾病。
  • 放鬆心情、規律生活、早睡早起、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
  • 避免勞累、避免大聲講話、減少無謂的清喉嚨動作和乾咳。
  • 避免接觸煙、酒、辛辣食物,多飲水,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 避免吸入粉塵、煙霧等刺激性氣體,保持房間開窗通風,減少灰塵的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