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胸
概述
當氣體進入肋膜腔造成積氣狀態時,稱為氣胸。發生氣胸後,肋膜腔內負壓可變成正壓,致使靜脈回心血流受阻,產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礙。病人常突然感覺到患側胸痛,因氣體進入肋膜腔刺激末梢神經所致。氣體進入肋膜腔後,會造成部分肺組織萎陷,導致呼吸不順暢,進而表現為胸悶及呼吸困難。
- 就診科別:
- 呼吸內科、胸外科
- 英文名稱:
- pneumothorax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血氣胸、膿胸、慢性氣胸、皮下囊腫、縱隔氣腫
- 治療周期:
- 1~2週
- 臨床症狀:
- 胸痛、胸悶、呼吸困難
- 好發人群:
- 瘦高體型的青壯年男性、合併肺部基礎疾病病人
- 常用藥物:
- 頭孢曲松、頭孢他啶
- 常用檢查:
- 胸部X線片、胸部CT、肋膜腔造影
按發病原因分類
自發性氣胸
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原發性自發性氣胸常發生在無肺內疾病的病人,多見於瘦高體型的青壯年,男性多見;繼發性自發性氣胸常發生在有肺內疾病的病人,由於病變引起細支氣管不完全阻塞,形成肺氣泡,肺氣泡破裂發生氣胸,如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肺膿腫、塵肺等。
外傷性氣胸
是指胸部外傷導致肋膜腔與外界相通,外界氣體進入肋膜腔內。
醫源性氣胸
由診斷和治療操作所致,如針灸、纖支鏡切片檢查、經皮肺穿刺切片檢查等。
按胸腔內壓力分類
閉合性氣胸
又稱單純性氣胸,肋膜破裂口較小,會隨肺萎縮而閉合,呼氣和吸氣過程中空氣不再進入胸腔。
開放性氣胸
又稱交通性氣胸,肋膜破裂口較大,且持續存在,呼氣和吸氣過程中,空氣可自由進出肋膜腔。
張力性氣胸
又稱高壓性氣胸,破裂口呈單向活瓣,吸氣時活瓣打開,空氣從裂口進入肋膜腔。呼氣時活瓣關閉,肋膜腔內空氣不能排出。隨著病人的呼吸運動,肋膜腔內積氣越來越多,壓力不斷升高,後果較為嚴重,甚至會導致死亡。
按肺萎陷程度分類
小量氣胸
肺萎陷<30%為小量氣胸。
中量氣胸
肺萎陷30%~50%為中量氣胸。
大量氣胸
肺萎陷>50%為大量氣胸。
病因
正常肋膜腔沒有氣體存在,當肺組織與胸腔之間產生破口或胸壁創傷,氣體從破損處進入肋膜腔,造成胸腔積氣狀態,即氣胸。
胸部損傷
直接損傷如暴利擊打、骨折等,以及間接損傷如胸部的醫療操作等導致肋膜腔與外部相通。
肺氣泡
位於肺尖部的肺氣泡一旦破裂,外界空氣進入肋膜腔可引起氣胸。
肺部基礎疾病
胸腔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可導致肺組織損傷,進而導致氣胸。
- 劇烈運動、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舉、舉重運動、用力解大便等易誘發氣胸。當劇烈咳嗽或用力解大便時肺泡內壓力升高,致使原有病損或缺陷的肺組織破裂引起氣胸。
- 使用人工呼吸器,若送氣壓力太高,就可能發生氣胸。
- 外傷也可以誘發外傷性氣胸。
- 仍有50%~60%的氣胸病人無明顯誘因,約6%左右病人甚至在臥床休息時發病。
- 吸菸也可誘發氣胸。
氣胸是一種常見的內科急症,男性多於女性。在我國男性原發性氣胸的發病率約為(18~28)/10萬人口,女性發病率約為(1.2~6)/10萬人口。
- 原發性氣胸好發於瘦高體型的青壯年男性。
- 繼發性氣胸好發於有肺內疾病的病人。
症狀
發生氣胸時肋膜腔內負壓消失,失去了對肺的牽引作用,使肺失去膨脹能力,表現為肺容積縮小、肺活量減低、通氣功能障礙,以及低氧血症。大量氣胸時,肋膜腔內甚至變成正壓,對肺產生壓迫,同時引起心率增快、血壓降低,甚至休克。張力性氣胸還可引起縱隔移位,致循環障礙。
氣胸病人常突然感覺到患側胸痛,呈針刺樣或刀割樣,因氣體進入肋膜腔刺激末梢神經所致。氣體進入肋膜腔後,會造成部分肺組織萎陷,導致呼吸不順暢,進而病人表現為胸悶及呼吸困難,病人不能平臥,需採取健側臥位緩解。
- 當氣胸程度較重時會影響病人的循環系統,導致病人出現發紺、休克、暈厥等症狀。
- 當氣體刺激肋膜時,還會出現咳嗽。
- 當氣胸合併出血時,表現為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等。
血氣胸
當氣胸合併血胸時稱為血氣胸,肺完全復張後出血多能自行停止,若繼續出血不止,除抽氣排液和適當輸血外,應考慮開胸結紮出血的血管。
膿氣胸
大多數合併於感染性肺炎,尤其是壞死性肺炎,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綠膿桿菌等引起的肺炎,或由食道穿破至胸腔而引起感染。
皮下囊腫、縱隔氣腫
為胸部創傷常見的症狀與體徵,胸部皮下囊腫多由於肺、氣管、食道或肋膜受損後,氣體自病變部位逸出,積存於皮下所致。一般皮下囊腫病人無自覺症狀,若有氣胸或張力性氣胸時,可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縱隔氣腫病人常訴胸悶或胸骨後疼痛,也可出現聲音嘶啞。
看醫
氣胸是一種常見的內科急症,輕者可能沒有症狀,但是嚴重者病情進展迅速,甚至可導致休克的發生,一旦發生應儘快就醫。一般根據症狀、體徵及影像學表現即可進行診斷。X線和CT檢查可進一步確診。
當病人為突發一側或雙側胸痛並伴呼吸困難時,應警惕氣胸可能,需及時就醫,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人出現呼吸困難、胸悶、胸痛,應去胸外科就診。
- 若病人病情平穩可考慮至呼吸內科行保守治療。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發生胸痛的時候在做什麼?(如搬運重物、舉重)
- 是否胸悶、呼吸困難?
- 目前還有其他哪些不適?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體格檢查
如果氣胸量大,體檢常能確定診斷。醫師用聽診器可以聽到一側胸壁正常呼吸音消失,叩診可聞及鼓音。當空氣在胸部皮膚下聚集時,可觸診或聽診到爆破音。
胸部X線片
胸部X片可見弧帶狀透亮影,內側緣可見髒層肋膜線影,同時也可見氣管和縱隔向健側移位。
胸部CT
可顯示髒層肋膜線,呈弧形細線樣軟組織影,與胸壁平行,並向胸壁方向凸出,其外側為無肺組織的透亮區。
肋膜腔造影
可了解肋膜表面情況,從而明確氣胸產生的病因。
血氣分析
顯示氧分壓降低,動脈肺泡氧分壓增大。
- 病人突發一側或雙側胸痛並伴呼吸困難,胸部X線片或CT檢查顯示氣胸線是確診氣胸的主要方法。
- 若病情危重無法搬動做X線檢查時,可行診斷性穿刺,如抽出氣體,可證實氣胸的診斷。
氣喘與阻塞性肺疾病
兩者急性發作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體徵亦與自發性氣胸相似。氣喘病人常有反覆陣發性喘息發作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呼吸困難多呈長期緩慢進行性加重。當氣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突發嚴重呼吸困難、冷汗、煩躁,支氣管舒張劑、抗感染藥物等治療效果不好且症狀加劇,應考慮併發氣胸的可能,X線檢查有助於鑑別。
肺氣泡
位於肺周邊的肺氣泡易被誤診為氣胸,肺氣泡起病緩慢,胸悶不如氣胸急劇。X線片常表現為肺部局部透亮度明顯增高,其內可見細小條紋狀陰影,且在肺氣泡邊緣無發線狀氣胸線。而氣胸胸部X片可見弧帶狀透亮影,內側緣可見髒層肋膜線影,同時也可見氣管和縱隔向健側移位。
急性心肌梗塞
有突然胸痛、胸悶、甚至呼吸困難、休克等臨床表現,但常有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臟病史。體徵、心電圖、X線檢查、血清酶學檢查有助於診斷。
肺血栓栓塞症
大面積肺栓塞可突發起病,呼吸困難,胸痛,煩躁不安,驚恐甚或瀕死感,臨床上酷似自發性氣胸但病人可有咳血、低熱和暈厥,並常有下肢或骨盆腔栓塞性静脉炎、骨折、手術後腦中風、心房顫動等病史,或發生於長期臥床的老年病人。CT肺動脈造影檢查可鑑別。
治療
因氣胸分類不同,各類氣胸治療方式有所不同,對於積氣量少的病人不需特殊處理,胸腔內的積氣可自行吸收。對於大量氣胸、開放性氣胸及張力性氣胸,應積極手術治療及相應藥物控制感染等治療。
開放性氣胸
將開放性氣胸立即變為閉合性氣胸,贏得挽教生命的時間,並迅速轉往醫院。進一步給氧、清創、縫合胸壁傷口,並作胸腔閉式引流,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鼓勵病人咳嗽、咳痰。若疑有胸腔內臟損傷或進行性出血,則需行開胸探查手術。
張力性氣胸
張力性氣胸是可迅速致死的危急重症,急救時需迅速使用粗頭穿刺肋膜腔減壓,並外接單向活瓣裝置,進一步處理應放置胸腔閉式引流,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抗生素
對於開放性氣胸和張力性氣胸需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有消炎作用,如頭孢曲松、頭孢他啶等,少數病人可能有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鎮靜、鎮痛藥物
如病人疼痛明顯,可以使用嗎啡等鎮靜、鎮痛藥物,可能會出現呼吸抑制、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胸腔鏡手術
適用於經過內科治療無效,長期氣胸、血氣胸、雙側氣胸合併雙側肺氣泡或者復發性氣胸的病人。具有不易復發的有點,但會有出血等併發症。
開胸手術
直接將胸腔打開,修補破口的治療方法,可導致胸腔沾黏。近年來已經很少用,適用於其他方法治療效果不好的氣胸。
胸腔穿剌抽氣
適用於小型氣胸(20%以下)、呼吸困難較輕、心肺功能較好的病人,有皮下囊腫、縱隔氣腫等併發症。
胸腔閉式引流
適用於單純抽氣失敗者,或不穩定的、呼吸困難較嚴重的、肺壓縮明顯的氣胸病人,以及反覆發生開放性或張力性氣胸的病人,可迅速緩解呼吸困難。
化學性肋膜固定術
適用於不宜手術或者拒絕手術的病人,有胸痛、發熱、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併發症。
支氣管內封堵術
主要不良反應有胸部引流後發生感染、出血等。
預後
氣胸的預後取決於正確的治療和處理,一般經內科和外科治療多數病人可以治癒,預後良好,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氣胸為常見急症,一般能治癒。
氣胸若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氣胸治療後2~4週需要複查,治癒後應3個月後再複查一次,之後若無特殊,密切隨訪即可。
飲食
氣胸病人在飲食調理方面需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在治療期間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物的刺激而加重咳嗽症狀,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 在氣胸發病治療期間,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因刺激性食物易引起咳嗽,劇烈的咳嗽會導致氣胸病情進一步加重。
- 儘量吃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引起排便不暢,從而加重病情。
照護
氣胸病人的護理貫穿整個病程,病人需注意運動、避免感染、保持大便通暢、戒菸等事項。
運動
恢復期應以舒緩、平穩的運動為主,如做呼吸操及輕鬆的肢體功能鍛煉,可逐漸增加運動量,達到適應日常生活的需要即可,切忌劇烈運動。出院後應勞逸結合,逐漸增加運動量。
預防感染
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受涼感冒,減少與大量人群聚會的機會,防止肺部感染。
保持大便通暢
多吃粗糧、水果、蔬菜等粗纖維食物,大便時避免用力或屏氣動作,必要時可口服通便藥物。
戒菸
菸草吸入是對呼吸道的不良刺激,戒菸有助於氣胸的恢復。
定期複診
遵醫囑定期門診複診,如出現胸悶、氣短、胸痛等症狀,應及時就診。
氣胸未完全治癒時,應避免乘坐飛機,禁止潛水、跳水等活動。
預防
氣胸的復發率較高,預防氣胸應從病因入手,日常應養成良好習慣,避免誘發因素。
- 儘量避免劇烈運動、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舉、舉重運動、用力解大便等易誘發氣胸的動作。
- 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戒菸、戒酒,多進食粗纖維食物,,保持大便通暢。
- 注意保暖,保持空氣清潔,防止上呼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