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氣管氣喘
概述
支氣管氣喘是由多種細胞,如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球、嗜中性白血球、平滑肌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還有細胞組分參與的氣道慢性炎症性疾病。這種慢性炎症導致氣道高反應性,通常出現廣泛多變的可逆性氣流受限,並引起反覆發作性的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等症狀。常在夜間和清晨發作、加劇,多數病人可自行緩解或經治療後緩解。
- 就診科別:
- 呼吸內科
- 英文名稱:
- bronchialasthma,BA
- 疾病別稱:
- 氣喘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具有遺傳相關性
- 併發疾病:
- 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慢性呼吸衰竭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發作性喘息、氣短、呼吸困難、胸悶、咳嗽
- 好發人群:
- 過敏體質者、兒童、直系親屬有支氣管氣喘病史者
- 常用藥物:
- Dexamethasone 、普賴鬆、 Salbutamol
- 常用檢查:
- 血液檢查、肺功能檢查、痰液檢查、胸部X線、動脈血氣分析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分類
輕度支氣管氣喘
病人表現為步行或上樓梯時感到氣短,呼吸頻率可以加快,伴有焦慮和散在哮鳴音。
中度支氣管氣喘
表現為輕微活動就可以感覺到氣短,講話有中斷,時有焦慮感,可聽到響亮哮鳴音,伴有心率增快。
重度支氣管氣喘
表現為休息時即可感到氣短,有端坐呼吸,僅能單字表達語言,有大汗淋漓、煩躁焦慮等表現,哮鳴音明顯。
根據誘發因素分類
過敏性氣喘
過敏體質人群易出現過敏性氣喘,可因接觸過敏物,如花粉等所引起,該類型氣喘多有一定的季節性。
運動性氣喘
可因運動量過大、運動視角較長等所引起,一般發作短暫,通過適當休息後可以緩解。
感染性氣喘
也稱為內源性氣喘,多見於成年人,一般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會常年、慢性反覆發作。
藥物性氣喘
該種類型的氣喘與病人對於藥物的耐受有一定關係,一般不使用該種藥物不會引起氣喘。
混合性氣喘
一般無法確認具體由於何種因素引起的氣喘,歸為混合性氣喘。
病因
支氣管氣喘的發病原因極為複雜,至今尚無滿意的病因分類法。目前多主張將引起支氣管氣喘的諸多因素,分為致病因素和誘發因素兩大類。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指影響易感個體,加速氣喘惡化和(或)導致持續出現氣喘症狀的因素。主要包括各種特異和非特異性吸入物,如感染、食物、藥物、氣候變化等。
遺傳因素
氣喘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疾病,支氣管氣喘有非常明確的家族性。氣喘的發生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導致氣喘發病以及加重的危險因素之間,存在基因與基因、基因與環境以及環境與環境等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影響。
- 屋塵蟎、真菌、動物毛髮,例如狗、貓、老鼠、花粉、真菌等過敏原。
- 呼吸道病毒感染,導致呼吸道反應增高誘發氣喘。
-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吸菸、室內裝修材料、殺蟲劑、蚊香等空氣污染物及刺激性有害氣體。
- 食物如魚、蝦、蟹、雞蛋、牛奶及堅果等,藥物如阿斯匹靈、受體阻斷劑等。
- 短跑、長跑、登山以及緊張、興奮或強烈情緒。
- 冷空氣、氣壓低等氣候和氣溫的變化。
- 職業性致敏物質,指各種有機物及無機物,以塵埃、蒸汽或煙霧形式進入工作環境,如塑料、油漆、橡膠等、實驗動物蛋白及化學製藥等。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和全球工業化進程,支氣管氣喘的患病率正呈現快速上升趨勢,成為嚴重危害公共衛生健康的因素之一。目前全球至少有3億氣喘病人,我國氣喘患病率也逐年上升。中國氣喘病人約3000萬,且近年來全球氣喘患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西歐近10年間氣喘病人增加了1倍,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氣喘患病率增加了60%以上。亞洲的成人氣喘患病率為0.7%~11.9%,近年來氣喘平均患病率也呈上升趨勢。
過敏體質者
如對花粉、部分食物等過敏,更容易引起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等疾病。
有慢性氣道疾病的中老人
可因原有疾病影響,造成呼吸道反應性增高,進而形成支氣管氣喘。
有支氣管氣喘家族史者
本病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妹中有患有支氣管氣喘者,會增加患有該疾病的機率。
症狀
典型的氣喘發作症狀易於識別,但氣喘病因複雜,其發作與機體的反應性,即遺傳因素和特應性素質的個體差異,過敏原和刺激物的質和量不同,均可導致氣喘發作症狀的千變萬化。
典型症狀為反覆發作性喘息、氣短、胸悶或咳嗽,尤其在夜間和清晨症狀加重。典型氣喘發作為呼氣性呼吸困難,部分病人可有鼻癢、打噴嚏、眼癢、乾咳等先兆症狀。
支氣管氣喘病人可伴隨盜汗、發熱、咽痛、咽干、乏力等症狀。
肺氣腫
若氣喘反覆發作、肺充氣過度、肺殘氣量逐漸增多、肺組織破壞,可形成肺氣腫。
慢性呼吸衰竭
長期反覆氣喘發作導致氣道阻塞,可引起肺泡通氣過低,肺通氣與血流比例失調、肺內靜脈血分流増加,發生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衰竭,此外氣道阻力增大,呼吸功增加使呼吸肌負荷加重,缺氧導致呼吸肌疲勞伴CO2瀦留,發展為Ⅱ型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氣喘病人在合併肺氣腫及呼吸衰竭基礎上,肺功能進一步損傷,可發展為肺動脈高壓和肺源性心臟病。
自發性氣胸
因氣道阻塞及肺泡過度膨脹,導致肺泡內壓增高,喘息加重或劇烈咳嗽易使肋膜下肺泡破裂,氣體進入肋膜腔,從而發生氣胸。
縱隔氣腫
如果肺泡破裂,空氣沿肺血管周圍鞘膜進入縱隔,則產生縱隔氣腫。
肺不張
氣喘病人氣道阻塞或痙攣,致使支氣管狹窄,而氣道上皮損傷和氣道內黏稠分泌液瀦留,可形成黏液栓,均可誘發肺不張。
看醫
支氣管氣喘發病初期立即就醫,及時治療,可以避免發展為長期慢性持續性氣喘。因此,一旦出現呼吸急促、胸悶氣短、變異性咳嗽等症狀考慮存在氣喘時,需要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出現以下情況時,要及時就醫:
- 出現喘息、胸悶、氣短,頻繁發作;
- 經常在夜間出現氣喘症狀;
- 平常的體力活動受限。
出現以下症狀時,需要立即就醫:
- 喘息、胸悶、氣短等症狀持續不緩解;
- 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等危急情況。
- 病人首選去呼吸內科或變態反應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急診科、心內科等。
- 一般在什麼情況下症狀會有所緩解?
- 是否有反覆發作性喘息?
- 症狀出現多長時間了?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家族中有無類似病史的病人?
痰液檢查
主要是看痰嗜酸性白血球計數,可作為評價氣喘氣道炎症指標之一,也是評估糖皮質類固醇治療反應性的敏感指標。
肺功能檢查
支氣管激發試驗
用於測定氣道高反應性,如FEV1下降≥20%,判斷結果為陽性,提示存在氣道高反應性。
支氣管舒張試驗
用於測定氣道的可逆性改變,常用吸入支氣管舒張劑有 Salbutamol 、 Terbutaline 。如吸入舒張劑20分後,測定FEV1較用藥前增加≥12%,且絕對值增加≥200ml,判斷結果為陽性,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氣道阻塞。
PEF及其變異率測定
氣喘發作時PEF下降,若晝夜PEF變異率≥20%,提示存在可逆性的氣道改變。
血氣分析
進行該檢查可以評估氣喘急性期病情的嚴重程度,氣喘嚴重發作時可有缺氧,PaO2降低,由於過度通氣PaCO2也降低,表現為呼吸性鹼中毒;重症氣喘時,缺氧和CO2瀦留,PaCO2升高,表現為呼吸性酸中毒
胸部X線
支氣管氣喘病人的胸部X線無特異性,常見肺紋增多、失調,也可表現為正常。急性發作或慢性氣喘病人可有肺通氣過度,部分病人可有肺氣泡、氣胸、縱隔氣腫或肺動脈高壓等合併症。此外,胸部X線檢査可有助於除外因氣道異物、肺癌及甲狀腺腫等氣道阻塞,或充血性心臟衰竭所致的非氣喘性疾病。
特異性變應原檢測
外周血變應原特異性IgE增高結合病史有助於病因診斷;血清總IgE測定對氣喘診斷價值不大,但其增高的程度可作為重症氣喘使用抗IgE抗體治療及調整劑量的依據,體內變應原試驗包括皮膚變應原試驗和吸入變應原試驗。
- 反覆發作喘息、氣急、胸悶或咳嗽,多與接觸變應原、冷空氣、物理、化學性剌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運動等有關。
- 發作時在雙肺可聞及散在或瀰漫性以呼氣相為主的哮鳴音,呼氣相延長。
- 上述症狀可經治療緩解或自行緩解。
- 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氣急、胸悶和咳嗽。
- 臨床表現不典型者,如無明顯喘息或體徵,應至少具備以下一項試驗陽性,支氣管激發試驗或運動試驗陽性;支氣管舒張試驗陽性,FEV1増加≥12%,在成人且FEV1増加絕對值≥200ml,或PEF增加≥20%或PEF増加≥60L/分鐘;PEF日內變異率或晝夜波動率≥20%。符合1~4條或4~5條者,可以診斷為支氣管氣喘。
慢性喘息性支氣管炎
多為中老人,常有吸菸史,好發於秋冬寒冷季節,常有反覆呼吸道感染史,多無過敏史。主要症狀為慢性咳嗽、咯痰,部分伴有喘息、氣短或呼吸困難、可能會發生全身性症狀,如體重下降、食慾減退、外周肌肉萎縮和功能障礙等,可有桶狀胸體徵,兩肺常可有水泡音。肺功能檢査為不能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支氣管舒張試驗常陰性,胸部CT可發現肺氣腫征或肺氣泡形成。而支氣管氣喘,尤其是過敏性氣喘多有過敏病史,且支氣管氣喘的支氣管舒張試驗以及支氣管激發試驗等多為陽性,兩者據此可以進行鑑別。
心源性氣喘
常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多有高血壓、冠心病、風心病、二尖瓣狹窄等心臟病史,中老年病人多見。臨床症狀常見突發氣急、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煩躁、陣發性咳嗽,常咳出粉紅色泡沫痰等。兩肺可聞及廣泛的濕囉音和哮鳴音,心率增快,心尖部可聞及奔馬律。胸部X光片上可見心臟增大和肺淤血徵象等、予以強心、利尿、擴血管藥治療有效。支氣管氣喘一般不會出現心臟增大的症狀,兩者通過胸部X光片檢查可以進行鑑別。
肺癌
可引起咳嗽、喘息等症狀,多呈進行性加重,並伴可伴有少量血痰等,肺癌平喘藥物治療無效,而支氣管氣喘應用平喘藥物後可明顯緩解出現的喘息等症狀。
肺栓塞
病人可有明顯的呼吸困難、坐臥不安等,聽診時一般不會聽到哮鳴音,平喘藥物治療無效,而支氣管氣喘發作時多可在雙肺聞及呼氣為主的哮鳴音,通過平喘藥物治療後可緩解劇烈喘息等症狀,兩者通過以上兩方面可進行鑑別。
治療
支氣管氣喘治療目標在於達到氣喘症狀的良好控制,維持正常的活動水平,同時儘可能減少急性發作。
治療目標是儘快緩解氣道痙攣,糾正低氧血症,恢復肺功能。
輕度
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效果不佳時加用緩釋茶鹼片,或加用短效抗膽鹼藥噴霧劑。
中度
噴霧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也可聯合靜注茶鹼類。若治療效果不佳,應儘早口服糖皮質類固醇,同時吸氧。
重度至危重度
持續噴霧吸入短效β2受體激動劑,聯合噴霧吸入短效抗膽鹼藥、激素混懸液及靜注茶鹼類,吸氧。應儘早靜脈應用激素,待病情控制後改為口服。當pH<7.20且合併代酸時,應適當補鹼。經上述處理後,病情仍無改善者,應及時行機械通氣,其指征包括呼吸肌疲勞PaCO2≥45mmHg、意識改變。
氣喘是一種對病人及其家庭和社會,都有明顯影響的慢性疾病。雖然目前尚無根治辦法,但以抑制氣道炎症為主的適當治療,通常可以使病情得到控制。
糖皮質類固醇
是最有效的控制氣道炎症的藥物,給藥途徑包括吸入、口服和靜脈應用等,吸入為首選途徑,包括 Dexamethasone 、普賴鬆、布地奈德等。
β2受體激動劑
舒張氣道平滑肌、減少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血球脫顆粒和介質釋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氣道上皮纖毛的擺動等,緩解氣喘症狀。此類藥物較多,可分為短效和長效,代表藥物有 Salbutamol 吸入劑、 Terbutaline 吸入劑、福莫特羅吸入劑等。
茶鹼類
具有舒張支氣管平滑肌,及強心、利尿、興奮呼吸中樞和呼吸肌等作用,低濃度茶鹼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抗膽鹼藥物
吸入性抗膽鹼藥物,如短效抗膽鹼能藥物異丙托溴銨和長效抗膽鹼能藥物 Tiotropium Bromide ,具有一定的支氣管舒張作用。
白三烯調節劑
作為輕度氣喘的替代治療藥物和中重度氣喘的聯合用藥。目前在國內主要使用半胱氨醯白三烯受體阻斷劑,可減輕氣喘症狀、改善肺功能、減少氣喘的惡化。白三烯調節劑服用方便,尤其適用於伴有過敏性鼻炎、阿斯匹靈氣喘、運動性氣喘病人的治療。
肺根神經切除術
一般支氣管氣喘的病人迷走神經收縮支氣管,交感神經舒張支氣管的作用被破壞,通過手術切除纖維後,肺部功能可趨於正常。
支氣管熱成形術
也是有效治療支氣管氣喘的一種手術方式,通過該手術可使支氣管平滑肌發生溶解進而可減少支氣管氣喘的發作。
脫離變應原
氣喘大部分是在誘發因素存在的情況下發病,所以脫離變應原是治療氣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抗IgE治療
抗IgE單克隆抗體可顯著改善重症氣喘病人的症狀、肺功能和生活質量,減少口服激素和急救用藥,降低氣喘嚴重急性發作率。
變應原特異性免疫療法
通過皮下注射常見吸入變應原,如塵蟎、豚草等提取液,可減輕氣喘症狀和降低氣道高反應性,適用於變應原明確,且在嚴格的環境控制和藥物治療後仍控制不良的氣喘病人。
預後
支氣管氣喘目前無法治癒,但是經過有效且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支氣管氣喘症狀,減少發作的次數,使病人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支氣管氣喘為終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癒,只能控制症狀,減少發作。
支氣管氣喘病人如果治療及時,隨身攜帶藥物,減少意外的發生,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需要對氣喘病人定期進行評估,隨訪頻率取決於初始治療級別、治療的反應性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通常起始治療後每2~4週需複診,以後每1~3個月隨訪一次。如發生急性發作,則一週內需要複診。
飲食
對於非食物因素誘發的支氣管氣喘病人,其飲食並無嚴格禁忌,均衡飲食即可。但如因為進食部分致敏食物,如魚蝦、牛奶、雞蛋等導致發病者,飲食中應避免攝入該類食物。
照護
支氣管氣喘病人除了規範治療,日常還要了解疾病的因素,知曉藥物的使用方法,隨身攜帶急救藥物,注意增強體質,避免接觸過敏原。
- 避免接觸容易誘發支氣管氣喘發作的過敏原,如花粉、寵物或是食物等。
- 注意保暖、防止著涼、避免感冒。
- 適當進行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
- 病人及其家屬要熟練掌握吸入裝置的使用。
- 定期打掃衛生,保持室內環境清潔,定期晾曬床單被罩,防止塵蟎滋生。
- 過敏體質者外出儘量佩戴口罩,避免吸入柳絮或冷空氣。
自我監測,記氣喘周記,通過系列的氣喘周記表,了解臨床症狀變化及其部分誘發因素,為藥物的增減和調整提供客觀依據,使氣喘的治療由經驗治療變為科學的治療。
預防
支氣管氣喘反覆發作,會給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預防比治療更為重要,應儘早進行預防。
對氣喘病人進行過敏原的檢查,知曉過敏原、遠離過敏原,減少氣喘發作。
- 嬰幼兒抵抗力差,易發生感染和變態反應性疾病,提倡母乳餵養嬰兒。
- 避免接觸寵物,如貓、狗等,以免動物皮屑誘發急性氣喘發作。
- 避免接觸刺激性氣味,尤其煙霧、粉塵,以及季節性的花粉等,花粉飄散季節儘量避免室外活動,必要時外出可以佩戴口罩。
- 防止塵蟎,每周清洗床單被罩,房間保持通風,不使用地毯和絨制窗簾。
- 避免淋雨、過度勞累、熬夜等,感冒流行季節少去公共場所,避免發生呼吸道感染。
- 經過敏原檢測發現過敏食物者,避免攝入致敏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