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囊腫
概述
胰臟囊腫是常見的胰臟疾病,發生在上腹部,大多數是被偶然發現的,其中最常見的是胰臟假性囊腫。胰臟囊腫病人常表現為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飯後飽脹等表現,經過手術治療後一般可治癒,預後良好。
- 就診科別:
- 肝膽外科、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pancreatic cyst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囊內出血、囊腫破裂、囊內感染、囊腫對周圍的壓迫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腹痛、噁心、腹部腫塊
- 好發人群:
- 患有胰臟炎的人、受到腹部外傷的人
- 鑑別診斷:
- 胰臟囊性腫瘤、胰臟周圍淋巴管瘤
- 常用檢查:
- 澱粉酶、超音波、CT、胃鋇餐檢查
胰臟真性囊腫
指其囊壁完整並有上皮覆襯者,少數囊壁覆襯的上皮細胞可因囊內壓力過高或受胰酶的消化作用而逐漸消失,致使不易與假性囊腫鑑別。
胰臟假性囊腫
因胰臟急性炎症或外傷所致胰液外溢致周圍組織纖維增生而成,囊壁無上皮細胞覆襯,故稱為假性囊腫。
病因
胰臟囊腫分成真性和假性囊腫兩大類,前者較少見,受先天性和後天性因素作用而成,一般囊腫較小,有時不引起臨床症狀。後者比真性囊腫多見,多發生在急性胰臟炎或外傷之後,常引起症狀。
胰臟真性囊腫
先天性胰臟真性囊腫
先天性胰臟真性囊腫是胰臟外分泌腺的先天性畸形病變,較罕見。可分為孤立性胰臟囊腫、多發性胰臟囊腫、腸源性胰臟囊腫、皮樣囊腫、胰臟血管瘤樣囊腫等類型,具體病因尚不明確。
後天性胰臟真性囊腫
後天性胰臟真性囊腫屬於瀦留性囊腫,囊腫襯有上皮,多由於胰管的阻塞導致遠側胰管或腺泡發生囊性擴張和胰液瀦留而形成,包括各種因素引起胰管阻塞導致的瀦留性囊腫和胰臟囊性腫瘤。
胰臟假性囊腫
胰臟假性囊腫是繼發於急性、慢性胰臟炎或胰臟損傷後的併發症。急性胰臟炎或胰臟外傷後,胰臟實質或胰管破裂,胰液外溢,伴隨血性和炎性滲液,刺激胰臟周圍的腹膜,引起纖維組織增生逐漸形成囊壁將其包裹。因囊壁沒有上皮細胞覆蓋,故稱假性囊腫。囊腫形成時間一般在疾病發生後2週以上,囊壁成熟則需4~6週或更長,達3個月之久。
胰臟囊腫無明顯誘發因素。
- 胰臟囊腫病人大多無明顯自覺症狀,多因其他疾病而在影像學檢查時被發現,27.68%的病人以腹痛為首要表現。
- 胰臟囊腫屬於胰臟疾病,其中60.30%好發於胰臟體尾部。
- 胰臟囊腫中的真性囊腫約占10%,假性囊腫約占全部胰臟囊腫的80%以上。
患有胰臟炎的人
包含急性胰臟炎和慢性胰臟炎,但不是所有患有胰臟炎的病人均會引起胰臟囊腫。
受到腹部外傷的人
胰臟位於上腹部,在受到交通意外或暴力衝撞後,胰臟常容易受傷,導致胰臟囊腫的形成。
症狀
胰臟囊腫的症狀多由於胰臟囊腫壓迫鄰近臟器和組織所引起,常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部腫塊等。且胰臟囊腫可出現囊內出血、囊腫破裂、囊內感染、囊腫對周圍的壓迫等併發症。
腹痛
腹痛最為常見,多為上腹部疼痛,疼痛的具體部位與胰臟囊腫生長部位相關,疼痛程度不中,多為鈍痛或脹痛,偶爾向背部放射。
噁心、嘔吐
嘔吐程度不劇烈,多為胃內容物。
腹部腫塊
可在上腹部觸及一質地不硬、表面光滑的腫塊,有壓痛。
食慾減退
囊腫的壓迫和胰臟炎的發作,都可能引起食慾的減退。
少數病人由於囊腫壓迫膽管可出現黃疸,可在皮膚及鞏膜處看見黃疸。還有部分人可出現發熱、飯後飽脹等表現。
囊內出血
胰周與上腹部有許多較粗的血管,常構成囊壁的一部分。當血管壁被胰酶和感染侵蝕時,就會突發破裂出血,病人可突然出現劇烈的持續性的腹痛,腹部腫塊急劇增大,甚至出現休克。
囊腫破裂
囊腫破裂後腹部腫塊突然消失,囊液進入腹腔可發生全腹部持續性劇痛,引起急性瀰漫性腹膜炎。
囊內感染
囊腫併發感染時,常出現腹痛、發熱,需要穿刺置管引流。
囊腫對周圍的壓迫
壓迫不同部位會出現不同的症狀,當壓迫胃和十二指腸時,會發生胃腸阻塞,當壓迫膽總管時會出現黃疸,壓迫下腔靜脈會導致雙下肢水腫。
看醫
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發熱、劇烈腹痛時,需要到肝膽外科、消化內科就診。並進行影像學檢查、胰澱粉酶、尿澱粉酶檢查、胃腸鋇餐造影檢查,並與胰臟膿腫、胰臟癌相鑑別。
- 對於高危人群,要完善澱粉酶及腹部CT。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發現澱粉酶升高,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胰臟異常,並出現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高度懷疑胰臟囊腫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胰臟囊腫的病人,若出現發熱、劇烈腹痛時,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肝膽外科就診。
- 出現黃疸、噁心、嘔吐症狀時考慮去消化科。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腹痛、噁心、嘔吐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黃疸、腹部腫塊、食慾減退等症狀)
- 症狀持續了多久了?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胰澱粉酶、尿澱粉酶檢查
澱粉酶主要由胰臟和唾液腺分泌,血清800~1800U/L。尿液1000~12000U/L,可以幫助急性胰臟炎的診斷。
胃腸鋇餐造影檢查
胃腸鋇餐造影檢查可顯示囊腫對胃和十二指腸的壓迫程度,及上述器官的移位程度,從而明確囊腫的位置與胃腸道的關係。
超音波檢查
超音波可在胰臟旁或胰臟內部探及一邊界清楚的圓形或橢圓形液性暗區。可以識別囊腫的性質、囊壁的厚度、囊內的清晰度,作為首選方法。
CT檢查
CT不僅可以顯示囊腫的部位、大小、性質,還有助於鑑別胰臟膿腫。
X線
腹部平片可見胃和結腸移位,有助於醫生診斷。
病理學檢驗
醫生通過手術取一塊組織進行檢驗,用來辨別是否為胰臟囊性腫瘤。
其他檢查
細針穿刺檢查有助於術前診斷,並能鑑別各種不同囊性病變,囊液檢查有時對囊腺癌的鑑別有些幫助。
根據病人的症狀、體徵、病史及檢查結果可以得出診斷。胰臟假性囊腫多有胰臟炎或上腹部外傷的病史,症狀可表現為腹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部腫塊等。體查時可以觸及一質地不硬、表面光滑的腫塊,有壓痛。通過超音波和CT均可以看到胰臟旁或胰臟內部有一密度較低的囊性腫塊,由以上即可得出診斷。
胰臟囊性疾病
如胰臟假性囊腫、胰臟囊性腫瘤。僅能通過手術切除後的病理診斷進行確診。
胰臟膿腫
胰臟膿腫可出現發熱、畏寒等膿毒血症表現,上腹部可出現腹膜刺激征,血液中白血球計數顯著增加,腹平片和CT上有時可見氣體影。
胰臟癌
部分胰臟癌出現中心區壞死液化,可出現小囊腫,影像學檢查有助於鑑別診斷。
治療
胰臟囊腫屬於外科疾病,但並非所有的胰臟囊腫均需要手術治療。部分胰臟囊腫可自行消退,不需要手術治療,對於不能消退的胰臟囊腫大多採用手術治療。
無明顯症狀的胰臟囊腫,可以先行採取保守治療。6公分及以下的囊腫部分可以自行吸收,故可以定期複查超音波隨訪囊腫大小。
胰臟囊腫無藥物治療。
囊腫和胰臟部分切除術
適用於囊腺瘤和某些真性囊腫,囊腺癌者尚需作胰臟大部切除。
囊腫內引流術
適用於囊壁較堅厚的假性囊腫,多在發病後2~3個月後施行,因這時囊壁已成熟並已纖維化,有利於縫合。一般的假性囊腫很少有完全切除的可能,因其位置深在,囊壁血運豐富,且周圍沾黏緻密,很少有清晰的分界線,切除技術上較為困難。常在囊腫的最低部作橫形切開,取空腸與該橫切口作Roux-en-Y式空腸囊腫吻合術,吻合口應選擇低位,保證引流效果。
囊腫外引流術
適用於併發感染的囊腫和囊璧脆薄的假性囊腫,假性囊腫大出血和假性囊腫破裂的急症手術也適合採用外引流術。手術簡單易行,但其缺點是術後需每日換藥,漏出胰液較多,癒合時間較長。
腹腔鏡手術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胰體尾切除及囊腫胃腸道吻合術可以在腹腔鏡下進行,但臨床上尚未廣泛開展。
經皮穿刺置管引流
適用於大多數假性囊腫,尤其對於囊腫不和胰管相通時或年老、體弱者。此法是在超音波或CT引導下放置引流管,將囊液引流至體外或引流至胃腔內。但是此法復發率高,不能完全引流通暢。
經內鏡引流
適用於有胰管破裂者,可以將導管放置在破裂的胰管處直接引流。但是此法會損傷胰管或導致急性胰臟炎或經導管感染,且導管的阻塞或胰管的狹窄會導致囊腫復發。
預後
胰臟囊腫外科手術治療的療效較快,併發症少。但是除了囊腫切除術外,其餘的治療方法均有一定的復發率。其中外引流術的復發機率相對較高,建議病人定期到醫院複查。
胰臟囊腫能治癒,但易復發。
如不出現嚴重的併發症,胰臟囊腫一般對自然壽命無影響。
- 部分經導管引流治療的胰臟囊腫,可能會損傷胰管或導致急性胰臟炎,或經導管感染。
- 對於採用囊腫切除術的胰臟囊腫病人,會遺留囊腫周圍重要結構或臟器的損傷。
- 對於不採用手術治療的自行消退的胰臟囊腫,需要每3個月複查一次胰臟超音波或CT。
- 對於手術治療後的胰臟囊腫,術後半月複查一次胰臟超音波或CT,治癒後可半年複查一次警惕胰臟囊腫的復發。
飲食
胰臟囊腫病人的飲食調理以低鹽、低脂飲食為主。同時戒菸、戒酒,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種營養物質,控制總熱量,忌過油過甜的食物。
- 宜低鹽、低脂飲食:胰臟囊腫常發生於胰臟炎,應低鹽、低脂飲食,避免胰臟炎的再發。
- 忌菸酒:菸酒會讓人機體免疫力下降,導致疾病的發病率上升,同時酗酒也是導致胰臟炎的病因之一。
-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含膽固醇高的食物。
- 宜調整飲食結構,多進食富含維他命的水果和新鮮蔬菜。
照護
對於胰臟囊腫病人的護理,重點在於對囊腫的監測及複查,同時擁有良好的作息時間和充足的睡眠促進疾病的恢復。
- 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長,不能熬夜,要求早起早睡,使胰臟有足夠的修復時間。適當參加活動,勞逸結合。
- 適當進食,不要暴飲暴食。胰臟作為一個消化器官,暴飲暴食會加重胰臟的負擔,誘發胰臟炎的發生,禁菸禁酒。
對於胰臟囊腫病人,應定期查胰臟超音波及CT,觀察囊腫的性質及大小的變化。如果胰臟囊腫能自行消退,可暫不考慮手術治療。
建議胰臟囊腫病人保持心情舒暢,不要過分緊張、擔心併發症的出現。
因為胰臟囊腫手術治療後仍有復發的可能,所以對於胰臟囊腫術後的病人,仍需要遵醫囑前往醫院完善腹部超音波及CT檢查。
預防
預防胰臟囊腫,應該積極治療胰臟炎等胰臟疾病,防止上腹部外傷。生活中注意避免暴飲暴食,三餐規律,從根本上避免胰臟囊腫的發生。
對於有胰臟炎和腹部外傷史的病人,應完善腹部超音波及CT檢查,檢査有無胰臟囊腫疾病,及時發現並治療。
- 及時、正確的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原發疾病,如胰臟炎、胰臟外傷等,防止胰臟實質或胰管破裂而引起胰液外漏形成囊腫。
- 初期治療膽道疾病、戒酒、不暴飲暴食、治療高脂血症等,從根本上預防胰臟炎的產生,從而避免胰臟囊腫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