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
概述
股疝指腹腔內或骨盆腔內的臟器,通過股環脫出至股管中,或者穿過股管至大腿內側皮下者,表現為腹股溝區的半球形突起,多見於中老年婦女。由於股疝發生的部位特殊,它是由韌帶、骨盆的一些次骨質,這樣的一些結構構成疝環。一旦發生股疝,不像其他的斜疝和直疝較容易還納,通常一旦發生股疝,腸管卡骨性組織形成的薄弱區,很難還納。一旦腸管嵌頓時間較長,容易造成缺血壞死,所以股疝是腹股溝疝氣中,發生嵌頓、發生腸壞死最常見的一種。
- 就診科別:
- 一般外科、急診科
- 英文名稱:
- femoral hernia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便秘、腸阻塞、腸壞死
- 治療周期:
- 手術治療約3~5天,如果疝嵌頓,切除腸管恢復時間延長,約7~10天
- 臨床症狀:
- 腹股溝區有墜脹感或疼痛、出現可復性腫塊
- 好發人群:
- 多見於40歲以上婦女
- 常用藥物:
- 疝氣內消丸、補中益氣湯、 Omeprazole 、 Pantoprazole
-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腹部CT、腹股溝區超音波
易復性股疝
較輕微,一般在病人久站、咳嗽等腹內壓增高時感到大腿根部及其鄰近腹股溝區有墜脹感或疼痛,並出現可復性腫塊。疝塊通常不大,位於腹股溝韌帶以下、卵圓窩處,且呈半球形突起。
難復性股疝
疝氣不能完全回納,但疝內容物沒有發生器質性改變。
嵌頓性股疝
疝內容物在疝環處受壓,不能還納,且有疼痛和消化道梗阻症狀。
絞窄性股疝
股疝如發生嵌頓、絞窄,除引起局部明顯疼痛外,也常伴有較明顯的急性機械性腸阻塞,嚴重者可以掩蓋股疝局部症狀。
病因
股疝的發生主要與解剖因素有關,在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對著股管上口的腹膜,被下墜的腹內臟器推向下方,經股環向股管突出而形成股疝。
大多數的股疝是因腹內壓的增加和股環的鬆弛引起,而女性解剖上的特殊性在發病因素中也有重要意義。由於女性的骨盆較寬,腹股溝韌帶下的空隙較大,髂腰肌較薄弱,致腹股溝韌帶下的血管裂孔除容納股動靜脈及股神經外,仍有較大的空隙存在,故容易發生股疝。一旦因多次妊娠、分娩或其他誘因(年老體弱、長久站立等)而腹壓增加,局部抵抗力減弱時,股疝便可發生。發生在嬰兒或孩童期者的少數股疝其理不明,其中某些病例可能是先天性的,也有些可能是後天性的。
妊娠、劇烈咳嗽、便秘、排便困難、打噴嚏等導致腹壓增加的因素,均可以誘發股疝的發生。
女性患股疝較男性多4~6倍,比數約為5:1。一般統計股疝在女性約占各種疝的30%~33%,而在男性則僅占2%。股疝多發生在中年婦女,特別是曾懷孕生育者,但偶爾也可見於孩童。大多數是單側,右側比左側約多二倍,但也可以是雙側的。
股疝多發生於中年婦女,特別是曾懷孕生育者,但偶爾也可見於孩童。
症狀
股疝一般不大,且多無明顯的症狀,尤其是肥胖的病人易被忽略,每於發生嵌頓或絞窄等併發症時才來就診。單純的股疝和其他疝一樣,均以局部腫塊為主要症狀。
表現為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有有一半球形的突起,平臥回納內容物後,疝塊有時不能完全消失。由於疝囊頸較小,咳嗽衝擊感也不明顯。易復性股疝的症狀較輕,常不為病人所注意,尤其是肥胖者更易疏忽。一部分病人可在久站或咳嗽時感到患處脹痛,並有可復性腫塊。
股疝初期症狀不明顯,通常可感到大腿根部有一半球形腫塊。
隨著病情進展,一般在病人久站、咳嗽等腹內壓增高時感到大腿根部及其鄰近腹股溝區有墜脹感或疼痛,並出現可復性腫塊。
股疝如發生嵌頓,除引起局部明顯疼痛外,甚至出現發熱、腹部壓痛,也常伴有較明顯的急性機械性腸阻塞,出現停止排便排氣、嘔吐,嚴重者甚至可以掩蓋股疝的局部症狀。
如果股疝難以回納,常有便秘、陣發性腹痛等症狀。如發生絞窄,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發熱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
急性腸阻塞
一般小腸嵌頓於股環中,造成腸道完全性梗阻,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的腸阻塞症狀。
便秘
如果腸道僅有部分腸壁嵌頓,可以引起腸道失調、便秘的現象發生,需要引起重視。
腸壞死
如果疝內容物發生絞窄,可導致腸管缺血、壞死,嚴重者可出現感染性休克。
腸瘺
股疝切開時會引起腸瘺,如果腸瘺不與體表相通,就會把腸道里的分泌物液體留到腹部,這種情況下病人會出現急腹症的表現,出現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一系列症狀,需要緊急手術。
看醫
一旦出現腹股溝區腫物,需要及時進行急性腹部檢查,明確是否為股疝。因為股疝容易嵌頓,一旦嵌頓又可迅速發展為絞窄性,導致腸管缺血、壞死,因此應儘早就醫,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 如果出現大腿根部腫塊,並伴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咳嗽、排便時衝擊感明顯,需要及時就醫。
- 如果出現腸道停止排便排氣、腹部壓痛、發熱等症狀,需要立刻就醫,以免危及生命。
- 股疝一般選擇去一般外科就診。
- 如果股疝出現嵌頓、絞窄可能,病人可以去急診科就醫。
- 什麼時間出現的腫塊?隨體位能不能還納?
- 有無噁心、嘔吐和發熱症狀?噁心、嘔吐和發熱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如妊娠史)
- 是否有外傷及外科手術史?
體格檢查
可以查看腹股溝區是否有腫塊,以及是否在咳嗽、行走、站立時出現。
腹股溝區超音波
腹股溝區超音波能有效查看股疝的內容物,通過回聲判斷是否為腸管和網膜,超音波檢查還可推測病變的嚴重程度及腸管是否壞死,對指導臨床選擇治療方法和確定手術方案也有重要價值。
腹部CT
CT能夠鑑別腫物位於腹股溝韌帶的位置,能夠觀察腸道與大腿根部腫物的連續性,以及判斷疝囊外常有增厚的脂肪組織層,一般不難鑑別診斷。
股疝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體徵和影像學檢查進行診斷。如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出現腫塊,且不大呈半球形,在久站或咳嗽時感到患處脹痛,並有可復性腫塊,考慮為股疝,進行超音波檢查可見疝的內容物能幫助診斷。
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位於腹股溝韌帶的上內方,股疝則位於腹股溝韌帶的下外方,一般不難鑑別診斷。應注意的是,較大的股疝除疝塊的一部分位於腹股溝韌帶下方以外,一部分有可能在皮下伸展至腹股溝韌帶上方,用手指探查外環是否擴大,有助於兩者的鑑別。
脂肪瘤
股疝疝囊外常有一增厚的脂肪組織層,在疝內容物回納後局部腫塊不一定完全消失,這種脂肪組織有被誤診為脂肪瘤的可能。兩者的不同在於脂肪瘤的基底並不固定,活動度較大,股疝基底是固定而不能被推動。
陰囊水腫
其所呈現的腫塊完全局限在陰囊內,上界可以清楚的觸摸到,進行透光試驗時陰囊水腫透光為陽性,而股疝不能透光。
大隱靜脈曲張結節樣膨大
卵圓窩處結節樣膨大的大隱靜脈在站立或咳嗽時增大,平臥時消失,可能被誤診為易復性股疝,壓迫股靜脈近心端可使結節樣膨脹增大。此外,下肢其他部分同時有靜脈曲張,對鑑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髂腰部結核性膿腫
脊柱或薦髂關節結核所致寒性膿腫可沿腰大肌流至腹股溝區,並表現為一腫塊。這一腫塊也可有咳嗽衝擊感,且平臥時也可暫時縮小,可與股疝相混淆。仔細檢査,可見這種膿腫多位於腹股溝的外側部、偏髂窩處,且有波動感。
治療
股疝容易嵌頓,一旦嵌頓又可迅速發展為絞窄性,因此應儘早手術治療。對於嵌頓性或絞窄性股疝,更應緊急手術。手術中最常用的是McVay修補法,是比較傳統的、經典的、開放式修補股疝的一種手術方法,主要是將聯合肌腱和恥骨梳韌帶進行相應的縫合,從而達到修補局部缺損的目的來治療股疝,預防股疝發生。
如果股疝嵌頓,有腸管壞死的可能,必須進行急診手術,松解疝內容物,修補疝環,促進病人迅速恢復,切不可因循誤事,更不宜妄想手法回納,以免危及生命。
股疝沒有藥物能夠根治,使用疝氣內消丸、補中益氣湯、 Omeprazole 、 Pantoprazole 可以緩解部分不適症狀。手術是唯一能有效治療股疝的方式,術後可以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傳統的疝修補術
最常用的是McVay修補法,此法不僅能加強腹股溝管後壁而用於修補腹股溝疝氣,還能堵住股環而用於修補股疝。
無張力疝修補術
無張力疝修補術是在處理疝囊之後,在腹股溝韌帶下方把腹股溝韌帶、腔隙韌帶和恥骨肌筋膜縫合在一起,藉以關閉股環。術後病人痛苦小、恢復快,可以提高生活質量。若釆用無張力疝修補術,宜選用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
腹腔鏡修補術
該手術能夠有效修補缺損疝環,同時將斜疝、直疝等缺損區域一併處理,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治療確切的優勢。嵌頓性或絞窄性股疝手術時,因疝環狹小,回納疝內容物常有一定困難。遇有這種情況時,可切斷腹股溝韌帶以擴大股環。但在疝內容物回納後,應仔細修復被切斷的韌帶。
預後
股疝及時經外科治療後預後較好,正常活動不受影響。術後需保證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復發。
股疝經及時手術治療可以治癒,但有復發風險。
股疝經過治療,修補疝環,還納腸管組織,不會影響壽命。除非嵌頓腸管壞死引起重症感染、炎性休克,可能會危及生命。
手術後切口無明顯不適,能正常排氣、排便,可以不複診。但是如果出現切口滲血以及排便、排氣不正常,需要及時複診。
飲食
股疝診斷明確後,需要臥床、禁食、靜脈補充水電解質和熱量,手術後循序漸進攝入流食,再過渡至半流質和正常飲食。
術後待排氣後可以飲水,如無異常,可以進流食,逐漸恢復正常飲食,進食高蛋白、高維他命,並且還要能夠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辣椒、圓蔥等刺激性蔬菜,不吃過甜、過咸和油膩的食物。病人在術後恢復過程中應當少食多餐,切忌暴飲暴食。
照護
股疝病人進行手術治療後,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以更利於身體的恢復,且在身體的恢復過程中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不可過度焦慮。
- 病人身體恢復到一定程度後,鼓勵並指導病人初期下床活動,適當的初期活動能夠加快腸胃的恢復速度,可以防止出現腸沾黏現象,還可以加快體內的血液循環,對傷口的癒合起到促進作用。
- 病人在醫護人員協助指導下進行手臂以及腿部的伸展活動,或進行散步活動。病情過於嚴重的病人可以先在床上進行初期的四肢伸展運動,等到病情平復之後再下床進行復健活動。
- 出院後需要以休息為主,戒菸限酒,及時糾正便秘、慢性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內壓的行為,尤其是孕婦不可進行劇烈活動、提重物等。
- 術後對生命體徵進行嚴密監測,在脈搏以及血壓平穩之前,需每間隔1小時對病人的脈搏、血壓數據進行測量記錄。倘若病人的血壓下降、脈搏速度加快,需要及時上報主治醫師,進行有效的處理。
- 在術後第二天觀察傷口,若手術傷口出現局部紅腫、疼痛且體溫超出正常範圍,需給予熱敷以及理療處理。對於傷口膿腫的病人,需要清理傷口縫線並進行引流操作。
預防
大多數的股疝是因腹內壓的增加和股環的鬆弛引起,在咳嗽、妊娠、打噴嚏等行為下誘發,所以可以在這些方面進行針對性的預防。
- 對於多次妊娠、分娩的女性或其他誘因(年老體弱、長久站立等)的病人,應避免腹壓突然增加,防止股疝的發生。
- 如果患有攝護腺肥大、肥大,需要定期觀察隨訪,出現異常及時治療。
- 要有信心,耐心,精心,細心,經常保持樂觀,愉悅的心情,這對疝氣的護養大有裨益。
- 堅持適宜,適量,適時的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劇烈活動,不適於疝氣的正常維護。
- 注意飲食調理,宜食溫、熟、軟、忌食生冷、硬食物,採取少吃多餐,防止過飽。選擇富於營養,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以減少腸胃負擔,亦是對疝體減輕壓力。
- 防止便秘,保持大便暢通,是防疝、護疝的關鍵。老年腹壁薄弱,由於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壓,促使疝體下行,這對疝氣的正常維護是難以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