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骨軟骨瘤

概述

骨軟骨瘤是一種常見的、軟骨源性的良性腫瘤,是位於骨表面的骨性突起物,頂面有軟骨帽,中間有髓腔。多發生於青少年,隨機體發育而增大,當生長板閉合後,其生長也停止。骨軟骨瘤可分為單發性與多發性兩種,單發性骨軟骨瘤也叫外生骨疣;多發性骨軟骨瘤也叫骨軟骨瘤病,多數有家族遺傳史,具有惡變傾向。多見於長骨幹骺端,如股骨遠端、脛骨近端和肱骨近端。臨床表現以無痛性腫脹和畸形為主,有時也因發生病理性骨折而被偶然發現。一般不需治療,若腫瘤生長過快,或有其他病變,應行切除術。

就診科別:
骨科
英文名稱:
osteochondromatosis
疾病別稱:
外生骨疣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滑囊炎
治療周期:
手術治療可短期恢復
臨床症狀:
逐漸長大的硬性腫塊
好發人群:
兒童或青少年
常用藥物:
布洛芬、 Loxoprofen
常用檢查:
X片檢查、CT檢查
疾病分類

骨軟骨瘤分為單發性和多發性兩種。單發性骨軟骨瘤又稱為外生骨疣,是臨床常見骨腫瘤之一,確切發病原因不明。多發性骨軟骨瘤與遺傳有關,國內外學者多採用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這一診斷。

病因

骨軟骨瘤的病因不明,不屬於嚴格意義上的腫瘤,是生長方面的異常或稱錯構瘤。多發性骨軟骨瘤病人多數有家族遺傳史,可能發生惡變,故應警惕。

主要病因

骨軟骨瘤有可能是一種真性腫瘤,也有可能是一種發育性骨骺生長缺陷。多發性骨軟骨瘤可能與遺傳有關,本症又稱骨疣,成因可能是從靠近骨膜的小軟骨島長出,或來自骺板軟骨。

流行病學

本病常見於兒童或青少年,70%~80%的病人在20歲以下。

好發人群

骨軟骨瘤常見於兒童或青少年。

症狀

骨軟骨瘤又稱外生骨疣,是一種兒童時期常見的良性骨腫瘤,常位於長骨幹骺端的一側骨皮質,向骨表面生長。骨軟骨瘤本身無症狀,逐漸長大的硬性腫塊是其臨床特點,壓迫周圍組織後產生相應臨床症狀。

典型症狀

單發性骨軟骨瘤

  • 凡有內生軟骨骨化的骨骼均可產生骨軟骨瘤。骨軟骨瘤本身無症狀,逐漸長大的硬性腫塊是其臨床特點,壓迫周圍組織後產生相應臨床症狀。
  • 長管狀骨,特別是股骨、肱骨、脛骨是最長見發病部位,下肢發病多於上肢,其比例為2:1。長管狀骨典型發病部位是干骺端,很少發生在骨幹或骨骺,手、足、脊柱較少發病。
  • X線檢查可見長管狀骨表面有一骨性突起,與干骺端相連,由骨皮質和骨松質組成。

多發性骨軟骨瘤

  • 一般臨床表現多為可觸及的骨性腫塊,由於骨骼短縮及彎曲而造成骨骼畸形,關節附近的腫塊可造成關節活動受限,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的病變呈對稱性分布,病變的數量不一,多的超過100個。
  • 典型發病部位是股骨、脛骨、腓骨的遠近側端及肱骨近側端,位於橈尺骨遠側部的發病稍少些。與單發性骨軟骨瘤相比,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更傾向於在肩胛骨、肋骨、髂骨處發病。
  • 這種病的很大特點在於有骨形成的缺陷和骨骼畸形,特別是在髖部可呈雙側髖外翻及股骨近側端變寬,腕關節出現逐漸的尺骨偏斜、尺骨相對短縮等。
併發症

骨軟骨瘤和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的合併症主要包括骨骼畸形、骨折、血管及神經卡壓損傷、滑囊炎形成等,這些併發症與單發性骨軟骨瘤所述相同,但惡變發生率高,約為5%。

看醫

骨軟骨瘤無症狀者可不手術治療,但應密切觀察,如病人活動時該處疼痛,或局部有長大者,則應動手術切除。

就醫指征
  • 如病人活動時該處疼痛,或局部有長大者,則應及時就診。
  • 若影像學評估骨軟骨瘤一有惡變的可能,應及時就診。
就診科別

骨軟骨瘤一般去骨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發現腫塊和出現疼痛等不適的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腫塊生長部位、數量,是否伴有疼痛、腫脹或畸形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血管、神經損傷症狀等)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是否做過相關檢查?
需要做的檢查

X線檢查

根據臨床症狀及X線檢查可以協助診斷、確診,表現為骨性病損自干骺端突出等。因軟骨帽和滑囊不顯影,腫瘤的骨質影像與其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質結構完全相同、難區別,均需進行仔細區分。

CT檢查

對結構複雜的部位如肩胛骨、骨盆、脊柱,CT檢查會有更大的幫助,如可以發現骨軟骨瘤與骨組織之間的關係。此外,CT檢查還有助於發現其他疾病,並與之進行鑑別診斷。

病理檢查

懷疑病人有惡變可能時,應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以明確診斷。

診斷標準

通過X線檢查即可明確診斷為骨軟骨瘤,如X表現為患側骨有單發或多發的、在干骺端可見從皮質突向軟組織的骨性突起,其皮質和松質骨以窄小或寬廣的蒂與正常骨相連,彼此髓腔相通,皮質相連續,突起表面為軟骨帽,不顯影,厚薄不一,有時可呈不規則鈣化影。骨軟骨瘤發生惡性變可出現疼痛、腫脹、軟組織腫塊等症狀。X線平片可見原來穩定的骨軟骨瘤再度生長,骨質破壞,呈現雲霧狀改變以及鈣化不規則等表現。

鑑別診斷

骨巨細胞瘤

骨巨細胞瘤好發於20~40歲,女性略多,好發部位為長骨幹骺端和椎體,特別是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主要症狀為疼痛和腫脹,與病情發展相關。局部腫塊壓之有桌球樣感覺和壓痛,病變的關節活動受限。典型的X線特徵為骨端偏心位、溶骨性、囊性破壞而無骨膜反應,病灶膨脹生長、骨皮質變薄,呈肥皂泡樣改變。侵襲性強的腫瘤可穿破骨皮質致病理骨折。血管造影顯示腫瘤血管豐富,並有動靜脈瘺形成。

軟骨肉瘤

X線表現為內生軟骨瘤顯示髓腔內有橢圓形透亮點,呈溶骨性破壞,皮質變薄無膨脹,溶骨區內有同隔或斑點狀鈣化影。骨膜下軟骨瘤在一側皮質形成凹形缺損,並可有鈣化影。

軟骨肉瘤

特點是腫瘤細胞產生軟骨,有透明軟骨的分化,常出現黏液樣變、鈣化和骨化。好發於成人和老人,男性稍多於女性。好發部位骨盆最多見,其次是股骨近端、肱骨近端和肋骨。

X線表現為密度減低的溶骨性破壞,邊界不清,病灶內有散在的鈣化斑點或絮狀骨化影,典型者可有雲霧狀改變。

骨樣骨瘤

骨樣骨瘤是一種孤立性、圓形的、成骨性的良性腫瘤,以疼痛為主,較少見。常發生於兒童和少年,好發部位以下肢長骨為主。病灶呈圓形或卵圓形瘤巢,被反應骨包圍,生長潛能有限,腫瘤直徑很少超過1公分。CT檢查有助於發現瘤巢。主要症狀是疼痛,有夜間痛,進行性加重,多可服用阿斯匹靈止痛。若病損在關節附近,可出現關節炎症狀,影響關節功能。

治療

骨軟骨瘤一般不需治療,但有疼痛或影響關節活動功能、影響鄰骨或發生關節畸形、壓迫神經血管、發生骨折、腫瘤表面滑囊反覆感染、病變活躍有惡變可能者,應行切除術。切除應從腫瘤基底四週部分正常骨組織開始,包括纖維膜或滑囊、軟骨帽等,以免復發。

治療周期
建議採取手術治療,手術切除後可短期恢復。
藥物治療

如病人疼痛比較嚴重,可以使用布洛芬、 Loxoprofen 等進行止痛。

手術治療

單發性骨軟骨瘤

如病人活動時該處疼痛,或局部有長大者,則應動手術切除,手術時應將腫瘤充分顯露,將骨膜、軟骨帽蓋、骨皮質以及周圍正常骨質一併切除。手術中容易出現將腫瘤表面骨膜剝離不淨和腫瘤基底周圍正常骨質切除過少,而遺留有骨的突起。手術切除徹底,一般不再復發。而甲下骨疣手術,手術雖小,但應該側底切除,否則易復發。

多發性骨軟骨瘤

如有疼痛肢體功能障礙者,骨骼發育畸形,會有合併症時,可做局部腫瘤切除,矯正骨骼畸形,應待骨骼發育成熟之後進行,以免畸形復發,如有惡變可轉化為軟骨肉瘤,纖維組織細胞瘤和骨肉瘤一旦惡變,應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避免復發。

預後

骨軟骨瘤屬於良性腫瘤,會隨著人體生長發育停止而不再生長,部分病人通過手術可完整切除,但極少數可能轉為惡性,預後較差。

能否治癒

手術可完整切除,骨軟骨瘤中有1%可能惡變,遺傳性多發性骨軟骨瘤約5%發生惡變。

能活多久

絕大多數為良性病例,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採用保守治療的骨軟骨瘤,每六個月複查一次,如有突然增大等惡變傾向,需儘早手術治療。

飲食

骨軟骨瘤的病人補鈣尤為重要,平時應注意高鈣和高蛋白質飲食。如多吃含鈣的食品,還應吃富含維他命的蔬果,以促進體內鈣的吸收,防治骨折發生。

飲食調理
  • 宜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如魚蝦類、牛奶等,以補充體內鈣含量;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包括蘋果、橘子等,以促進鈣的吸收。
  • 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等,以提高機體抵抗力,預防感染。

照護

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可避免骨軟骨瘤進一步發展。

日常護理
  • 注意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 適度的體育鍛煉,避免吸菸、喝酒等不良嗜好。
特殊注意事項

骨軟骨瘤病人需要定期複查,一旦有惡變傾向,應積極手術治療。

預防

預防措施

骨軟骨瘤的預防應參照一般腫瘤健康的預防方法,了解腫瘤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腫瘤的危險。預防腫瘤的發生,簡單說來有兩個基本因素:

  • 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生活中避免或儘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 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能夠幫助提高和加強機體免疫系統與疾病鬥爭。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對預防腫瘤和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同樣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