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囊腫
概述
骨囊腫發生於髓內,為單腔囊腫樣、局限性瘤樣病損,囊腫腔內含有漿液或血清樣液體,常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好發於長管狀骨幹骺端,依次為肱骨近端、股骨近端、脛骨近端和橈骨遠端,通常表現為腫脹、疼痛。該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進行改善,少數病人可應用藥物。一般預後較好,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 就診科別:
- 骨科
- 英文名稱:
- bone cyst
- 疾病別稱:
- 孤立性骨囊腫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病理性骨折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腫脹、疼痛
- 好發人群:
- 5~15歲兒童
- 常用藥物:
- Methylprednisolone 、醋酸甲基普賴鬆龍
- 常用檢查:
- 病理學檢查、X線檢查
病因
骨囊腫的病因暫時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跟胚胎發育時期的分泌功能異常有關,可引起滑液聚集;也和骨內的靜脈回流障礙有關,可由外傷誘發。
- 先天原因可能是胚胎發育時期,具有分泌功能的滑膜細胞進入骨內所致。
- 在骨骼生長過程中,如果骨質靜脈回流不暢導致積水,也會形成骨囊腫。
骨質部位受到外傷未經及時治療,遷延不愈,可能會引起骨囊腫。
男性發病多於女性,大約3:1。80%的病人發病在10~20,也可見於兒童。任何骨均可受累,最常見的是肱骨近端,約占50%,其次是脛骨近端,髂骨和其他骨少見。
10-20歲的男性青年,及兒童。
症狀
骨囊腫多數無明顯症狀,有時有局部隱痛、肢體局部腫脹以及功能障礙。絕大多數病人在發生病理性骨折後就診,骨折多好發於股骨頸、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疼痛、腫脹,骨囊腫病人患部輕壓會出現疼痛、腫脹的表現,患處皮膚表面和關節處可以出現紅腫、淤傷。
功能障礙,局部組織的壓迫、疼痛會導致病變部位出現功能障礙,具體的症狀表現與發病具體部位有區別,比如頜骨囊腫,表現為牙齒鬆動,也會出現牙齒顏色改變。上肢骨的骨囊腫會導致上肢活動功能受限,下肢骨會導致下肢屈曲、行走功能受限。
該病情如治療不及時可併發有病理性骨折,一般做X線可發現。
看醫
病人若出現股骨頸、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症狀時,需要進一步到骨科就診,做X線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
- 兒童出現股骨頸等部位疼痛、腫脹時,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功能障礙影響活動時,需及時就醫。
骨囊腫病人需要去骨科就診。
- 目前有什麼症狀?(疼痛、腫脹)
- 怎麼引起的?
- 之前有受過傷嗎?
- 接受過什麼治療?
- 什麼情況下症狀會加重?
影像學檢查
X線表現為干骺端圓形或橢圓形、界限清楚的溶骨性病灶,骨皮質有不同程度的膨脹、變薄,囊腫呈單房或多房性,經常毗鄰骨骺生長板,但不越過生長板。
組織病理學檢查
病理學穿刺可見囊壁為一層纖維包膜,囊內為黃色或褐色液體,可作為確診依據。
- 好發於4~20歲,多見於5~15歲兒童。好發於股骨頸、股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 初期一般無症狀,X線見病理性骨折後,出現疼痛、腫脹感。
- X線和病理學檢查確診。
動脈瘤樣骨囊腫
是一種良性骨腫瘤,發生在顱骨很少見,青少年多見,無明顯性別差異。外傷為其主要的誘因,X線片呈現爆發樣離心性生長,內部有「肥皂泡」或「蜂窩樣」改變,可以鑑別。
骨腫瘤
是發生於骨骼或其附屬組織的腫瘤,其臨床表現與骨囊腫相似,骨腫瘤病理學檢查可以確定為惡性,而骨囊腫為良性,X線檢查可以反映骨腫瘤的形態及是否有遠處轉移,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晰。而骨囊腫邊界較清晰。
治療
骨囊腫以手術治療為主,術中需徹底刮除纖維包膜,以防復發,少數骨囊腫患兒可以選擇藥物治療。該病情病人需要進行長期持續性治療。
對於兒童病人,可使用 Methylprednisolone 、醋酸甲基普賴鬆龍注入骨囊腫腔內進行治療。需要注意激素類藥物不能長期使用,以免誘發慢性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和癌症。病人最多可接受3次激素注射,且注射的時間間隔至少為3個月。
單純性骨囊腫的標準治療方法為病灶刮除,並且手術治療是該病的首選手段,術中可用自體或異體移植骨填充缺損。但手術刮除不淨,可能會引起病情復發。
預後
骨囊腫病人大部分都是兒童期發病,所以通過積極、正規的手術治療之後,預後良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建議該病病人在術後半年到一年內複診,複診項目主要為X線和病理學檢查。
骨囊腫大多數可以治癒,很少有惡變的可能。
骨囊腫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骨囊腫病人手術後一般半年到一年內複診,需要做X線檢查和病理學檢查。
飲食
骨囊腫病人大多是兒童,所以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吃高蛋白、高維他命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多補鈣,增強骨質健康。
-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恢復期間不要吃得太油膩。
- 宜吃高蛋白的肉類,如雞肉、蝦、牛肉等;多吃水果、蔬菜,保證營養均衡。
- 多吃高蛋白、高維他命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
- 多補鈣,增強骨質健康。
照護
骨囊腫病人需要注意術後營養均衡,可以適當做一些鍛煉,以免肌肉萎縮,但是要在家人的陪同下進行,同時進行定期複查。該病的日常監測主要是針對病人的症狀進行展開,如出現疼痛則應立即就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患兒年齡<14歲時要慎選手術治療,避免損傷骨骺。
- 術後適當運動利於恢復,但要謹遵醫囑,也不可過早運動,避免發生意外。
- 注意預防感染,定期複查,無論是否進行治療,該病情都需要定期複查,一般手術後病人至少要隨訪6個月。
骨囊腫病人定期複診,遵醫囑進行運動,如果疼痛加重要及時就醫。
對於病兒年齡小(<14歲),病灶緊鄰骨骺,術中可能損傷骨骺,且術後局部復發率高,應慎選手術治療。
預防
骨囊腫多發生於兒童,家長密切觀察孩子的表現可以初期篩檢。
骨囊腫由於病因不明確,暫時沒有很確切的辦法來預防疾病的發生,但是可以初期注意兒童的發育問題,該病情可以通過初期篩檢明確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