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疙瘩
概述
疤痕疙瘩是繼發於皮膚外傷或自發形成表現過度生長的病理性疤痕組織,疤痕高出皮膚表面,質硬韌,呈結節狀、條索狀或片狀,臨床上表現為過度生長,侵犯臨近組織,並且病人發病後呈瘤樣增生,導致機體功能障礙,影響病人健康。本病可通過藥物、手術及放射治療等措施進行治療。
- 就診科別:
- 整形科、皮膚科
- 英文名稱:
- keloid
- 疾病別稱:
- 疤痕疙瘩、疤痕增生症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是
- 併發疾病:
- 疤痕表面浸漬、汗疹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紅色丘疹向外伸展、搔癢、疼痛
- 好發人群:
- 皮膚色素較暗者、奔波的年輕人、疤痕體質者、有家族遺傳史者
- 常用藥物:
- 曲尼司特、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A酸、 Fluorouracil
- 常用檢查:
- 病理組織學檢查
根據發病機制分類
原發性疤痕疙瘩
原發性疤痕疙瘩多在胸前或肩後,初起小紅點,伴搔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有索條狀、蝴蝶狀、圓形、不規則形等。
繼發性疤痕疙瘩
繼發性疤痕疙瘩也叫增生性疤痕疙瘩,多因燒燙傷、感染、化膿,或因採用手術、雷射後引起受損組織過度增生和皮下組織破壞變性,突出皮膚,色紅或暗紅,伴癢或刺痛。
根據疤痕大小分類
小型疤痕疙瘩
一般小型疤痕疙瘩直徑小於2.0公分。
中、大型疤痕疙瘩
中、大型疤痕疙瘩的寬度小於5公分,但長度在2~10公分之間。
超大型疤痕疙瘩
超大型疤痕疙瘩一般長度大於10公分,寬度大於5公分,一般選用手術去除。
病因
疤痕疙瘩是一種過度增生反應,易發生疤痕疙瘩的病人常小於30歲,有遺傳傾向,一般由創面、感染、手術創傷等因素引起。
創面因素
在創傷癒合的過程中先發生炎症反應,由成肌纖維細胞在傷口出現,分裂增殖合成膠原纖維,膠原沉積形成疤痕。
感染因素
創面發生感染,一方面破壞殘存的上皮細胞使得創面加深,癒合時間延長;另一方面是炎症因子刺激成纖維細胞增生,反覆感染則會引起肉芽組織超常增生。
年齡因素
青少年處於青春發育期,組織生長旺盛,創傷後機體免疫反應強烈,皮膚張力大,易發生疤痕增生。
手術因素
疤痕體質人群如果採取手術切除治療,會刺激纖維細胞,從而使疤痕反覆增生。
色素
有色人種皮膚色素細胞較多,容易引起疤痕。
有家族史
父母創傷後易出現疤痕疙瘩,兒女產生疤痕疙瘩的機率也會變大。
其他因素
大面積燒傷、燙傷會損傷皮膚,易出現疤痕疙瘩。
疤痕疙瘩十分常見,一般膚色越深,產生疤痕疙瘩的風險越高,一般發病率為4.5%~16%。
皮膚色素暗者
皮膚顏色越深的人種,疤痕增生的機率越高。
奔波的年輕人
年輕人正處於求學或求職、戀愛的一個階段,激素水平變化導致疤痕增生的情況會更多。
疤痕體質者
不同的體質對創傷的反應不同,形成疤痕的結果有很大的差別。
有家族遺傳史者
疤痕增生的病人有遺傳傾向,有家族史病人發病率更高。
症狀
疤痕疙瘩大部分都是因為手術或外傷後形成的疤痕,慢慢的增生而出現疤痕疙瘩,傷口癒合後,很容易出現疤痕疙瘩增生。初期傷口疤痕比較癢,尤其在吃一些刺激性的食品,天氣比較熱的情況下也會出現局部搔癢。
疤痕疙瘩好發於前胸,也可見於頸部、肩部、耳部、下肢、背部或頰部等處。皮損初起為小而硬的紅色丘疹,逐漸增大,呈圓形、卵圓形、條狀、帶狀或不規則形,往往超過原損傷部位,呈蟹足狀向外伸展,表面光滑發亮。無自愈傾向,難以自行消退,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後症狀有加重傾向。
疤痕處觸碰容易破損產生疼痛,患處會有搔癢。
疤痕表面浸漬
疤痕表面浸漬多發生於彈力帶固定或未成熟的疤痕,由於摩擦所致,可縮短佩戴時間加以避免。
汗疹
汗疹多由於局部不潔所致,可有奇癢症狀。
心理問題
疤痕疙瘩影響美觀,可能會給病人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繼發性感染
疤痕疙瘩痛癢症狀加重後,反覆抓撓出現破潰後,很容易引發感染。
功能受限
大型疤痕疙瘩可影響周邊組織器官的功能,常因局部牽拉、攣縮導致,如胸壁的疤痕疙瘩可影響呼吸功能。
看醫
病人皮膚受到外傷後出現的逐漸增大的紅色丘疹,一般出現在頸部、下肢、背部等處。通常在皮膚科就診,病理組織學檢查即可檢驗是否為疤痕疙瘩,一般與肥厚性疤痕、皮膚隆凸性纖維細胞肉瘤鑑別。
- 病人突然發現頸部、肩部、耳部、下肢、背部或頰部皮膚起了疙瘩時應優先就醫。
- 病人疤痕疙瘩疼痛、搔癢時應及時就醫。
- 病人出現汗疹時應立刻就醫。
- 病人一般優先選擇皮膚科就診。
- 嚴重者需整形外科醫師協助診治。
- 疤痕是否擴張,速度快不快?
- 病人出現疤痕多久了?
- 病人有沒有其他症狀?
- 病人既往有手術史或外傷史嗎?是否留有疤痕?
- 家族成員中有類似的病史嗎?
病理組織學檢查可見病變位於真皮,增生粗大的膠原纖維交織排列,邊界不清。病變後期纖維組織可呈玻璃樣變,真皮乳頭因受壓而變平,彈力纖維稀少。
- 視診可觀察到小而硬的紅色丘疹,呈圓形、卵圓形、條狀、帶狀或不規則形,往往超過原損傷部位,表面光滑發亮。
- 病理學檢查發現病變位於真皮,有增生粗大的膠原纖維交織排列。
肥厚性疤痕
肥厚性疤痕又稱增生性疤痕,是真皮或深部組織損傷或病變後,由新生結締組織過度增生修復而成的一種皮損。病變表現為隆起、表面光滑的暗紅色腫物,外觀形狀、走行與外傷傷口或創面一致。肥厚性疤痕無蟹足狀改變,病理不易見到增生粗大的膠原纖維。
皮膚隆凸性纖維細胞肉瘤
皮膚隆凸性皮纖維肉瘤是源於成纖維細胞或組織細胞,起源於真皮,緩慢生長的腫瘤,目前腫瘤起源不明。病理檢查可見瘤細胞和膠原纖維常呈席紋狀、車輪狀、編織狀、漩渦狀或束狀排列。疤痕疙瘩的病理檢查可見增生粗大的膠原纖維交織排列,邊界不清。
治療
疤痕疙瘩的治療比較困難,主要包括手術、藥物及放射等物理療法。藥物一般選用糖皮質類固醇或曲尼司特,手術治療一般選擇切除,同時合併糖皮質類固醇治療。針對這種病情還有物理治療,如冷凍治療等。
曲尼司特
曲尼司特是一種組織胺阻斷劑,具有抑制成纖維細胞的作用,治療疤痕疙瘩需要加大劑量。服藥後首先止癢、止痛,隨後疤痕變薄。曲尼司特的缺點是會導致身體嗜睡、乏力、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有的還會引起藥物性的肝臟功能損傷以及腎臟功能損害。
糖皮質類固醇
糖皮質類固醇常用 Triamcinolone Acetonide 和複方 Betamethasone 皮損內注射或外用,可阻止疤痕向外伸展,並逐步縮小。糖皮質類固醇也可預防術後疤痕再次形成。但是部分病人注射糖皮質類固醇後可出現皮膚萎縮、色素減退和微血管擴張等不良反應。
A酸
A酸是體內維他命A的中間代謝產物,主要促進上皮細胞代謝的作用,可以用於疤痕疙瘩的治療。A酸能引起皮膚黏膜乾燥,可引起頭痛、頭暈及肌肉疼痛等症狀。A酸有致畸作用,孕婦要忌服,可引起肝損害,肝腎功能不良者禁用。
Fluorouracil
Fluorouracil 是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可以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值及其合成膠原的能力,同時降解膠原總量,減少疤痕的產生,一般用於治療疤痕疙瘩。 Fluorouracil 使用後可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還可能會引起骨髓移植、脫髮、皮膚或指甲色素沉積。
適用於中、大、超大型的疤痕和出現在耳部的疤痕,應行手術治療,術後需聯合放射治療或局部注射糖皮質類固醇,否則復發率極高。
放治療可單獨,也可與手術聯合治療疤痕疙瘩,可以有效防止術後疤痕疙瘩的復發,也可使用放射性核素90鍶近距離治療,復發率較低,效果較好。
冷凍治療
對於較小的疤痕疙瘩,可以嘗試疤痕冷凍治療,冷凍治療分為外冷凍與疤痕內部冷凍兩種技術,冷凍治療很多次才能有效。
加壓治療
使用彈力繃帶或穿壓力服進行治療。
矽凝膠膜
矽凝膠是疤痕疙瘩切除術後(包括雷射術後)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並可預防部分切口疤痕疙瘩的發生。
預後
疤痕疙瘩一般不會自行恢復,常常選擇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整體預後良好,但有很大的可能會復發。
疤痕疙瘩能治癒,但易復發。
疤痕疙瘩經積極有效治療後一般不危及生命。
一般每月進行複查,醫生通過視診即可發現病人的病情,若疤痕完全消失,證明治療十分有效。
飲食
疤痕疙瘩病人應避免進食油膩、辛辣、甜膩的食物,建議食用新鮮水果、蔬菜以及半流質食物,少食刺激性食物,防止疤痕的復發。
- 避免進食油膩的食物,疤痕疙瘩病人儘量要吃清淡的食物,少吃或不吃油膩的食物,以免皮膚油脂分泌過度阻塞毛孔,影響疤痕治療。
- 避免進食辛辣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過於刺激,會增生皮膚感染細菌的機率,加速增生,所以有疤痕的病人儘量不吃。
- 避免進食甜膩的食物,甜食也會增加油脂分泌,有疤痕疙瘩的人不要食用甜食。
- 避免進食發物,一些牛羊肉、筍、香菜等發物不要出現在疤痕疙瘩者的餐桌上,這類食物會刺激疤痕疙瘩增生。
- 建議進食一些富含維他命C和維他命E的蔬菜水果,比如胡蘿蔔、番茄、白菜、芹菜、萵苣、青菜、橙子、蘋果、香蕉、奇異果、葡萄、櫻桃、柚子。
- 建議進食半流質食物,比如蔬菜泥、面片湯、蒸蛋羹、小餛飩、馬鈴薯泥、雞蛋湯等食物,不僅可以為病人的身體提供所需的營養,而且也比較容易被病人的機體消化吸收。
照護
減緩疤痕疙瘩的發展並避免其加重,是疤痕疙瘩的護理重點。一般在產生該疾病以後,儘量避免該部位的機械性刺激,特別是搔抓和摩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減少疤痕的產生。
日常應做好疤痕疙瘩護理的工作,注意保持患部的乾淨、清潔,不要讓這些部位受到物理、化學等刺激,避免被蚊蟲叮咬,這樣有助於改善疤痕疙瘩。儘量穿柔軟、棉質的衣服,防止皮膚受到刺激。
出現疤痕疙瘩會奇癢難受,儘量不要刺激、搔抓。疤痕疙瘩附近要保持清潔,不能使其受到感染,感染後會更加重疤痕疙瘩。
預防
由於疤痕疙瘩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因此不能完全預防,儘量避免外傷,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疤痕疙瘩的產生。
注意以下方面可能有助於降低發病風險:
- 減少對患處的機械、化學、熱力的刺激,避免反覆牽拉、摩擦,防止潰破、感染的發生。如果病人因為疾病需要動手術,需提前告知醫生自己患有疤痕疙瘩,便於醫生採取措施,避免疤痕的形成。
- 平時注意防止創傷、燒燙傷、打耳孔,以免損傷真皮,特別是免疫功能差的部位,例如胸前、肩背等處。
- 平時常吃含鹼類食物,如海帶,有利於改善疤痕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