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滑膜炎
概述
髖關節滑膜炎又稱暫時性髖關節滑膜炎,是由於髖關節內滑膜因受傷、細菌或病毒感染、關節失調等而產生的炎症,主要表現為髖關節疼痛、腫脹、關節功能障礙。本病好發於3~10歲的兒童,男童多見,大多數患兒發病突然,右側髖關節多於左側發病,需要及時發現異常送往醫院就醫,以免發展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 就診科別:
- 骨科
- 英文名稱:
- transient synovitis
- 疾病別稱:
- 暫時性滑膜炎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肌肉萎縮、關節強直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髖部疼痛、腫脹、活動受限
- 好發人群:
- 3~10歲男童、髖關節受傷、發炎者、老人
- 常用藥物:
- 塞來昔布、雙氯芬酸二乙胺、玻尿酸鈉
-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X線檢查、超音波檢查、磁振造影檢查
病因
髖關節滑膜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髖關節受傷造成的感染、細菌入侵、變態反應有關。
外傷
外力對髖部的撞擊導致髖關節損傷,進而引發髖關節滑膜炎。
關節內感染
髖關節滑膜被病毒、細菌感染引起感染性的髖關節滑膜炎。
關節內損傷
長期運動的人如長跑運動員、足球運動員,髖關節長期積累性損傷,髖部滑膜長期摩擦進而引發炎症。
非感染性因素
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或僵直性脊椎炎等疾病可能會導致髖關節滑膜的慢性炎性,從而也會引起髖關節滑膜炎。
疾病因素
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誘發髖關節滑膜炎。
環境因素
環境濕冷導致病人著涼,容易誘發髖關節滑膜炎。
髖關節滑膜炎多發於3~10歲兒童,發病高峰為3~6歲。
- 3~10歲兒童,男性居多,一般為急性發作。
- 有髖關節創傷的人。
症狀
髖關節滑膜炎的主要症狀是髖部及腹股溝區疼痛、紅腫,一般是單側疼痛,嚴重者會出現行動不便。
髖關節疼痛
髖關節滑膜炎起病時,單側髖關節或腹股溝疼痛,按壓關節腔處有明顯壓痛,運動時加重。
髖關節紅腫
由於炎性反應,疼痛處會有明顯腫脹,嚴重者可出現行走困難,走路姿勢改變、跛行等表現。
年齡比較小的患兒會出現夜啼。如果是病毒、細菌感染引起的還會出現發熱,關節疼痛劇烈,不能活動等表現,但是較少數病人會出現此症狀。
肌肉萎縮
髖關節滑膜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出現行動受限,進而導致下肢肌肉萎縮。
關節強直
關節因炎症、骨折、出血、長期制動及滑膜切除等原因均可引起內部沾黏等病理狀態,關節失去主動及被動活動導致關節屈伸不利,呈現僵硬、發挺的狀態,嚴重者可進展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看醫
如果沒有原因的出現髖關節腫脹、疼痛,或者因外傷出現疼痛、行動受限,要及時就醫。
- 如果病人出現髖部疼痛、腫脹的情況,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人出現行動受限,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 如果發現幼兒髖關節或膝關節疼痛、跛行,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如果出現髖關節滑膜炎症狀,要優先考慮去骨科就診。
- 具體的疼痛位置?
- 疼痛為止是否伴隨有腫脹?
- 髖關節和膝關節還能正常活動嗎?
- 髖關節近期受過外傷嗎?
- 有藥物過敏史嗎?
體格檢查
視診
病人行走時會出現跛行,患肢屈髖,輕度外展、外旋,會感到髖關節疼痛。
觸診
按壓患處會有壓痛感、腫脹感、皮溫會升高,膝關節也可能出現此症狀。醫生指導病人做髖關節運動,檢查髖關節的活動度。
影像學檢查
X線檢查
一般骨質無異常表現,表現為髖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
超音波檢查
兒童較好的檢查手段,表現為關節腔積水無回聲區,有強回聲帶顯示,髖股骨頸頸前間隙較健側明顯增寬。
磁振造影檢查
顯示患側髖關節間隙增寬和關節腔積水,並較線平片顯示更加清晰。
CT檢查
可以更明確病因,了解有無骨質破壞。
實驗室檢查
白血球計數正常或輕微升高,C-反應蛋白明顯升高,是感染性關節炎的徵象,如果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引起的,還可以測自身免疫的相關指標。
髖關節滑膜炎病人一般通過外傷史、臨床表現和影像學檢查就可以診斷,具體依據如下:
- 病人具有髖關節外傷史。
- 髖關節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髖關節滑膜炎的典型表現。
- 輔助檢查X線片提示髖關節骨質正常,髖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都卜勒超音波檢查表現為關節腔積水無回聲區,有強回聲帶顯示,髖股骨頸頸前間隙較健側明顯增寬。
風濕性關節炎
其臨床表現十分相似,但是常累及多個關節,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來鑑別。風濕性關節炎的紅血球沉降率更快,白血球計數更高,髖關節滑膜炎的白血球計數正常或輕微升高,由此可以鑑別。
急性化膿性髖關節炎
病人會有全身發熱的症狀,實驗室檢查可以鑑別,其紅血球沉降率加快,白血球計數和嗜中性白血球計數更高,關節穿刺有膿性液體,細菌培養為陽性,而髖關節滑膜炎的白血球計數正常或輕微升高,細菌培養為陰性,由此可以鑑別。
髖關節結核
為慢性疾病,病史較長,並可同時表現全身中毒症狀,病人有食慾減退、消瘦的症狀,而髖關節滑膜炎局限於關節,無全身症狀。
股骨頭缺血壞死
與髖關節滑膜炎的表現相似,但是平片可見股骨頭損壞變形,而髖關節滑膜炎沒有此表現,由此可以鑑別。
治療
髖關節滑膜炎如果是症狀輕者,先觀察、制動,避免勞累;嚴重者在疼痛加重時要及時干預治療,一般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
- 患病期間應該減少活動,避免勞累,同時可以適當的運動復健訓練,防止肌肉萎縮。
- 關節腫脹明顯的可以抽取積水治療。
- 對於疼痛較輕,局部腫脹的病人熱敷治療。
非類固醇抗炎藥物
此類藥物可以縮短病程,緩解疼痛,一般有塞來昔布、 Etoricoxib 等。
外用消炎鎮痛藥
一般是消炎乳膏,如雙氯芬酸乙二胺乳膏塗於患處緩解關節腫痛,但需注意皮膚破損處不可塗抹。
抗生素
主要用於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引起的滑膜炎,藥敏試驗結果未出來前建議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待結果出來後再選擇敏感抗生素。
其他藥物
如糖皮質類固醇、透明質酸鈉等可以注射進關節腔,緩解疼痛腫脹,改善關節功能,但需注意排除為感染性髖關節滑膜炎,以免加重感染情況。
滑膜切除術
對於感染性髖關節滑膜炎,抗生素治療無效,或治療後關節疼痛、活動障礙無法緩解,傷口出現流膿等情況,則需要切除炎性滑膜,適用於年輕人、急症病人。
人工關節置換術
採取手術切除嵌入關節內滑膜,適用於老年病人,術後髖關節功能可以恢復,提高生活質量。但注意感染活動期、全身狀況差無法耐受手術創傷者應禁忌此手術。
髖關節滑膜炎是疲勞、氣血瘀滯、經脈失和、經絡閉阻所致,屬於「痹證」範疇,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為原則。採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消腫潰堅作用的藥物治療。
預後
髖關節滑膜炎經過及時、規範的治療後,預後較好。但是初期若沒有及時制動或者仍負重較大,治療之後可能恢復不佳,預後較差。
髖關節滑膜炎經過手術治療後可以治癒,但感染嚴重者會影響髖關節功能,預後較差。
髖關節滑膜炎經積極治療後可治癒,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髖關節滑膜炎的後遺症主要是關節畸形,如不及時治療,關節破壞嚴重,則可能會遺留關節畸形。
髖關節滑膜炎病人一般半年複診一次,需要做影像學檢查看具體恢復情況。
飲食
髖關節滑膜炎本身與飲食無較大聯繫,病人需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注意均衡營養即可。但是如果合併有其他疾病,則需要注意調整飲食,如痛風病人則需要注意避免高普林飲食。
照護
髖關節滑膜炎病人初期要制動,避免勞累,以免影響後續治療,可以在家屬的幫助下逐步恢復體育鍛煉。
- 急性期臥床休息,積極制動,也可以在床上做適量運動,以防肌肉萎縮。
- 減少關節負荷,避免過度勞累。
- 恢復期可以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但需注意運動不要過於劇烈,有利於疾病的恢復,促進血液循環。
髖關節滑膜炎病人要注意疼痛的程度,如果治療之後疼痛反覆,要及時做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
初期或急性期一定要制動,避免負重和勞累,才有利於進一步治療。
預防
髖關節滑膜炎病人可以運動前熱身,注意自身安全,儘量不要去危險的地方,以免跌倒等,來預防髖關節滑膜炎。
-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強制性脊柱炎、痛風等疾病,需要積極治療。
- 運動前要熱身,在進行力量訓練時儘量佩戴護具,及時積極治療關節損傷。
- 注意個人衛生,防止病菌感染。
- 注意個人安全,避免受傷;減輕體重,減少關節負荷,避免長期劇烈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