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韌帶炎

概述

韌帶是連接骨與骨的彈性組織,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韌帶出現炎症性病變,稱為韌帶炎。韌帶炎是一種慢性的無紅、腫、熱而伴痛的無菌性炎症損傷。第三胸椎到第五胸椎和第三胸椎到第一骶椎棘上韌帶的表淺纖維易受到勞損,本病常繼發於年輕人椎間盤、脊柱疾患之後,一般病人以胸椎後疼痛為主,並伴有胸悶、氣促、心悸等症狀。關節的韌帶炎可因運動損傷治療不及時轉變為慢性炎症。

就診科別:
骨科、運動醫學科
英文名稱:
Ligament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肌肉拉傷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受損部位脹痛、淤血、壓痛、乏力
好發人群:
運動員、著涼或勞累的人群
常用藥物:
布洛芬、 Naproxen 、塞來昔布、秦川通痹片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磁共振檢查
疾病分類

韌帶炎按照發生頻率和臨床表現可分為以下兩大類:

病因

韌帶炎大多數為無菌性炎症。引發韌帶炎的主要病因包括不良的生活習慣,使韌帶反覆的受到牽拉,以及年齡增長引發退化性變和意外引發韌帶損傷,少數部分為病原體感染韌帶導致。本病非傳染病,無傳播途徑。好發於運動員和體力勞動者。

主要病因

年齡

隨著年齡的增長,韌帶因為勞損而出現退化性變,引發無菌性韌帶炎。

外傷

韌帶直接受到外力或間接外力作用,如擊打傷、撕裂傷,當急性損傷後未得到正確的治療與復健後,可使韌帶產生炎症反應。當病人局部有開放性傷口時,可使病原體通過傷口進入體內,發生感染就有可能引起韌帶炎。 

長期不良姿勢

長時間埋頭伏案、長時間彎腰勞動者,由於反覆牽扯引起棘上韌帶輕微損傷,局部滲出、腫脹、出血,形成慢性炎症,病程較長者可發生沾黏、疤痕形成甚至鈣化。

慢性勞損

長期、反覆、持續地重複同一個姿勢動作,超越了人體局部的代償能力,造成組織損傷並得不到及時修復,從而導致韌帶炎。身體生理結構或姿態性異常,應力分布不均,也可能導致韌帶炎,比如運動員就常出現這種類型的韌帶炎。

誘發因素

勞累、著涼因素

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使韌帶緊張,容易誘發。著涼可誘發或加重韌帶炎。

不當活動因素

當腳踝扭傷時韌帶損傷容易誘發。

流行病學

本病屬常見病,我國尚無具體發病率的統計。韌帶炎發病無地區性、季節性及明顯的男女性別差異。

好發人群

運動員

運動員背伸動作練習過多,棘突反覆擠壓與撞擊使韌帶(棘上、棘間韌帶)受傷,如排球扣球、跳水折腰、體操後軟翻等等。此外,缺乏體育鍛煉的人,腰背肌力量差,為了維持脊柱的前屈後伸活動,增加了棘上、棘間韌帶的負荷,加重了對棘突的牽拉,形成慢性勞損。

體力勞動者

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使韌帶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導致韌帶炎。

症狀

無菌性韌帶炎主要症狀為局部的脹痛,偶有輕度淤血,但常常並不出現紅腫。部分病人可合併肌肉拉傷。感染性韌帶炎局部常常出現紅腫熱痛,甚至會出現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

典型症狀

局部脹痛、淤血、壓痛

無菌性韌帶炎其特徵為受損部位出現壓痛,偶有輕度淤血等症狀。

局部紅腫、發熱

感染性韌帶炎表現為被感染的韌帶出現紅腫、發熱、壓痛。

其他症狀

部分感染韌帶炎病人還可出現寒戰、高熱等全身症狀。

併發症

部分韌帶炎可引發急性肌肉拉傷,導致繼發肌梭及支配神經受累,出現肌肉疼痛及支配部位活動受限。

看醫

韌帶炎的病人常以骨關節處持續的腫痛就診於骨科,結合病人的病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磁共振等檢查結果確診。胸椎附近的韌帶炎需與心臟疾病等鑑別。

就醫指征
  • 意外發生比如腳踝扭傷時,腳踝部劇烈疼痛導致無法忍受時,病人應及時就醫。
  • 著涼或者體力勞動者感覺到腰背等處長時間僵硬、脹痛,應及時就醫。
  • 運動員等在運動過程中突然扭傷,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骨科。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慢性功能障礙,應該去復健醫療科等。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症狀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脹痛、壓痛、寒戰、高熱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疼痛活動後加重,休息後減輕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有無家族遺傳病史?
  • 有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可通過視診和觸診觀察有無紅腫熱痛、壓痛、淤血等症狀。

磁共振

通過磁共振發現韌帶有高信號顯示,則可以診斷為韌帶炎症。

診斷標準
  • 不良生活習慣病史,或者意外病史,相關職業從事病史,出現局部脹痛、淤血、壓痛或者紅腫熱痛、寒戰高熱。
  • 在上條的基礎上通過影像學檢查比如磁共振來確診。

本病的確診需結合病人的病史、臨床表現和檢查結果,磁共振的軟組織損傷表現為診斷的金標準。

鑑別診斷

心肌梗塞

胸椎的韌帶炎需與心肌梗塞鑑別。韌帶炎病人表現為胸背處的脹痛,局部壓痛點明確,單從臨床表現有時難以區別。但可通過心電圖檢查鑑別,心肌梗塞病人的後背部疼痛是放射痛,後背部無壓痛點,心電圖有特異性表現,如出現病理性Q波,但韌帶炎的病人心電圖多無異常,以此鑑別。

骨關節炎

有些病人的韌帶炎發病部位在關節旁,引發關節脹痛,僅從臨床表現上與軟骨損傷的退化性骨關節炎難以鑑別。可通過磁共振檢查來鑑別,可見韌帶炎病人有明確的韌帶異常,而關節炎病人絕大多數表現為關節軟骨的損傷,以此鑑別。

治療

韌帶炎的主要治療手段為消除誘因,減少不良生活習慣。疼痛症狀明顯時可選用非類固醇消炎藥用來止痛,若為細菌、病毒侵襲造成的韌帶炎需要遵醫囑用藥。鑑於本病時有發作,本病需要長期間斷治療。

治療周期
韌帶炎一般需要長期間斷性治療。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

對於韌帶處無菌性炎症的治療,一般需要採取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物,這類藥物代表性的有布洛芬、雙氯芬酸鈉、塞來昔布、 Loxoprofen 等。

活血化瘀藥物

也可以給予口服活血化瘀藥物,如秦川通痹片。

抗生素

急性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化膿性韌帶炎,一般需要給予對症的抗生素,選用敏感的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韌帶炎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

對於一些長期慢性疼痛的病人,可採取紅外線、熱敷等理療的形式。

其他治療

去除誘因

了解存在的誘因並及時消除,比如著涼、勞累等因素。減少突然性的動作也可避免韌帶急性損傷。

休息

病人應注意休息,注意走姿、坐姿,避免患病處持續受累。

預後

韌帶炎的預後良好,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均可減輕或消除病人脹痛、壓痛、淤血等症狀,維持病人正常的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本病能治癒,部分病人會出現反覆韌帶炎的相關症狀,較頑固。

能活多久

韌帶炎一般不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後遺症

功能障礙

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複診

韌帶炎休息3~4周後,應追蹤治療。若反覆發作,應去醫院進行綜合治療。

飲食

韌帶炎的病人應該合理控制總熱量,合理營養物質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溫熱食物,慎用高熱量食物。

飲食調理
  • 病人宜保持飲食清淡,應忌食油炸食品等油膩食物與辛辣刺激食物。
  • 病人應戒菸、限酒,這是由於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動脈血與氧的結合力減弱,酒能助長濕熱。
  • 病人宜多食用含維他命B豐富的食物,如豆腐、雞肉、韭菜、牛奶等以及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照護

病人應避免不良生活習慣對韌帶造成的損傷,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家屬及病人應學習如何正常用藥,監測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日常護理

注意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免出現肌肉拉傷。

病情監測

病人如果再次出現相關部位的脹痛、壓痛、淤血、無力或功能障礙應及時就診。

特殊注意事項

家屬及病人應學習各類緩解韌帶炎症狀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出現異常及時就醫。

預防

韌帶炎的治療和預防應同時進行,否則即使韌帶炎治癒,復發的可能性還是很大,不能劇烈運動,避免不良生活習慣。本病尚無初期篩檢手段,日常生活應注意做好自身防護以及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注意勞逸結合。

初期篩檢

本病尚無有效的初期篩檢手段。

預防措施
  • 對於辦公室工作人群,避免長時間埋頭、彎腰工作。
  • 運動員應注意訓練強度,避免發生韌帶炎症,減少慢性損傷。
  • 注意出行安全,避免遭受外傷。
  • 春冬季節注意保暖,避免著涼。
  • 積極鍛煉相關部位,使其耐受能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