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概述
疾病概覽: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傳染性疾病,常見的有甲、乙、丙、丁、E型肝炎病毒,己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尚未確定和公認。病毒性肝炎根據病毒感染類型不同可分為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庚型病毒性肝炎少見。此病情主要表現為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需根據不同的類型進行不同的治療,其預後也不相同。
- 就診科別:
- 感染內科、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Viral hepatit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肝硬化、肝癌、肝性腦病變
- 治療周期:
- 視具體病情而定
- 臨床症狀:
- 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
- 好發人群:
- 兒童、免疫力低下者、未接種疫苗者
- 常用藥物:
- 干擾素、 Entecavir 、 Lamivudine 、維帕他韋
- 常用檢查:
- 血尿液常規、肝功能、血清學檢測、病毒抗原檢測
A型病毒性肝炎
由A型肝炎病毒導致的肝炎。
B型肝炎
由B型肝炎病毒導致的肝炎。
C型病毒性肝炎
由C型肝炎病毒導致的肝炎。
D型病毒性肝炎
由D型肝炎病毒導致的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
由E型肝炎病毒導致的肝炎。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就是肝炎病毒感染,不同類型肝炎的傳播途徑不同,主要由血液、糞口、性交、母嬰途徑傳播。病毒性肝炎常好發於兒童、免疫力低下者、未接種疫苗者等人群。此外,不良衛生習慣、性生活失調和輸血都能誘發病毒性肝炎。
A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於A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A型肝炎病毒是單股線狀正鏈RNA病毒,無包膜,屬小RNA病毒科中的肝病毒屬。A型肝炎病毒侵犯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臟,A型肝炎病毒有1種血清型,7種基因型。
B型肝炎
是由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B型肝炎病毒是一種有包膜的雙鏈DNA病毒,屬於嗜肝病毒科。
C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C型肝炎病毒屬於黃病毒科肝炎病毒屬,其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
D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於D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較小的缺陷單鏈RNA病毒,病毒顆粒呈球形。
戊型病毒性肝炎
是由於E型肝炎病毒(E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的。
不良衛生習慣
A型和E型肝炎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飯前便後不洗手,飲食不衛生都能誘發感染。
性生活混亂
B型和C型肝炎可以通過性傳播,有多個性伴侶、賣淫、同性戀等有性傳播疾病風險的人群中流行率為4%~6%,並且女性的危險性是男性的3倍。
輸血
B型、C型和D型肝炎可以通過血液傳播,輸血和血製品是傳播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因而在多次輸血者、靜脈藥癮者中感染率最高。
A型病毒性肝炎
A型肝炎的流行在溫帶地區具有季節性,高峰發病期主要在秋末冬初;在熱帶地區,流行的高峰期在雨季。我國多數地區A型肝炎的流行以冬、春季為主,但近年來,有些地區發病的季節性已不太明顯,每年除3月份略高於其他月份外,呈全年散發。A型肝炎的流行形式一般為散發,水源和食物污染可造成暴發流行。
B型肝炎
B型肝炎(B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區流行強度差異很大。
C型病毒性肝炎
C型肝炎是一種流行較為廣泛的病毒性疾病。據估計,全球約有1.85億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C型肝炎感染率為2.8%。我國普通人群抗-C型肝炎病毒的陽性率約為0.43%,以長江為界,北方(0.53%)高於南方(0.29%)。
D型病毒性肝炎
D型病毒性肝炎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但各地區感染率有所不同。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其生物周期的完成要依賴於B型肝炎病毒的幫助,因此D型肝炎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在HBV存在的條件下才能感染和引起疾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為5%,全球約有1500萬~2000萬D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我國B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較多,但D型肝炎病毒的流行卻遠不如想像的嚴重。1995年雷祖才等曾對我國9個地區的D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進行調查,B型肝炎病毒感染合併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為13.01%。2006年一項對武漢靜脈藥癮者D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的調查顯示D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為2.22%,但目前的確切數字有待通過大規模的流行學調查來確定。
戊型病毒性肝炎
世界各地的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可分為兩種明顯不同的模式,分別與人源型E型肝炎病毒和人獸共患型E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有關E型肝炎流行多發生在農村人群。男性E型肝炎發病率一般高於女性,但女性E型肝炎的病死率高於男性,主要與孕婦感染E型肝炎病毒後病情較重、病死率較高有關。E型肝炎有明顯季節性,流行多發生於雨季或洪水後,但散發性E型肝炎於任何季節均可發生。
A型病毒性肝炎
本病主要傳播途徑是糞-口途徑。日常生活接觸是散發性發病的主要傳播方式,食入被A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是暴發性流行的最主要傳播方式。
B型肝炎
B型肝炎病毒主要經血和血製品、母嬰、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及性接觸傳播。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B型肝炎病毒。經吸血昆蟲(蚊、臭蟲等)傳播未被證實。
C型病毒性肝炎
C型肝炎病毒主要經血液途徑傳播。
D型病毒性肝炎
D型肝炎病毒的傳播方式與B型肝炎病毒相同,輸血和血製品是傳播D型肝炎病毒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因而在多次輸血者、靜脈藥癮者中感染率最高。生活密切接觸也可傳播,含病毒的分泌物可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感染。D型肝炎病毒也可經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極為少見。
戊型病毒性肝炎
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
兒童
兒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健全,疫苗接種效果不理想,易感染B型肝炎病毒。
免疫力低下者
免疫力低下易被病毒感染入侵。
未接種疫苗者
未接種疫苗者體內無抗體,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症狀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典型症狀包括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等,少數病人可有肝外表現,主要有腎小球腎炎、淋巴組織增生失調、冷球蛋白血症、乾燥症等。病毒性肝炎的併發症有肝硬化、肝癌、肝性腦病變等。
A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黃疸型
在前驅期,多以發熱起病,隨後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噁心、嘔吐,可伴有上腹部不適、腹痛、腹瀉。尿色逐漸加深,甚至呈濃茶狀。部分病例以發熱、上呼吸道症狀等為主要表現。
急性無黃疸型
症狀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的黃疸前期,但多數無發熱,以乏力和消化道症狀為主,無黃疸。
亞臨床型
此型較多見,症狀較輕,僅有乏力、食慾減退等症狀,無黃疸,可有肝腫大,血清轉胺酶異常升高。
隱性感染
多見於兒童,一般無症狀和體徵。
急性重型
此型比例極低,但病死率高,多見於40歲以上者,隨著年齡增加,病死率也相應增加。
急性淤膽型
為急性黃疸型肝炎的一種特殊形式,表現為肝內膽汁淤積,黃疸較深,持續時間較久,而消化道症狀輕肝實質損害不明顯。
B型肝炎
急性B型肝炎
急性黃疸型肝炎病人可表現為發熱,一般持續3~7天,伴全身高度乏力、不適、食欲不振、噁心、嘔吐、上腹部飽脹,易被誤診為「感冒」。
慢性B型肝炎
臨床症狀呈多樣性,輕者可無症狀或症狀輕,重者可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脹、全身乏力和黃疸等。
淤膽型肝炎
臨床以急性淤膽型肝炎多見,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乏力和消化道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肝內膽汁淤積、大便色淺、皮膚明顯搔癢、黃疸較重、尿色呈深茶色。尿膽紅素強陽性,但尿膽原和尿膽素減少或消失。
C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C型肝炎
急性C型肝炎多數為無黃疸型肝炎,起病較緩慢,常無發熱,僅有輕度消化道症狀,伴丙胺酸轉胺酶異常。
兒童C型肝炎
和成人C型肝炎相比,兒童C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發性C型肝炎病毒清除率較高,接近50%,病情進展緩慢,病毒血症可持續數月至數年,而無肝炎臨床表現。
D型病毒性肝炎
D型肝炎病毒感染一般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同時發生或繼發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人中,因而其臨床表現部分取決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狀態。
戊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黃疸型
起病急,有發熱、畏寒、咳嗽、鼻塞、頭疼等上呼吸道症狀,並伴有全身乏力,繼而出現消化道症狀如食欲不振、厭油、噁心、嘔吐、上腹不適、肝區疼、腹脹、腹瀉等。
重型E型肝炎(肝衰竭)
孕婦感染E型肝炎病毒後,常發生流產和死胎。
急性無黃疸型
臨床表現較黃疸型輕,部分病人無臨床症狀,呈亞臨床型感染。
少數病人可有肝外表現,其原因尚不明。主要肝外表現有腎小球腎炎、淋巴組織增生失調、冷球蛋白血症、乾燥症等風濕免疫性疾病。
肝硬化
主要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長期或反覆作用形成的瀰漫性肝損害,初期由於肝臟代償功能較強可無明顯症狀,後期則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
肝癌
慢性病毒性肝炎長期或反覆作用導致肝硬化,數年後出現肝癌。
肝性腦病變
重症病毒性肝炎引起以代謝失調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的症候群,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
看醫
當出現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的症狀應及時就診感染內科,行血尿液常規、肝功能、血清學檢測、病毒抗原檢測、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此外病毒性肝炎注意和藥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炎鑑別。
- 當出現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毒性肝炎不適症狀加重、遷延不愈應及時就醫。
- 病毒性肝炎合併肝硬化者出現嘔血的情況應立即就醫。
- 優先考慮去感染內科。
- 合併肝硬化出現腹水、嘔血症狀去消化內科。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
- 腹部不適出現多久了?
- 既往有無輸血史、不潔性交史、不潔飲食史?
- 既往有無其他疾病?
A型病毒性肝炎
血、尿液常規檢查
外周血白血球一般減少或在正常範圍,可伴有輕度的淋巴球或單核球比例增高。病程初期尿中尿膽原增加,黃疸期尿膽紅素及尿膽原均增加,淤膽型肝炎時尿膽紅素強陽性而尿膽原可陰性。
肝功能檢查
以血清丙胺酸轉胺酶、穀草轉胺酶、總膽紅素水平的檢測最為常用。A型肝炎病人的丙胺酸轉胺酶平均峰值可達1952IU/L,穀草轉胺酶可達1442IU/L,不少病人的血清丙胺酸轉胺酶水平可>1000IU/L。多數顯性感染者伴有血清總膽紅素水平的升高。
血清學檢查
血清抗A型肝炎病毒IgMA型肝炎是初期診斷最可靠的血清學標誌,顯性感染和隱性感染者中均可檢測到,在病程的初期即可出現,陽性率幾乎100%,假陽性極少,效價可維持3~6個月,25%的病人可維持1年。(4)A型肝炎病毒及A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檢測:由於大便中檢出率較低,目前僅用於科研。
A型肝炎病毒RNA檢測
主要有巢式逆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和實時聚合酶連鎖反應。主要用於研究糞便排毒、病毒血症、水源、食物及血製品的污染檢測等。由於唾液中的A型肝炎病毒RNA含量與血清類似,故唾液可以代替血清標本用於A型肝炎病毒RNA的檢測。
組織培養或動物接種法
由於操作煩瑣、耗時,目前僅用於科研。
B型肝炎
常規檢查
外周血白血球總數正常或偏低,少數病人,如較重的慢性B型肝炎、合併肝硬化者、重型肝炎病人可出現血小板減少及白血球減少。有黃疸者,可出現尿膽紅素陽性,尿膽原和尿膽素增多。合併B型肝炎相關性腎炎者,可出現蛋白尿、血尿。淤膽型肝炎時,尿膽紅素強陽性,但尿膽原和尿膽素減少或消失。
生化學檢查
血清丙胺酸轉胺酶和穀草轉胺酶血清丙胺酸轉胺酶和穀草轉胺酶水平一般可反映肝細胞損傷程度,最為常用。
B型肝炎病毒血清學檢測
血清B型肝炎表面抗原定量檢測可用於預測疾病進展、抗病毒療效和預後。
B型肝炎病毒DNA、基因型和變異檢測
B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檢測,主要用於判斷慢性B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病毒複製水平,可用於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選擇及療效的判斷。
肝組織學檢查
可以了解肝臟炎症和纖維化的程度,對抗病毒藥物的選擇、療效考核、預後判斷均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也有助於肝臟疾病的鑑別診斷。
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音波(US)檢查
因操作簡便、直觀、無創性和價廉,腹部超音波檢查已成為肝臟檢查最常用的重要方法。該方法可以判斷肝臟和脾臟的大小和形態、肝內重要血管情況及肝內有無占位性病變,但容易受到儀器設備、解剖部位、操作者的技術和經驗等因素的限制。
瞬時彈性成像
無創性檢查,用於量化評估肝纖維化程度。
電子計算機斷層成像(CT)
目前是肝臟病變診斷和鑑別診斷的重要影像學檢查方法,用於觀察肝臟形態,了解有無肝硬化,及時發現占位性病變和鑑別其性質,對於疾病的診斷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異性。
磁共振(磁振造影或MR)
無放射性輻射,組織解析度高,可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對肝臟的組織結構變化如出血壞死、脂肪變性及肝內結節的顯示和解析度優於CT和超音波。動態增強多期掃描及特殊增強劑顯像對鑑別良、惡性肝內占位病變優於CT。
C型病毒性肝炎
- 血清生化學檢測:丙氨酸氨基轉肽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水平變化可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但與病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平行,丙胺酸轉胺酶水平下降是抗病毒治療中出現應答的重要指標之一。
- 血清學檢查:抗-C型肝炎病毒檢測可用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篩檢。快速診斷測試可以被用來初步篩檢抗-C型肝炎病毒。
- 病毒核酸檢測(nucleicacidtests,NAT):C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檢測適用於C型肝炎病毒現症感染的確認、抗病毒治療前基線病毒載量分析,以及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及治療結束後的應答評估。
- C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根據C型肝炎病毒NS5B區基因序列而進行的基因分型被公認為C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黃金標準」。
- 肝纖維化評估肝臟組織切片檢查所提示的肝臟纖維化及組織學上的改變是其他任何檢查所不能替代的。肝切片檢查組織學檢查對慢性C型肝炎的診斷、了解疾病進展程度、預後判斷、療效評估等均有重要意義。
D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學檢查
檢測血清中抗D型肝炎病毒是診斷D型肝炎最常用的方法,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病毒學檢查
血清中檢出D型肝炎病毒RNA是診斷D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直接證據,該方法較為方便,除可作為初期診斷手段外,對慢性D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診斷與預後判斷也有很大價值。
組織學檢查
為D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直接證據。
戊型病毒性肝炎
抗E型肝炎病毒抗體的檢測
抗E型肝炎病毒IgG單獨陽性不能診斷E型肝炎,要參考檢測抗E型肝炎病毒滴度的變化。
E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學檢測
逆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法(RT-PCR)可特異地檢測血清、糞便、污染水源中E型肝炎病毒RNA,但應儘量留取病程初期的標本。
- 流行病學資料:一般A型和E型肝炎病人起病前有不潔飲食史,B型和C型肝炎病人起病前有通常有不潔性交史,B型、C型和D型病人起病前多有輸血史。
- 典型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腹部不適、黃疸、噁心、嘔吐、消瘦等。
- 實驗室檢查明確有病毒感染即可診斷。
藥物性肝炎
是指由於藥物或及其代謝產物引起的肝臟損害,以往沒有肝炎史的健康者在使用某種藥物後發生程度不同的肝臟損害,病毒血清學檢測陰性。臨床上可表現為各種急慢性肝炎,輕者停藥後可自行恢復,可以與病毒性肝炎相鑑別。
酒精性肝炎
主要臨床特徵是噁心、嘔吐、黃疸、肝臟腫大和壓痛,可併發肝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通常有長期大量飲酒史。
脂肪性肝炎
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噁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疼痛或右上腹隱痛等。肝臟輕度腫大,可有觸痛,質地稍韌、邊緣鈍、表面光滑,少數病人可有脾臟腫大和肝掌。病人體型通常肥胖。
治療
病毒性肝炎的治療主要有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中醫治療,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周期與疾病的類型有關,一般慢性病毒性肝炎需治療6個月左右。
急性病毒性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動期,需注意臥床休息、保證熱量、蛋白質、維他命供給,戒菸忌酒。慢性病毒性肝炎靜止期,可適度運動及工作,重型病毒性肝炎要絕對臥床,減少飲食中蛋白質,對於低蛋白血症者可輸人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維持水電解質平穩。
急性病毒性肝炎屬於自限性疾病,治療以一般及支持治療為主,輔以適當藥物,主要是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藥物治療。
抗病毒治療
干擾素
干擾素可與 Ribavirin 聯合應用。α干擾素是目前唯一批准治療D型肝炎的藥物。
Lamivudine
是核苷類似物,抗病毒藥物,對病毒DNA鏈的合成和延長有競爭性抑制作用,具有抗B型肝炎病毒的作用。長期使用可引起B型肝炎病毒基因突變,導致耐藥病毒株。
Entecavir
鳥普林核苷類似物,對B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適用於病毒複製活躍、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持續升高或肝臟組織學顯示有活動性病變的慢性成人B型肝炎的治療。非代償性B型肝炎肝硬化應用 Entecavir ,可明顯提升臨床治療療效,並改善肝功能。
Tenofovir 和富馬酸丙酚 Tenofovir
新型核苷酸類逆轉錄酶抑制劑,對長期治療的慢B型肝炎病人有極低的耐藥率,降低肝癌發生的風險。
對症藥物治療
對於較重的急性黃疸型肝炎(嚴重噁心、嘔吐,黃疸上升較快者),可用複方甘草酸苷或甘草酸二銨靜脈滴注,同時補充足量維他命B、維他命C、維他命K等。對於急性淤疸型肝炎,上述治療療效差或無效時,可酌情應用小量糖皮質類固醇。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茵陳、梔子、赤芍、丹參等中藥對於改善肝功能有較好的作用,可以熬水口服。
預後
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毒性肝炎一般可以治癒,若及時治癒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部分病毒性肝炎未得到有效治療可能會轉變為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治療過程中及治癒後注意定期複查。
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病毒性肝炎一般可以治癒。
病毒性肝炎若及時治癒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部分病毒性肝炎未得到有效治療可能會轉變為肝硬化,最終發展為肝癌。
- 病毒學標誌:治療開始後每3個月檢測1次,根據病情需要,檢測血液常規、血清肌酸磷化酶和肌酸酐等指標。
- 甲型胎兒蛋白和超音波影像學:每3~6個月檢查1次。
- 對於肝硬化病人,應每3個月檢測甲型胎兒蛋白和腹部超音波顯像,必要時做CT或磁振造影以初期發現肝癌。
飲食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飲食以清淡可口,加強營養為主。合理營養物質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增加蛋白質食物攝入。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戒菸忌酒。
- 宜營養豐富,多吃含鋅、鈣、碘、鐵、錳、硒豐富的食物,如魚肉蛋奶、海帶、紫菜等。各種微量營養素有利於身體恢復。
- 宜科學搭配膳食,粗糧細糧搭配食用,適量攝入薯類豆類,青菜水果等,減少高熱量,高脂肪垃圾食品的攝入。
- 忌偏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單一飲食,營養成分單一不利於身體恢復。
- 忌菸酒,菸草中的尼古丁及酒精均屬於有害物質,不利於身體功能恢復及術後痊癒。
- 宜多食用含維他命C豐富的食物,有助於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本病有一定益處。
照護
病毒性肝炎病人的護理以注意休息和按時服藥為主,注意急性期病人臥床休息,避免過度運動以及對於病人注意心理疏導。定期複查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了解病毒性肝炎病人恢復情況。
注意休息
急性病毒性肝炎及慢性病毒性肝炎活動期,需注意臥床休息,保持安靜的環境給予充足睡眠。慢性病毒性肝炎靜止期,可適度運動及工作,重型病毒性肝炎要絕對臥床。
口服藥物
嚴格按照醫生指導口服藥物,避免自行加減藥量,若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應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定期複查實驗室和影像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了解病毒性肝炎病人恢復情況。
在生活中,家屬多關心病人的感受,了解其內心想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病人說出其不適感以對症治療。
A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一般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病人的糞便注意消毒處理,注意飯前便後洗手。家屬在照顧病人時避免接觸病人體液,以免造成感染。
預防
病毒性肝炎的預防要從多方面入手,疫苗注射是最主要的預防方式,此外,平時注意個人衛生、注意飲食安全、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孕婦避免羊膜穿刺等都是重要的預防方式。對於高危人群可以作病毒檢測作初期篩檢。
對於高危人群可以作病毒檢測作初期篩檢。
- 對生產經營食品的人員應定期檢查,飯前便後要洗手。
- 搞好環境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加強水源保護,飲水消毒、食品衛生、食具消毒等措施。
- 普遍接種疫苗是降低發病率乃至消滅本病的重要措施,已列入我國計劃免疫。
- 嚴格掌握輸血及血製品的適應證,對各種醫療器械和用具應實行嚴格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的注射器、檢查和治療用具,防止醫源性傳播。
- 服務行業所用的理髮、刮臉、修腳、穿刺和文身等器具也應嚴格消毒。不和任何人共用剃鬚刀和牙具等用品。
- 對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穿刺,並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儘量減少新生兒暴露於母血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