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失調
概述
月經失調即月經失調,是一種婦科常見病,表現為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的異常,同時還可能表現為在來月經前或者是經期時的腹痛、經痛以及全身其它的各種不適症狀。一般來說,正常的月經周期是24~35天,正常的出血時間為2~7天,一個周期內月經的正常出血量為20~60ml,大多集中在前3天,占據總出血量的90%左右,超過這個範圍都屬於月經失調。
- 就診科別:
- 婦科
- 英文名稱:
- menstrual disorder
- 疾病別稱:
- 月經失調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失血性貧血、不孕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經期提前、經期延後、月經過多、月經過少
- 好發人群:
- 青春期人群、更年期人群、體重過重者、壓力過大者、作息不規律人群
- 常用藥物:
- 炔諾酮、黃體素
- 常用檢查:
- 婦科檢查、影像學檢查、內分泌檢查
病因
女性的月經很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內分泌因素、機體自身的因素以及精神方面的因素,一旦其中出現某些改變就可能會引起月經失調,表現為月經的異常。
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
主要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有缺陷,導致黃體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等相關激素分泌異常,引起子宮異常岀血。
機體自身器質性病變
許多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高血壓病、肝病等,腫瘤如卵巢腫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癌等,還有生殖器官的局部炎症、發育異常、營養不良、顱內的腫瘤壓迫垂體等都會引起月經失調。
精神因素
情緒與人的健康有密切關係。如果長期處於憂鬱、焦慮或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中,下丘腦功能會受損,卵巢無法分泌荷爾蒙和排卵,容易導致月經失調。
寒冷刺激
婦女經期受寒冷刺激,會使骨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引起月經過少甚至閉經。
口服避孕片
雌、孕激素組合的口服避孕片可有效使增生期子宮內膜發生變化,引起分泌失調,進而導致月經失調。
作息不規律
由於生活或工作影響,經常熬夜或者作息時間顛倒等不良作息習慣,很容易導致內分泌失常,引發月經失調。
過度減肥
無節制減肥或過量運動會導致身體沒有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從而影響體內雌激素正常合成,出現月經量過少或閉經的情況。
人流手術
多次人流手術會導致子宮內膜薄,子宮損傷難以修復,甚至造成月經失調、閉經、不孕症的情況出現。
甲狀腺問題
如果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也會影響卵巢功能,使月經變得不規律。
避孕環影響
避孕環屬於體外異物,會刺激女性子宮內膜,從而導致月經失調、閉經等發生。
月經失調多發生於14~50歲的女性,月經失調的發生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這可能與年齡大者面對更多的緊張刺激有關,如戀愛、經濟、擇業等各方面的壓力。
有流產史的人
人工流產後子宮內膜變薄,子宮的周期性岀血會發生相應改變,出現月經失調。
不按要求服用避孕藥者
避孕藥的主要成分為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孕激素。
作息不規律者
熬夜、三餐不規律極其影響人的健康,尤其是女性的月經周期。
過度肥胖者
過度肥胖的人群患多囊性卵巢的機率大大增加,月經失調的概率也顯著增加。
壓力過大者
精神因素是影響女性月經周期的重要因素,長期壓力過大容易造成女性月經周期失調。
症狀
月經失調以月經周期改變為主,有月經提前、月經延後、月經先後不定期,以經量改變為主的有月經過多、月經過少症狀,各種月經周期及量的改變可導致一系列併發症。同時當機體患有基礎病變,也會產生其他的臨床表現。
經期提前
在平時規律周期的基礎上,月經周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一個月2次月經來潮。
經期延後
在平時規律周期的基礎上,月經周期推遲7日以上,甚至每隔40~50日一次來潮,並且連續出現兩個周期以上,月經量相應減少。
月經先後不定期
月經不按周期來潮而提前或延遲。
月經過多
月經周期規律,經量大於80ml,甚至更多,骨盆腔組織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
月經過少
月經周期正常,但經量太少,每次來潮期間小於20ml。
閉經
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持續半年以上的不來月經現象。
部分病人會有腹痛及白帶異常表現,主要症狀是小腹痛,多在經期加重,可能還會出現腰腹部下墜感、白帶增多,或是白帶異常等,表現為色黃或黃白、質稠、有異味,有的病人還會出現乳房脹痛。
失血性貧血
長期月經過多時即每次失血大於80ml,或不規則岀血,會引起機體所造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唇色暗沉、肢體無力等。
不孕
月經失調不會導致不孕,但月經失調往往是由於婦科疾病導致的,如果這些疾病未及時治療,就會導致不孕。
看醫
月經失調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病人一旦察覺自身月經周期的異常改變,需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並及時有效的治療。否則一旦病情惡化可能會引發多種併發症,對機體健康造成威脅,得不償失。
- 當代女性定期進行婦科體檢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及時掌握機體的病變情況,防患於未然。
- 自覺發現月經周期延後或提前兩個周期以上,感覺月經量過多或者過少者,高度懷疑月經失調時,應及時就醫查明病因以對症治療。
- 已經確診月經失調的的病人,若出現經痛、頭暈、心悸、四肢乏力等貧血症狀時,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 大多數病人的病因乃婦科疾病所致,去婦科就診即可。
- 若查明病因月經失調乃顱內腫瘤所致,需及時去腫瘤科就診。
- 若病因是甲狀腺疾病等,則需要去內分泌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月經周期失調出現多長時間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經量的改變、白帶是否有異常、頭痛、貧血的表現等)
- 有沒有做過其他的檢查?(如婦科檢查、影像學檢查)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婦科檢查
婦科的雙合診檢查,醫生一手的兩指或一指放入陰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可檢查病人的陰道、子宮、附件及宮旁結締組織以及骨盆腔有無異常。
影像學檢查
主要是超音波檢查,探查病人子宮、骨盆腔以及附件有無腫瘤、炎症等器質性病變。
內分泌檢查
大多數的月經失調都是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行內分泌檢查可以了解到病人雌激素、孕激素是否正常。
血液學檢查
月經失調的病因包括血液系統的相關疾病,因此需要做血液常規檢查及凝血功能檢查。
腹腔鏡檢查
通過該檢查可以了解病人宮腔內的具體情況,如是否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子宮鏡檢查
可以比較直觀的了解病人是否有子宮內膜的變化,同時可在該進行檢查時進行簡單的治療。
經期提前
月經來潮周期總是提前7天以上,甚至1個月內兩次來潮。
經期推遲
超出月經來潮期7天後還沒有來月經。
經量過多
經量超過80毫升,以衛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計,假如用3包衛生巾還不夠,而且差不多每片衛生巾都是濕透的。
經量過少
經量明顯減少,低於20毫升,甚至點滴即淨,或經期縮短不足兩天,經量也少者。
子宮內膜癌
特別是更年期月經失調,易與其混淆診斷,兩者症狀相似,婦科檢查均可無特殊表現,但是在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時會發現癌細胞的組織,而單純的月經失調在進行病理學檢查時不會有癌細胞組織,兩者依靠子宮內膜病理組織學檢查可以進行鑑別。
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的典型三聯征為停經、陰道流血、腹痛,通常量會比平時少,但又持續很長時間不乾淨,且顏色發暗,進行血、尿HCG檢查時,檢查結果為陽性。而月經失調雖然有時也會出現腹痛、停經等症狀,但是進行血、尿HCG檢查時,檢查結果為陰性,兩者據此可以進行鑑別。
子宮內膜異位症
即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出現在子宮以外的地方,如卵巢,其臨床表現主要有經痛、月經異常、不孕等,影像學檢查時可以明確觀察到子宮外的子宮內膜,但是單純的月經失調一般不會出現該表現,據此可以進行鑑別。
治療
引起月經失調的原因多種多樣,其治療方法也多樣,總體治療原則在於針對病因,採用綜合的治療措施消除症狀。若是腫瘤炎症引起的,就及時手術治療,若是內分泌因素影響的就及時激素治療,若是情緒導致,則應該採用心理治療。
內分泌原因
對於青春期發育不良、更年期內分泌失調、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甲狀腺機能低下等內分泌因素造成的月經失調,可補充相關激素治療病因。
器質性病變
對於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器質性病變可採用手術治療切除病變組織,再積極對症治療。而對於炎症所致,就需要積極抗感染治療。
精神因素
月經失調者的許多症狀實際上是病人固有心理特徵的表現,是病人不能有效地應付應激,不能有效適應環境和控制自我的表現,這說明情緒、個性等心理社會因素與月經失調密切相關,及時調整心態、紓解壓力、放鬆心情對於月經失調的治療十分必要。
雌孕激素
屬於雌激素類藥物,適用於無排卵性的子宮異常岀血情況,可以調整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月經失調症狀,少數病人服用之後可能會有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以及肝、腎方面的疾病,對於子宮及乳房腫瘤者禁用。
單純雌激素
屬於單純雌激素類藥物,青春期的月經失調多用此藥,乙炔雌酚可以刺激子宮內膜增長,使其較好的岀血或者脫落,能夠使卵巢以及新陳代謝功能得到提高,較好的治療月經失調症狀。
單純孕激素
又稱孕激素、黃體激素,適用於黃體功能不全引起的月經失調、停經等,癲癇病史以及心血管病史、血栓病人禁用。
甲狀腺激素
對於甲狀腺方面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的病人,可以應用該藥物治療。
肌瘤切除術
適用於子宮肌瘤引起的月經過多,保留子宮,術後效果好,月經失調症狀明顯改善。
卵巢囊腫切除術
器質性病變卵巢囊腫引起的月經失調,需解決根本病因,即需要切除卵巢囊腫而後再治療。
中藥調理在月經失調的治療中一定要根據每個人的身體情況進行辨證論治,通過調理氣血、化瘀散結、補益沖任著手,調理女性各臟器功能,從而調節內分泌均衡。
止血與糾正貧血
由於經期變長,經量過多所致,可酌情選用激素或刮宮止血或者給予口服補血藥物治療。
調整周期
對於月經周期異常者,可採用雌激素、孕激素單一或聯合周期治療。
不孕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中某環節功能失調引起無排卵,或者有排卵但黃體功能障礙造成無法受孕。需要根據病人情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改善卵巢的功能或代替垂體及下丘腦的部分功能。
預後
月經失調的整體預後良好,良性的器質性疾病,通過手術切除病灶以後,疾病自然就可改善,若惡性疾病,根據病情的區別預後效果差異較大,通過藥物治療尤其是激素治療,只要遵從醫囑服藥效果都非常好,還有少部分病人反覆出現不規則出血,這種情況可能會需要反覆服藥或選擇其它方式治療,絕大部分病人預後都很好。
絕大多數可以治癒。
月經失調病人如果治療及時,護理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有基礎病變的月經失調病人需要定期去醫院複查,以免疾病復發。但對於一般的月經失調病人無需複診,自覺無臨床症狀即可。
飲食
飲食調理是月經調理的很重要方法,有些女性營養不足,容易誘發月經量少或者月經延遲等月經不正常的症狀。病人需要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嚴格避免引起月經失調的食物,預防疾病的發生。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他命、鈣質、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
- 多吃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補充足夠鐵質,多吃烏骨雞、羊肉、黑豆、海參、胡桃仁等滋補性的食物,以免發生貧血。
- 經期儘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起月經量過多等情況。
- 避免冷飲,女性經期受寒冷刺激會使血管過分收縮,可引起月經過少。
照護
月經失調女性需要保持正常的作息時間,注意清潔衛生,避免熬夜,避免過度疲勞。另外,適當運動有助於保持身心健康。
保持清潔
不宜盆浴、陰道洗滌,以免發生感染加重病情。同時注意外陰清潔,衛生巾和內褲要柔軟,勤加更換。
注意保暖
經期應該注意保暖,忌寒冷刺激。
避免勞累
過度勞累易發生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甚至崩漏等。故經期不宜參加強體力勞動與劇烈體育運動。
保持心情舒暢
儘量控制劇烈的情緒波動,及時紓解壓力,以免鬱結於心,發生月經先期、月經過多、經痛、閉經等病。
保持愉悅的心情,對於女性正常來月經是很重要的。如果女性心情煩悶、苦惱、憂傷、鬱悶等,可能會導致月經延遲或者提前,長期可加重月經失調的症狀,甚至閉經或者不孕。因此病人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可以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有益身心。
預防
對於女性,月經失調的初期預防是十分有必要的。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治療原發病,對預防疾病的發生或避免疾病的進一步加重有明顯益處。
一旦出現月經周期失調、經量異常等情況,應及時就診,可篩檢其他器質性疾病。
注意外陰清潔
勤換衛生用品,月經期間不要行房、游泳、盆浴,以免造成逆行感染。
注意保暖
部分女性身體是偏寒性的,因此容易怕冷,尤其在月經期間更應該注意保暖。在月經期間有經痛症狀的女性要做好腹部保暖工作,例如用熱水袋熱敷或者用熱毛巾熱敷,緩解症狀。
不能長期服用短效避孕藥
尤其是事後避孕藥,它的避孕效果一般且易造成月經失調。
積極就醫
有基礎病的病人,比如血小板的問題、精神疾病的病人、婦科疾病的病人需要定期去醫院體檢評估病情進展,預防月經失調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