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
概述
眼底出血是由於眼部疾病或者全身疾病等原因導致的眼底視網膜出血,是視網膜內外屏障異常引起的。眼底出血的發生是動態過程,發生出血的血管部位(視網膜、脈絡膜、深層、淺層)、性質(動脈、靜脈、微血管、新生血管)和當時血管內壓力決定了出血波及的層次和範圍,眼底出血可以表現多種形態。通過藥物、雷射光凝、手術等治療一般預後良好。
- 就診科別:
- 眼科
- 英文名稱:
- fundus hemorrhage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 治療周期:
- 長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視物模糊、眼前暗影遮擋、眼脹
- 好發人群:
- 高度近視病人、糖尿病病人、高血壓病人、老年黃斑部病變病人
- 常用藥物:
- 安絡血、普羅碘銨
- 常用檢查:
- 裂隙燈顯微鏡、檢眼鏡、眼底螢光血管造影、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眼超音波
視網膜淺層出血
來自視網膜表淺微血管叢,出血沿著神經纖維層走行分布,呈現線狀或者火焰狀。
視網膜深層出血
來自於視網膜內顆粒層附近的深層微血管叢,出血沿細胞走向在垂直的空間延伸,呈現圓點狀、色暗紅。
視網膜內界膜下出血
出血位於視網膜內界膜與視網膜神經纖維層之間,多在黃斑區,呈現舟樣上方半透明液體、下方紅血球沉積,內界膜發生圓拱形脫離。
視網膜前出血
位於視網膜內界膜與玻璃體後界膜之間,呈現舟樣出現在視網膜不同部位,缺乏內界膜脫離形成的圓拱狀形態。
視網膜神經上皮下出血
出血位於視網膜色素上皮層與神經上皮之間,與脈絡膜新生血管破裂有關,形態片狀,邊界清楚。
視網膜色素上皮下出血
出血位於視網膜色素上皮下,顏色呈黑紅色,主要是脈絡膜新生血管破裂出血。
玻璃體積血
眼底出血進入玻璃體內,與視網膜血管破裂或者視網膜新生血管破裂有關。
病因
眼底出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眼病,而是很多眼病和全身疾病導致的症狀,一般是局部視網膜血管病變和全身血管病變引起。
眼部病變出血
炎症性(如葡萄膜炎、視乳頭炎等),視網膜血管病變(如血管炎、靜脈阻塞、大動脈瘤等),變性(如年齡相關性黃斑部病變、高度近視等),此外,還有眼外傷、眼底腫瘤等。
全身疾病引起出血
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白血病、貧血、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貝賽特氏症、紅斑性狼瘡等也可導致眼底出血。
眼底出血是眼底病的常見病、多發病,可發生於各年齡段,與致病原因和原發病有關係。兒童多見於視網膜血管發育異常引起,青壯年多見於眼底血管炎引起,中老人多見於全身血管疾病引起。
糖尿病
糖尿病可損害全身各地方的血管,視網膜的血管處於高糖環境中,相對也變得脆弱,就像有裂縫的水管,容易發生滲漏、出血。
高血壓
高血壓會引起動脈血管異常,導致眼底視網膜血管的損傷,可致出血。
高度近視
高度近視眼軸較長造成眼球壁的各層組織都會相應變薄、萎縮。尤其是視網膜變薄後,容易使得視網膜周邊部發生病變,誘發新生血管等,還可能發生視網膜剝離或出血,視力下降。
老年黃斑部病變
在視網膜黃斑區出現不該生長的「新生血管」,由於新生血管較脆弱且不健康,因此很容易導致破裂、出血。
症狀
眼底出血的典型症狀是突然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眼前暗影遮擋、眼睛脹痛不適,典型體徵是眼底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出血,病程日久,出血不吸收容易引起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
眼底出血量少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眼底出血量多者,可感到視力模糊、變形、眼前黑影遮擋或者飄動、眼睛脹痛等。如果是全身病變引起的眼底出血,除視力模糊、變形、眼前黑影等症狀外,還有伴有原發全身疾病的症狀和體徵,一般是雙眼同時或者先後發病。
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眼底出血尤其是玻璃體積血,日久不吸收容易引起組織增生、新生血管形成,進而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嚴重影響視功能,一般需要玻璃體切除術治療。
牽引性視網膜剝離
眼底出血日久不吸收,可以引起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殖組織收縮可以牽拉視網膜引起視網膜剝離。
看醫
眼底出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病情、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年齡≥40歲、肥胖、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狀硬化等),要定期進行眼科篩檢。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眼科檢查非常有必要,重視眼底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眼底出血,出現視物模糊、變形、眼睛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眼底出血的病人,若出現視力嚴重下降,應立即就醫。
- 眼底出血病人大多數優先去眼科就診。
- 如診斷為其它疾病導致的眼底出血,如糖尿病,可至相應科別就診,如內分泌科。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眼底出血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視物模糊、變形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視力進行性下降)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裂隙燈顯微鏡、檢眼鏡檢查
裂隙燈顯微鏡、檢眼鏡檢查是診斷眼底出血的基本檢查項目,可以了解眼底出血部位、形態、可能病因等。
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
可以了解視網膜內外屏障功能,是診斷眼底出血比較敏感的檢查。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檢查
可以了解出血的不同部位。
眼超音波檢查
可以了解玻璃體積血的視網膜形態。
脈絡膜血管造影
可以了解脈絡膜下新生血管形成。
全身相關檢查
糖尿病、高血壓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血管實驗室檢查,有助於診斷、了解眼底出血病因,為治療提供客觀依據。
使用檢眼鏡檢查眼底,發現眼底視網膜出血,還需要通過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明確出血原因。
視網膜靜脈阻塞
表現為眼睛看東西模糊、存在視野暗影,眼底出血為淺層,出現為火焰狀出血,可通過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鑑別。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病人具有糖尿病史,可出現視力下降、復視,可通過眼部超音波和眼底螢光血管造影檢查鑑別。
治療
眼底出血可由眼部疾病和全身疾病導致,主要是病因治療以及對症治療,可通過藥物治療、雷射光凝治療以及手術治療進行改善。
眼底出血初期使用止血劑如安絡血,主要目的是防止再次出血。中末期可使用普羅碘銨,促進積血的吸收。
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適用於眼底出血不吸收或者併發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的病人。
雷射光凝治療
適用於眼底出血出現大片無灌注、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視網膜血管滲漏等。雷射能量大小適宜,避免過度治療。
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適用於治療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
預後
眼底出血通過藥物治療、雷射光凝治療、手術治療,一般預後良好,能夠避免視力嚴重下降甚至失明。
眼底出血多數可以治癒。
單純眼底出血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眼底出血初期治療剛開始,至少每周複查一次;達到治療目標,病情控制穩定後,可每月複查一次。
飲食
眼底出血病人應注意膳食多樣化、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合理控制總熱量,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多進食粗纖維食物,如穀物、麥片、蔬菜等。
- 忌吃高脂、高糖、高鹽飲食,如火鍋、燒烤、奶油蛋糕、醃製食品等。
- 注意高蛋白、高維他命、高纖維素飲食,如雞肉、魚肉、雜糧、蔬菜、水果等,補充機體所需維他命和蛋白質,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秘時眼壓升高。
- 不吸菸不飲酒,適量飲水。
照護
眼底出血的護理,以促進病人眼底出血吸收為主,控制原發病,避免發生併發症。
- 注意用眼衛生,避免眼部外傷,避免用手揉眼。
- 保持血糖、血壓、血脂穩定,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進展。
- 適當運動,保持健康體重,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視網膜剝離的發生。
定期到眼科進行檢眼鏡檢查,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預防
由於眼底出血原因複雜,發病機理不一,預防措施不同,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平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預防眼底出血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每年進行眼科檢查,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避免飲食過飽,合理控制總熱量的攝入,注意清淡飲食,低脂少油、少糖少鹽。
- 適當運動,避免久坐不動導致脂肪堆積。
- 注意用眼衛生,避免視疲勞、用眼過度。
-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控制血糖、血脂、血壓,避免眼部外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