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近視

概述

近視是指眼睛調節放鬆狀態下,平行光線經過眼睛屈光系統曲折後形成的焦點在視網膜前,視網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物像,是常見的一種屈光不正,目前認為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引起。

就診科別:
眼科
英文名稱:
myopia
疾病別稱:
近視眼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白內障
治療周期:
長期跟蹤觀察治療
臨床症狀:
看遠模糊看近清楚、眼疲勞、眼球突出
好發人群:
有家族史的兒童、不良用眼習慣的兒童
常用藥物:
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
常用檢查:
裂隙燈顯微鏡、檢眼鏡、A超、超音波、驗光儀
疾病分類

輕度近視

近視小於300度。

中度近視

近視為300~600度

高度近視

近視大於600度。

病因

近視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極為複雜,至今未完全闡明,可能由多因素導致,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眼球發育異常等。

主要病因

遺傳因素

近視眼流行病學研究提示,輕度、中度近視屬於多基因遺傳,高度近視屬於常染色體隱形遺傳,遺傳在近視形成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環境因素

長時間持續使用眼睛看近處東西,會促使近視發生發展。

眼球發育因素

眼球發育異常,導致眼軸延長,也是重要原因。

誘發因素

照明不足、閱讀距離過近、字體過小等,也可以誘發近視眼。

流行病學

全世界近視眼的發病率相當高,其患病率在不同人種間有明顯差異。近30年來,我國近視眼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受教育程度愈高,近視眼患病率愈高。近視眼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好發人群

近視好發於有家族史的兒童以及不良用眼習慣的兒童。

症狀

近視的典型症狀是看遠處東西模糊而看近處東西清楚、眼疲勞、外斜視或者外隱斜、眼球突出。眼底可見豹紋狀眼底,視乳頭弧形斑或者環形斑,眼底後極部漆裂紋改變、黃斑部病變、後鞏膜葡萄腫、周邊視網膜變性,容易併發白內障、裂孔性視網膜剝離、青光眼等。

典型症狀

看遠處東西模糊而看近處東西清楚

近視眼由於眼軸延長,平行光線聚焦於視網膜前,視網膜形成模糊物象,導致看遠處東西模糊。看近處東西由於眼睛調節因素或者近視眼遠點在眼睛前,可以看近處東西清楚。病理性近視眼、超高度近視眼因為眼底存在病理性改變,看近處東西也模糊。

眼疲勞

是由於調節和集合不協調引起,近視眼不及時進行治療,過度近距離使用眼睛,使眼球過度調節破壞了調節與集合的平衡關係,出現看東西重影模糊、眼球脹痛、頭痛、視物感覺睏乏乾澀出現視疲勞症狀。

外斜視或者外隱斜

中度、高度近視眼,看近處東西不需要調節,集合不足,日久導致集合概念不全,而發生外隱斜或者顯性外斜視,斜視眼多發生於度數較高的一隻眼睛上。

眼球突出

高度近視眼眼軸延長,眼球向外突出,一般沒有眼球運動障礙也沒有復視現象,與眼眶占位病變引起的真性眼球突出明顯不一樣。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可出現看東西重影,暗適應降低,視覺對比敏感度下降,色覺異常等。

併發症

裂孔性視網膜剝離

中、高度近視視網膜周邊變性玻璃體牽拉裂孔,可以形成裂孔性視網膜剝離,嚴重影響視野、視力,甚至失明,是導致盲目發生的主要原因。

青光眼

近視眼繼發青光眼比例明顯高於正常人群,除與眼球解剖異常,可能與視乳頭、視網膜血液循環不良有關,絕大多數是開角型青光眼。

白內障

近視眼尤其是高度近視眼,容易併發白內障,與眼軸延長、眼球擴大、眼球營養不良相關。

看醫

近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病情、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學齡前兒童、近視眼家族史者、近距離看書者),要定期進行眼科篩檢。對於有疑似近視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眼科體檢非常有必要,重視體檢中的屈光檢查、眼底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遠視力降低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遠視力降低,看遠處東西模糊、重影、眼疲勞等,高度懷疑近視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近視的病人,若出現視野暗影、閃光感、視力進行性下降等,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病人需要到眼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視力下降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重影、眼疲勞、外斜視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視野缺損、視力進行性下降等症狀)
  • 家裡人有近視嗎?
需要做的檢查

視力檢查

規範的視力檢查可以迅速將可疑近視與正常人區別,6歲以上的學齡期兒童裸眼視力低於小數視力0.5是懷疑屈光異常的標準。

散瞳驗光

是國際公認的診斷近視的金標準,對於12歲以下尤其是初次驗光或有遠視、斜視、弱視和較大散光的兒童,必須進行睫狀肌麻痹驗光。

眼底檢查

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檢眼鏡檢查、間接檢眼鏡檢查等,可以直觀看到和分析眼底病變。

裂隙燈顯微鏡

可以了解眼球屈光間質狀態。

眼科A、超音波

可以了解眼軸長度及玻璃體混濁、視網膜剝離等病變。

診斷標準

典型近視症狀(看遠處東西模糊而看近處東西清楚、眼疲勞、外斜視或者外隱斜、眼球突出),睫狀肌麻痹劑散瞳孔驗光顯示視力低於正常,可以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假性近視

多見於兒童、青少年,看遠處東西模糊看近處東西清楚,視力波動,小瞳孔驗光結果提示近視眼,眼睛充分休息或者使用睫狀肌麻痹劑散瞳孔,驗光結果正常或者是輕度遠視。

高度遠視眼

高度遠視眼看遠處東西模糊,看近處東西也模糊,為了得到一個不清楚的大物像,可以看近處東西時將物體拿到眼前看,酷似近視眼。散瞳孔驗光就可以明確診斷。

治療

由於近視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是矯正近視,框架眼鏡是首選,也可以使用隱形眼鏡、角膜塑形鏡,18歲以後可以考慮角膜雷射手術或者晶狀體植入手術矯正近視。

治療周期
近視目前尚不能治癒,為終身疾病,需要終身觀察跟蹤治療。
藥物治療

睫狀肌麻痹劑,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0.01%)適用於假性近視、輕度、中度近視病人,主要副作用是眼瞼戶外怕光。使用需要在眼科醫師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使用此類滴眼液。

手術治療

角膜雷射手術

手術方式多種,包括準分子雷射角膜切削術、準分子雷射上皮瓣下角膜磨鑲術、板層刀制瓣+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飛秒雷射制瓣+準分子雷射原位角膜磨鑲術、小切口飛秒雷射基質透鏡切除術,需要嚴格篩檢,手術後遵從醫囑,及時使用滴眼液,定期眼科檢查確保眼睛安全。

人工水晶體植入術

比較符合眼睛生理特點,主要是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是目前手術矯正近視的主流手術,尤其是中高度近視病人,屬於眼內手術,也需要嚴格篩檢。

物理治療

物理矯正,近視眼不可逆,框架眼鏡是首選,也可以使用隱形眼鏡或者角膜塑形鏡。驗光需要使用睫狀肌麻痹劑,測量正確度數是關鍵。

預後

近視目前還無法治癒,但是有效且規範的矯正治療,能夠使近視症狀減輕或消除、維持正常的視功能。

能否治癒

近視為終身疾病,目前不能治癒。

能活多久

近視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病人可半年複查一次視力以及驗光檢查等。

飲食

飲食調理
  • 近視病人可以進食高蛋白飲食,如瘦肉、雞蛋、牛奶、豆製品等,多食水果、蔬菜,補充維他命,一般不主張進食含糖高的食物。
  • 注意低鹽飲食,可以降低眼內壓。

照護

近視病人的護理以維持近視度數穩定為主,避免近視度數發展過快,尤其是避免近視向高度近視發展。

日常護理
  • 了解阿托品滴眼液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使用。
  •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進行低、中強度的體育鍛煉,多進行遠眺。
  • 避免閱讀距離過近,注意閱讀姿勢、光線明暗等,堅持做眼保健操。
病情監測

可使用可攜式視力表在家進行自我視力監測,並進行記錄。

特殊注意事項

近視發展快速的需要眼科檢查明確診斷,排除青光眼、排除圓錐角膜等。

預防

由於近視病因不明,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近視度數進一步進展有重要作用。

初期篩檢

近視篩檢的年齡和頻率

對於學齡前兒童需要進行眼科體檢,建立眼睛健康檔案,最好每年2次眼科體檢。

近視篩檢的方法

需要小瞳孔驗光初查,根據病情決定選擇睫狀肌麻痹劑散瞳孔驗光測量正確度數。

預防措施
  • 合理膳食,三餐規律,強調均衡飲食,多攝入富含維他命的食物。
  • 增加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眺望遠方,戶外活動每天大於2小時以上。
  • 注意用眼衛生,避免過度用眼,避免閱讀光線過暗、距離過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