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腎萎縮

概述

腎萎縮是指各種原因導致腎單位的死亡,或腎臟的供血不足而導致腎臟的一系列病變,進而使腎臟的體積異常縮小的病理現象。本病常見於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的末期,此時縮小的腎臟大部分腎單位已經失去功能,或已經被纖維結締組織所代替,可繼續往下發展成為腎衰竭,甚至是尿毒症,該病一般預後不良。

就診科別:
腎內科、泌尿外科
英文名稱:
renalatrophy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腎性骨病、貧血、尿毒症性心肌炎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治療
臨床症狀:
水電解質代謝失調、蛋白質代謝異常、糖代謝異常
好發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腎臟疾病病人、泌尿繫結石病人
常用藥物: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達依泊丁、重組人紅血球生成素
常用檢查:
腎臟超音波檢查、腎臟CT檢查、血生化檢查
疾病分類

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腎萎縮和繼發性腎萎縮。

原發性腎萎縮

不明原因導致的腎原發性萎縮。

繼發性腎萎縮

這種類型占據多數,是由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腎臟病變進而導致的萎縮,比如腎病症候群、慢性腎盂腎炎等。

病因

腎萎縮的病因複雜,至今仍未完全闡明,但是目前認為大多數的腎萎縮是由於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以及泌尿繫結石引起的腎臟病變導致的,少數原因不明。此病情好發於免疫力低下人群、腎臟疾病病人、泌輸尿管結石以及外傷病人,可能由勞累、酗酒以及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誘發。

主要病因

根據病因可分為原發性腎萎縮和繼發性腎萎縮。

原發性腎萎縮

不明原因導致的腎原發性萎縮。

繼發性腎萎縮

這種類型占據多數,是由各種急慢性腎臟疾病引起的腎臟病變進而導致的萎縮,比如腎病症候群、慢性腎盂腎炎等。

誘發因素

勞累

勞累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腎臟疾病。

酗酒

酗酒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腎臟疾病。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

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易感染腎臟疾病。

流行病學

腎萎縮常見於多種急慢性腎臟病的終末期、腎動脈狹窄、腎臟發育不良等疾病,好發於免疫力低下人群、腎臟疾病病人、泌尿繫結石病人,目前缺乏相關的發病率、患病率報告。

好發人群

免疫力低下人群

此類人易患腎臟疾病,可能造成腎功能的損傷,導致腎萎縮。

腎臟疾病病人

各種腎臟疾病可破壞腎單位,使腎臟失去功能而萎縮。

泌尿繫結石病人

泌尿系統的結石可造成腎積水,進而引發腎盂腎炎造成腎單位的損傷,使腎臟病變萎縮。

症狀

腎萎縮主要由其他的腎臟疾病引起,多是其他腎臟疾病的末期形態,大部分表現為慢性腎衰竭的症狀,比如水電解質代謝失調、蛋白質代謝異常、糖代謝異常等,還伴有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血液系統以及骨骼的病變。此病一般併發腎性骨病、貧血、尿毒症性心肌炎以及高血壓。

典型症狀

水電解質代謝失調

因為腎臟的大部分功能喪失、腎臟的代謝功能嚴重下降以及身體調節酸鹼平衡能力嚴重下降,具體表現為低鈉、低鈣、高鉀、高磷、高鎂以及代謝性酸中毒。

蛋白質代謝異常

因為腎臟的大部分功能喪失,腎臟對蛋白質重吸收功能嚴重下降,具體表現為氮質血症。

糖代謝異常

因為腎臟的大部分功能喪失,腎臟對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嚴重下降,主要表現為糖耐量降低以及低血糖兩種情況。

其他症狀

消化系統症狀

可有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

呼吸系統症狀

因為腎臟功能喪失導致水鈉瀦留,導致肺水腫的發生或胸腔積水,出現咳嗽、咳痰等。

神經系統症狀

嚴重的腎功能喪失可至感覺神經障礙,比如肢端襪套樣分布的感覺缺失。

泌尿系統症狀

可出現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少尿,甚至無尿等症狀。

全身系統症狀

表現為高血壓、水腫、腰背疼痛等症狀。

併發症

腎性骨病

腎萎縮腎臟功能喪失,可造成鈣磷代謝障礙導致腎性骨病,如高轉化性骨病和低轉化性骨病。

貧血

腎萎縮腎臟功能喪失可造成腎組織分泌的紅血球生成素減少,造成腎性貧血。

尿毒症性心肌炎

腎萎縮腎臟功能喪失可造成身體內毒素淤積於心肌,導致尿毒症性心肌炎。

高血壓

因腎動脈狹窄、梗阻造成的腎萎縮,一般會併發高血壓。

腎衰竭

腎萎縮可導致腎臟功能逐漸喪失,進而併發腎衰竭,甚至引起尿毒症。

看醫

腎萎縮多是其他腎臟疾病的末期形態,病人一般都要就醫。若出現腎衰竭的情況應就診腎內科,若出現泌尿繫結石症狀應去泌尿外科,需要做血生化、超音波、CT來輔助診斷治療疾病。同時此病需要與多囊腎、腎發育不全相鑑別。

就醫指征
  • 腎衰竭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出現其他系統的併發症及時就醫。
  • 出現嚴重的尿毒症情況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優先考慮去腎內科。
  • 出現泌尿繫結石症狀去泌尿外科。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之前是否有腎臟疾病史?
  • 目前還有出現其他系統的不適或其他併發症?
  • 之前有做過什麼樣的治療或檢測嗎?
  • 既往還有哪些疾病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腎臟磁共振成像、超音波、CT檢查

磁共振成像、超音波和CT平掃下可以直觀的觀察到腎臟的大小、血流情況,對腎萎縮的診斷有一定輔助效果。

血生化檢查

可以通過血生化多項指標來判斷腎功能。

診斷標準
  • 既往有腎臟疾病史。
  • 有明確的腎臟萎縮的症狀。
  • 血生化、超音波、CT等輔助檢測手段檢測出異常。
鑑別診斷

多囊腎

最常見的遺傳病之一,超音波下表現為腎臟的體積增大,可見多個大小不等的囊腫,腎實質回聲增強。腎萎縮超音波下顯示腎臟體積小於正常人平均值,以此可以進行鑑別。

腎發育不良

可發生於單側,也可發生於雙側,出現發育不良的腎臟無或少泌尿功能,可做基因檢測來與腎萎縮相鑑別。

治療

腎萎縮多是其他腎臟疾病的末期形態,需長期持續治療,藥物治療通常可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達依泊丁、重組人紅血球生成素進行對症治療,嚴重時可行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腎萎縮不是急性病情,因此需要長期持續治療。
一般治療

糾正水電解質代謝失調

適當根據病人實際情況來補充電解質,糾正水、電解質代謝失調。

糾正蛋白質和糖代謝異常

控制飲食中糖和蛋白質的攝入。

藥物治療

高血壓

可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來降血壓,但是該藥在腎功能嚴重受損時不可用,比如血肌酸酐大於265μmol/L時。

貧血

可使用重組人紅血球生成素、達依泊丁來促進紅血球的生成,彌補因腎萎縮腎臟功能喪失造成的腎組織分泌紅血球生成素減少的問題。

手術治療

如果腎臟已經嚴重萎縮,且功能所剩無幾,甚至已經引發了感染,可行腎切除術,將腎臟徹底切除。

預後

腎萎縮多是其他腎臟疾病的末期形態,因此多數預後不良,需長期持續治療,嚴重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可有尿毒症、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後遺症,需依據不同的原發病,遵循醫囑定期復檢。

能否治癒

腎萎縮難以治癒,多數預後不良。

能活多久

腎萎縮需長期持續治療,嚴重時會影響病人的自然壽命。

後遺症

腎萎縮可有尿毒症、慢性腎功能不全等後遺症。

複診

引發腎萎縮的原發病不同,因此依據不同的原發病,遵循醫囑定期復檢。

飲食

腎萎縮病人的飲食以促進病人身體恢復正常或維持理想水平為主,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忌食辛辣、油膩、高糖、高鹽食物。

飲食調理

宜飲食清淡

飲食宜清淡,多食用易消化、低鹽、優質蛋白的食物。

忌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從而使本病症狀加重,同時應控制鉀的攝入。

忌油膩、高糖、高鹽食物

油膩、高糖、高鹽食物可加重蛋白質代謝異常和糖代謝異常。

照護

腎萎縮病人的護理需注意需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並且定期到醫院進行復檢,保持愉悅的心情,對疾病的治療一定要有信心。病人可以適當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加快機體恢復。日常生活中還需注意穿著適合的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病人需了解各類相關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根據不同的原發病正確服用。

運動

腎萎縮的病人適當的鍛煉,有助於提高免疫力。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開展運動,循序漸進並長期堅持。

注意保暖

日常注意穿著適合的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病情監測

病人根據不同的原發病遵醫囑定時、定量服藥後及時到醫院相關科別進行復檢。

心理護理

病人要放鬆心情,不要過分緊張,對於疾病的治療一定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項

病人應定期檢測血生化監測腎功能,一旦出現嚴重的尿毒症症狀,應立即就醫。

預防

腎萎縮的病因複雜,至今仍未完全闡明,與病人個人體質等關係較為密切,日常生活中要定期體檢,可通過超音波、CT、血生化來檢測腎功能,應堅持適當的戶外活動或參加體育運動,不要久坐、憋尿,病人應預防各種疾病的感染。

初期篩檢

平時定期體檢,可通過超音波、CT、血生化來檢測腎功能。

預防措施

不要久坐、憋尿

因為可能導致泌尿繫結石的發生,進而導致腎萎縮。

堅持病因治療

患有腎臟疾病的病人應及早治療,避免演變成腎萎縮。

飲食

應注意飲食的營養,日常飲食以清淡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