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代謝病
概述
遺傳代謝病又稱先天性代謝異常是指有異常生化代謝標誌物的一大類疾病,屬於單基因遺傳病的一部分,絕大多數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主要是維持身體正常代謝的酶、受體等發生改變或缺陷而導致的疾病。少數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X連鎖性聯遺傳,或者線粒體遺傳。遺傳代謝病主要好發於新生兒,發病期覆蓋全年齡階段。本病目前無特異性治療方式,目前尚不能治癒。
- 就診科別:
- 新生兒科
- 英文名稱:
- genetic metabolic diseases
- 疾病別稱:
- 先天性代謝異常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是
- 併發疾病:
- 交替性肢體強直
- 治療周期:
- 長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低血糖、高氮血症、昏迷、嘔吐、黃疸
- 好發人群:
- 新生兒
- 常用藥物:
- 維他命、輔酶、青黴胺、左旋肉鹼
- 常用檢查:
- 生化代謝物檢查、酶活性檢測、分子檢測
胺基酸代謝異常
苯酮尿症、四氫生物蝶呤缺乏症、楓糖尿病、同半胱胺酸血症、高甲硫氨酸血症、白化症、尿黑酸症、酪氨酸血症、高鳥氨酸血症、瓜氨酸血症、精氨酸酶缺乏症等。
碳水化合物代謝異常
半乳糖血症、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遺傳性果糖不耐受症、糖類抗原貯積病、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缺陷等。
脂肪酸氧化障礙
原發性肉鹼轉運障礙肉鹼醯基肉鹼移位酶缺乏症、肉鹼棕櫚醯轉移酶缺乏症、肉鹼棕櫚醯轉移酶Ⅱ缺乏症型、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中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極長鏈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多種醯基輔酶A脫氫酶缺乏症等。
尿素循環障礙
鳥氨酸氨甲醯轉移酶缺乏症、氨甲醯磷酸合成酶Ⅰ缺乏症、瓜氨酸血症、精氨酸琥珀酸尿症、精氨酸血症、高鳥氨酸血症等。
有機酸代謝異常
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異戊酸血症、生物素酶缺乏症、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戊二酸血症型、丙二酸血症等。
核酸代謝異常
著色性干皮病、次黃普林鳥普林磷酸核糖轉移酶缺陷症。
金屬元素代謝異常
威爾森氏症( Wilson病) 、Menkes病。
內分泌代謝異常
21-羥化酶缺乏症、11-羥酶缺乏症、17-羥化酶缺乏症、DAX-1基因缺陷症、雄激素不敏感症候群等。
骨代謝病
低磷性佝僂病、軟骨發育不全、成骨發育不全、脊柱骨骺發育不全等。
其他
膽汁酸代謝障礙、紫質症、a-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纖維變性、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缺乏症等。
病因
遺傳代謝病是由於父母身體攜帶有隱性基因,肝臟不能正常合成銅藍蛋白質有關,銅藍蛋白與遺傳代謝病密切相關。本病好發於新生兒,可由孕婦接觸致癌物質以及內分泌因素誘發。
肝臟不能正常合成銅藍蛋白
銅藍蛋白與人體的遺傳代謝密切相關,銅藍蛋白的缺乏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隱形遺傳
對於父母,正常的基因複製可以補償缺陷基因的複製。因為酶水平通常足夠,所以父母可能沒有遺傳代謝病的症狀。但遺傳了兩個缺陷基因複製的兒童不能產生足夠的有效酶,所以會出現遺傳代謝病。
酶異常
大多數的遺傳病中,是由於身體缺少完全不產生的酶,或者酶無效。酶的代碼通常含在一對基因上,遺傳代謝病病人會遺傳兩個有缺陷的基因,分別來自父親和母親,父母是致病基因的攜帶者。
接觸致癌物質
孕婦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的病人,可促進遺傳代謝病的發生。
內分泌異常
內分泌失衡的病人,可促進本病的發生。
遺傳代謝病好發於新生兒,發病率目前尚不明確,任何年齡段均可發病,新生兒居多。一般人群中,每種遺傳代謝病都非常少見。遺傳代謝病可能影響大約1/1000~2500 的新生兒。某些民族中,遺傳代謝病的比率更高。
遺傳代謝病大部分是先天基因遺傳導致的,故好發於新生兒。
症狀
遺傳代謝病的病人主要表現為尿液異常、低血糖、高氮血症、發育遲緩等症狀,部分病人可出現嗜睡、昏迷、癲癇。本病可合併有交替性肢體強直和不正常動作。
神經系統
代謝性腦病、昏迷、驚厥、小腦萎縮症、智力低下、語言運動發育遲緩、發育倒退等。
消化系統
餵養困難、食慾缺乏、噁心、嘔吐、黃疸、肝脾臟大、腹脹、腹瀉、肝功異常等。
肌肉系統
肌力和肌肉張力低下、進行性肌病
骨骼和面容
脊柱、四肢的骨骼畸形,黏多糖貯積症的特殊面容等。
眼睛、皮膚、毛髮
白內障、晶狀體脫位、角膜K-F環、白化症的鞏膜和皮膚,苯酮尿症毛髮色淺, Menkes病毛髮彎曲、易脆等。
代謝失調
電解質和水鹽代謝失調、低血糖、低血磷、高血氨、高乳酸等。
遺傳代謝病還有嗜睡、尿液有特殊氣味、癲癇等症狀,症狀可能突然出現或者進程緩慢。
交替性肢體強直和不正常動作
部分病人可伴發交替性的肢體強直、出現異常動作。
看醫
高危人群新生兒發現尿液異常等症狀,高度懷疑遺傳代謝病時,應及時去新生兒科就診,與高胰島素症、肝功能衰竭等疾病鑑別。當病人表現為尿液異常、低血糖、高氮血症症狀,結合尿液檢查發現尿液異常、胺基酸檢查發下基因異常,可以明確診斷。
- 無論是不是遺傳代謝病的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尿液異常時,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尿液異常時,應立即就醫。
- 已經確診遺傳代謝病的病人,若出現交替性肢體強直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新生兒優先考慮去新生兒科就診。
- 症狀出現多久了?
- 家裡親人是否也有類似情況?
- 是否進行過治療?
- 有沒有其他疾病?
- 有沒有做過檢查?
生化代謝物檢測
測定血尿液常規、肝腎功能、心肌酵素譜、血糖、血氨、電解質、鈣、磷、酮體、乳酸/丙酮酸、尿酸、血氣分析等,有助於對某些遺傳代謝病作出提示或者縮小診斷範圍。有些測定物,例如銅藍蛋白、血磷的降低、17-羥孕酮的升高等對診斷的意義較大。
酶活性檢測
酶活性檢查通過測定基因表達後翻譯合成的酶蛋白活性,進行特異性的遺傳代謝病的確診。
分子檢測
在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體內生化代謝時刻在變化中,生化標誌物的濃度會有波動,檢測會出現一定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
染色體基因組晶片
染色體基因組晶片技術是近年遺傳學檢測的重大進展它可以通過一次實驗對某一樣本的整個基因組進行檢查。
影像學
通過對骨骼如長骨脊柱等部位X線片可協助黏多糖貯積症以及其他骨代謝疾病的診斷,頭顱CT、磁振造影或MRS的特徵性變化有助於腎上腺大腦白質營養不良、異染性大腦白質營養不良某些線粒體遺傳病的診斷。腦額葉或顳葉萎縮、胼胝體發育不全症、廣泛性大腦萎縮等也是遺傳代謝病常見的神經影像學改變。
細胞形態學檢查
肝臟、骨髓以及肌肉等組織切片檢查可對部分遺傳代謝病的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例如Gaucher病患兒的骨髓、肝、脾穿刺液中可能檢測到 Gaucher細胞;而 Niemann--pick患兒的骨髓抹片中可以找到典型的泡沫細胞等。不過,隨著溶酶體病酶學測定方法的普及酶學診斷、基因診斷比細胞形態學診斷特異性更強。
體格檢查
頭臉部注意頭圍,有無小頭症,小下頜畸形,耳的大小,耳位高低眼距眼裂鼻翼發育,有無唇顎裂、齶裂和高齶弓,毛髮稀疏和顏色異常。注意上部量與下部量比例,指距,手指長度,乳頭距離,注意脊柱、胸廓異常,注意關節活動是否正常,注意皮膚和毛髮色素,手紋,外生殖器等注意黃疸肝脾臟大和神經系統症狀。嗅到一些不正常的汗味或尿味等,提示某些遺傳代謝病的可能主要見於胺基酸代謝病。
對於遺傳代謝病可疑病人,例如有先天畸形、生長發育障礙、智力發育落後、性發育異常或有遺傳病家族史者應詳細詢問病史、家族史、母親妊娠史和分娩史,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進行基本的實驗室檢查,選擇性進行一些特殊實驗室檢查,然後根據病史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疾病判斷。
本病通過基因檢測較明確,無需進行鑑別診斷。
治療
遺傳代謝病總的治療原則是針對疾病所造成的代謝異常進行調節,限制相關前體物質的攝入,減少毒性代謝物蓄積,補其所缺、排其所余、禁其所忌,並且要保證患兒熱量、蛋白質、脂肪、維他命、礦物質等各種營養素的供給。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有飲食治療、藥物治療、酶補充治療、細胞或者器官移植治療以及基因治療。
部分遺傳代謝病可通過促進有害蓄積物的排泄,補充缺乏的維他命、輔酶等藥物進行治療。例如,青黴胺可與銅結合,促進臟器內銅的排泄、硫酸鋅等鋅劑可阻止腸道銅的吸收,減少銅的蓄積,對多數威爾森氏症病人有效。苯甲酸鈉可促進氨的排泄,降低血氨濃度。左旋肉鹼可與線粒體內異常蓄積的各種醯基輔酶A衍生物結合,以使之轉化為水溶性的醯基肉鹼從尿中排出,是有機酸代謝病治療的常規藥物,有助於急性酸中毒的控制,善遠期預後。維他命B12對維他命B2反應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治療,生物素對於生物素酶缺乏症和多種羧化酶缺乏症有顯著療效。四氫生物蝶呤缺乏症需要用四氫生物蝶呤、5-羥色氨酸、 Levodopa 、卡比多巴治療。先天性腎上腺增生症可用糖皮質類固醇和鹽皮質激素治療,都取得了顯著療效。
幹細胞移植和器官移植
骨髓移植在遺傳代謝病的治療中已有一些較成功例子,並且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腺苷脫氨酶缺乏症、糖類抗原累積症型、尿素循環障礙、黏多糖貯積病、威爾森氏症、酪氨酸血症等疾病,初期進行骨髓移植、肝臟移植,可顯著提高病人缺乏的酶活性。目前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日趨成熟,肝臟移植或活體部分肝臟移植在國內外已經有很多成功的經驗。
酶替代治療
酶替代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治療方法,主要用於某些溶酶體貯積症的治療。通過基因重組活性酶蛋白輸人體內,補充體內缺乏的酶,達到清除體內貯積的物質的目的。目前通過定期注射補充,酶替代治療在戈謝病、糖類抗原累積病Ⅱ型、法布瑞氏症、黏多糖貯積病等疾病的治療領域取得了顯著療效。溶酶體貯積病的底物減少療法、分子伴侶療法也取得了一些療效。
基因治療
通過基因替代或基因導人治療,從理論上講是各種遺傳病最理想的治療方法,在臨床研究水平,腺苷脫氨酶缺乏症是第一個成功的例子。
預後
遺傳代謝病需終身治療,一般不可治癒,需要定期複查監測病情進展。病人開始展開治療的年齡越小,治療後的效果越好。若症狀及併發症加重時,病人可出現生命危險。本病病人需要根據預後情況定期複診。
遺傳代謝病主要以飲食治療為主,無有效的治療方案,尚不可治癒。
遺傳代謝病病人的壽命視病人的病情而定。展開治療的年齡越小,效果越好,壽命越長,症狀及併發症危重的病人,隨時可以出現生命危險。
遺傳代謝病病人,需要定期複查,避免症狀及併發症加重,危機生命。複診需攜帶病歷資料及檢查報告單,可能醫生會做體格檢查、血液檢查等檢查項目以便根據病情調節疾病的治療方案,延緩疾病的進展。
飲食
遺傳性代謝病病人可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同時多食用鋅含量高的食物、減少辛辣、油膩以及銅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
新鮮水果、蔬菜,多飲水,有利於提高免疫力。食用鋅含量高的食物,如堅果、海鮮等食物,減少銅的吸收。病人以高蛋白飲食為主,嬰幼兒病人可選擇治療性奶粉餵養。
忌吃
辛辣食物、油膩食物,避免食用銅含量高的食物,限制過多代謝底物的攝入,避免加重病情。
照護
遺傳代謝病病人發病期間保持心情愉快,緩解壓力,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不熬夜、不飲酒、不吸菸,遵守醫囑按時服用藥物,出現病情加重時及時就醫,有利於緩解疾病症狀。
- 保持樂觀的生活的態度。
- 充分休息,保障規律的生活作息,不飲酒、不吸菸、不熬夜。
- 注意個人衛生,預防感染。
- 遵守醫囑按時服用藥物。
遺傳代謝病病人應注意觀察病情情況。出現症狀加重時及時就醫。患病期間定期複查,以便醫生根據症狀及檢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學會緩解壓力。
發病期間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去除誘發因素,患病期間定期複診,以便調整治療方案。
預防
遺傳代謝病病人存在遺傳性,對於有遺傳代謝病家族史的病人應定期檢查,平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規律生活作息可能會減少疾病發生。
胺基酸檢查可以確診是否有遺傳代謝病,本病高危人群應檢查一次。
- 孕母孕期定期產檢,需做基因檢測。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遠離致癌物質。
- 規律的生活作息,不熬夜,不飲酒,不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