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嗜睡症

概述

嗜睡症是指由於調節睡眠-覺醒節律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而出現的一種以白天睡眠過多為主要臨床特徵的睡眠障礙。這種睡眠過多並非由於睡眠不足,或者藥物、酒精、軀體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種精神障礙的一部分。嗜睡症可分為第一型發作性睡病、第二型發作性睡病、特發性過度睡眠以及Kleine-Levin症候群,主要表現為白天過度睏倦或睡眠過多。

就診科別:
精神心理科
英文名稱:
hypersomnia
疾病別稱:
嗜睡障礙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猝倒症、自我封閉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白天睡眠過多、記憶衰退、思維能力下降
好發人群:
有睡眠問題者、有睡病家族史者、有精神疾病者、營養不良者
常用藥物:
莫達非尼、 Venlafaxine
常用檢查:
血液常規、CT、量表測評、睡眠監測
疾病分類

第一型發作性睡病

主要表現為白天嗜睡,伴有猝倒症狀,少數病人伴有癱瘓、幻覺、睡眠麻痹等症狀。

第二型發作性睡病

主要表現為白天睡眠過多,常伴有、睡眠癱瘓及入眠期幻覺等症狀但無猝倒症狀。

特發性過度睡眠

病人常反映有較長的夜間沉睡,起床後隔幾個小時才能完全清醒,在此期間可能存在定向障礙。

Kleine-Levin症候群

此種嗜睡症出表現為白天睡眠過多外還伴有食慾過剩、性慾亢進、甚至病人的聽覺、嗅覺及視覺都可能出現異常。

病因

病因不明,大約33%的發作性睡病病人有家族史,有些家族視乎呈染色體顯性傳遞,提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下丘腦分泌神經肽下丘腦泌素神經元的功能障礙,可能與發作性睡病的發生有關。內因包括睡眠障礙性疾病等導致的嗜睡,外因包括藥物使用等導致的嗜睡症。

主要病因

有睡眠問題

夜間睡眠差或睡眠時間過短影響睡眠質量,時間久了之後形成生物鐘失調。疲憊、嗜睡並伴有頭暈、頭腦不清晰等症狀可能是初期神經衰弱的表現。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易導致睏倦愛睡,補充蛋白質可能會使嗜睡症狀好轉。

其他原因

藥物影響,如抗精神藥物、鎮靜劑、抗過敏藥、長效安眠藥等可引起過度嗜睡。其他精神疾病或身體疾病,如癔症、憂鬱症、貧血、腎功能衰竭等都可引起過度嗜睡。

誘發因素

情緒緊張、精神壓力大

導致睡眠質量不佳從而引起生物節奏失調。

具有發作性睡病

發作性睡病與人白血球抗原單體型密切相關,這在90%的明確伴有猝倒症與40%的不伴猝倒症的病人中可以見到。

憂鬱症

可能是白天過度疲倦的主要原因。

接受A型流感疫苗注射

據統計,12國兒童在接受A型流感疫苗注射後患上了嗜睡症,病人突然昏睡的概率較未接收疫苗注射者高出九倍。

流行病學

嗜睡症通常發生在15~30周歲之間,也有少數病例出現時間或早或晚。嗜睡症通常不易消除,男性與女性受影響程度大致一樣,一旦出現可能伴隨終生。通常有睡眠問題者、有睡病家族史者、有精神疾病者、營養不良者易出現嗜睡症狀。

好發人群

有睡眠問題者

夜間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短或伴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如睡覺打呼嚕,影響睡眠質量,擾亂生物鐘,使生物鐘失調,易發生嗜睡。

營養不良者

營養不足、能量攝入降低,妨礙機體正常運轉,易導致睏倦。

有睡病家族史者

大約33%的發作性睡病病人有家族史,有些家族視乎呈染色體顯性傳遞,提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有精神疾病者

如憂鬱症,憂鬱症病人白天感到睏倦的機率幾乎是正常水平的三倍。

症狀

嗜睡症的主要且多數病人臨床症狀是白天睡眠過多,少數病人有或經常同時伴有猝倒症、睡前或半醒前幻覺、睡眠麻痹、自動行為以及夜眠障礙等症狀。

典型症狀
  • 白天睡意強烈,這種症狀是嗜睡症最為明顯的症狀。
  • 在完全清醒狀態下突然失去肌肉張力,從而引起頭部、身體在沒有喪失意識的情況下癱瘓,可持續幾秒鐘或幾分鐘。
  • 病人在即將入睡或將要醒來時身體暫時不能運動,通常只持續幾秒鐘,與猝倒類似。
  • 常見於入睡前或睡眠癱瘓前出現精神、夢境般的影像。
  • 第一型發作性睡病伴有猝倒症狀,而第二型發作性睡病無猝倒性症狀,但二者都伴有癱瘓、幻覺睡眠麻痹等症狀。
  • 表現為睡眠時間長達12~14小時,且睡覺時很難被叫醒,少數病人伴有意識模糊。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認知功能發生改變,可能導致職業、社交等社會功能和能活質量下降。

併發症

自我封閉

少數病人出現精神問題,如焦慮、易怒甚至自我封閉等。

猝倒症

指不伴有意識喪失的短暫的癱瘓,由突然的情緒反應引起,是睡眠障礙常見的症狀之一。

看醫

當病人持續性出現白天過度睡眠,影響到自己日常生活與工作時應及時就醫。了解病因以便解除和根除病因;藥物治療,用藥原則需個體化;行為治療,嚴格遵守作息時間,調整生物鐘,適當運動以強免疫力。

就醫指征
  • 有家族史或伴行其他疾病病人應配合醫生進行下一步檢查。
  • 當嗜睡發生的時間多不合時宜或有嚴重嗜睡症的病人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 嗜睡並伴有肢體活動障礙、嘔吐、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優先考慮去精神科。
  • 若伴行有心理疾病者建議去心理科或精神心理科。
醫生詢問病情
  • 是否有家族遺傳?
  • 持續嗜睡症狀多久了?
  • 平時有無睡眠問題?
  • 有無服用藥物?
  • 之前有無進行治療?
需要做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血糖、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可以幫助判斷引起嗜睡的原因。

影像檢查

腦部CT和腦部核磁掃描可以幫助醫生判斷嗜睡的類型。

其他檢查

需進行多項睡眠生理腦波儀以及多次入睡潛伏時間測試、睡眠評估量表、多導睡眠監測等。

診斷標準
  • 幾乎每天發生,並至少已1個月。
  • 同時具有以下4點情況。

    (1)白天睡眠過多或有睡眠發作。

    (2)不存在睡眠時間不足。

    (3)不存在從喚醒到完全清醒的時間延長或睡眠中呼吸暫停。

    (4)無發作性睡病的附加症狀(如猝倒症、睡眠癱瘓、入睡前幻覺等)。

  • 病人為此明顯感到痛苦或影響其社會功能。
  • 不是由於睡眠不足、藥物、酒精、軀體疾病所致,也不是某種精神障礙的症狀組成部分。
鑑別診斷

治療

嗜睡症的治療分為一般治療與藥物治療。一般情況下,嗜睡症難以根治,一般治療主要從生活規律方面進行調節,通過調整病人睡眠時間來緩解症狀。藥物治療通過使用緩解嗜睡症狀的藥物來控制病人的症狀,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常見的藥物有中樞興奮劑、抗憂鬱藥等。

治療周期
嗜睡症多為慢性疾病,治療周期較長,需要長期治療以緩解症狀。
一般治療

發作性睡病的有效治療需要規律而有結構的夜間睡眠與白天定時小睡。鼓勵病人每天8小時或更多的夜間睡眠,規定睡眠時間與覺醒時間。發作性睡病病人不適合任何形式的倒班工作。每天白天定時小睡2次或2次以上,有助於維持覺醒狀態,提高日間生活功能。

藥物治療

莫達非尼

主要適用於特發性過度睡眠及憂鬱症病人,據臨床研究,主要不良反應為噁心、神經過敏、焦慮等,過量或加快服藥可能引起病人頭痛,因此要控制用量用藥。

哌甲酯類藥物

適用於呼吸衰竭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兒童長期服用可產生食慾減退、失眠、腹痛、心跳過速及過敏等不良反應。

抑制猝倒的抗憂鬱藥

較為常見的有 Venlafaxine 、 Fluoxetine ,適用於發作性睡眠猝倒及憂鬱症,不良反應包括過敏、頭痛、厭食、少數病人出現幻覺。

手術治療

本病無手術治療。

預後

大多數情況下可以通過行為與藥物治療緩解甚至消除嗜睡症狀,具體治療周期根據臨床症狀來判斷。部分嗜睡症病人可因年齡增大而出現症狀減輕,甚至自行停止發作。

能否治癒

嗜睡症多為慢性疾病,治癒周期較長,少數程度較輕、無特別併發疾病的病人能被治癒。

能活多久

若病人無特別併發疾病或後遺症,如憂鬱症等有威脅生命安全的病症,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病人情況症狀多因人而異,治療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具體複診時間頻率視病人情況而定。

飲食

根據不同的病例,有不同的症狀,需要有不同的飲食調理方案,具體方案由臨床醫生視情況而定。病人可在日常飲食中多增加蛋白質和維他命的攝入,忌菸酒。

飲食調理
  • 多補充高蛋白和富含維他命類食物,如蛋奶肉類、新鮮水果等。
  • 可適當補充苦酸麻辣類食品以解困意。
  • 應忌煙、酒。

照護

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不熬夜、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適當運動改善生理機能,使身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速體內循環,提高大腦的供氧量,緩解嗜睡症狀。同時家屬也應注意觀察病人的心理狀況,多與病人溝通,維持病人心理健康。

日常護理
  • 生活節奏要規律,要克服嗜睡,首先生活節奏得把握好,平時睡覺時應保持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養成比較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 適當運動,應多走出戶外活動,進行一些適量的健身鍛煉項目,比如清晨信步漫行、做操、跑步等。
病情監測

定期檢查病人入睡時間及用藥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採取措施。

心理護理

對嗜睡者因自尊、感情而引起的心理問題進行心理諮詢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可能被家人或朋友認為是懶惰、不願勞動。這種情況應採取心理治療,去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因素,幫助病人建立正常的生活規律。

特殊注意事項
  • 注意病人心理上的護理,平時多與病人溝通交流,排解病人壓力,多與病人做些有趣的事情豐富病人的生活,使病人保持愉快的心情。
  • 注意避免讓病人開車或從事危險性工作,避免發生事故。

預防

目前沒有確切的預防嗜睡症的方法,避免能帶來嗜睡現象的條件可能會有助於減少發生嗜睡的頻率。如果有嗜睡現象而且症狀不能用藥物來控制住時,應該儘量用不駕車、不抽菸等方法以避免受傷,並及時就診。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

預防措施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合理膳食,三餐規律,定時定量進餐。
  • 按時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與新陳代謝率,緩解嗜睡。
  • 對治療藥物的使用應及時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
  • 如出現嗜睡等症狀時應及時與醫生溝通,必要時接受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