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障礙
概述
性心理障礙,既往稱性變態,泛指兩性性行為明顯偏離正常,主要以此作為性滿足的方式為主要特徵的一組精神障礙。其正常的異性戀受到影響,性心理之外的精神活動卻無明顯異常。性心理障礙包括2種類型,性身份障礙(如易性症)、性偏好障礙(如戀物症、異裝症、露陰症、窺陰症、摩擦症、性施虐與性受虐症)。
- 就診科別:
- 精神心理科
- 英文名稱:
- psychosexual disorder
- 疾病別稱:
- 性變態、性慾倒錯障礙、性歪曲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性煩躁不安症候群、竊戀
- 治療周期:
- 數月至終身,視心理評估結果而定
- 臨床症狀:
- 性慾低下、性生活不正常、窺陰症
- 好發人群:
- 有人格缺陷的人群、內分泌異常或性染色體畸變的群體
- 常用藥物:
- Fluoxetine 、 Triptorelin
- 常用檢查:
- 心理評估、智能檢查、腦電圖
性身份障礙
如易性癖。
性偏好障礙
包括戀物癖、異裝癖、露陰癖、摩擦症、性施虐與性受虐症、戀童癖、戀屍癖、戀獸癖等。
病因
性心理障礙的確切原因迄今還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該病是通過後天經驗獲得的,與遺傳因素的關係不大。有關該病的理論探討方面以精神動力學和行為主義學派理論影響較大,為該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以上任一理論學派都不能完全解釋性變態的發病機制。目前多傾向於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與特殊類型的個性特徵有關,如內向、孤僻、害羞、少動不善交際等。又與社會文化因素、家庭環境因素及個體社會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相關。
生物學因素
研究發現少數同性戀內分泌異常或性染色體畸變,但是大多數性心理障礙目前尚未發現特異性的生物學改變。
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是性心理障礙形成的主要因素,性變態的性心理發展過程遇到挫折,退行到兒童初期幼稚的性心理發育階段,表現為一種幼稚不成熟的兒童性取樂行為。行為學理論認為,一些無關刺激通過某種偶然的機會與性興奮結合,由於性快感的強烈體驗,使其主動回憶當時情景時仍會出現性快感,進而強化形成條件化聯繫,產生並固化異常性行為。
社會環境因素
性心理障礙與家庭的性教育失當和社會不良影響有關。
該病暫無相關流行病學資料。
有人格缺陷的人群
性格偏激、固執的人、內向、孤僻,不喜與人交流的人易患該病。
內分泌異常或性染色體畸變的群體
研究表明部分本病病人可有內分泌異常及染色體畸變,考慮這兩種因素與病因有關。
症狀
男性病人可具有女性氣質、內向、孤僻、不喜交往、怕羞、安靜、少動、溫和等。病人社會適應良好,沒有反社會行為。大多數病人性慾低下,甚至性生活不正常,婚姻關係往往不和諧甚至破裂。但倫理觀念正常,對滿足性慾的異常方式有充分的辨認能力。事後愧疚,但難以自控。
性偏好障礙
戀物癖
反覆以某些非生物品作為激發和滿足性慾的刺激物,叫戀物癖。該病初發生於性成熟期,一般均為男性病人,多數為異性戀者,所戀物品常為異性貼身衣物,且均帶有特殊的性色彩,如女性內衣、內褲、乳罩、月經帶、頭髮、鞋、頭飾、手套等。接觸、聞嗅、想像這類物品可產生性興奮,在手淫或性交時常同時需要這些物品伴隨,以增加性興奮的程度。病人為了追求這種愉快體驗,常反覆收集、竊取所戀物品,達到迫不及待、不擇手段的程度。
異裝癖
是指反覆出現穿戴異性裝飾的強烈欲望,並付諸行動,通過穿戴異性服裝而激發和滿足性慾。多初發於5~14歲,通過著異性服裝同時伴有手淫行為,來加強性興奮的程度。病人多為異性戀者,且一般有正常的異性性生活或性慾稍低。
露陰癖
反覆出現在陌生異性面前露出自身生殖器的願望,並付諸行動,以達到性興奮的目的,伴有或沒有手淫,但無進一步的性侵犯行為。多發生於25~35歲的男性,病人個性一般內向、孤僻、被動、缺乏信心,露陰之前緊張焦慮情緒逐漸增加,多在夜間或昏暗的場所實施露陰行為,選擇對象多為年輕漂亮的女性,突然顯示其勃起的陰莖,當對方感到驚慌失措或辱罵恥笑時而達到性快感和性滿足。發生露陰的頻率因人而異,少者數月1次或1年1次,多者數日或數周1次。
性身份障礙
臨床上常見的性身份障礙,是指心理上對自身性別的認定與實際性別剛好相反,持續存在改變自身生理性別特徵的強烈願望。該症男女均可出現,以男性多見。易性癖的行為表現:對自身的生理性別、軀體特徵表示厭惡,嚮往異性生活,希望改變成異性性別的願望極其強烈,常到醫院要求醫生為其做變性手術或想用激素進行治療,以期得到他(她)所期望的性別特徵,一旦改變性別的願望不能滿足,則出現悲觀失望,重者則出現消極行為。
- 老年性變態者中以文化程度低和低智能者多見,常有道德感下降趨向,表現出淫蕩的言談和手勢,不知廉恥地滿足自己欲望的行為。
- 女子到停經期或男子到更年期,甚至到了風燭之年的一些老人可能出現一種性慾突然升高或爆發的傾向,甚至容易出現晚節不保的病態性侵犯行為。
性煩躁不安症候群
又叫「無性狀況」,狹義上,原指陰陽人在要求做變性手術時所表現的性別認同混亂狀況。廣義上,異性模仿欲、施虐一受虐狂者等性反常行為都可納入這個範圍。
竊戀
又稱之性愛的竊狂,這個名詞是1917年由美國芝加哥精神病學家基爾南所創立的,意在表達這種變態具有偷竊行為與性的情緒混合的特徵。
看醫
因為性心理障礙與性行為異常者多不主動就醫,很少有強烈和持久的矯治願望,所以其心理干預工作比較困難,心理洽療只能對部分性心理障得有所幫助,近年來應用行為療法中的厭惡療法對很多性變態病人的治療取得了一定成功。
- 性慾低下,甚至性生活不正常,婚姻關係往往不和諧甚至破裂應及時就醫。
- 反覆出現在陌生異性面前露出自身生殖器的願望者應立即就醫。
本病屬精神疾病,故病人就診首選應為精神科。
- 為何來診?
- 出現什麼症狀?
- 出現多久?
- 既往有無家族史?
- 既往史有無食物藥物過敏史?
心理評估
首先應排除器質性原因。醫生應克服同病人談性問題時的羞怯,語言應接近病人恰如其分,避免用生僻的專業術語或較庸俗的語言,應詳細了解病人的一般情況、個人史及性問題的過去史(初期性體驗性知識學習史、過去與現在的性行為及夫妻關係)。
智能檢查
通過詢問病人的對事物的認知、記憶等相關問題,來判斷病人是否存在只能障礙。
輔助檢查
通過腦電圖、頭顱核磁共振、頭顱CT等檢查來排除神經系統的器質性疾病。
性偏好障礙
戀物癖
- 反覆以某些非生物品作為激發和滿足性慾的刺激物,所戀物品是獲得性刺激或性滿足的基本條件。
- 不僅有需要所戀物品的欲望,而且有收集所戀物品的行為。部分病例結婚後,症狀可自然緩解。單身、因軀體殘疾使正常的性活動受阻、器質性疾病誘發的戀物癖病人預後不良。
異裝癖
- 具有正常異性戀者,反覆出現穿戴異性裝飾的欲望和行為,通過穿異裝引起性興奮。
- 不是由於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而穿異裝。
- 反覆出現此種行為半年以上,行為受抑制則引起明顯的焦慮不安。
露陰癖
- 反覆出現向陌生異性露出生殖器的強烈欲望和性快感聯想。
- 曾經付諸行動。
性身份障礙
- 對自身的生理性別表示反感厭惡,要求變換性別。
- 此種欲望至少持續2年以上。
- 排除其他精神障礙所致的類似症狀。
多種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繼發的心理障礙
常見的如酒精中毒、顱腦外傷、思覺失調、精神發育遲滯、老年性精神病等均可出現性偏好障礙,結合原發病症狀可鑑別診斷。
性慾低下
性心理障礙病人多對正常的兩性生活不感興趣,但並非性慾低下,而是以偏離正常的方式獲取性興奮和性滿足,並可有完整的生殖器反應過程。少部分病人可有性慾低下,根據性心理障礙典型症狀可鑑別診斷。
治療
目前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性心理障礙的藥物,且藥物治療效果不確定,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同時病人需要長期的進行治療。
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病人可適當服用。
抗憂鬱藥
抗憂鬱、抗焦慮。常見的藥物有 Fluoxetine 、舍血林。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激動劑
降低機體內雄激素的水平,藉此來控制性行為異常,如 Triptorelin 。
抗雄激素類藥物
作用同上述 Triptorelin ,也是降低雄激素水平來控制性行為異常,如醋酸 Cyproterone 。
本病的分型之一的易性症的病人可通過變性手術達到自我的性別認同,手術必須在病人有非常強烈的要求和確診之後進行。
支持性心理治療
針對病人出現的焦慮、憂鬱、恐懼、害怕的心境,給予解釋,疏導等支持療法。
認知領悟療法
運用動力學理論,對病人的症狀進行分析,尋找目前病態行為的初期原因,使病人最終領悟到其變態行為的幼稚性,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厭惡療法
厭惡刺激與變態觀念和行為反覆結合,以期達到消除變態觀念和行為的目的。
其他心理治療
據不同類型病人,採用不同的心理治療,如系統脫敏療法、暴露衝擊療法、婚姻療法等。
預後
一般性變態很難改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強取得了一定成功。一般來說,性變態很難改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強迫性的變態性衝動可望得到緩和。
本病屬心理疾病,治療周期長,難見效,且易被誘發,得當的治療只能幫助病人控制症狀,不能治癒。
及早診治的病人不會影響壽命,如果病人不接受正規治療,病人可能會逐漸喪失常規的社會功能,並給社會帶來危害。
沒有接受系統治療的病人,任由其發展,可能會逐漸喪失正常的人際交往、出門工作等社會功能,引發社會功能損害。
遵醫囑每周進行一次性心理諮詢,這是對性心理障礙進行心理干預的重要手段,複診時建議攜帶詳細的自我病情記錄交給醫生評估。
飲食
性心理障礙病人無特殊飲食護理,保證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即可。
照護
在護理過程中要注意安排一些有意義的文娛活動,有意創造使病人與異性接觸的環境,並暗示一些方法,逐漸矯正異常的社交方式,訓練正常的社交方式和人際交往能力,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
- 配合心理治療,做好護理對象的心理護理,使病人認識到這種心理是病態心理,而非真正的道德敗壞和違法亂紀。
- 針對護理對象的憂鬱、焦慮、自責心境等,做出恰當的護理診斷,制訂可行的護理計劃(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護理措施,並及時評價結果,從中找出新的問題等。這一護理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長期過程。
- 行為治療的方法以指導和練習為主,治療時常需要將伴侶請來,單獨或成雙進行治療。對於心理動力學因素上較清楚的性心理障礙行為,建議進行圍繞著衝突和改變結構的心理治療。
- 對伴有攻擊行為或伴有較強的自我傷害的性心理障礙者,可進行激素治療(所謂的一時性藥物閹割)。對青少年或年輕人的性心理障礙行為不適於激素治療。
預防
健康教育
自幼開始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性心理的啟蒙教育對於初期預防、初期發現、初期治療性心理障礙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心理評估
對有治療動機和繼發有焦慮、憂鬱等情緒障礙的病人,採用恰當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可以取得一定療效。
- 父母必須在自身言行上為孩子做好榜樣。對孩子性生理和性心理衛生的發育,還必須避免一些極端態度,既不放縱、誘惑,也不實行性禁忌和性封閉;既不讓孩子接觸色情事物,又不使其對性產生恐懼感、罪惡感或其他不良印象。
- 了解心理衛生知識,如兒童期、青春期的心理衛生和性知識,就可使不少人獲得領悟,從而有助於防止性心理障礙或減少性偏離行為,避免一些生活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