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
概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失調引起沒有器質性疾病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也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胃障礙。其表現有飯後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噯氣等症狀,起病一般緩慢,呈持續性或反覆發作,可以由飲食、精神因素誘發。
- 就診科別:
- 消化內科
- 英文名稱:
- functional dyspepsia,FD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焦慮
- 治療周期:
- 病情不同治療周期不同
- 臨床症狀:
- 飯後飽脹感、上腹脹痛、噯氣、食欲不振
- 好發人群:
- 飲食不規律者、精神壓力大的人
- 常用藥物:
- Omeprazole 、 Mosapride 、消化酶
- 常用檢查:
- 胃大腸鏡檢查、幽門桿菌檢查、腹部超音波檢查
根據羅馬Ⅲ標準,依據主要症狀的不同,可將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為飯後不適症候群和上腹痛症候群兩個亞型。
病因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與胃腸動力障礙、內臟感覺過敏、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精神和社會因素相關。
胃腸動力障礙
胃腸動力障礙包括胃排空延遲、胃十二指腸運動協調失常。
內臟感覺過敏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胃的感覺容量明顯低於正常人,內臟感覺過敏可能與外周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整合等水平的異常有關。
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
胃底對食物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常見於有早飽症狀的病人。
精神和社會因素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個性異常,焦慮憂鬱積分顯著高於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組。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生活中,特別是童年期應激事件的發生頻率高於正常人和十二指腸潰瘍病人,但精神因素的確切致病機制尚未闡明。
不良生活習慣
如吸菸、喝酒、喝咖啡濃茶,食用高脂食物、暴飲暴食等。
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
往往會因為神經系統和內分泌調節失調,而導致消化不良。
藥物影響
比如非類固醇消炎藥,其會使得腸道受到刺激。另外,有些老人、中風病人、心臟病人等服用阿斯匹靈,會對胃部形成損害,引起胃部、上腹部出現疼痛。
我國調查資料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占胃腸疾病專科門診病人的50%左右。同時與亞洲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發病率普遍較高,但較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患病率低。
精神壓力大者
如腦力勞動者、青中年女性、睡眠質量差者,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症狀。
飲食不規律者
如暴飲暴食等會引起腹部不適,是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
症狀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症狀包括飯後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灼熱感等,常以某一個或者一組症狀為主。在病程中症狀可發生變化,起病緩慢,常反覆發作。
上腹痛
上腹痛常與進食有關,表現為飯後腹痛,亦可無規律性,部分病人表現為上腹部灼熱感。
飽脹感
飽脹感與進食也有關係,包括飯後飽脹和早飽,早飽表現為感覺飢餓,但是進食不久就有飽腹感。
食欲不振、噯氣
病人飽腹感常伴有食欲不振和噯氣,偶見噁心和嘔吐。
部分病人有焦慮、失眠、憂鬱、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焦慮
病人長期消化不良,出現噯氣、腹脹、腹痛的症狀,可導致焦慮的情緒,主要表現為緊張擔心、坐立不安。還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如心悸、手抖、出汗、頻尿等。
看醫
病人出現飯後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灼熱感、噯氣等症狀,持續不能緩解,反覆發作,應及時就醫。通過血尿液常規檢查以及腹部超音波等檢查確診,注意與膽石症和消化性潰瘍相鑑別。
- 出現飯後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上腹灼熱感、噯氣、食欲不振、噁心等症狀,自行服藥不能緩解,應及時就醫。
- 伴有腹部嚴重疼痛,短時間難以減輕,應該立即就醫。
- 病人優先考慮去消化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焦慮狀態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精神衛生科等。
- 都有什麼症狀?
- 上腹脹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使用過什麼藥物治療嗎?效果如何?
- 做過什麼檢查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胃大腸鏡和腹部超音波
一般利用胃大腸鏡來明確胃腸情況,利用腹部超音波來明確肝臟、膽囊和胰臟的情況,除外器質性疾病。
實驗室檢查
血生化檢查
包括肝功、腎功、血糖和血脂的檢查。
尿液常規和便常規
主要是用來與其他消化道疾病做鑑別,糞便脂肪球檢測為陽性意味著由胰臟疾病、膽道疾病引起的脂肪消化能力下降。
腫瘤標誌物檢測
胃腸道和肝臟、膽囊、胰臟癌症的相關標誌物可以檢測出來。
幽門桿菌檢查
排除幽門桿菌感染引起的腹脹、噯氣等。
- 具有上腹痛、上腹燒灼感、飯後飽脹和早飽症狀,呈持續或反覆發作,排便後不能緩解。
- 輔助檢查排除可解釋以上症狀的器質性疾病,可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膽石症
膽石症不僅有消化不良症狀,還有其他臨床表現,如右下腹痛。腹部超音波檢查示有膽結石,膽囊切除可能會緩解消化不良的症狀。其中查到膽結石即可鑑別。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同樣有上腹部的疼痛、腹脹、噯氣,但病程較長,消化內鏡下可見到病灶,治療不及時併發症較為嚴重。其中見到病灶即可鑑別。
治療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療主要是消除誘因,緩解症狀,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遵循綜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原則,部分病人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抑制胃酸藥
一般適用於上腹脹痛、有燒灼感的病人,可選擇 Omeprazole 、 Pantoprazole 等質子泵抑制劑;或 Ranitidine 、 Famotidine 等H2受體阻斷劑,不推薦兒童使用,孕婦和肝腎功能損害者慎用。
促胃動力藥
促胃動力藥適用於飯後飽脹或早飽的病人,可選擇潘多立酮、 Mosapride ,對該類藥品過敏、機械性腸阻塞、肝功能不全者要慎用。
助消化藥
消化酶製劑可作為輔助用藥,主要改善上腹脹和食慾差症狀。
黏膜保護劑
如氫氧化鋁凝膠、鉍劑、 Sucralfate 等。
抗憂鬱藥
上述治療療效欠佳伴有精神症狀者可以選擇抗憂鬱藥,如 Paroxetine ,該類藥物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嚴禁自行口服。
預後
經過有效規範的治療,大部分病人可以治癒,能夠減輕或消除消化道症狀,維持正常的生活質量。但對於伴有精神症狀的病人,病程反覆,容易復發。
大部分病人可以治癒,部分病人會出現反覆的現象,較頑固。
本病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輕症治療結束7~14天後進行複診,反覆發作的病人需要定期複查,排除其他器質性疾病。
飲食
- 應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三餐定時、定量,頻繁進食會影響胃腸運動的正常節律,對症狀的改善不一定有好處。
- 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高脂肪飲食以及地瓜等產氣食物,這些食品有可能會誘發或者加重症狀。
- 戒菸、戒酒,減少咖啡和濃茶的攝入。
照護
口服用藥
了解相關藥物的服用方法、服用劑量、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服用。
習慣養成
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飲食有度,運動合理,反覆發作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應制定護理方案,跟蹤進行管理監督。
病人需要在生活中注意平時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還要與家人、朋友多溝通交流,以舒緩心情,避免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加重不適感。
預防
對於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預防,主要是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加強體育鍛煉,調整心態,勞逸結合。有胃癌家族史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應定期體檢。
- 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樂觀面對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作息節律。
- 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
- 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消化系統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