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愛滋病

概述

愛滋病是一種慢性而致命的傳染性疾病,起因是感染了HIV病毒。愛滋病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性接觸傳播、血液傳播以及母嬰直接傳播,性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愛滋病病毒通過特異性侵犯並破壞輔助性的T淋巴球,與此同時使體內的多種免疫細胞受到損害,最終併發各種嚴重的機會性感染疾病以及惡性腫瘤,所以也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

就診科別:
感染科、傳染科、皮膚性病科
英文名稱: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疾病別稱:
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惡性腫瘤
治療周期:
終身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發熱、頭痛、腹瀉、皮疹、盜汗
好發人群:
男同性戀者、不潔性交者、吸毒者、HIV抗體陽性者所生子女
常用藥物:
Lamivudine 、 Tenofovir 、奈韋拉平、齊多夫定、依非韋倫
常用檢查:
抗原抗體檢查、病毒核酸測定、免疫學指標檢查
疾病分類

Ⅰ組

急性HIV感染期,臨床表現類似一過性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 血清HIV抗體陰性。

Ⅱ組

無症狀HIV感染期,無臨床症狀,血清HIV抗體陽性。

Ⅲ組

有持續性全身淋巴結腫大,非腹股溝部位,數目在3個以上,直徑≥1公分,持續3個月而原因不明者。

Ⅳ組

有其他的臨床症狀,又分五個亞型:

A亞型

有非特異的全身症狀,如持續1個月以上的發熱、腹瀉、體重減輕10%以上而找不出其它原因者。

B亞型

表現為神經系統症狀,如痴呆、脊髓病、末梢神經病而找不到原因者。

C亞型

由於HIV感染後引起細胞免疫功能缺陷,導致二重感染。又分為兩類:

  • C1:導致卡氏肺囊蟲性肺炎、慢性隱孢子蟲病、弓形體病、類圓線蟲病、念珠菌病(侵犯食道、支氣管及肺)、隱球菌病、組織胞漿菌病、鳥型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慢性播散性皰疹病毒感染、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炎等。
  • C2:導致其他感染,如口腔毛狀黏膜白斑病、帶狀皰疹、復發性沙門氏桿菌血症、奴卡菌病、結核及口腔念珠菌病等。

D亞型

繼發腫瘤,如Kaposi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腦的原發性淋巴瘤等。

E亞型

其他併發症,如慢性淋巴性間質性肺病。

病因

愛滋病的病因主要是HIV病毒感染,可通過血液、性行為傳播和母嬰垂直傳播,導致人體免疫細胞T淋巴球受損,病人最終因為感染或腫瘤而死亡。

主要病因

愛滋病的病因主要為HIV病毒感染人體,引起人體免疫細胞T淋巴球(CD4+T細胞)的損傷和減少,同時導致其他免疫功能損傷,從而引起各種機會性感染,甚至腫瘤,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流行病學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目前在全球範圍內愛滋病的患病率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截至2018年9月,我國報告現在存活的HIV攜帶者和愛滋病病人超過85萬例,死於愛滋病的病人累計超過26.2萬例。據中國疾控中心、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評估, 截至2018年底,我國估計感染者和病人約為125萬。

傳播途徑

性接觸傳播

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愛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中,都含有愛滋病病毒,唾液、淚液和乳汁等體液中也可以含有愛滋病病毒。

血液接觸傳播

主要是共用針具吸毒、輸入被愛滋病病毒感染的血液或者是血製品以及醫療操作等,都可被感染。

母嬰傳播

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孕婦可以經過胎盤將病毒傳播給胎兒,也可以在分娩的過程中或者在產後哺乳中將病毒傳播給嬰兒。

好發人群

男同性戀人群以及多個性伴侶者

該疾病可通過性交傳播,有不良性行為者會增加患病的機率。

有靜脈吸毒史者

可因共用針具而傳染該疾病,引起發病。

HIV抗體陽性者所生的子女

該病可通過母嬰傳播,尤其是母親為愛滋病陽性者,更容易通過胎盤將病毒傳染給子女。

症狀

愛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病人可經歷急性期、無症狀期、愛滋病期,不同階段病人可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

典型症狀

急性期症狀

通常在接觸HIV後1~2週有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部分病人有頭痛、皮疹、腦膜腦炎或急性多發性神經炎;頸、腋及枕部有腫大淋巴結,類似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或有肝脾臟腫大。

無症狀期症狀

常無明顯症狀及體徵,部分病人可出現持續性淋巴結腫大並維持相當長的時間。

愛滋病期症狀

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持續不規則低熱超過1個月;持續原因不明的全身淋巴結腫大(淋巴結直徑大於1公分);慢性腹瀉多於4~5次/天,3個月內體重下降大於10%;合併有口腔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蟲肺炎、巨細胞病毒感染、弓形體病、隱球菌腦膜炎、進展迅速的活動性肺結核、淋巴瘤等;中青年病人出現痴呆症。

其他症狀

90%的HIV感染者或愛滋病病人在病程中發生皮膚黏膜病變,可表現為感染性皮損、非感染性皮損和皮膚腫瘤。

非感染性皮膚損害

皮損多形性,可類似於脂漏性皮膚炎、魚鱗癬、毛髮紅糠疹、銀屑病等, 但通常病情更為嚴重。此外,還可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光敏性皮膚炎、玫瑰疹、蕁麻疹、多形紅斑及痤瘡樣皮損。

感染性皮膚損害

帶狀皰疹

累及範圍常較大,可出現水泡、大皰、血泡,疼痛劇烈,極易繼發細菌感染,可引起腦炎、肺炎,甚至死亡。

單純皰疹

常復發頻繁,皮損分布呈局限性或播散性,表現為持續性口腔、生殖器、肛周重度皰疹,可長期不愈並形成深潰瘍。

可表現為尋常疣、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男性同性戀病人的肛周、直腸部常有菜花。

真菌感染

鵝口瘡是免疫缺陷最早出現的症狀,此外常出現較嚴重的淺表真菌感染,如泛發性體股癬、手足癬和多發性甲癬等,有時表現不典型,需做真菌鏡檢和培養。

細菌感染

表現為毛囊炎、多發性皮膚膿腫或癤。

皮膚腫瘤

卡波西氏肉瘤

常見於鼻尖、口腔黏膜、軀幹、四肢等處,皮損開始為粉紅色斑疹,長軸與皮紋方向一致,以後顏色變暗,形成淡紫色或棕色的斑疹或斑塊,最後變為出血性皮損和結節。

淋巴瘤

皮損無特異性,可為丘疹或結節,診斷主要依靠病理。

併發症

細菌感染、病毒感染

病人由於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併發各種致病菌感染,如細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真菌感染等。

惡性腫瘤

病人的免疫系統遭到破壞,容易併發惡性腫瘤,如卡波西氏肉瘤、淋巴瘤等。

看醫

由於愛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8~9年,病人可維持數年不出現明顯症狀,一旦發現明顯症狀,疾病已到末期。因此,建議存在高危性行為、共用注射器、職業暴露、輸入不明血液及血製品等人群,定期接受愛滋病病毒相關檢測。

就醫指征
  • 高危人群應注意定期體檢,若出現輕微呼吸道症狀、全身皮疹及淋巴結腫大症狀,應立即就醫。
  • 已經明確感染的人群,應在固定的醫院或疾控中心接受定期治療並隨訪評估。
就診科別
  • 愛滋病病人可以到當地綜合醫院的感染科或皮膚性病科就診,如果是專科醫院,可以到愛滋病科進行就診。
  • 對於沒有明確診斷為愛滋病的病人,在當地的綜合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如果愛滋病初篩是陽性,就需要進一步做確診試驗,可以在當地三甲綜合醫院或者疾控中心進行確診試驗。如果確診試驗也是陽性,就需要到當地的疾控中心和愛滋病專科醫院去進行治療。
醫生詢問病情
  • 是否有頭痛、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出現多久了?
  • 近期是否存在不安全性行為?
  • 有多個性伴侶嗎?性伴侶有多個性伴侶嗎?
  • 既往是否有捐血、賣血、吸毒的經歷?
  • 以前做過檢測嗎?陰性還是陽性?複查過嗎?
需要做的檢查

HIV抗體檢測

當HIV抗體(+)時,需要進行HIV確診試驗,可明確愛滋病感染。

血液常規

通過該檢查可以明確病人是否有貧血、白血球計數降低情況。

免疫學檢查

檢測T細胞亞群,包括CD4和CD8細胞計數、CD4/CD8的比值等,可以了解病人疾病的嚴重程度。

HIV病毒定量檢查

巨細胞病毒抗體和核酸檢測

當懷疑合併病毒感染時,可檢測巨細胞病毒抗體和核酸檢測,能夠確定具體的病毒感染類型。

肺泡灌洗檢測、腦脊髓液

當懷疑肺孢子菌肺炎時,進行肺泡灌洗檢測,當懷疑隱球菌感染時,可檢測腦脊髓液,能夠明確是否有肺孢子菌肺炎以及隱球菌感染。

影像學檢查

可用於對感染病人的併發症,如肺孢子菌肺炎(PCP)進行診斷,能夠明確病情的進展情況。

診斷標準

成人、青少年及18個月齡以上兒童符合下列一項者即可診斷

  • HIV抗體篩檢試驗有反應和HIV抗體確證試驗陽性。
  • HIV抗體篩査試驗有反應和核酸定性試驗陽性。
  • HIV抗體篩査試驗有反應和核酸定量試驗>5000cps/mL。
  • 有流行病學史或愛滋病相關臨床表現,兩次HIV核酸檢測均為陽性。
  • HIV分離試驗陽性。

18個月齡及以下兒童符合下列一項者即可診斷

  • 為HIV感染母親所生和兩次HIV核酸檢測均為陽性(第二次檢測需在出生4周後採樣進行)。
  • 有醫源性暴露史,HIV分離試驗結果陽性或兩次HIV核酸檢測均為陽性。
  • 為HIV感染母親所生和HIV分離試驗陽性。
鑑別診斷

原發性CD4+T淋巴球減少症與繼發性CD4+T淋巴球減少的病人,均可能出現與AIDS病人類似的感染症狀,但是不會有HIV的感染,而愛滋病病人則有HIV的感染,兩者通過HIV抗體檢測以及抗體篩檢試驗可以進行鑑別。

治療

愛滋病的治療主要包含一般對症支持治療、抗病毒治療、併發症治療。隨著治療藥物的研發與創新,愛滋病已從一種致死性的疾病,轉變為可長期管理的慢性病。

治療周期
愛滋病目前無法治癒,需要終身間歇性治療。
一般治療

無症狀HIV感染者,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對愛滋病前期或已發展為愛滋病的病人,應注意休息和營養,給予高熱量、高維他命飲食,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另外,需對症給予輸血,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等支持治療。對於控制了病情的病人,可根據具體病情及病人個人意願進行抗病毒治療,並密切監測病情的變化。

藥物治療

核苷類和核苷酸類反轉錄酶抑制劑

如齊多夫定、 Lamivudine 、 Tenofovir 、阿巴卡韋、恩曲他濱等,療效確切,在體外對逆轉病毒包括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高度活性。

非核苷類反轉錄酶抑制劑

如依非韋倫、奈韋拉平、利匹韋林,屬於治療愛滋病的一線藥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的轉錄以及複製。

蛋白酶抑制劑

如洛匹那韋+ Lopinavir 、達蘆那韋,可以有效阻斷感染性病毒顆粒的形成。

其他藥物

整合酶抑制劑如多替拉韋、拉替拉韋,還有一些藥物是合劑,如丙酚 Tenofovir +恩曲他濱+艾維雷韋+考比司他、多替拉韋鈉+硫酸阿巴卡韋+ Lamivudine ,均可有效控制疾病的進展。

手術治療

該疾病無手術治療方法。

其他治療

口腔念珠菌感染

Nystatin 研碎加甘油,調成糊狀局部塗,或調成黏稠糊狀慢慢吞咽。

卡氏肺囊蟲肺炎

口服複方新諾明,恢復後尚需間斷服用以防復發。長期服用時要注意血象、尿液常規和腎功能。

細菌性感染

有反覆發作的沙門氏桿菌感染,如血培養陽性可口服喹諾酮類藥物。也可用異菸鹼醯肼錠、利福平、匹井梭安錠、鏈黴素或醫肺必妥錠三聯或四聯抗結核藥,強化治療2個月,異菸鹼醯肼錠、利福平鞏固治療4個月。用藥過程中亦需注意監測肝腎功能。

隱球菌性腦膜炎

治療重點是降顱內壓,可用20%甘露醇或進行腦室引流,抗生素可用兩性黴素B。

皰疹病毒感染

帶狀皰疹可口服 Acyclovir 或者 Valaciclovir ,單純皰疹或巨細胞病毒感染可口服 Acyclovir 或 Valaciclovir 。

弓形體病

病原治療首選口服磺胺嘧啶或乙胺嘧啶治療,替代治療方案為可以選擇抗生素治療。

隱孢子蟲病

補液,糾正電解質不平衡及調節免疫功能,口服螺旋黴素或口服甲硝唑。

腫瘤

對發展較快的Kaposi肉瘤可用 Vincristine 、博來黴素或 Doxorubicin 聯合治療。

預後

愛滋病目前無法治癒,若病人積極進行治療,可延緩疾病進程。若病人無法耐受藥物或未堅持規律服藥,導致免疫功能進一步下降,發展為愛滋病期的進程,可導致嚴重併發症,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能否治癒

愛滋病為終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癒。

能活多久

愛滋病的預後與病人是否治療以及是否正規的治療有很大的關係,如果病人不進行抗病毒治療或者對抗病毒治療依從性差,病人會在潛伏期之後進入到愛滋病期,而在愛滋病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機會性感染,最終會因為機會性感染以及惡性腫瘤而導致死亡,在愛滋病期病人的生存期只有12~18個月。如果病人能夠堅持服用抗病毒藥物,並且定期前往醫院進行複診,病人可以長期抑制病毒,體內的CD4-T淋巴球也可以維持在正常人的水平,病人可以完全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以及學習。

複診

愛滋病病人在抗病毒治療期間,第1個月要到治療的醫院複診兩次,第2個月和第3個月各複診一次,3個月以後病人如果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每一個季度複診一次,如有不適,應隨時複診。

飲食

營養狀況是確定愛滋病病人生存時間長短的一個重要因素,營養良好就可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此外,足夠的蛋白質儲備和充足的微量營養素對許多治療藥物的療效也十分必要。

飲食調理
  • 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如牛奶、牛肉、羊肉、豬肉等,補充能量。
  • 避免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 多食新鮮蔬菜及水果,少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限制含有酒精飲品的食物,同時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物中毒或發生感染性疾病。

照護

對於處於潛伏期的愛滋病病毒帶原者而言,無需特殊護理,此時感染者狀態與正常人相同,只要按時服藥,定期隨訪即可。而且無論是病毒帶原者或是病人都不需要特殊隔離,普通接觸並不會導致感染。對於愛滋病期的病人而言,通常應該臥床休息、加強護理。

日常護理
  • 首先要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防止繼發感染。
  • 每天定時服用抗病毒藥物,監測病人的營養狀況,如體重、體溫、血糖以及24小時液體出入量。
  • 對於不能自主活動的病人要注意定時翻身,以免產生褥瘡導致皮膚潰爛。
  • 多與病人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多給予關懷安慰。
  • 護理人員或親人要了解愛滋病基本知識,不要對愛滋病人心懷恐懼。
病情監測
  • 遵醫囑用藥,在醫生指導下學習所用藥物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一旦有不良反應出現及時就醫。
  • HIV感染者若出現發熱、慢性腹瀉、頭暈、反覆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以及脈搏異常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
心理護理
  • 患有該疾病的病人一般會承受巨大的心理、精神壓力,家屬應該及時對病人進行疏導,緩解病人的情緒,必要時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 患病的病人也會渴望與融入周圍正常人群,家屬應該不要害怕與病人進行身體接觸,時常與病人握手或是擁抱,可對病人產生極大的鼓舞,可幫助病人建立樂觀、積極的心態。
特殊注意事項
  • 定期檢查,不到非正規機構捐血、不捐獻器官、不捐獻精子、避免懷孕。
  • 不隱瞞病情,如實告知醫生感染或發病的事實。

預防

目前尚無有效的HIV疫苗可以預防HIV感染或延緩愛滋病進展,預防愛滋病重點在於切斷愛滋病的傳播途徑。

初期篩檢

愛滋病篩檢對象

愛滋病病人在初期缺乏特異性指征,所以不能通過臨床症狀進行排查,如果近期存在不規範血製品使用或者存在高危性行為,則屬於愛滋病高危人群,應定期進行篩檢。

愛滋病篩檢的時間及方法

愛滋病高危人群一般在高危行為後2~6週左右,去當地疾控中心或者有檢測愛滋病資質的醫院,做愛滋病毒抗體檢測或愛滋病核酸檢測。如果結果為陰性,可以在3個月和6個月各做一次複查,若全部陰性,可以排除感染愛滋病病毒。如果檢測陽性,需要到當地疾控中心或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診。如果是性工作者或者吸毒者,建議1~3個月做一次檢測。

預防措施
  • 遵守性道德、潔身自愛,反對亂性,正確使用安全套,進行安全性行為。
  • 避免到不經嚴格消毒的地方進行理髮、修腳。
  • 不宜到非正規的醫美機構進行紋眉、刺青等操作。
  • 不到非正規機構進行捐血、輸血。
  • 已被感染愛滋病病毒的婦女避免受孕、哺乳。
  • 確診為HIV感染者,需要立即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避免傳播給性伴侶。
  • 避免與HIV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鬚刀、指甲刀等用具,不慎暴露於HIV感染後需要緊急處理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