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
概述
皰疹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常侵犯神經系統,以水泡為主要表現,發生於皮膚黏膜,可伴有全身症狀。
- 就診科別:
- 皮膚科
- 英文名稱:
- herpe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敗血症、病毒血症、腦炎、肝炎、肺炎
- 治療周期:
- 1~3週
- 臨床症狀:
- 水泡、潰瘍、發熱、頭痛
- 好發人群:
- 抵抗力低下者及兒童、老人
- 常用藥物:
- Acyclovir 、 Valaciclovir 、 Famciclovir 、 Gabapentin
- 常用檢查:
- 細胞學檢查、電鏡檢查、血清學檢查
單純皰疹
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
水痘樣疹
系在原有某種皮膚病,如異位性皮膚炎的基礎上發生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種皮膚病。
水痘
系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原發感染,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皮膚病。
帶狀皰疹
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潛伏在神經節中,再次激活引起的復發性感染。
病因
皰疹的病因為病毒感染,不同類型的皰疹其感染病毒也不同,傳播方式多為直接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
單純皰疹
單純皰疹的發生主要是與感染者發生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單純皰疹病毒經皮膚黏膜破損處侵入機體,發生原發性感染。多為隱性感染,約10%出現症狀,經治療或自然緩解後病毒潛伏於局部感覺神經節,使宿主終身呈隱性感染。在一定條件下,如發熱、受涼、勞累、精神緊張、月經等,單純皰疹病毒被激活並複製,引起受累神經分布區域的皮疹復發,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形成病毒血症,發生全身播散性感染。
水痘樣疹
絕大多數的水痘樣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HSV-第一型和HSV-第二型)感染所致,常發生在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中,但柯薩奇A16病毒、牛痘病毒感染也可致病。與水痘樣疹相關的基礎皮膚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脂漏性皮膚炎、膿瘡、疥瘡、落葉型天皰瘡、尋常型天皰瘡、魚鱗癬樣紅皮病等。其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機體的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功能缺陷可能在發病中起一定作用。與單純皰疹病人的直接接觸是誘發本病的重要因素。
水痘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為一種DNA病毒,存在於病人的呼吸道分泌物、皰液和血液中,經飛沫和直接接觸而傳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區域淋巴結繁殖,4~6天播散到肝、脾等網狀內皮系統,再次增殖後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以皮膚損害為主,偶可累及內臟。愈後部分病毒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再度激活,至成年後發生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
本病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病毒通過呼吸道黏膜進入人體,經過血行傳播,在皮膚上出現水痘或呈隱性感染,此後病毒侵入感覺神經末梢,再移動並長期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或顱神經的感覺神經節的神經元細胞中。當發生感冒、發熱、勞累、感染、腫瘤、免疫性疾病、接受放射或化學藥物治療,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病毒則再度激活,沿著周圍神經纖維移動到皮膚,誘髮帶狀皰疹。
- 勞累、患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低下。
- 不潔的性生活。
- 長期飲酒以及辛辣、刺激飲食。
- 女性經期前後激素水平和免疫水平波動。
單純皰疹
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幼年時對此病毒普遍易感,正常成人中有半數以上為攜帶者,急性期病人及慢性帶毒者均為傳染源,單純皰疹具有嗜感覺神經節而形成潛伏感染狀態的特性。本病分為初髮型和復髮型,即第一次發病和原有潛伏病毒感染的反覆發作。
水痘樣疹
本病好發於兒童,也可發生於成人。
帶狀皰疹
被認為是一種成年人疾病,多累及50歲以上的人群且症狀更為嚴重,但在1歲內患過原發水痘感染的年輕人中也較常見。有原發水痘感染史的人群一生有20%的機會患帶狀皰疹,感染的嚴重性和發病率隨年齡增大顯著上升。免疫抑制人群帶狀皰疹發病率逐漸增高,尤其是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群。
單純皰疹
與單純皰疹病人直接接觸、性接觸傳播均可導致單純皰疹感染。
水痘樣疹
水痘樣疹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
水痘
水痘可經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可經飛沫和直接接觸、性接觸傳播。
抵抗力低下者
如愛滋病病人、腫瘤放化療者、器官移植使用抗排斥藥者。
兒童和老人
兒童和老人抵抗力低,易被感染皰疹病毒。
皰疹病人的密切接觸者
如果正常人與皰疹病人密切接觸,極易發生皰疹病毒感染。
無保護性行為者
健康人和皰疹病人發生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感染皰疹病毒的可能性很大。
生活工作壓力大的人群
生活工作壓力大人群容易出現焦慮和憂鬱的情緒,導致神經功能失調,容易誘發本病。
症狀
皰疹症狀多為皮膚黏膜水泡,可伴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慾缺乏、咳嗽或輕度腹瀉症狀。根據疾病類型可出現其它不同的特異性症狀。
單純皰疹
局限性群集性小水泡,好發於皮膚黏膜交界處,以口周及生殖器部位為多見。口腔表現為群集性小水泡,很快破潰形成淺表潰瘍,表現為紅斑、淺潰瘍。生殖器皰疹男性多發生在龜頭、冠狀溝、陰莖體等部位,女性多發生在大小陰唇、陰道口、會陰、肛周等。開始表現為紅斑、丘疹或丘皰疹,迅速發展為小水泡,2~4天後破潰形成糜爛和潰瘍。局部有搔癢、疼痛或燒灼感。
水痘樣疹
以皮損區突然發生臍窩狀水泡,並伴有全身症狀為特徵。
水痘
好發於兒童,臨床上以發熱、全身分批出現散在的紅色斑疹、丘疹、水泡為特點,從頭臉部向軀幹、四肢放射。12~14小時後皮損迅速發展為直徑1~3mm的水泡,數目從數個到數百個不等,皰液清亮,周圍發紅。
帶狀皰疹
皮膚先出現紅斑,然後出現丘疹、水泡,水泡發亮,外周有紅暈。以簇集性水泡排列呈帶狀,沿周圍神經走向呈單側分布,伴明顯神經痛為特徵。
部分病人可能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食慾缺乏、咳嗽或輕度腹瀉等前驅症狀。
單純皰疹
可併發病毒血症,導致全身散發性感染,多伴有高熱,導致多個內臟受損,皮膚黏膜表現為廣泛性水泡。
水痘樣疹
皮疹累及眼部可導致結膜炎、角膜炎等。繼發細菌感染可致敗血症、病毒血症,可引起腦炎、肝炎、肺炎等,症狀表現為呼吸困難、乾咳、咳血,或譫妄、癲癇發作,或噁心、嘔吐、頭痛,或發熱、急性腹痛、背痛等。
水痘
成人患水痘,其症狀較兒童嚴重,表現為高熱持續不退,全身症狀嚴重,皮疹融合成片,易發生肝炎、肺炎等併發症。機體抵抗力低下可導致特殊疹型的水痘和播散性水痘。前者包括大皰型、出血型和壞疽型水痘,播散性水痘指病毒擴展至腦、肝、肺、心臟等處並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
帶狀皰疹
當三叉神經第一支受累時,可發生眼部帶狀皰疹,表現為結膜炎、角膜炎、虹彩炎、角膜潰瘍,可致失明。當病毒侵犯面神經和聽神經而累及膝狀神經節時,可影響面神經的運動與感覺纖維,引起顏面神經麻痹、耳痛及外耳道皰疹三聯征,稱Ramsey-Hunt症候群。
看醫
病人出現明顯皰疹前驅症狀以及典型症狀,如皮損、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應及時就醫。一般優先就診於皮膚科,一般需進行細胞學檢查、抗原檢測、病毒培養等。臨床醫生一般會將皰疹與膿皰、梅毒等進行鑑別診斷。
單純皰疹
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肌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
水痘樣疹
突然出現高熱、全身不適、噁心、嘔吐、嗜睡等中毒症狀,應及時就醫。
水痘
出現發熱,全身分批出現散在的紅色斑疹、丘疹、水泡時,應及時就醫。
帶狀皰疹
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食慾缺乏等前驅症狀,皮損部位有皮膚感覺過敏灼熱、神經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 當病人出現皮膚損害時,可去皮膚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結膜炎、角膜炎、腦炎、肝炎、肺炎,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眼科、內科等。
- 哪裡感到不適?
- 症狀出現了多久?
- 目前是否有其他不適?(如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
- 出現症狀後採取過什麼治療措施?
- 曾經是否發生過此類症狀?
單純皰疹
細胞學檢查
細胞學檢查取新鮮水泡底的皰液作抹片,用Giemsa染色或Wright染色,鏡檢可見感染細胞呈氣球樣變,並見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嗜酸性包涵體,需排除水痘、帶狀皰疹才可診斷是單純皰疹。
抗原檢測
用直接免疫螢光或免疫酶等方法檢測臨床標本中單純皰疹病毒抗原,敏感性70%~90%。
DNA檢測
用聚合酶連鎖反應擴增臨床標本中的單純皰疹病毒特異性DNA片段,敏感性和特異性均高。
病毒培養
分離和鑑定出單純皰疹病毒是確診本病最可靠的方法,新鮮皮疹的培養陽性率達80%~90%,48小時後的皮損易出現假陰性。
血清學檢查
用ELISA或免疫印跡方法進行單純皰疹病毒型特異性血清學診斷試驗,可區分血清中的抗HSV-1和抗HSV-2抗體,主要用於診斷原發感染(急性期血清抗體陰性,恢復期抗體轉陽或滴度升高4倍)、確認個體感染狀況、孕婦產前監測和流行病學研究。
水痘樣疹
細胞學檢查
細胞學檢查取新鮮水泡底的皰液作抹片,用Giemsa染色或Wright染色。
HSV檢測
新鮮水泡取材做HSV組織培養或抗原檢測或DNA檢測,可分離出HSV或檢測到HSV抗原或DNA。
組織病理檢查
可顯示HSV感染的特徵性變化,在表皮內或表皮下可見水泡或膿皰,有網狀和氣球變性,並可見多核細胞。
水痘
細胞學檢查
皰底刮取物作抹片,Giemsa染色或Wright染色後鏡檢可見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
帶狀皰疹
細胞學檢查
皰底刮取物作抹片鏡檢可見多核巨細胞和核內包涵體。
抗原檢測
用直接免疫螢光法檢查皰底刮片,皰疹病毒抗原陽性。
單純皰疹
根據群集性小水泡好發皮膚黏膜交界處,病程較短,易復發等臨床特點,可作出臨床診斷。從皮疹中分離出HSV,或檢測到HSV抗原或DNA可以確診。
水痘樣疹
好發兒童,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等皮膚病史,有單純皰疹接觸史,原有皮損上突發多數臍窩狀水泡和膿皰,並伴有全身症狀等,臨床診斷可以成立。從皮疹中分離出HSV或檢測到HSV抗原或DNA可證實診斷。
水痘
根據發熱、頭痛等前驅症狀,皮膚分批出現斑疹、丘疹、水泡、結痂及向心性分布,黏膜亦可受累等特點,診斷可以成立。
帶狀皰疹
主要依據臨床診斷,根據簇集性水泡排列呈帶狀,沿周圍神經分布,單側性,伴神經痛等特點,可以作出診斷。
膿皰
皮損為散在性膿皰,周圍有紅暈,表面覆有膿痂,抹片或培養可查見細菌。皰疹抹片檢查多為病毒。
固定性藥疹
病前有服藥史,皮損為水腫性紫紅色斑,表面可出現大皰,復發多出現在固定部位,常見於口周、口唇和外陰部等皮膚-黏膜交界處,愈後留有色素沉澱。皰疹多無服藥史。
梅毒
生殖器皰疹需要與一期梅毒的硬下疳相鑑別,硬下疳為單個質硬的潰瘍,無疼痛感,無復發史,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梅毒螺旋體陽性,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而皰疹梅毒血清學試驗陰性。
軟下疳
為生殖器部位多個質軟的潰瘍,有疼痛,與原發性生殖器皰疹的潰瘍相似,但潰瘍較深,邊緣不整齊,表面分泌物多,常伴有化膿性腹股溝淋巴結炎,直接顯微鏡檢查和細菌培養可檢出杜克雷嗜血桿菌。而皰疹細菌培養驗不出細菌。
治療
皰疹可自然痊癒,但應防止繼發性感染,為促進痊癒可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也可使用止痛類藥物,緩解病人症狀。配合使用維他命,可加速緩解症狀。
Acyclovir
Acyclovir 是治療皰疹病毒感染的首選藥。與口服和局部使用相比,其靜脈滴注更有助於縮短病程,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帶狀皰疹病毒易產生抗藥性。
Valaciclovir
吸收好,轉化快,生物利用度比 Acyclovir 高3~4倍。在輔助應用止痛劑,營養受損神經的基礎上,採用 Valaciclovir 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較好。
Famciclovir
在體內吸收分解為 Penciclovir ,生物利用度高,可用於免疫缺陷病人的皮膚黏膜單純性皰疹感染和急性帶狀皰疹。
索利夫定
本品為胸苷類似物,一般用於AIDS病人帶狀皰疹的治療。
鎮靜止痛藥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可選擇 Gabapentin 或 Pregabalin ,常見有嗜睡、眩暈、運動失調、疲勞、眼球顫抖、頭痛、顫抖、復視、鼻炎及噁心與嘔吐等不良反應。
該疾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中醫認為皰疹多因情志不遂、飲食失調、外感毒邪等致脾失健運、濕濁內停、郁而化熱、濕熱搏結而發病。根據臨床辨證採用不同方劑,如龍膽瀉肝湯、涼血地黃湯、除濕胃苓湯等,需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此外,還可用普通針刺、火針等輔助治療。
紫外線、頻譜治療儀和紅外線等局部治療,可促進水泡乾結痂,緩解疼痛。
預後
皰疹一般預後良好,感染後不產生永久性免疫,易復發。但是皰疹性角膜炎可致失明,皰疹性腦炎和新生兒感染者往往預後不良,可遺留後遺症。
皰疹一般具有自限性,規範治療後多可治癒。
多數皰疹病人進行規範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根據具體情況遵醫囑進行複查,如病情出現變化,請及時就醫。
飲食
皰疹病人急性發作期應嚴格控制自己的飲食,避免進食影響疾病恢復的食物,治癒後也應改善飲食習慣,以清淡飲食為宜,以防復發。
- 病人減少攝入煎、烤、烹、炸、油膩的食物,特別是辛辣刺激飲食、海鮮以及酒,急性恢復期應禁止食用。
- 可適當補充維他命B及維他命C,可有助於加速恢復,也可多食用含有維他命的蔬菜水果,如橙子、奇異果、百香果等。
照護
皰疹病人應特別注意皮膚保養,儘量避免水泡破潰,防止出現感染症狀而延誤恢復時間,增加病人痛苦。病人需要增強機體抵抗力,適當運動,促進身體恢復,預防皰疹復發。
- 了解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正確服用。根據療程口服,如未出現緩解,及時告知醫生。
- 注意皮膚清潔,避免指甲過長,避免搔抓使皰破潰,及時更換衣物,以防感染。
- 生活規律,可適度運動,增強抵抗力。
- 出現水泡時,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
- 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高熱、嗜睡等症狀,如出現症狀及時就診。
- 注意藥物服用時間及病情變化。
- 生殖器皰疹病人在治療期間應避免進行性生活。
預防
由於皰疹存在傳染性,需注意個人衛生及避免接觸已發病病人。兒童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可起到預防作用。
- 注意作息時間,避免精神壓力過大,過度疲勞。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食蔬菜、水果,以補充維他命。
- 適當的運動,增強抵抗力。
- 室內注意通風,保持環境的清潔,勤洗手,注意衛生。
- 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以防傳染。
- 不與他人共用物品,不與皰疹病人密切接觸,不進行性行為或者進行性行為時採取安全措施。
- 接種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