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泡
概述
肺氣泡是指由於某種原因導致細小支氣管活瓣性阻塞作用,致肺泡過度膨大、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含氣囊腫,在影像學上肺氣泡表現為含氣囊腔。一般繼發於細支氣管的炎性病變,如肺結核或肺氣腫,亦可因為某些先天因素導致,也有一些病因不清的特發性肺氣泡。肺氣泡一旦破裂,可造成自發性氣胸、血氣胸等併發症。該病情主要通過一般治療、手術治療進行改善,該病情預後一般較好。
- 就診科別:
- 胸外科、呼吸內科
- 英文名稱:
- bullae
- 疾病別稱:
- 大皰性肺氣腫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自發性氣胸、自發性血氣胸、繼發感染、張力性氣胸
- 治療周期:
- 長期間歇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
- 好發人群:
- 青少年、患有細支氣管的炎性病變疾病的成人
- 常用藥物:
- 抗生素
- 常用檢查:
- 胸部X光片、胸部CT、體格檢查、肺功能檢查
根據病因肺氣泡分為兩種
先天性肺氣泡
先天性肺氣泡多見於小兒,因出生時支氣管發育異常,黏膜皺褶呈瓣膜狀,軟骨發育不良,引起活瓣作用所致。
後天性肺氣泡
後天性多見於中老年病人,因肺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肺部疾病引起呼吸性細支氣管炎症或損傷誘發形成肺氣泡。
根據病理形態肺氣泡分為三種類型
Ⅰ型
狹頸肺氣泡。突出於肺表面,並有一狹帶與肺相連。I型肺氣泡壁薄,常由肋膜和結締組織形成,多發生於中葉或舌葉,也常見於肺上葉,可能由於該部位胸腔負壓大,常規胸部X光片即可發現肺氣泡的存在。
Ⅱ型
寬基底部表淺肺氣泡。位於肺表房,在能層胸聰不構成肺氣泡的壁,可見於肺的任何部位。
Ⅲ型
寬基底部深位肺氣泡。結構與Ⅱ型相似,但部位較深,周圍均為氣腫性肺組織,肺氣泡可伸展至肺門,可見於任何肺葉。
根據數量進行分類
肺氣泡根據病情可分為單發或多發。
病因
肺氣泡的主要病因是由於各種先天或後天性因素導致肺發育不全及肺部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支氣管痙攣、肺間隔破壞、支氣管活瓣性阻塞,最終導致肺泡逐漸擴大、破裂、相互融合而形成。該病情先天性多見於青少年,後天性多見於患有小氣道炎性病變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腫等疾病的成人、老年。
- 身高瘦長體型的青少年、扁平胸的肺氣泡(以先天性因素為主):系生長發育期隨身高增長肺皰生長速度過快,而血管、間質生長相對緩慢, 肺尖部則存在相對缺血區,使該處產生缺血先行損害,加之肺部、支氣管感染等因素,致肺泡壁變薄、擴大、破裂,多個破裂的肺泡相互融合,從而形成肺氣泡。此類大皰多位於上肺葉的肺尖部或肺的周邊部位髒層肋膜下,可單發,也可於肺的周邊部位多發。
- 繼發於細支氣管的非特異性炎症的肺氣泡(後天性肺氣泡):此類肺氣泡發生的原因系肺組織反覆感染,支氣管痙攣,破壞肺間隔,癌痕形成,引起支氣管活瓣性阻塞,多見於中年以上,長期慢性肺部基礎病病人,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氣喘。氣腫性肺氣泡,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後期表現。此類大泡多有較厚韌的纖維囊壁,並且有餘殘餘的肺泡間隔構成的分隔,很少產生自發性氣胸,肺氣泡體積較大直徑常超過1公分,不僅發生在肺的邊緣部位,也可發生在肺內,常以多個存在,而且常為雙肺多發。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是肺氣泡體積增大可以壓迫周圍肺組織,形成局部肺不張,造成通氣或彌散功能減低,病人出現較明顯的臨床症狀,如胸悶、短、蔣氣,甚至呼吸困難。
- 先天性胚胎發育問題引起的肺組織發育不全及肺彈力纖維先天性發育不良,致組織萎縮、肺泡彈性減弱形成肺氣泡。
吸菸可誘發肺氣泡的出現。
相關研究顯示先天性肺氣泡多見於青少年,特別是瘦高體型或扁平胸者發病率較高。而後天性肺氣泡則多見於患有細支氣管的炎性病變,如肺炎、肺結核或肺氣腫等疾病的中老人,且男性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
該病先天性多見於青少年,後天性多見於患有細支氣管的炎性病變,如肺炎、肺結核或肺氣腫等疾病的成人、老年病人。
症狀
肺氣泡因類型不同,引起的臨床症狀差別較大。一般無明顯症狀,僅在肺氣泡破裂造成自發性氣胸等併發症時才有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巨大肺氣泡壓迫肺組織可引起胸悶、氣短、活動耐力受限或呼吸困難。該病情可併發自發性氣胸、繼發感染、自發性血氣胸、張力性氣胸。
胸痛
肺氣泡破裂造成自發性氣胸等併發症後刺激肋膜,會出現胸痛症狀。
胸悶、氣促、呼吸困難
肺氣泡破裂造成自發性氣胸等併發症後壓迫肺組織或是巨大肺氣泡壓迫肺組織可引起胸悶、氣短、活動耐力受限或呼吸困難。
發熱、咳嗽、咳痰:肺氣泡繼發感染時,大泡內可積存有感染性液體, 引發發熱、咳嗽、咳膿痰等症狀。
肺氣泡最常見的併發症是自發性氣胸,其次為繼發感染和自發性血氣胸。
自發性氣胸
肺氣泡病人在突然用力,如劇烈咳嗽、提重物或體育運動時肺泡壓力突然增加,可導致肺氣泡破裂,氣體自肺內迅速進入肋膜腔,形成自發性氣胸。
繼發感染
肺氣泡多數情況下發生在8級以上支氣管遠端,絕大多數是不易發生感染的,但如果引流支氣管阻塞,肺氣泡支氣管內充滿炎性分泌物,病人可出現發熱、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狀,有時經抗感染治療後,臨床症狀好轉,而胸部X光片上相關的徵象仍可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自發性血氣胸
肺氣泡所在的肺組織與肋膜頂沾黏帶撕裂,沾黏帶內小動脈出血、肺氣泡破裂可造成血氣胸。沾黏帶中的小動脈直徑可達0.2公分,血管起源於體循環,壓力較高,同時胸腔內是負壓,更增加了出血的傾向。另外,由於肺、心臟、膈肌運動的去纖縫化作用,胸腔內的血液不凝固,因此出血很難自動停止。臨床症狀可因出血的快慢而不同,出血緩慢時,病人可表現為逐漸加重的胸悶,呼吸因難,X線可見展角變鈍,或胸腔積水的拋物線影像。出血迅速時,短明內可以有休克表現。
張力性氣胸
若肺氣泡破裂後形成活瓣,吸氣時胸腔負壓增高,氣體進入胸腔,呼氣時活瓣關閉,氣體不能排出,尤其是咳嗽時。聲門關閉氣道壓力增高,氣體進入胸腔,聲門開放後,氣道壓力減低,裂口又閉合,每一次呼吸和咳嗽都使胸腔內氣體量增加,就形成張力性氣胸。張力性氣胸時患側肺組織完全萎縮,縱隔被推向健側,在健側肺組織亦被壓縮的同時心臟大血管移位,大靜脈扭曲變形,影響血液回流,造成呼吸循環嚴重障礙。病人可出現呼吸困難、脈快、血壓下降,甚至窒息、休克。患側胸廓隆起,多伴有患側皮下囊腫,氣管明顯向健側移位,病情危重,常需要急診處理。
看醫
若長期期患慢性肺部基礎病的病人,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氣喘的病人或確診肺氣泡病人出現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發熱、咳嗽、咳痰等症狀時需要到呼吸內科、胸外科就診,做體格檢查、胸部X光片、胸部CT、肺功能檢查確診。該病情需要與氣胸、肺結核空洞進行鑑別。
- 若長期期患慢性肺部基礎病的病人,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氣喘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有無肺氣泡。
- 若肺氣泡病人出現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發熱、咳嗽、咳痰等情況時要及時就醫。
- 無症狀者或無需手術者,如發生發熱、咳嗽、咳痰等感染症狀,可就診呼吸內科,積極治療、控制原發疾病。
- 若出現突發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情況或有手術指征者應就診胸外科。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有沒有什麼肺部的基礎疾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咳嗽、咳痰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體格檢查
體徵往往隨其病變情況及有無相關併發症決定。
胸部X光片
胸部X光片可見圓形、類圓形,透亮度增加,無肺紋,壁纖細如髮絲,可見壓縮肺組織,可有肺氣腫、肺結核存在,繼發感染時可有液平。
胸部CT
胸部CT有助於發現胸部平片上不易發現的肺氣泡, 特別是髒層肋膜下肺氣泡,在胸部CT掃描上清晰可見,CT可確切做出肺氣泡與氣胸的鑑別診斷。
肺功能檢查
巨大肺氣泡合併肺氣腫時肺功能有異常,合併自發性氣胸、血氣胸時可出現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根據病人的體徵如胸悶、胸痛、氣促、咳嗽等,結合CT檢查,能夠看到1個或多發肺氣泡就可確診。
根據病人的體徵如胸悶、胸痛、氣促、咳嗽等,結合CT檢查,能夠看到1個或多發肺氣泡就可確診鑑別判斷
氣胸
肺氣泡與氣胸的鑑別要點是:肺氣泡向四週膨脹,所以在肺尖區、肋隔角或心膈角區均可見到被壓迫的肺組織而氣胸則主要是將肺組織向肺內推壓,通常可見被壓迫的肺部邊緣縮向肺門,肺氣泡無這種現象。
肺結核空洞
肺結核空洞病人常有長期低熱、盜汗等病史,常訴乏力等症狀,結核性空洞是由於乾酪樣物質溶解排出後形成的,一般影像學可見洞壁較厚,附近有結核病灶及浸潤。痰內可檢到結核菌,經抗結核治療有效。
治療
肺氣泡病人一般無症狀無須治療,合併有肺部基礎疾病者應積極治療、控制原發病,有感染需抗感染治療,有手術指征的病人應儘量手術治療,原則是手術規模越小越好,儘量保存健康肺組織,如併發自發性氣胸、自發性血氣胸等併發症時可行胸腔閉式引流解除壓迫症狀。該病情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積極治療基礎病,繼發感染時可根據相關培養+藥敏結果選擇相對應的抗生素。
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
電視胸腔鏡手術是最近胸外科的一種較新的外科治療方法。巨型大皰是胸腔鏡手術很強的適應證,尤其對於年老體弱、心肺功能不佳、雙測氣胸、慢性肺阻塞性疾房肺功能不全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疾患而不能制受剖胸手術者。雙側出現肺大時,病人取健側臥位,雙腔氣管插管複合麻醉。有研究者認為按肺氣泡的病變部位分型結合肺氣泡大小、分類來決定具體手術方案較為實用。
開胸手術
開胸手術治療肺氣泡是比較傳統的手術方法,現今已基本被微創治療所替代,不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法。
經支氣管鏡活瓣封堵或支氣管封堵聯合閉式引流
支氣管封堵聯合閉式引流是較新的內科治療肺氣泡的方法,可以較好地避免外科治療的併發症,對於沒有沾黏的巨大肺氣泡是很有前景的治療方法。病人治療後能收到良好的療效:空腔縮小,受壓肺組織復張,呼吸困難症狀緩解,肺通氣功能及動脈血氣指標逐步改善,特別是未發生肺部感染和氣胸等併發症,但遠期療效尚未明確。
預後
該病情一般經過及時手術治療,預後較佳,不影響自然壽命,但重症時有危險。肺氣泡無症狀者應定期複查胸部X光片或者胸部CT,了解肺氣泡變化情況。
孤立肺氣泡可以通過手術治癒。
該病情輕症者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重症者可加重病情、影響壽命,具體存活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
肺氣泡無症狀者應定期複查胸部CT,了解肺氣泡變化情況。
飲食
肺氣泡病人飲食上應忌辛辣刺激食物,戒菸戒酒,宜多食富含有維他命以及纖維素、富含有蛋白質以及鐵元素、鋅元素的食物,能夠改善氣道功能、有利於肺泡組織的修復。
照護
注意保暖及生活環境的通風、衛生,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遠離空氣污染,避免劇烈咳嗽導致併發症發生。若肺氣泡病人出現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發熱、咳嗽、咳痰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 注意保暖,房間定期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溫度適宜,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防止呼吸道感染;
- 充分休息,避免勞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突然用力、大笑導致發生併發症;
- 遠離空氣污染,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導致併發症發生;
- 注意觀察、記錄病人情況,積極治療、控制原發疾病,若有異常,及時就診。
若肺氣泡病人出現胸痛、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發熱、咳嗽、咳痰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注意保暖及生活環境的通風、衛生,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避免呼吸道感染,避免劇烈咳嗽、突然用力、打噴嚏、大笑導致併發症發生。
預防
先天性肺氣泡,暫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後天性肺氣泡,要預防和控制肺部基礎疾病的發生和進展。長期患慢性肺部基礎病的病人,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氣喘的病人,需要定期複查胸部X光片,了解有無肺氣泡出現。
長期患慢性肺部基礎病的病人,特別是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和支氣管氣喘的病人,需要定期複查胸部X光片,了解有無肺氣泡出現。
先天性肺氣泡,暫無有效的預防措施。後天性肺氣泡,首先要預防肺炎、肺結核、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等肺部基礎疾病的發生,如果出現上述肺部基礎疾病,應該及時規範地進行治療並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