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記憶障礙

概述

記憶障礙是指在識記、保存、認知和再現任何一個或一個以安置避孕環節的功能減退或喪失的病理狀態,是神經、精神疾病的常見症狀。記憶障礙可以分為長時記憶障礙、短時記憶障礙、瞬時記憶障礙。本病可通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方式改善,目前無法完全治癒。

就診科別:
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
英文名稱:
memory disorder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憂鬱症、精神錯亂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記憶減退、遺忘、錯構、虛構、記憶增強
好發人群:
腦部受傷人群、患有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有退化性變性病家族史的人群
常用藥物:
維他命B1、多奈哌齊、 Citicoline Sodium
常用檢查:
血清學檢查、記憶測驗、腦電圖、腦脊髓液檢查、頭顱CT、磁振造影
疾病分類

臨床上根據記憶障礙的時間分類,將記憶障礙分為以下三大類:

長時記憶障礙

一年以上的記憶內容減退或遺忘。

短時記憶障礙

一年以內的熟悉的記憶內容減退或遺忘。

瞬時記憶障礙

一般指0.5~1小時內所記憶的物品或事件的遺忘。

病因

記憶障礙的病因複雜,是許多疾病可出現的症候群,可源於腦和全身性疾病,包括痴呆、腦外傷、腦血管疾病等。本病好發於腦部受傷人群、患有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有退化性變性病家族史的人群,可由感染以及營養和代謝異常誘發。

主要病因

痴呆

是由於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持續性的智能損害症候群,其中包括阿茲海默病、額顳葉變性、血管性痴呆等。痴呆的發生多緩慢,且隱匿,其中記憶減退是主要的核心症狀。

腦外傷

由於外力作用導致大腦出現損傷,由於大腦實質受到損傷,會導致記憶障礙的出現,可以是一過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腦血管疾病

如腦梗塞、腦中風,會導致腦部出現損傷,從而可以表現為記憶障礙。

誘發因素

感染

全身感染時會牽連腦部,當腦部出現感染時導致病人的腦實質受到影響,或者形成腦膿腫壓迫腦區,從而發生記憶障礙。

營養和代謝異常

當有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時,會影響病人營養代謝出現問題,導致參與記憶形成的神經遞質形成的相關胺基酸,如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等供給不足,由此導致記憶障礙的發生。

流行病學

記憶障礙是高齡老人輕度認知障礙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在世界範圍內65歲及以上的老人記憶障礙的患病率為高達3%,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出現記憶障礙的人數、發病率也正在逐年升高,對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好發人群

腦部受傷人群

腦部受傷會導致參與記憶過程腦區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會表現為記憶障礙。

患有腦血管疾病的人群

腦血管疾病的存在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可能會出現腦部壞死,影響到參與記憶過程的腦區。

有退化性變性病家族史的人群

常見的有阿茲海默病、帕金森氏症及亨丁頓舞蹈症,都會出現腦部器質性改變,會影響記憶形成所依賴的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多巴胺等。

症狀

記憶障礙的典型症狀主要是遺忘、記憶減退、記憶錯誤以及記憶增強,部分合併有外傷或痴呆症的病人可分別表現為頭痛以及表達力減弱,本病可合併出現憂鬱症和精神錯亂。

典型症狀

遺忘

遺忘是本病的主要症狀之一,是指局限於某一件事或某一時期經歷回憶的喪失,即「回憶的空白」。可表現為順行性遺忘(疾病發生後一段時間內所經歷的時間的遺忘)、逆行性遺忘(新記憶可保留,但疾病發生之前某一階段已發生的事物記不清楚)、進行性遺忘(遺忘症狀不斷加重)、選擇性遺忘或暫時性遺忘。

記憶減退

病情初期一般以回憶減弱為主,病情發展可表現為近期以及遠期記憶力均減退,即識記、保持、再現能力普遍減低。

記憶增強

病人可表現為記憶異常增強,通常表現為比較久遠的事情,可重新回憶起,以及細枝末節也能記得清楚。

虛構

指在遺忘的基礎上病人以想像的未曾親身經歷的事件來填補記憶的缺損,由於虛構病人有嚴重的記憶障礙,因而虛構的內容自己也不能再記住,所以其敘述的內容常常變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響,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礙。

錯構

指在遺忘的基礎上,病人對過去所歷過的事件,在發生的地點、情節,特別是在時間上出現錯誤的回憶,並堅信不移,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痴呆和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礙。

其他症狀

頭痛

當病人有頭部外傷或腦部疾病時,會因為腦實質受損或受壓而出現頭痛的表現。

表達能力減弱

阿茲海默病等有痴呆表現的病人其他認知能力也會受到損害,可出現表達能力減弱。

併發症

憂鬱症

若病人持續出現記憶力障礙,可大大的打擊學習以及工作興趣,產生各種煩勞,引發憂鬱症。出現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制。

精神錯亂

由於病人出現了記憶錯誤,外界加以指正,常會導致病人出現精神錯亂。

看醫

當病人出現記憶減退、嚴重記憶障礙或已確診記憶障礙的病人出現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等症狀時,需要及時到精神科或其他相應科別就診,通過做血清學檢查、記憶測驗、腦電圖、腦脊髓液檢查、頭顱CT、磁振造影等檢查確診。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需要進行自我監測,一旦出現記憶減退情況,需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嚴重的記憶障礙,甚至出現瞬時記憶障礙,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記憶障礙的病人,若出現有情緒低落、思維遲緩、精神錯亂等表現,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出現遺忘、記憶減退、記憶增強等症狀時,應該及時選擇神經內科、精神心理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記憶減退、遺忘、記憶錯誤、記憶增強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頭痛、嘔吐、視物模糊等症狀)
  • 既往有無患過其他頭部疾病?
  • 家族有沒有記憶障礙病史呢?
  • 是否接受過治療呢?
需要做的檢查

血液常規檢查

可觀察病人血球情況,有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數增加則提示有感染的發生。

記憶測驗

臨床常用的有臨床記憶量表、韋氏成人記憶量表、Rivermead行為記憶能力測驗等,可評測病人的記憶總水平。

腦電圖

可根據腦電圖異常提供原發病因的診斷依據,如阿茲海默病、中毒、代謝異常、暫時性癲癇性失憶等。

腦脊髓液檢查

觀察腦脊髓液細胞計數、蛋白質、葡萄糖和蛋白電泳分析,有利於診斷。

頭顱CT、磁振造影檢查

可根據特異性影像學表現來診斷潛在腦部疾病,檢查能清晰顯示腦皮質,有利於診斷。

基因篩檢

記憶障礙存在遺傳性,如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基因,早老素1、2基因突變在阿茲海默病中占有一定的危險因素,可為診斷提供一定的參考。

診斷標準
  • 病人自訴或被觀察到有健忘的現象,記憶檢測表現為記憶總水平的減退,即可診斷。
  • 如有無法辨認見過的東西、無能力學習新事物、無法運用以前已會的技術、不能回憶起某些重要事件等表現,可考慮為記憶障礙。
  • 有原發病因存在,病人出現了記憶減退、遺忘、記憶錯誤、記憶增強等表現。
鑑別診斷

神經衰弱

起病於11~40歲之間,主要表現有頭痛、睡眠障礙、記憶障礙、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及疲乏無力等。記憶障礙多為記憶力減退,尤其是近記憶減退明顯,遠記憶正常,此種記憶減退往往由於注意力不能集中之故,並非真正的記憶缺損,其表現為不論看書或讀書刊,往往由於心煩意亂印象不深,掌握不了中心內容,見了熟悉的人一時難叫名字,但一經提醒仍能記憶,與腦器質性疾病的記憶缺損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麻痹性痴呆

隱性起病,發展緩慢,初期出現類神經衰弱的症狀,工作能力逐漸減退,發展期主要是智能和個性的改變,記憶力顯著減退,從近記憶逐漸到遠記憶力,常有錯構和虛構,可出現多種妄想、情緒不穩、易激惹,末期痴呆日趨嚴重,對家人不能辨認,情感淡漠,對簡單問題也不能理解,而本能活動相對亢進,甚至出現意向倒錯。另外,病人常有驅體症狀和神經系統體徵。

治療

記憶障礙可通過維他命B1、多奈哌齊、 Citicoline Sodium 等藥物長期持續性治療改善。如病人合併有憂鬱、焦慮症狀時,可進行必要的藥物和心理治療,後期可通過復健治療改善預後。

治療周期
記憶障礙是長期進展性疾病,需要長期持續性治療。
藥物治療

維他命B1

由維他命B1的缺乏引起的Wernicke腦病,在查明病因後及時初期使用維他命B1進行治療,記憶會恢復,預後良好。

營養腦神經

多奈哌齊可通過增強膽鹼能神經的功能,改善記憶障礙程度, Citicoline Sodium 可營養腦細胞。

抗焦慮藥

常用藥物有 Alprazolam 、 Oxazepam 、 Lorazepam 等,針對病人出現焦慮、激動、失眠症狀等應用,但應注意使用劑量應小,且不宜長期應用。

抗憂鬱藥

對於記憶障礙病人出現嚴重憂鬱症狀時,可使用抗憂鬱藥改善症狀,常用藥物如 Paroxetine 、 Citalopram 等,老人需謹慎選擇。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心理治療

對於記憶障礙病人出現憂鬱、焦慮症狀時,應先尋求心理治療,幫助病人掌握自己疾病的情況,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消除緊張不安的情緒,接受醫生提出的治療措施,有利於疾病的恢復。

其他治療

復健治療

病人接受重複訓練以改進行為,完成醫生提供的從基本到複雜的有等級的任務,並且充分利用仍保存的技能或功能,補償已損傷的功能。同時積極改變生活環境、社會或工作角色、個人的資源,使每天的活動儘可能規律,調整自己的節奏,保證有充足的額外時間,避免感覺匆忙。在接受訓練過程中,不要超過病人能夠承受的限度。

預後

記憶障礙目前無法治癒,但部分病人治療後可自然緩解,一般不會影響病人自然壽命。

能否治癒

記憶障礙目前無根治的手段,但有少數病人可對因治療後達到自然緩解,甚至達到臨床治癒。

能活多久

記憶障礙如果治療及時、護理得當,可改善病人生活質量,一般不會影響病人自然壽命。

複診

記憶障礙剛開始至少每一個月複查一次,進行相關治療,病情穩定後可三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飲食調理

記憶障礙病人無需進行特殊飲食調理。

照護

記憶障礙的病人日常要注意遵醫囑正確用藥,以及增加對病人的照料與家庭認知訓練。需要特別注意,抗焦慮藥物不能長時間服用,有嚴重多系統疾病者慎用,不能盲目增減藥量。

日常護理
  • 遵醫囑正確服用控制原發疾病的藥物。
  • 注意對病人的日常照料,可佩戴標誌物,避免走丟。
  • 針對病人進行必要的家庭認知訓練,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特殊注意事項

抗焦慮藥物的用藥注意事項:

  • 藥物不宜長期服用,以免產生藥物依賴性,一般不超過两週。
  • 有嚴重心血管、肝、腎疾病者需及時告知醫生,慎用。
  • 按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加藥。

預防

記憶障礙病因多且複雜,目前暫無有效的預防方式,但可通過對高危人群進行記憶障礙篩檢或基因篩檢預防。

初期篩檢

記憶障礙篩檢方法

對於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宜及早開始進行記憶障礙篩檢,進行自我檢測和家人觀察。有易感基因的遺傳者,需到醫院進行基因篩檢。

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