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混合痔

概述

混合痔是內痔和相應部位的外痔靜脈叢共同曲張、擴大,相互溝通吻合形成的痔,是一種常見的肛門良性疾病。混合痔可單發也可多發,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主要表現為便血、痔脫出、疼痛和搔癢,一般無症狀者無需治療,有症狀著重於減輕或消除症狀而非根治,以保守治療為主,嚴重者則需要手術治療。

就診科別:
肛腸外科
英文名稱:
Combined hemorrhoids
疾病別稱:
梅花痔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肛門濕疹、肛周膿腫、壞死、失血性貧血
治療周期:
長期持續性治療
臨床症狀:
便血、痔脫出、疼痛、搔癢
好發人群:
習慣性便秘者、久坐久站者、妊娠期婦女、愛吃辛辣刺激食物人群
常用藥物:
安鈉素栓、高錳酸鉀粉
常用檢查:
肛門視診、直腸指診、大小便常規檢查、肛門鏡檢查
疾病分類

混合痔根據組織成分不同,分為五種:

靜脈曲張性混合痔

齒狀線以下痔外靜脈叢淤血曲張,在肛門緣形成的圓形,橢圓形柔軟腫塊。

結締組織性混合痔

是慢性炎症刺激反覆發作,導致肛緣局部皮膚纖維化以及結締組織增生,形成皮贅。

炎性混合痔

由肛門損傷後感染導致,或由肛裂引起肛周皮贅發炎和水腫形成。

血栓性混合痔

常因過度用力導致肛門緣靜脈破裂,血液滲出到結締組織內成為血栓,形成肛門部皮下圓形或橢圓形腫塊,伴劇痛,並伴隨劇痛。

環形混合痔

多發性混合痔發展到繞肛門一週時稱為環形混合痔。

病因

混合痔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根據其解剖學因素,直腸靜脈及其分支缺乏靜脈瓣,血液回流困難,容易淤積。目前主要有肛墊下移學說和靜脈曲張學說,好發於習慣性便秘的人群、久坐久站者、妊娠期婦女。

主要病因

肛墊下移學說

在肛管的皮下有一層環狀的由靜脈(或稱靜脈竇)、平滑肌、彈性組織和結締組織組成的肛管血管墊,簡稱肛墊,起閉合肛管、節制排便作用。正常情況下,肛墊疏鬆地附著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時主要受到向下的壓力被推向下,排便後借其自身的收縮作用,縮回到肛管內。彈性回縮作用減弱後,肛墊則充血下移形成內痔,與外痔相互融合後形成混合痔。

靜脈曲張學說

認為痔的形成與靜脈擴張淤血相關,從解剖學上講,門靜脈系統及其分支直腸靜脈都無靜脈瓣,直腸上下靜脈叢管壁薄且位置淺。末端直腸黏膜下組織鬆弛,以上因素都容易出現血液淤積和靜脈擴張。靜脈叢是形成肛墊的主要結構,內痔的形成與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血栓形成有必然的聯繫。當與同一方向齒狀線下外痔融合即形成混合痔,直腸肛管位於腹腔最下部。可引起直腸靜脈回流受阻的因素很多,如長期的坐立、便秘、妊娠、攝護腺肥大、骨盆腔巨大腫瘤等。

誘發因素

飲食因素

長期飲酒和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可使局部充血,而引起混合痔。

感染因素

肛周感染可引起靜脈周圍炎使靜脈失去彈性而擴張,而引起混合痔。

營養因素

營養不良可使局部組織萎縮無力,而引起混合痔。

生活習慣因素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久坐、排便時間過久,會造成肛管局部壓力升高,血液回流受阻。熬夜、緊張、焦慮可能引起功能性腸胃障礙,而引起混合痔。

腹內壓升高因素

妊娠婦女、腹內疾病,如腹部腫瘤,大量腹水可因腹內壓升高,壓迫直腸肛管血液回流誘發痔。

流行病學
  • 混合痔在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且隨年齡增長發病率增高,以男性居多。
  • 在不同職業中,以久坐、久站、久蹲、活動少的人群為多,嗜辛辣、飲酒等習慣者發病率顯著增高。
好發人群
  • 習慣性便秘者。
  • 排便不規律,排便時間過長者。
  • 久坐、久站人群,例如計程車司機、辦公室文員等。
  • 妊娠期婦女,其腹部壓力增高導致血管血液回流不暢,易引發痔瘡。
  • 愛吃辛辣、刺激食物人群,辛辣食物易引發血管擴張誘發痔瘡。

症狀

混合痔兼有內痔和外痔的症狀,病人主要表現為便血、痔脫出、疼痛和搔癢。一般情況下先出現內痔,後又伴發外痔。多數病人初期無痛間歇性便血為主,少數病人以脫垂為首發症狀。混合痔常見的併發症有肛門濕疹、肛周膿腫、壞死、失血性貧血。

典型症狀

便血

混合痔初期便血為無痛、間歇、鮮血便,偶見滴血和射血,一般數天後便血可自行停止。

痔脫出

混合痔後期可見痔塊脫垂,也有少數病人以脫垂為首發症狀。輕者只在排便時脫垂,可自行復位,重者需用手推回,伴有排便不淨感,嚴重者咳嗽、行走時即可脫出肛外,且還納困難。

疼痛

肛門部神經豐富且感覺敏銳,痔組織水腫、感染、壞死時病人會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混合痔脫出、嵌頓後不能復位時,病人疼痛會比較劇烈。

搔癢

直腸黏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產生炎症滲出,使分泌物增多,分泌物流出後刺激肛門周圍皮膚搔癢不適。

墜脹

墜脹是痛性外痔的主要症狀,內痔感染、嵌頓和絞窄性壞死也可導致劇烈墜痛。

便秘

病人可因出血而人為控制排便,造成習慣性便秘,從而加重痔的程度。

其他症狀

痔脫出肛門阻礙體內廢氣排出,導致腹脹。

併發症

肛門濕疹

直腸黏膜長期受痔核的刺激,產生炎症滲出,分泌物流出後刺激肛門,經常有刺激感和搔癢感,便後肛門部不易清潔,痔擦破後易出現肛門濕疹。

肛周膿腫

混合痔感染形成肛周膿腫。

壞死

嵌頓痔長時間無法還納易出現壞死。

失血性貧血

長期慢性失血易出現失血性貧血。

看醫

當病人頻繁出現便血、痔脫出、疼痛、搔癢的情況下需及時就診肛腸外科。行肛門視診、直腸指診、肛門鏡等檢查,以便明確診斷為混合痔,注意與肛管癌、直腸癌等疾病相鑑別。

就醫指征
  • 當混合痔發展到有明顯便血、痔脫出、疼痛、搔癢的情況下,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混合痔病人經過長期嚴格非手術治療後,症狀緩解不明顯,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時,應及時就醫。
  • 混合痔病人如出現疼痛劇烈,血栓出現在48小時內或出現潰瘍及潰破,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肛腸外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或併發症,如排便困難,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胃腸外科、消化內科等。
醫生詢問病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便血、痔脫出、疼痛、搔癢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腹脹)
  • 症狀持續多久了?
  • 平時便秘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肛門視診

通常讓病人取膝胸位或左側臥位,觀察肛門皮膚有無增厚、紅腫、血性或膿性分泌物,以及觀察有無皮疹及瘺管等肛門病變。

直腸指診

直腸指診是肛門直腸疾病檢查方法中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之一,病人通常取膝胸位,醫生用手指在病人肛門內進行觸摸。能對肛門皮膚做痛覺、觸覺、溫度覺測試,可輔助檢查肛管腔有否狹窄及肛門括約肌的緊張度,檢查是否有腫物及其大小質地等。

大小便常規檢查

應做大小便、糞便常規檢查,有助於排除尿路感染、急慢性腸炎、直腸腫瘤等疾病。

血液檢查

常見的有血生化、血液常規、凝血功能檢查以及梅毒愛滋血清學檢查,幫助病人判斷是否合併性傳播疾病以及身體情況是否適合行手術治療。

肛門鏡檢查

通過鏡檢觀察黏膜顏色,有無潰瘍、出血、息肉、腫瘤及異物等,可清楚的看清痔的部位、大小、形態等,這是診斷痔瘡的基本方法。

診斷標準

混合痔可通過臨床表現以及相關檢查結果確診。

  • 臨床有典型的混合痔症狀:便血、痔脫出、疼痛、搔癢、墜脹感、便秘。
  • 視診時肛周部位紅腫、有膿腫分泌物、有脫出的痔瘡等。
  • 直腸指檢時觸摸到肛周內外有腫塊,肛門鏡檢查時看到痔。
鑑別診斷

肛管癌

肛管癌觸之質硬,與周圍組織邊界不清,混合痔觸之柔軟,也可通過切除切片檢查進行鑑別。

直腸癌

直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進展期可有便中膿血、黏液。直腸癌在直腸指檢時可捫及高低不平的硬塊,而痔為暗紅色圓形柔軟的血管團,根據二者的硬度不同可以鑑別。

直大腸息肉

直腸低位帶蒂息肉脫出肛門外易誤診為痔脫出,但息肉為圓形,實質性,有蒂,可活動,多見於兒童。混合痔為暗紅色圓形柔軟的血管團,無蒂,可通過直腸指診和鏡檢進行鑑別。

直腸脫垂

直腸脫垂是指直腸壁部分或全層下移,可見環狀或螺旋狀、表面光滑的團塊,無靜脈曲張,一般無出血。混合痔的典型症狀為便血,由此可鑑別。

治療

不同類型的混合痔病人需採取不同的治療措施,無症狀的混合痔病人無需治療。有症狀的混合痔病人重在減輕或消除症狀,主要通過生活習慣的改善、局部熱敷、對症緩解疼痛等方式進行治療。對於一般治療無效的病人,可以行手術、注射或膠圈套扎治療。混合痔易反覆,需長期持續性治療。

治療周期
混合痔一般首選保守治療,需長期持續性治療。
一般治療
  • 在混合痔的初期和無症狀的混合痔病人,需增加纖維性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和腹瀉。避免久坐或久站,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
  • 有症狀時熱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局部熱敷、外敷消炎止痛藥物若能緩解,則可不需手術。
藥物治療
  • 栓劑:常用的安納素栓、洗必泰痔瘡栓,具有消炎、止痛、止血作用,多用於混合痔以內痔為主要症狀者。
  • 熏洗劑:常用的有高錳酸鉀粉(PP粉),具有消炎止痛作用,可用於混合痔以外痔炎性疼痛為主要症狀者。
  • 外用藥物多用於外痔。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方式只限於保守失敗或不適宜保守治療病人。

痔切除術

主要用於Ⅱ、Ⅲ、Ⅳ度內痔和混合痔的治療。

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形切除術

主要適用於Ⅲ、Ⅳ度內痔,非手術療法治療失敗的Ⅱ度內痔和環狀混合痔,與傳統手術比較具有疼痛輕微,手術時間短,病人恢復快等優點。

血栓外痔剝脫術

用於治療血栓外痔,在局麻下將痔表面的皮膚行梭形切除,摘除血栓,傷口內填入油紗布,不縫合創面。

中醫治療

痔炎消沖劑

具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止血止痛消腫之功,適用於混合痔發炎腫痛及術後排便困難,傷口疼痛出血等。

消痔靈片、利濕顆粒、髒連丸

具有清熱利濕,止血通便之功,適用於混合痔屬濕熱下注證者。

六味消痔片

具有清熱消腫,收斂止血之功,適用於混合痔,內痔脫出嵌頓,甚至水腫腐爛者。

裸花紫珠片

具有消炎解毒、收斂止血之功,適用於混合痔、內痔出血。

其他治療

注射治療

注射硬化劑的作用是使痔和痔塊周圍產生無菌性炎症反應,黏膜下組織纖維化,致使痔塊萎縮。

膠圈套扎治療

原理是將特製的膠圈套入到內痔的根部,利用膠圈的彈性阻斷痔的血運,使痔缺血、壞死、脫落而癒合。

預後

混合痔病人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後一般都可治癒,預後良好,不會影響自然壽命,且無後遺症。

能否治癒

混合痔病人經過治療後能治癒,但需保持良好的飲食排便等生活習慣。

能活多久

混合痔一般不會影響自然病人的壽命。

複診

無症狀的混合痔病人需自己定期觀察,若出現出血、感染、疼痛等症狀需複診。若混合痔病人進行了手術,建議10天後複診。

飲食

混合痔病人需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增加纖維性食物的攝入,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減少吸菸、飲酒量,保證充足的飲水量,保證大便通暢。

飲食調理
  • 宜多食用含纖維的食物,如玉米、芹菜、胡蘿蔔等,促進胃腸蠕動,利於大便排出。
  • 宜飲用潤腸飲料,如優酪乳、蜂蜜、鮮榨果汁等,利於腸胃,促進排便。
  •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姜、蒜等,痔瘡病人肛門部血管受刺激易產生充血、水腫、擴張,可導致排便疼痛和肛門墜脹感,加劇或誘發痔瘡發生。
  • 忌吸菸、飲酒,易使靜脈充血擴張,導致痔瘡加重。

照護

對於混合痔病人的護理,應以促進症狀消失為主,在日常生活中病人要合理運動、注意清潔和規律排便。同時病人注意觀察大便顏色並定期複查,家屬也不要忽視病人的心理狀態。

日常護理

運動

避免久坐、久站,養成運動的習慣,學習提肛運動以及肛門按摩。

日常清潔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肛門乾燥、清潔,勤洗、勤換內褲。

規律排便

養成定時排便的規律,同時注意排便時間不要過久。

病情監測

混合痔病人要定期觀察大便顏色,明確有無出血,同時定期去肛腸外科行肛門視診檢查。看有無肛周部位紅腫、膿腫分泌物、痔脫出等,可以行直腸指檢,觸摸有無肛周內外腫塊。

心理護理

在生活中,病人家屬要多關心病人的感受,了解其內心想法,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病人說出其不適感以對症治療。

特殊注意事項

老年混合痔病人排便困難不要過度用力,超出心腦血管的承受程度,可能會誘發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

預防

混合痔預防最重要的就是對高危人群的初期篩檢,也可以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排便習慣,養成良好的運動和個人衛生習慣有效預防混合痔。

初期篩檢

對於排便不規律、經常便秘、久坐等人群,應注意觀察糞便顏色,定期進行肛門視診、直腸指檢。

預防措施
  • 避免勞累、熬夜,養成規律作息,按時排便,排便時間避免過長。
  • 改變久坐、久站的習慣,養成運動的良好習慣。
  •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肛門乾燥清潔。
  • 經常做提肛運動、肛門按摩,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