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半月板損傷

概述

半月板是位於脛骨與股骨之間的一副纖維關節軟骨,一般是因膝關節外傷引起的兩塊軟骨損傷,局部是以疼痛、腫脹、關節水腫,甚至關節交鎖、膝關節運動障礙為主要症狀的損傷,病人通常有明顯的外傷史。半月板損傷的非手術治療主要是對膝關節進行制動,同時輔以局部理療、熱敷、復健鍛煉,部分損傷較重的半月板損傷都應釆用關節鏡下手術治療,主要包括部分切除術和縫合修復術,因半月板大部分沒有血液供應,所以癒合能力較差,需要較長時間復健訓練,否則可影響治療效果。

就診科別:
骨科
英文名稱:
Meniscus Injury
疾病別稱: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單側肢體運動障礙、膝關節滑膜炎、頑固性疼痛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4~6週
臨床症狀:
膝關節內外側間隙疼痛、卡鎖、彈響、腫脹
好發人群:
青壯年、老人
常用藥物:
塞來昔布、硫酸葡萄糖胺膠囊、邁之靈
常用檢查:
X線檢查、磁振造影檢查、關節鏡檢查

病因

在足部固定的情況下,膝關節在半屈曲位時,做內收、外展,或內外旋轉,這時半月板卡在股骨保和脛骨平台之間,若突然伸直或屈曲膝關節,如外傷性損傷和退化性損傷,使半月板受到股骨和脛骨的夾擠、研磨,造成損傷。

主要病因

外傷性損傷

其為半月板損傷最常見的類型,半月板具有緩衝震盪、保護關節軟骨的作用,當角度不對、姿勢不當時,當在此運動下超過半月板承受能力時會造成半月板損傷。

退化性損傷

主要與年齡、運動相關,當膝關節承受超過半月板能接受的生理範圍的摩擦負荷,會將原來小的破損逐漸加重,甚至達到撕裂的程度。

誘發因素

劇烈運動,健康半月板表面平滑,當受到快速扭動、彈跳落地時扭傷等大動作衝擊時,其受壓超過承受範圍內會產生急性創傷性損傷。

流行病學

半月板損傷疾病多見於球類運動員、搬運工、礦工等運動負荷量高、過度勞累的人群,尤以青壯年易發,病人常會出現膝關節疼痛及局部產生較明顯的腫脹。

好發人群

青壯年

這類人群為熱愛運動的青年人群,損傷類型通常為急性創傷性損傷。當膝關節略屈曲產生快速扭動、大力踢球踢空、蹲下行走、跑步中被絆倒等動作時,容易產生半月板急性創傷性損傷。

老人

年齡較大的老人,損傷類型通常是慢性退變性撕裂,病人大多沒有明確的外傷病史。老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半月板內部結構發生變性、退化,抗壓性及耐磨性都逐漸衰退,而退化變性的半月板無法承受膝關節日常的反覆活動,從而產生半月板破裂,這種類型的破裂最常見於內側半月板后角的損傷。

症狀

半月板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膝關節內外側間隙疼痛、膝關節絞索、彈響、打軟腿,最常見的表現為膝關節疼痛,易併發單側肢體運動障礙、膝關節滑膜炎、頑固性疼痛等疾病。

典型症狀

疼痛

疼痛特點是固定在損傷的一側,隨活動量增加疼痛加重,部分病人疼痛不明顯。

關節交鎖

活動時突然關節「卡住」不能伸屈,一般急性期交鎖不多見,多在慢性期出現。交鎖後關節酸痛,不能伸屈,可自行或在醫生幫助下「解鎖」。「解鎖」後往往會有滑膜反應腫脹,交鎖特點固定於損傷側。

彈響聲

膝關節活動時可聽到或感到半月板損傷側有彈響聲。

關節腫脹

積水急性損傷期,多有滑膜牽扯損傷或伴有其他結構損傷,往往關節積血積水。慢性期關節活動後腫脹,與活動量大小有關。關節液是黃色半透明的滑液,是慢性創傷性滑膜炎的結果,關節腫脹積水可用浮髕試驗及膝關節積水誘發試驗檢查。

股四頭肌萎縮

半月板損傷有明顯症狀,長期未治療,可致股四頭肌萎縮,股內側肌更明顯。但股四頭肌萎縮不是特異體徵。

關節隙壓痛及突出

半月板損傷側的關節隙壓痛陽性,壓痛點多與半月板損傷的部位相吻合(如體部損傷,壓痛在體部)還可觸到損傷的半月板在關節隙處呈鞭條狀隆凸,往往也是壓痛所在。半月板隆凸對診斷有意義,但應與囊腫相鑑別。

併發症

O型腿或者X型腿

損傷時間長了可能誘發骨關節炎或導致力線改變,久而久之引起O型腿或者X型腿,臨床上較為少見。

單側肢體運動障礙

由於損傷的膝關節因疼痛而出現的拒動、少動,導致肌力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減退,而且在上下台階和下蹲的時候都會引起明顯的運動困難。

膝關節滑膜炎

半月板損傷之後會產生一定的炎症刺激,長時間刺激之後會引起膝關節腔內部滑膜組織的炎症滲出,可以表現為膝關節腔積水。而膝關節腔積水經過抽液治療及處理後,往往還會繼續產生積水。因此,還是要針對半月板損傷進行治療。

頑固性疼痛

半月板損傷後,可能會損傷到隱神經髕下支,形成神經損傷,導致損傷的膝關節出現頑固性疼痛。

看醫

半月板損傷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疾病發展、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尤其是對於老人及愛運動的青壯年,可在發生膝關節損傷及不適時及時就醫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病人膝關節損傷後,出現活動後不適、膝關節腫脹、發熱伴輕度活動受限,且休息後不緩解或症狀加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一旦病人膝關節受傷後隨即出現疼痛或出現關節活動時疼痛、不適,或活動時伴有關節間隙彈響感時應及時就醫。
  • 若病人確診為半月板損傷,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關節卡頓等,應立即到骨科就診。
就診科別

當出現關節疼痛、打軟腿等症狀時,及時前往骨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損傷是如何發生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膝關節腫脹、疼痛)
  • 此症狀持續了多久?
  • 既往有無漆關節受傷史?
  • 損傷後是否經受過治療?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半月板旋轉試驗

根據醫生提示擺好體位,過程中若出現彈響或者疼痛為陽性,說明半月板病變。此試驗陰性不能排除半月板撕裂,特別是位於游離緣的放射狀撕裂可無彈動出現。

研磨試驗

此法用於檢查髄關節強直病人的半月板,根據醫生提示擺好體位,若過程中產生疼痛,提示內側半月板損傷。

蹲走試驗

病人完全蹲下,重複做幾個蹲走的動作,並不時向內或向外。如果病人能很好的完成這些動作,則可以除外半月板后角損傷。

麥氏征(McMurray征)

做法等於在重複損傷機制,對急性期病人由於疼痛多不能奏效,但對慢性期最常用,且有一定診斷價值,本法的準確率與檢查者的經驗有直接關係。傳統認為麥氏征陽性必須由疼痛和膝關節內響聲兩者構成,但典型的陽性體徵較難誘出,所以現在也有人認為,在麥氏征試驗中,疼痛或響聲兩者其中之一出現,該試驗即可為陽性。注意半月板損傷的響聲與滑膜炎、膝關節骨關節病等細碎響聲不同,為一種彈響聲。具體方法是醫師一手握病人足部,另一手扶膝上,使小腿外展內旋,然後將膝由極度屈曲緩緩伸直,如關節間隙處有響聲(聽到或手感到)和(或)疼痛,即表明內側半月板損傷。也可反方向進行,外側痛響,即外側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前角擠壓試驗

膝全屈,一手拇指按壓膝關節隙前緣(半月板前角處),一手握小腿由屈至伸,出現疼痛為陽性。半月板損傷常合併其他結構的斷裂損傷,如內側副韌帶、交又韌帶斷裂、關節軟骨損傷、骨軟骨骨折等。症狀、體徵往往複雜多樣變化很大,尤其在損傷急性期,關節腫脹、疼痛明顯,需仔細檢查明確診斷。

影像學檢查

X線

對於半月板損傷提供的信息有限,半月板損傷時患側膝關節間隙可變窄,盤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間隙多增大,通過平片還可以排除其他疾病。

磁振造影

已成為目前診斷半月板損傷最敏感的影像學檢查,磁振造影對半月板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高達90%以上,所以對於半月板損傷首選的檢査是磁振造影,其結果對於治療方法的選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根據磁振造影可進行半月板撕裂的分度,除了能夠較好的顯示半月板,亦能清楚的顯示關節囊、前後十字韌帶以及關節骨軟骨等結構的病變。

膝關節鏡

優點是既是診斷手段又是治療手段,能直接看到關節內的病變及部位,損傷少,恢復快,診斷正確率可達95%以上。對半月板后角損傷和半月板水平裂診斷有一定難度,熟練掌握本法,需要專門的訓練和知識,這方面直接關係到診斷正確率的高低。

診斷標準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查體基本可以診斷,一般需要以下檢查:

關節間隙壓痛征

受損半月板臨近部位關節間隙壓痛,陽性率高,臨床意義最大。

麥氏試驗

仰臥位檢查,屈髖屈膝,檢查者在伸屈膝關節的過程中對小腿施加內旋內收、外展伸直、外旋外展,內收伸直等力量,如有疼痛或彈響者為陽性。該試驗是臨床應用最廣泛的檢查方法,近年來發現其陽性率低於關節間隙壓痛征。

研磨試驗(Apley試驗)

俯臥位檢查,患膝屈曲90度,檢查者在足踝部用力下壓並作旋轉研磨,在某一體位有痛感時為陽性,部分病例可陽性。

核磁共振(MR)檢查

診斷半月板損傷的重要檢查,準確率超過90%,不僅可以確診,而且可以判定撕裂形態及範圍,指導治療、復健方案的制定。

關節鏡檢查

準確性最高的檢查方法,但屬於有創檢查,一般現在只在有明確適應證時,做為治療手段應用。

鑑別診斷

關節游離體

關節內游離體可發生與半月板損傷相同的交鎖症狀,X線片可鑑別。

膝部滑囊炎

與半月板損傷的鑑別方法是向滑囊內注射氫化可的松,滑囊炎的症狀常得以緩解或消除。

治療

半月板損傷大多數是非自限性,根據損傷嚴重程度不同,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干預。處於急性期的病人,疼痛較明顯時可以服用消炎止痛等藥物緩解症狀。

治療周期
半月板損傷疾病需要短期治療4~6週,可以進行保守治療,如果病情較嚴重可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急性期單純半月板損傷

應抽去積水積血,局部冰敷,加壓包紮,石膏托固定,制動2~3週。若有關節交鎖,可用手法解鎖後石膏托固定。解鎖手法,病人側臥,醫師一手握住患足,一手固定患膝,先屈曲膝關節同時稍加牽引,扳開交鎖膝關節間隙,然後來迴旋轉腿至正常範圍,突然伸直膝關節,解除交鎖,疼痛可立即解除,恢復原有伸屈活動。急性期中有時診斷不明,不必急於明確診斷,以免加重損傷,可按上法處理後,石膏托固定,待腫脹、疼痛消退後再檢查。

未合併其他損傷的半月板損傷

先予保守治療,優點在於小裂傷有時急性期過後可無症狀,邊緣裂傷有時會自愈。具體手法為病人仰臥,放鬆患肢,術者左手拇指按摩痛點,右手握踝部,徐徐屈曲膝關節並內外旋轉小腿,然後伸直患膝,初期可在膝關節周圍和大腿前部施以滾、揉等法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血腫消散。

藥物治療

塞來昔布

用於治療成人急性疼痛,緩解骨關節炎的症狀和體徵。禁止用於心臟搭橋術後病人,心臟支架術後病人應慎用。

硫酸葡萄糖胺膠囊

適用於原發性或繼發性骨關節炎,禁止用於對本品過敏的病人。

邁之靈

適用於慢性靜脈功能不全及深靜脈血環形成,注意慎用於胃潰瘍病人。

手術治療

多數半月板損傷都應釆用關節鏡下手術治療,需結合病人具體情況選擇半月板撕裂部分切除術或者半月板縫合修復術。

半月板撕裂部分切除術

當半月板出現了完全不可修復的損傷時可以切除半月板,但是半月板的邊緣應儘可能保留。半月板完全切除後短期效果較好,但是數年後就會出現關節間隙變窄和骨贅形成等繼發性骨性關節炎的表現。

半月板縫合修復術

對於半月板周圍附著部5mm內撕裂,前後腳完好者,首先採取縫合手術,最大限度的保存半月板,以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其他治療

術後膝加壓包紮加石膏後托固定,第2天床上練股四頭肌靜力收縮,內側半月板手術者第3天開始直腿抬高,外側手術者第5天直腿抬高,並帶石膏托下地掛拐行走。10天拆線,2週去石膏,逐漸增加股四頭肌力量,第3個月開始部分訓練。復健要有計劃按規律進行,以不加重關節腫痛為標準。關節鏡手術後用大棉墊加壓包紮膝關節,術後6小時麻醉消退後,就可以開始膝關節伸屈活動和股四頭肌鍛煉。對於術前股四頭肌已有明顯萎縮者,應積極鼓勵其鍛煉,並且需待股四頭肌肌力恢復達一定程度後,方能負重和行走。

預後

半月板損傷疾病的預後與半月板自身損傷的程度範圍相關,輕者可採取保守治療,中、重度半月板損傷病人應儘早手術干預,以維持正常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半月板損傷疾病可以治癒,但病人需要注意在治療結束後1~2月進行規律複診和功能復健訓練。

能活多久

半月板損傷病人治療得當,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部分半月板損傷病人經治療1~2個月之後,通過復健鍛煉,其關節功能依然恢復不佳,可能需要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除外有無再損傷的情況。

飲食

半月板損傷病人應合理控制總熱量,合理分配營養物質,合理分配餐次,飲食上少食油膩、高脂肪,多食蔬菜、水果,少食細糧,多食粗糧。

飲食調理
  • 禁忌飲酒,減少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主要包括蔥、蒜、韭菜、姜、花椒、辣椒、桂皮等。
  • 注意多進食高維他命類食物,有助於疾病的癒合。
  • 宜吃提高機體抵抗力的食物,提倡補充胺基酸,例如多進食菌菇類、木耳、蘑菇等。

照護

半月板損傷治療後病人應注意休息,適當進行功能鍛煉,避免恢復期間劇烈運動,保持心情愉悅,不用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護理

觀察傷口部位

注意傷口敷料有無滲血滲液,如浸濕及時更換。

術後活動

術後3d內,除日常生活外,儘量減少下床活動,需下床時以助行器輔助。患肢少負重,以後逐漸增加活動量。

功能鍛煉

靜力股四頭肌訓練

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下肢伸直,持續收縮股四頭肌6~10s後放鬆,稍作停頓,再反覆練習20次,每天2~3遍。

直腿抬高訓練

病人取坐位,雙手支撐床面,伸直膝關節,收縮股四頭肌,將下肢抬高15~20公分,保持6~10s後放鬆,反覆練習20次,每天2~3遍。

膝關節屈伸訓練

  • 膝關節足跟貼床面滑動,主動屈伸20次,每天2~3遍。
  • 訓練完畢給予局部冰袋冰敷30min,抬高患肢高於心臟水平約30min,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患肢腫脹。
病情監測

一個月定期前往門診複診,建議中、重度病人完善核磁共振檢查,觀察病情恢復情況。

心理護理

臨床注意鼓勵半月板損傷病人放鬆心情,使其學會轉移注意力來緩解疼痛,不要過分緊張,對於疾病的治療有信心。

預防

預防半月板損傷,運動前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將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充分活動開。要加強股四頭肌的力量練習,使落在膝關節的負擔量減少。另外,不要在疲勞狀態下進行劇烈的運動,以免因反應遲鈍、活動協調性差而引起半月板損傷。

初期篩檢

對初次發生半月板破損的病人在感動無法自行緩解的疼痛時,尤其是出現彈響的病人應就診完善體格檢查,必要時加做磁振造影檢查。

預防措施

運動前的熱身

在劇烈運動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使身體各部分發熱,減少關節黏滯性,增強其內部各組織的活動性。

合理安排運動量

不讓膝關節局部負荷過大,防止髕骨勞損,並且在訓練後保證有足夠的恢復時間,可有效防止半月板損傷。

加強對膝關的功能鍛煉

除了增強膝關節肌肉力量外,還應該加強膝關節周圍的韌帶、半月板的力量、柔韌和彈性的鍛煉。在平時的訓練中,可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使其功能增強,達到預防損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