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麥粒腫

概述

麥粒腫是在瞼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分泌物瀦留的基礎上而形成的瞼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腫,是一種特發性慢性非化膿性炎症。此病進展緩慢,皮膚表面可見隆起,也在眼瞼上可觸及堅硬腫塊,一般無壓痛,有復發傾向。

就診科別:
眼科
英文名稱:
chalazion
疾病別稱:
瞼板腺囊腫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瞼結膜充血、視力下降
治療周期:
長期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眼瞼無痛腫物、暫時性的散光、異物感
好發人群:
學齡兒童、30~50歲的成年人
常用藥物:
糖皮質類固醇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病理學檢查

病因

麥粒腫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於瞼板腺及其周圍組織炎症,導致腺體分泌出口阻塞,引起分泌物瀦留,從而在眼瞼形成囊腫。

主要病因
  • 慢性結膜炎或瞼緣炎等眼部炎症導致瞼板腺分泌受阻。
  • 皮脂腺和汗腺分泌功能旺盛或者缺乏維他命A,可使腺上皮過度角化,阻塞腺體出口,導致分泌物瀦留,從而形成囊腫。
  • 可能與患有高膽固醇、瞼板腺導管內結石等其他疾病也有關係。
誘發因素

炎症感染

眼部感染炎症可以導致瞼板腺分泌受阻,引起分泌物瀦留。

內分泌代謝異常

皮脂腺或汗腺分泌功能過於旺盛,可以引起腺體出口阻塞。

缺乏維他命

缺乏維他命A可使腺上皮過度角化,阻塞腺體出口。

流行病學

麥粒腫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兒童和成人均可發病,好發於學齡兒童和30~50歲的成年人。

好發人群

學齡兒童

此年齡段的兒童免疫力較差,個人衛生意識差,玩耍後用髒手揉眼睛,易感染炎症。

30~50歲的成年人

此年齡段的成年人易患麥粒腫,多與其作息不規律、睡眠不足、用眼過度或患有角膜炎、結膜炎等眼部慢性疾病,未及時矯正屈光不正等因素相關。

症狀

麥粒腫是位於眼瞼部的韌性腫塊,病灶大小因人而異。病灶小的時候可無特殊症狀,只有皮膚隆起,逐漸變大時可進一步導致不同的症狀或表現。

典型症狀
  • 初期可僅表現為眼瞼上的腫塊,無壓痛,與皮膚無沾黏,無其他特殊症狀。
  • 隨著眼瞼部淤積的油脂增多,腫塊逐漸變大,可出現沉重感、異物感、視物遮擋、視物模糊等症狀。
  • 繼發感染者可發生瞼腺炎,並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
其他症狀

當腫塊壓迫眼球時會出現短暫性散光、視線遮擋或視物模糊等症狀。

併發症

麥粒腫繼發感染

麥粒腫發生繼發感染時,患處多有腫脹感,觸摸時有壓痛,查體可見瞼結膜充血。宜儘早治療,避免病情進展,必要時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

麥粒腫壓迫症狀

麥粒腫腫塊體積過大時,可能會壓迫眼球,產生暫時性的散光,有時會影響視線,也可能會引起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表現。

看醫

麥粒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病情進展、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較為重要。對於高危人群,應多注意自己的眼部情況,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對於有疑似麥粒腫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體檢起重要作用,應該重視體檢中的眼科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眼科的異常檢查結果,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眼瞼腫塊,並出現沉重感、視物模糊等表現,高度懷疑麥粒腫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麥粒腫的病人,若出現眼部劇痛、視力下降,甚至失明,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眼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出現意外事故導致外傷等情況,可以去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最近是否有過熬夜的情況?
  • 腫塊什麼時候發現的?發現時體積有多大?
  • 目前都有什麼不適?(如眼部異物感、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等)
  • 既往有過其他病史嗎?
  • 近期有使用過哪些藥物?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檢查眼瞼部腫塊的位置、大小、質地以及與周圍組織的沾黏情況等方面,還應結合病人的首次發現時間、發病以來腫塊的生長情況,以及患病部位有無異常感覺等,對疾患進行綜合判斷。

病理學檢查

對於反覆發作的或老人所患有的麥粒腫,需要切除腫塊進行病理學檢查,以排除瞼板腺癌。

細菌培養

可以通過採取眼部分泌物做細菌培養檢查,常常可以培養出葡萄球菌。

診斷標準
  • 初期病人通常無自覺症狀,多在眼瞼下皮觸摸到皮膚隆起,無壓痛,與皮膚無沾黏,翻轉眼瞼可見結膜面有紫紅色或黑紅色的局限隆起。
  • 當腫塊進一步生長增大時,可出現異物感、視物遮擋、視物模糊等症狀。
  • 腫塊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紅、腫、熱、痛等表現。
  • 應結合查體、輔助檢查及病人既往病史進行綜合診斷。
鑑別診斷

麥粒腫

麥粒腫又名瞼板腺炎,是由於細菌感染導致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常有紅、腫、熱、痛等表現,疼痛較為明顯,可在睫毛根部、眼瞼邊緣見到白色膿點,也可伴有發熱症狀。

瞼板腺癌

瞼板腺癌又稱麥氏腺癌,是眼瞼部常見的惡性腫瘤,初期症狀不明顯,多表現為皮下結節,與麥粒腫表現極為相似,結節繼續生長可形成潰瘍,出現菜花樣腫物,觸之易出血,也可影響視力,病理學檢查可找到癌細胞。

治療

麥粒腫應早發現、早診斷、儘早就醫,進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並對疾病進展情況進行日常監測,同時建議對麥粒腫病人及高發人群或家屬進行健康宣教。

治療周期
麥粒腫疾病進展緩慢,可反覆發生,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一般治療
  • 初期可以進行熱敷治療,可以用溫度保持在40℃左右的毛巾每天熱敷3~4次,每次的時間為10~15分鐘。
  • 小的囊腫無需治療,一般會自行恢復正常,可隨診觀察,若出現疼痛不適、視力下降等表現時應及時就診。
藥物治療

糖皮質類固醇

局部注射糖皮質類固醇,適用於體積較大的麥粒腫,在手術前適當縮小腫物體積,以減小手術損傷範圍。具體用量和用法應由醫生結合個體病情差異,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

麥粒腫切除術

適用於不能自愈,且影響視力和外觀的病人,一般從結膜面進行手術,可以直接移除病變,術後對切口部位進行加壓止血,在結膜囊內塗抹抗生素眼膏預防感染。腫塊切除術後應注意保持切口清潔、乾燥,遵醫囑定期換藥。採取從結膜面手術方式時無需拆線,根據個體差異,採取從皮膚面手術方式時,通常於一周後拆除縫線。

麥粒腫清除術

對於已經自行破穿、有肉芽腫組織突出的麥粒腫也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此類型病人術後恢復良好,切口基本在術後一月後癒合,一般不會影響視力和外觀。

預後

麥粒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般預後較好,通常不影響外觀和造成眼部功能損害。但在治療不及時、手術操作不當、病人術後護理不當時,也可導致併發症和後遺症,影響眼部外觀和功能,可造成眼部皮膚疤痕、視力永久性喪失等改變。

能否治癒

麥粒腫經早發現、早治療,一般均可治癒,但容易復發。

能活多久

麥粒腫早發現、早診斷,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可預防併發症,一般不會影響壽命。

複診

麥粒腫術後至少每周複查一次,病情好轉後可每月複查一次,病情平穩後可每年複查一次,如有眼部劇痛、視力下降等表現應立即就診。

飲食

麥粒腫病人的飲食調理以促進病人恢復健康,保持良好的營養狀態為主,增強病人免疫力,有利於抵禦細菌入侵。

飲食調理
  • 補充維他命,多吃富含維他命A、維他命E的食物。
  •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保持營養均衡。
  • 少吃炸雞、辣子雞、油燜肘子、奶油蛋糕等辛辣、油膩、高糖食物。

照護

麥粒腫病人的護理目的在於改善症狀,促進身體恢復健康狀態,還需要注意預防併發症,在發生感染或其他症狀時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

日常護理
  • 注意用眼衛生,保持眼部清潔,不用髒手、髒毛巾擦眼睛。
  • 注意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
  • 有屈光不正的病人應及時矯正屈光不正,平時也可做眼保健操來放鬆眼部肌肉。
  •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飲食,適度鍛煉,增強體質。
病情監測

密切觀察眼部腫塊的情況,當眼瞼部再次出現腫塊,或腫塊在保守治療後仍進行性增大,合併感染,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時,應及時就診,必要時可做病理學檢查,以判斷良惡性。

特殊注意事項

糖皮質類固醇會引起眼瞼緣皮膚色素的脫失,使用時需要謹慎,應謹遵醫囑,不能自己隨意更改用量和使用頻率。

預防

麥粒腫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一般可治癒,但易反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用眼衛生對預防疾病的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初期篩檢

麥粒腫篩檢的年齡

對於成年人的高危人群,應當及早進行眼部疾病的篩檢,對於學齡兒童,條件允許下也應儘早進行檢查。

麥粒腫的篩檢方法

高危人群應重點注意體檢中的眼部檢查結果,體格檢查是最簡便、廣泛的方法,宜作為常規篩檢方法。

預防措施
  • 勤洗手,保持用眼衛生,避免用不乾淨的雙手揉眼睛。
  • 眼部不要長期帶妝,不要帶妝睡覺,眼部卸妝要徹底。
  • 長期暴露在充滿灰塵場所的人群,可以戴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保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