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牙齦炎

概述

牙齦炎是由牙齒表面牙菌斑引起的牙齦軟組織非特異性炎症,是一組發生在牙齦組織的炎症病變。牙齦炎一般不侵犯深層的牙周組織,炎症主要局限於游離齦和齦乳頭。由於不注意口腔衛生及細菌感染而引起的牙齦炎症,表現有牙齦紅腫、潰瘍、極易出血、伴有疼痛、口臭及流涎,進一步發展可使牙鬆動、脫落。治療主要是清除牙垢、勤漱口、刷牙,選擇有效的抗生素、補充維他命和增加營養。

就診科別:
口腔科、牙周科
英文名稱:
Gingivit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牙齦流血、口臭、牙齦鬆軟、牙齦暗紅、牙齦增生
好發人群:
青少年、口腔衛生不良者、妊娠期婦女
常用藥物:
過氧化氫溶液、氯己定、碘製劑
常用檢查:
菌斑指數測定、牙周探診、X線片檢查
疾病分類

我國目前臨床採用IWCP1999年的病因學分型體系,將牙齦炎分為以下三大類:

慢性齦炎

屬於「僅與牙菌斑有關的牙齦炎」。本病又稱為單純性齦炎,是最常見的牙齦疾病。

青春期齦炎

是受內分泌影響的牙齦炎之一,但是菌斑仍是其主要的病因。

妊娠期齦炎

指婦女在妊娠期間,由於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齦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齦腫脹或形成齦瘤樣的改變,分娩後病損可自行減輕或消退。

病因

牙齦炎的病因較為複雜,雖然直接病因往往是牙齦組織上的細菌等微生物感染,但是局部刺激和全身因素等間接因素也會導致牙齦炎症狀的加劇。某些全身狀況改變或疾病也可以表現在牙齦上,可影響牙齦對局部刺激的反應方式和程度。

主要病因

口腔內衛生不良

其為主要原因,由於導致牙菌斑、牙結石及軟垢在齦緣附近附著沉積,從而誘發牙齦炎。

牙菌斑和局部異物

如牙結石等長期機械刺激,其是牙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齦緣附近的牙面上堆積的牙菌斑是牙齦炎的始動因子。菌斑微生物及其產物長期作用於牙齦,首先導致牙齦的炎症反應,繼而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因此,菌斑是最重要的始動因子。

其為主要原因,由於導致牙菌斑、牙結石及軟垢在齦緣附近附著沉積,從而誘發牙齦炎。

牙菌斑和局部異物

如牙結石等長期機械刺激,其是牙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齦緣附近的牙面上堆積的牙菌斑是牙齦炎的始動因子。菌斑微生物及其產物長期作用於牙齦,首先導致牙齦的炎症反應,繼而引起機體的免疫應答反應。因此,菌斑是最重要的始動因子。

誘發因素

局部因素

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牙錯位擁擠、口呼吸等因素均可促進菌斑的聚集,引發或加重牙齦的炎症。

全身因素

內分泌功能失調

對牙齦炎發生和發展的影響最為重要。牙齦是一些性激素的靶器官,牙齦成纖維細胞中含特異性的雌激素和睪丸素受體。婦女在生理和非生理情況下,激素水平的變化會導致牙周組織明顯改變,尤其在原已有菌斑誘導性牙齦嚴重存在的時候,更是如此。青春期牙齦炎也存在類似的機制。

吸菸

吸菸是人類許多疾病的一個重要病因,屬於個人行為因素。

系統疾病

如糖尿病、嗜中性白血球異常、愛滋病病人更容易罹患牙齦炎。

精神因素

精神壓力不僅降低了機體的抵抗力,而且可以改變個體的生活方式,如可能忽略口腔衛生,致使菌斑堆積過多而加重牙齦炎。

流行病學

本病患病率高,國內外調查資料顯示,人群中牙齦炎的患病率在60%~90%之間。另外,兒童和青少年中患病率高。由於兒童在3~5歲時就可能患上牙齦炎,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率和嚴重程度也在逐步增加,到青春期時達到高峰,17歲以後患病率逐漸下降。

好發人群
  • 口腔衛生狀況不良者。
  • 兒童與青少年。
  • 妊娠期婦女。
  • 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者。
  • 長期吸菸人群。
  • 本身患有系統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病人。

症狀

牙齦炎的典型症狀就是刷牙或咬硬物時牙齦流血,這也是牙齦炎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有些病人可能出現局部癢、脹、不適,有口臭等症狀。近年來隨著社會交往的不斷增加,口腔異味也是病人就診的重要原因和常見的主訴症狀。

典型症狀

慢性牙齦炎

游離齦和齦乳頭變為鮮紅或暗紅色。牙齦變得鬆軟脆弱,缺乏彈性。齦溝探針出現明顯的出血,這對慢性齦炎的初期診斷很有意義。

青春期齦炎

主要好發於前牙唇側的牙齦乳頭和齦緣,舌側牙齦較少,發生唇側牙齦腫脹較明顯。齦乳頭常呈球狀突起,顏色暗紅或鮮紅,探診出血明顯。

妊娠期齦炎

可表現為齦緣和牙齦乳頭的炎症,也可表現為一個或多個牙齦乳頭呈瘤樣肥大。病人一般在妊娠前即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齦炎,從妊娠2~3個月後開始出現明顯症狀,至8個月時達到高峰。臨床表現與血中黃體素水平的升高相關聯,分娩後約兩個月時齦炎可減輕至妊娠前水平。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可能表現為牙齦以增生性反應為主,齦乳頭和齦緣呈堅韌的實質性肥大,質地較硬而有彈性。

看醫

牙齦炎因為患病率較高,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可以很好的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加重。針對好發人群,比如兒童和青少年以及備孕期的女性,要做好預防工作以及常規的牙周篩檢。

就醫指征
  • 對於高危人群,每年進行必要的牙周篩檢,同時根據牙齦健康指數,進行相應治療。
  • 在牙周檢查或其他情況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牙周自覺症狀,一定要儘快就醫,明確診斷,對於高度疑似牙齦炎的病人要及時進行詳細的牙周檢查。
  • 已經確診的牙齦炎病人要及時接受治療,同時對一些治療後出現的復發症狀,要儘快就診複查。
就診科別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到口腔科就診。
  • 針對牙齦炎症較重或者特殊人群病人建議到更專業的牙周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牙齦是自發性的出血還是有刺激性的出血?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牙齦紅腫、癢、不適、口臭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刷牙牙齦流血、咬硬物牙齦流血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每天刷牙的頻率?牙刷多久換一次?
需要做的檢查

探診檢查

探查牙周有無附著喪失,是與初期牙周炎進行鑑別的重要手段。探診後出血,對於牙齦炎的初期診斷很有意義。

齦溝液量測定

齦溝液量的增加,可以作為評估牙齦炎症的一個客觀指標。

X線片檢查

必要時,通過X線片觀察牙槽骨有無吸收,可以與初期的牙周炎進行鑑別診斷。

體格檢查

視診通常可見有菌斑、軟垢、牙石等附看於牙頸部。牙齦顏色由粉紅色變為鮮紅或深紅色。牙齦質地鬆軟並可有輕度腫脹,致使牙齦邊緣變厚,齦乳頭變圓鈍。

血液常規檢查

可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等引起的牙齦流血。

診斷標準

根據牙齦色澤、外形、質地、深度、齦溝液量的增多和探針出血,以及齦緣附近牙面有明顯的菌斑、牙石堆積以或存在其他菌斑滯留因素等即可診斷。

鑑別診斷

初期慢性牙周炎

初期牙周炎一般也有牙齦的炎症,如牙齦充血、紅腫,且有真性的牙周袋形成,牙周組織有附著喪失,能夠探到釉牙骨質界。另外,牙槽骨有吸收,牙槽嵴頂吸收,或者是硬骨板消失。而牙齦炎一般無牙袋形成,牙周組織消失等特徵。因此,通過視診和探診,即可鑑別初期牙周炎與牙齦炎。

治療

由於牙齦炎的始動致病因子是牙菌斑,而且同時有局部及全身促進因素的共同參與作用,才會導致牙周炎症的發生以及進一步的發展、加重。臨床中治療理念分為去除病因和防止復發兩部分,針對一些個體化的特異性反應,也可以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治療周期
牙齦炎一般經過一週至一個月(一週一次)左右的治療後就可以恢復到健康牙齦狀態。
一般治療

牙周潔治術

牙齦炎是非常常見的疾病,其病因明確,且無深層牙周組織的破壞。通過牙周潔治術(齦上潔治及齦下潔治術)徹底清除牙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滯留和局部刺激的牙齦因素,一般治療後一週左右牙齦的炎症即可消退。牙周組織中的膠原纖維新生,牙齦的色、形、質可完全恢復正常。

藥物治療

針對牙齦炎症較重的病人可以在牙周潔治術基礎上配合局部藥物治療,常用的局部藥物有1%的過氧化氫溶液,0.12%~0.2%的氯己定以及碘製劑,對於不伴有全身疾病的牙齦炎病人不應全身使用抗菌藥物。

手術治療

牙齦成形術

對於少數牙齦纖維增生明顯、炎症消退後牙齦形態仍不能恢復正常的病人,可施行牙齦成形術以恢復牙齦的生理外形。

手術切除

體積較大的妊娠期齦瘤若妨礙進食,可考慮手術切除。手術儘量選擇在妊娠4~6個月內,以免引起流產或早產。

中醫治療

中草藥牙膏和含漱液中含有的中藥成分,具有抗菌、消炎、止血的功效,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牙齦炎的症狀。但是只建議病人短期使用,因為藥物的作用非常有限,無法從根本上去除引起牙齦炎症的病因,專業的牙周治療配合有效刷牙和定期維護才是關鍵。

預後

牙齦炎是一種可復性病變,預後良好。但如果病人不能有效的控制菌斑和定期複查,導致菌斑再次大量堆積,則牙齦炎很容易復發。

能否治癒

牙齦炎可以治癒,但是極易復發。

能活多久

牙齦炎病人在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牙齦炎治療後,每6~12個月複查一次,防止復發。

飲食

飲食調理
  • 纖維含量高的蔬菜不僅有益身心健康,還可以對牙菌斑有一定程度清除作用。還可多食用粗纖維食物,能起到一定程度的清潔牙齒作用。
  • 減少各種甜食、澱粉含量高的食物攝取,可以減少牙菌斑的形成。
  • 在一日三餐之外,儘量減少進食次數,可以有效控制牙菌斑。

照護

牙齦炎病人的護理以自主清除牙菌斑為主。在完善的牙周治療基礎上,配合病人正確的日常口腔衛生護理,才能很好的控制牙齦炎的破壞。

日常護理
  • 每日刷牙2~3次,即每天起床、睡前刷牙,選用大小、軟硬適宜的牙刷。注意刷牙方法正確為刷毛與牙齦線呈45°,以旋轉的方式由牙齦向牙冠刷,每次刷2~3顆,每個部位刷約10次。注意上下排牙齒及牙齒內外面均要刷到,進行所謂「三面刷牙」。清潔咬合面時,以旋轉與來回反覆推動的方式刷,為清除舌苔,舌面也要注意刷到。進食後也應注意刷牙或清潔漱口。
  • 日常護理使用牙線等潔牙工具,清除牙面菌斑。使用牙線方法為取20~25公分長的牙線,用雙手拇指及食指操縱一段約2公分長的牙線,將牙線左右拉動,慢慢讓它滑進牙縫內,緊貼牙齒鄰面。由牙齦的最低點開始,輕輕上下呈「C」字形上下拉動,這樣不會弄傷牙齦,然後將牙線緊貼另一邊鄰面重複上下拉動的動作。如果牙線難以「滑」進牙縫可能由於牙石積聚的緣故,需讓牙科醫生將牙石清除才可使用牙線。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定期的口腔檢查,每年定期潔牙1~2次,清除牙菌斑、牙結石。
特殊注意事項
  • 建議計劃懷孕的女性儘早治療原有的口腔疾病,包括充填蛀病、治療反覆發作的牙齦炎。
  • 中老人身體抵抗力弱,口腔環境不衛生容易滋生細菌,吸菸後不開始清潔牙齒可能會使有害物質殘留,加快細菌繁殖,因此中老年男性病人應戒菸,保持口腔衛生。
  • 長期服用某些藥物而引起的牙齦組織纖維性增生和體積增大,臨床表現為牙齦外形的肥大。因此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 Phenytoin Sodium 、鈣通道阻斷劑硝苯地平和免疫抑制劑環孢菌素的病人應該注意清潔牙齒,定期進行牙齒檢查。
  • 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如早晚刷牙)只能清除牙菌斑,不能去除牙石,因此需定期到醫院口腔科進行潔牙,最好每年1次。定期潔牙能夠保持牙齒堅固和牙周健康。

預防

由於牙齦炎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所以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自主控制菌斑的形成,同時建立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預防疾病發生。

初期篩檢

牙齦炎篩檢的年齡和頻率

對於成年人的牙齦炎高危人群,宜及早開始進行牙齦炎篩檢。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的牙齦炎高危人群,宜從12歲開始,但青春期提前的個體則推薦從青春期開始。首次篩檢結果正常者,宜每年至少重複篩檢一次。

牙齦炎篩檢的方法

對於具有至少一項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應進一步進行牙周探診出血測定檢查或齦溝液量的測定。其中牙周探診出血測定是簡單易行的方法,宜作為常規的篩檢方法,但有漏診的可能性。如果病人牙齦質地堅韌,或長期抽菸,可能存在探診出血不明顯。

預防措施
  • 刷牙時間儘量在3分鐘以上,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家長要參與口腔的維護。
  • 對於準備接受矯正牙齒治療的青少年,開展預防性的潔治和定期牙周檢查。
  • 懷孕前及妊娠初期應及時治療原有的牙齦炎,整個妊娠期嚴格控制菌斑,定期牙周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