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炎
概述
睪丸炎指睪丸或睪丸及副睪丸被病原體感染,致其發生炎症反應的過程。病原體包括細菌,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變形桿菌等以及引起性傳播疾病的沙眼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另外,通過非性傳播感染的結核桿菌、腮腺炎病毒等也可引起該病。主要表現為陰囊腫脹、睪丸疼痛等,需要根據情況給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療。
- 就診科別:
- 泌尿外科、急診外科
- 英文名稱:
- orchitis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泌尿道感染、攝護腺炎、副睪丸炎、腮腺炎
- 治療周期:
- 2~4週
- 臨床症狀:
- 寒戰、高熱、患側睪丸腫大伴疼痛
- 好發人群:
- 中老人、多個性伴侶者
- 常用藥物:
- 鹽酸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多西環素
- 常用檢查:
- 血液常規、尿液常規、陰囊超音波
急性睪丸炎
疾病急,常為血源性感染或經淋巴途經感染而成,可以與多種急性傳染病伴發,主要症狀為睪丸腫大、疼痛,可能還會有高熱。
慢性睪丸炎
慢性睪丸炎多由急性睪丸炎治療不徹底所致,也可因黴菌、螺旋體、寄生蟲感染造成,主要症狀為睪丸硬結、睪丸墜脹不適,甚至出現睪丸萎縮。
病因
睪丸炎為感染性疾病,致病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支原體、衣原體等,可通過性傳播與非性傳播。非性傳播主要是來自泌尿系統感染經尿道輸精管逆行累及睪丸所致,多合併副睪丸炎,或者其他部位的致病菌經血液、淋巴循環擴散侵犯睪丸引起。
- 尿道狹窄、攝護腺肥大或經尿道外科操作引起尿道炎、膀胱炎、攝護腺炎經輸精管逆行感染可導致急性非特異性睪丸炎。
- 其他部位細菌或病毒沿血行、淋巴途徑轉移至睪丸所致,如腮腺炎病毒經血液侵入睪丸,可導致急性腮腺炎性睪丸炎。
- 性生活過程中感染沙眼衣原體、淋球菌,睪丸擠壓外傷或外科切片檢查、取精等,均可以導致睪丸炎。
除睪丸手術引起的直接感染外,皆由其他部位炎症感染轉移所致。本病可通過性接觸傳播,尤其性生活不潔及擁有多個性伴侶者為高危人群。在非性傳播的因素中,膀胱炎、尿道炎、攝護腺炎、精囊炎等周圍器官感染以及腮腺炎病毒均可遷延致睪丸而誘發睪丸炎。
睪丸炎無地域性及好發季節規律,近年因性觀念的開放,導致性傳播疾病引起的睪丸炎發病率有所上升,伴隨我國老齡化及人均壽命的延長,因攝護腺肥大行經尿道操作導致的相關睪丸炎發病率也呈增長。
- 尿道狹窄及老年男性排尿困難者。
- 長期留置尿管、經尿道手術操作者。
- 有高危性經歷者。
- 泌尿生殖道畸形,反覆泌尿系感染者。
症狀
睪丸炎多為其他器官組織感染遷徙而來,除原發疾病的症狀外,局部炎症表現明顯。該病多急性發作,出現發病側陰囊腫脹、陰囊皮膚發紅、睪丸腫大、疼痛明顯伴沉重感,可合併同側腹股溝區牽拉痛,多伴有發熱症狀。另外,不同睪丸炎類型不同,其症狀表現也有差異。
- 慢性睪丸炎表現為睪丸瀰漫性增大,質地較硬,有輕微觸痛,而急性睪丸炎是發病側睪丸迅速腫大、疼痛,觸痛明顯,向同側腹股溝區放散,疼痛呈進行性加重。
- 急性睪丸炎病人還可表現為發病側陰囊皮膚發紅,皮溫增高。睪丸化膿,按壓時有波動感,破潰後流出膿液。
全身症狀
病人可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可達39℃,全身酸痛不適、乏力。
胃腸道症狀
部分病人還會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欠佳。
泌尿系症狀
病人可伴頻尿、尿痛,部分病人還會出現血精和排精痛。
陰囊水腫
睪丸炎症致炎性滲出,聚集於睪丸鞘膜內引起陰囊水腫。
睪丸膿腫
如治療不及時,可致睪丸局部化膿形成膿腫,需切開引流。
睪丸生精功能下降
睪丸生精小管受炎症所累,導致精子生成障礙,生育功能下降。
睪丸萎縮
睪丸組織細胞感染炎症後出現壞死,導致睪丸萎縮。
看醫
睪丸炎不及時治療會導致陰囊水腫、睪丸生精功能下降等,所以需要早診斷,足療程使用廣效性敏感抗生素治療,對症止痛。
當出現以下症狀時,應及時至醫院就診:
- 突發一側睪丸疼痛,呈持續不緩解伴發熱。
- 繼發於一側臉部腫痛後出現睪丸疼痛。
- 留置尿管或經尿道有創操作後出現睪丸疼痛。
- 尿道狹窄或老年攝護腺肥大排尿困難病人出現睪丸疼痛。
大多直接就診於泌尿外科,因發病急也可就診於急診外科。
- 什麼時間及什麼情況下發病?
- 是否有外傷?
- 是否有經尿道外科操作?
- 是否尿線細、排尿困難?
- 疼痛是否進行性加重或為一過性發作?
- 是否為臉部腫痛後出現睪丸腫痛?
- 是否合併發熱、噁心、嘔吐?
體格檢查
查看陰囊皮膚是否有發紅、水腫,輕柔觸摸睪丸是否有腫大、變硬、觸痛,有無波動感。
血液常規
查看是否為細菌或病毒感染所致,以及區分急慢性感染等。白血球及嗜中性白血球百分比升高提示存在細菌感染可能;白血球正常而淋巴球百分升高提示病毒感染可能。白血球顯著升高提示急性感染可能,如白血球增高不明顯可能為發病初期或為病毒性感染。
尿液常規
查看是否由泌尿系感染逆行所致,白血球升高提示合併泌尿道感染。
陰囊超音波
睪丸炎症感染的直接證據,可用來鑑別睪丸扭轉引起的睪丸腫痛。
核酸擴增試驗
檢驗初始尿是否存在淋球菌、支原體、衣原體。
睪丸炎根據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可以確診:
- 睪丸突然疼痛、腫大,質地變硬,疼痛可向腹股溝放射。
- 血液常規示白血球升高,嗜中性白血球百分比增高。
- 陰囊超音波提示副睪丸體積增大,副睪丸及睪丸周圍血流信號豐富即可確診。
睪丸扭轉
多見於青少年,發病突然,陰囊局部症狀嚴重,疼痛劇烈,托起陰囊疼痛多不緩解,超音波顯示睪丸血流信號消失,而睪丸炎超音波不顯示睪丸血流信號消失。
睪丸腫瘤
為無痛性睪丸腫大,而睪丸炎多伴有睪丸腫大、疼痛。
陰囊內絲蟲病
可有陰囊內硬結,但硬結位於副睪丸周圍,能與睪丸、副睪丸分開,而睪丸炎硬結存在於睪丸上。
嵌頓性斜疝
該病表現為一側陰囊腫痛,伴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肛門停止排氣等症狀,睪丸及副睪丸觸診無異常,而睪丸炎表現為睪丸腫大、疼痛,觸診壓痛明顯。
治療
尋找病因是治療睪丸炎的關鍵,細菌感染需應用抗生素治療,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療則主要以對症症狀為主。同時需解除引起原發病的病因,以避免復發。
- 臥床休息,抬高陰囊及睪丸可減輕不適。可局部冰敷(前3天)或熱敷(3~5天以後)患側睪丸部位,可減輕腫痛症狀,防止炎症擴散。
- 遵醫囑使用50%硫酸鎂溶液局部濕敷,可以減輕陰囊皮膚和睪丸的紅腫和促進吸收。
- 對於無法取得病原菌或培養陰性的急性睪丸炎病人,可採取經驗性治療,首選氟喹諾酮類藥物,如鹽酸左氧氟沙星等。待檢查結果明確後,需要根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治療。
- 對於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睪丸炎無特效藥,可給予抗病毒藥物治療,如干擾素可以抑制病毒複製,縮短病程,還可以防止睪丸萎縮。
- 對於性傳播感染的睪丸炎病人,可以肌注頭孢曲松,聯合多西環素口服。
- 部分病人還可以使用糖皮質及時改善症狀,疼痛比較明顯者可以使用止痛藥。
對於睪丸炎,一般很少採用手術干預,除非無法排除睪丸扭轉。對反覆使用抗生素治療效果差,局部腫脹明顯,合併膿腫形成的病人,則需採取切開引流或行睪丸切除術。
皮下環精索封閉法
適用於急性非特異性炎睪丸炎,併發症較少,可減輕局部的腫痛,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炎症症狀。
預後
針對病因,進行規範化、足療程治療,睪丸炎基本都可以實現治癒,該病病程較長,治療後仍需繼續觀察。
睪丸炎積極進行治療,一般可以治癒。
睪丸炎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 如果是淋病奈瑟氏菌導致的睪丸炎,治療結束3日內需要進行細菌培養,2週內進行核酸擴增試驗,以明確治療效果。
- 如果是支原體感染導致,半年內需要遵醫囑定期複診。
飲食
睪丸炎多為急性感染,伴寒戰、高熱,會對身體造成較大消耗,需要加強營養及能量的攝入。退熱治療會引起體內丟失大量液體及電解質,需給予適當補充。
- 宜食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奶、肉類等,多攝入瓜果、蔬菜,補充糖分及維他命、微量營養素等。
- 需保證每日飲水量約2000ml左右,當大量出汗時可適當增加水攝入量。
- 禁忌食用辣椒、大蒜、生薑等辛辣、刺激食物。
照護
睪丸炎若為性傳播導致,需暫停性生活,病人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清潔,避免感染。
- 保持尿道口清潔、衛生,多飲水,減少尿路感染機會。
- 潔身自好,鼓勵使用安全套,禁止危險性行為。
- 穿著寬鬆、舒適的內褲,儘量避免舉重物。
平時注意觀察陰囊或睪丸疼痛是否緩解,腫大的睪丸是否逐漸改善,如出現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 對於有尿道狹窄、泌尿生殖道畸形及危險性行為等高危人群,一旦發現睪丸疼痛需積極到醫院專科就診,避免拖延導致病情加重。尤其青少年腮腺炎後,睪丸炎可能對睪丸的生精功能造成不可逆損傷,影響生育。
- 治療過程中建議病人禁止性生活,避免通過性接觸交叉傳播。
預防
目前尚無具體針對睪丸炎的預防措施,但進行安全性行為及注射「腮腺炎」疫苗,可在不同程度上減少相關睪丸炎的發生。
- 對於尿道狹窄及攝護腺肥大引起的排尿困難病人,積極治療原發病。
- 維持每日水攝入量約2000ml,保持尿道口清潔,減少尿路感染機會。
- 完善腮腺炎疫苗注射,兒童發現臉部疼痛時建議積極至醫院就診。
- 如因病情需要長期留置導尿者,建議行膀胱造瘺術。
- 固定伴侶性行為前使用安全套,禁止危險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