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子宮頸炎

概述

子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多見於育齡婦女,為子宮頸受損傷和病原體侵襲而致。臨床上將子宮頸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以慢性炎症為多。急性子宮頸炎主要表現為子宮頸紅腫,頸管黏膜水腫,常伴尿路感染。慢性子宮頸炎有子宮頸肥大、子宮頸息肉、慢性子宮頸管黏膜炎等多種表現,治療主要是藥物治療或局部治療。

就診科別:
婦科、泌尿外科
英文名稱:
cervicitis
疾病別稱:
子宮頸炎症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泌尿系統感染、骨盆腔結締組織炎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陰道分泌物增多、異常陰道出血
好發人群:
不潔性生活人群
常用藥物:
頭孢曲松鈉、阿奇黴素
常用檢查:
白帶常規、病原體檢測、陰道鏡檢查
疾病分類

急性子宮頸炎

急性子宮頸炎是由多種病原體侵入,也可由物理因素、化學因素刺激或機械性子宮頸損傷,子宮頸伴發異物所致。

慢性子宮頸炎

慢性子宮頸炎症可由急性子宮頸炎症遷延而來,也可為病原體持續感染所致,病原體與急性子宮頸炎相似。

病因

子宮頸炎分為急性子宮頸炎和慢性子宮頸炎,急性子宮頸炎由多種病原體、子宮頸損傷、感染等因素導致;慢性子宮頸炎多由急性子宮頸炎遷延而導致。多見於育齡婦女,好發於不潔性生活人群。

主要病因

急性子宮頸炎

性傳播疾病病原體

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主要見於性傳播疾病的高危人群。

內源性病原體

如細菌性陰道病病原體及滴蟲、念珠菌等。

子宮頸損傷

性交、流產、分娩、診斷性刮宮等引起子宮頸損傷。

感染

子宮頸伴發異物持續刺激導致感染。

慢性子宮頸炎

  • 由急性子宮頸炎症遷延而來。
  • 不潔性生活等可引起慢性子宮頸炎,流產、分娩、陰道手術損傷子宮頸後繼發感染,也可不引起急性症狀,而直接發生慢性子宮頸炎。
誘發因素

雌激素水平下降

細胞糖類抗原含量降低,陰道乳酸桿菌將其轉化為乳酸減少,陰道酸性環境破壞,其它致病菌容易生長而致病。

陰道異物

長期刺激或損傷子宮頸。

化學物質的局部刺激

有部分女性為了保持陰道的衛生,會經常使用一些鹼性或者酸性的液體進行沖洗,但是過酸或者過鹼都能夠使病人引起子宮頸炎。

局部損傷

子宮頸損傷時是病人最容易受到細菌的侵犯而引起感染的時候,而女性的流產、分娩還有其他的宮腔操作都很容易導致子宮頸的損傷。有些女性為了避孕使用節育器,這種宮內的節育器也是導致病人發生子宮頸炎的致病因素。

流行病學

子宮頸炎是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多見於育齡婦女,也可見於老年婦女。近年來,由於性傳播疾病的上升趨勢,子宮頸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好發人群

本病好發於不潔性生活人群。

症狀

急性子宮頸炎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子宮頸紅腫、頸管黏膜水腫,常伴尿路感染,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化膿菌感染可向上蔓延導致骨盆腔結締組織炎,慢性子宮頸炎有子宮頸肥大、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腺囊腫和慢性子宮頸管黏膜炎等多種表現。

典型症狀

急性子宮頸炎

  • 主要表現為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陰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陰搔癢及灼熱感。
  • 若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巴氏腺受累,可見尿道口、陰道口黏膜充血、水腫以及多量膿性分泌物,常於陰道炎和子宮內膜炎同時發生。
  • 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的急性子宮頸炎症狀常不明顯,甚至無症狀,白帶增多、點滴狀出血或尿路刺激征是其常見症狀。

慢性子宮頸炎

白帶增多

慢性子宮頸炎病人可無症狀,有時白帶增多可為惟一症狀,呈淡黃色白帶,有時可帶有血絲,也可有接觸性出血,偶有分泌物刺激引起外陰搔癢不適。

下腹或腰骶部疼痛

為常見症狀,月經期、排便時加重,可有性交痛。當炎症蔓延,形成慢性子宮旁結締組織炎時疼痛更甚。

尿路刺激征

當炎症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區或膀胱周圍的結締組織,可出現尿路刺激症狀,頻尿或排尿困難。

其他症狀
  • 急性子宮頸炎病人由於炎症刺激可有性交疼痛症狀。
  • 部分病人可出現月經失調、經痛、骨盆腔沉重感等。
併發症

泌尿系統感染

可出現急尿、頻尿、尿痛。

骨盆腔結締組織炎

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化膿菌感染可向上蔓延導致。

看醫

當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膿性或異常陰道出血時應當及時就診,醫生會根據情況進行必要的血液常規、白帶常規檢查、病原體檢測等來診斷。

就醫指征

患有陰道分泌物增多、異常陰道出血,尤其有急尿、頻尿、尿痛者,下腹或腰骶部疼痛時需要及時就診。

就診科別
  • 優先考慮去婦科就診。
  • 有尿路感染病人也可至泌尿外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有無不潔性生活史?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陰道分泌物增多、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異常陰道出血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排尿痛或性交痛)
  • 既往有無疾病及其治療經過?
  • 是否採用正確的避孕方式?
需要做的檢查

急性子宮頸炎

婦科檢查

可見子宮頸充血、紅腫、黏膜外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自子宮頸管流出,子宮頸觸痛明顯。

白血球檢測

檢查子宮頸管分泌物或陰道分泌物中的白血球,急性子宮頸炎病人子宮頸管膿性分泌物抹片作革蘭染色嗜中性白血球計數>30個/高倍視野,陰道分泌物抹片檢查白血球計數>10個/高倍視野。

病原體檢測

做子宮頸分泌物抹片革蘭染色尋找致病菌,淋病奈瑟菌培養或懷疑衣原體感染時可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沙眼衣原體抗原。

慢性子宮頸炎

婦科檢查

可發現子宮頸呈糜爛樣改變,或有黃色分泌物覆蓋子宮頸口或從子宮頸口流出。子宮頸有觸痛,接觸性出血,也可表現為子宮頸息肉或子宮頸肥大。

陰道鏡檢查

子宮頸炎久治不愈、有接觸性出血、子宮頸癌篩檢異常時,可行陰道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癌前病變或初期子宮頸癌。

病原體檢測

子宮頸分泌物抹片、細菌培養或衣原體、支原體、人類乳突病毒的檢查。

子宮頸刮片

慢性子宮頸炎應常規做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子宮頸結核等疾病相鑑別。

診斷標準

急性子宮頸炎

以下兩個特異性體徵,具備一個或兩個同時具備,顯微鏡檢查子宮頸或陰道分泌物白血球計數增多,即可作出急性子宮頸炎的初步診斷。

  • 於子宮頸管或子宮頸管棉拭子標本上有肉眼可見的膿性或黏液膿性分泌物。
  • 用棉拭子擦拭子宮頸管時,容易誘發子宮頸管內出血。

慢性子宮頸炎

根據臨床表現(陰道分泌物增多、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異常陰道出血)和有流產、分娩和宮腔內手術操作史,婦科檢查見慢性子宮頸炎的病理改變,可初步做出慢性子宮頸炎的診斷。

鑑別診斷

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其實就是由於女性的雌激素分泌比較旺盛,子宮頸在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下,導致子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異位到子宮頸口,而出現子宮頸呈糜爛樣的改變,可子宮頸分泌物抹片、子宮頸刮片檢查來鑑別。

子宮頸癌

初期子宮頸癌較難以鑑別,後者組織較硬、脆、易出血,必須依靠做子宮頸刮片找癌細胞,必要時做陰道鏡檢查及子宮頸組織切片檢查進行鑑別。

治療

急性子宮頸炎主要為抗生素治療,以全身治療為主,力求徹底,以免轉變為慢性子宮頸炎。慢性子宮頸炎以局部治療為主,不同病變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治療周期
該疾病短期治療即可。
藥物治療

經驗性抗生素治療

對於年齡小於25歲,多性伴或新性伴,並且為無保護性性交等性傳播疾病高危因素的病人,在未獲得病原體檢測結果前,採用針對衣原體的阿奇黴素治療。

針對病原體的抗生素治療

單純淋菌性子宮頸炎選擇頭孢曲松鈉,沙眼衣原體感染所致子宮頸炎選擇阿奇黴素治療。因淋病奈瑟菌感染還常伴有衣原體感染,在治療時除選用抗淋病奈瑟菌藥物外,應同時應用抗衣原體感染藥物。

手術治療

子宮頸息肉

行息肉摘除術,術後將切除息肉送病理組織學檢查,但治療前必須經篩檢排除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和子宮頸癌。

物理治療

適用於糜爛面積較大、炎症浸潤較深的病人,冷凍、雷射和聚焦超音波等是主要的物理治療方法,其不像手術治療有破壞性,而且治療療程短,一般一次即可治癒,療效顯著,在月經乾淨後的3~7天就可以進行。

其他治療

若子宮頸炎病人的病原體為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應對其性伴進行相應的檢查及治療。

預後

急性子宮頸炎做到積極且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或消除症狀,防止轉變為慢性子宮頸炎,該疾病經正規治療後可以治癒。

能否治癒

子宮頸炎病人經過正規的治療,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子宮頸炎病人治療及時,規範,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治療剛開始,至少每1月複查一次,隨訪內容包括婦科檢查、白帶常規檢查,必要時行病原體檢測。

飲食

子宮頸炎病人注意科學合理的膳食,飲食宜多攝入優質蛋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飲食調理
  • 宜食用奶類、蛋類、瘦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
  •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等。
  • 忌菸酒,菸酒刺激性強,會加重炎症。

照護

子宮頸炎病人需要注意個人衛生,定時清潔外陰部,規律鍛煉提高免疫力。避免不潔性生活,感染性傳播疾病。

日常護理
  • 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疾病感染。
  • 規律鍛煉,提高免疫力。
  • 病人應該規律鍛煉,提高身體抵禦力。
特殊注意事項
  • 病人治療期間應遵醫囑禁止性生活,具體恢復時間諮詢醫生。
  • 病人應注意接受HIV和梅毒檢測。
  • 對於復發或子宮頸炎遷延不愈的病人,需要繼續評估是否再次感染病菌或其他病原體。
  • 病人需注意其伴侶是否也需要治療。

預防

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體質,避免性傳播疾病,從日常生活開始積極預防子宮頸炎的發生。

預防措施
  •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充足的睡眠,規律的飲食,多吃水果和蔬菜,適當的鍛煉,緩解壓力和緊張。
  • 良好的衛生習慣,使用公用設施時多加注意,平時穿寬鬆棉質內褲。
  • 避免多個性伴侶,避免與性病病人的發生性行為,性交時使用安全套。
  • 避免和生殖器潰瘍和陰莖有分泌物的伴侶進行性生活。
  • 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應注意血糖水平。
  • 避免使用衛生棉條,否則可能刺激陰道和子宮頸而誘發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