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口狹窄
概述
肺動脈口狹窄指右心室漏斗部、肺動脈瓣或肺動脈總干及其分支等處的狹窄,可單獨存在或作為其他心臟畸形的組成部分,如法洛氏四重症等。肺動脈口狹窄以肺動脈瓣狹窄最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勞動耐力差、乏力和勞累後心悸、氣急等症狀。肺動脈口狹窄的病人若能夠積極治療,可完全治癒,不影響病人壽命。
- 就診科別:
- 心血管內科
- 英文名稱:
- Pulmonary Stenosis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心臟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
- 治療周期:
- 1~2月
- 臨床症狀:
- 心悸、勞動後氣急、勞動耐力下降、疲勞
- 好發人群:
- 胚胎時期母體感染風疹病毒的病人、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老年病人
- 常用藥物:
- 碳酸氫鈉、青黴素
- 常用檢查:
- 心電圖、超音波心動圖、X線
病因
肺動脈口狹窄絕大部分人群是先天性的,即病人出生就存在的缺陷,也常常伴發於其他心臟或者非心臟的先天缺陷,好發於胚胎時期母體感染風疹病毒的病人。
肺動脈口狹窄絕大部分人群是先天性的,在胚胎時宮內發生感染是單純肺動脈口狹窄的最主要原因,以風疹病毒最常見。在胚胎發育時期,肺動脈干內膜隆起發育為三個動脈瓣,在風疹病毒感染時動脈瓣交界發生融合呈魚嘴狀,即為膜型肺動脈口狹窄。
肺動脈口狹窄發病率約占先天性心臟病的10%左右,肺動脈口狹窄以肺動脈瓣狹窄最為常見,約占90%,其次為漏斗部狹窄,脈動脈干及其分支狹窄則很少見。且一定數量患兒在初期不表現明顯症狀,因此疾病危險因素(孕明感染等)父母應引起警惕,定期帶兒童進行體檢,早發現早治療,防患於未然。
- 胚胎時期母體感染風疹病毒的病人,病人心臟在發育階段感染病毒後將導致肺動脈瓣口發育不全。
- 患有風濕性心臟病的老年病人,屬於繼發性於其他疾病而導致的肺動脈口狹窄。
症狀
肺動脈口狹窄的臨床症狀輕重主要根據瓣口狹窄程度而定,許多輕度狹窄的患兒初期並未出現明顯症狀,直到成年後症狀才出現。中度狹窄者可有心悸感,並感劇烈活動後呼吸困難。重度狹窄者除呼吸困難外,還可出現紫紺、杵狀指以及心絞痛等心臟衰竭症狀。肺動脈口狹窄可以出現心臟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等併發症。
- 疾病初期,當狹窄不嚴重,病人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或者在體檢時醫生聽診時發現心臟雜音。
- 狹窄嚴重,隨著病情進展,右心負荷加重,病人可以出現輕度勞力活動後出現呼吸困難等症狀。
- 再進一步發展,右心功能發生衰竭,可以出現雙下肢水腫、腹脹、呼吸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同時,嚴重的肺動脈狹窄,在運動中因為肺部血液供應不足,會導致乏力、暈厥、胸痛等表現,可能出現杵狀指,口唇青紫等。
心臟衰竭
肺動脈口狹窄是因為影響了右心室向肺動脈的射血,增加右心室的阻力,久而久之會導致右心室肥厚,進一步發展會導致右心臟衰竭。
心律失常
當病人的疾病嚴重程度屬於重度狹窄時,很容易導致病人出現心律失常。
感染性心內膜炎
大多數病人由於年齡較小,容易患肺部感染,並伴發感染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為心臟內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贅生物形成。
看醫
病人當出現勞動耐力差、氣急等就醫指征時,應該立即於心血管內科就診,需要選擇多種檢查手段予以綜合評估,注意與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漏斗部狹窄相鑑別。
- 病人感到心悸、心慌,勞累或劇烈活動後呼吸困難,出現紫紺、手指或腳趾末端膨大,末端關節粗隆時,應及時就醫。
- 出現心前區或前胸劇烈疼痛,應立即就醫。
當病人出現心悸、心慌、雙下肢水腫、腹脹、呼吸困難等症狀時,應就診於心血管內科。
- 以前有心血管方面疾病嗎?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心慌、心悸等)
- 症狀出現多久了?
- 除心臟外,身體其它部位可有不適?
- 是否服用過藥物講行治療?
體格檢查
主要是採取聽診見檢查,明確病人是否有心臟雜音。
心電圖
通過該檢查可以確定病人心電圖電軸是否右偏,提示是否存在右室肥厚,以及判斷肺動脈口狹窄程度,從而制訂合理的治療方案。
X線檢查
多用於肺動脈口狹窄的初步篩檢,確定肺血流是否減少,肺動脈段是否突出。
彩色都卜勒超音波心動圖
根據對心臟各腔室血流匯聚情況及流速,動態觀察心臟的活動情況,可以提示右室漏斗部狹窄。
心導管檢查
為了判斷肺動脈口狹窄程度及類型,可檢測狹窄處近端與遠端的血壓高低,進而判斷肺動脈口狹窄類型,如果存在疾病會導致病人右心室與肺動脈壓力階差大於6.7kPa。
心血管造影
主要是右心室及肺動脈分支造影,觀察肺動脈厚度,及有無主動脈擴張,目的是明確肺動脈口狹窄類型。
- 病人出現勞累後有心悸、氣促、胸痛或暈厥等症狀。
- 體格檢查發現胸骨左緣第二肋間聞及粗糙收縮期噴射樣雜音,伴顫抖動脈瓣第二音減弱或消失。
- 心電圖:心軸右偏,P波高尖,右心室肥厚。
- X線檢查,右心室擴大,肺動脈圓錐隆出,肺門血管陰影減少及纖細。
- 彩色多譜勒超音波心動圖:右心室增大,確定狹窄的解剖學位置及程度。
- 心導管檢查:右心室與肺動脈的收縮期壓力階差超過1.3Kpa。
心房中隔缺損
病人也可表現為心悸,氣促等症狀,需要與輕度肺動脈口狹窄進行鑑別,可行彩色都卜勒檢查進行區分。
心室中隔缺損漏斗部狹窄
該病胸骨左緣第二-三肋間聽診時聞及粗糙收縮期噴射樣雜音,可行彩色都卜勒檢查進行區分。
先天性原發性肺動脈擴張
本病也可表現為氣促,暈厥等症狀,與輕型的肺動脈瓣狹窄甚相類似,鑑別診斷有一定困難,而X線示肺動脈總干弧擴張則有利於本病的診斷。
法洛氏四重症
該病包含肺動脈狹窄,心室中隔缺損,右心室肥厚,主動脈騎跨。其臨床表現為心悸、氣促等症狀,可行彩色都卜勒檢查進行鑑別。
治療
肺動脈口狹窄病人治療前首先明確病人病情的嚴重程度,判斷肺動脈口狹窄的類型及狹窄程度,輕微狹窄無需特殊治療,中至重度狹窄患兒應先行藥物治療,再進行手術治療,一般1~2個月為一個周期。
抗菌類藥物
如青黴素類藥物、頭孢類藥物,使目的是防止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及感染性肺炎。
鹼性藥物
用於糾正酸中毒,碳酸氫鈉可以中和體內有毒的酸性物質,進而改善血液中鉀的含量,提高心肌收縮能力,降低血液凝固性。
主要是包括氣球瓣膜切開術及外科瓣膜切開術,對於一些瓣膜功能良好,無明顯畸形的肺動脈口狹窄,首選氣球瓣膜切開術(微創);對於明顯瓣膜發育不良、畸形的肺動脈瓣狹窄,需要進行外科瓣膜切開術。
預後
本病積極治療預後良好,能夠治癒,並不影響壽命,若治療不及時,可危及壽命,長期肺動脈口狹窄得不到糾正,可能引起肺動脈瘤的後遺症,建議病人定期複查。
肺動脈口狹窄能夠治癒。
肺動脈口狹窄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若治療不及時,病人的壽命與狹窄程度相關,如剛出生的嬰兒如不及時手術,可隨時有生命危險。
長期肺動脈口狹窄得不到糾正,該病可能引起肺動脈擴張,形成動脈瘤。
肺動脈口狹窄輕度狹窄的病人,若總體預後良好,每年常規體檢即可,最好做心臟超音波。對於手術治療後的病人而言,更需要定期複查來評估手術治療效果,有任何不舒服隨時去醫院,一般是術後1個月、3個月、6個月複查,之後常規進行每年體檢。
飲食
肺動脈口狹窄病人術後需要合理飲食,注意多吃優質蛋白食物,限制鈉鹽和水的攝入,適當增加富含維他命的蔬菜和水果。
- 限制飲酒,避免飲用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
- 如有心臟衰竭,要減少鈉鹽和水的攝入,少吃油膩的食物。
- 對於年齡較小的病人,因為其發育不良及抵抗力較差,需要特別注意初期營養的添加,包括輔食和配方奶粉等,長大後,更要均衡飲食,肉、蛋、蔬菜水果等都要有,保證必須的營養。
照護
肺動脈口狹窄病人的護理應囑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均衡飲食、遠離菸酒、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和體重,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心態等。
- 家屬通過鼓勵以及安慰病人,減少病人對疾病的恐想情緒,使病人主動積極配合治療。
- 口服用藥,了解抗菌藥物及鹼性藥物的禁忌症,謹遵醫囑服藥,如有不適,立即就診。
可自行在家中每日監測血壓變化,如波動較大,需及時去醫院檢查。
- 在手術結束後3個月內,應適當活動,患兒避兔劇烈運動,密切注意穿刺部位,防止因傷口癒合不良而產生血腫。
- 應用青毒素類藥物抗感染時可能出現過敏症狀,嚴重者可致呼吸循環衰竭甚至死亡。兒童用藥前首先應該進行皮試。
預防
肺動脈口狹窄為先天性疾病,主要的預防措施在於避免孕期感染,其次是有危險因素的病人,如父母親患有該病,應儘早帶病人進行規律體檢,初期發現並及時治療。
許多輕度狹窄的患兒初期並未出現明顯症狀,直到成年後症狀才出現,應每年去醫院進行體檢,建議做超音波心動圖,檢出率較高。
- 母親孕期應加強鍛煉,増強體質,儘量減少孕明患病,導致宮內感染的風險。
- 對於自身患有肺動脈狹窄的思者,其子女應定期體檢,當體格檢查且發現心臟雜音,應立即進行進一步檢查,明確肺動脈口狹窄的類型及程度,並進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