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喉異物

概述

喉異物是指異物停留於喉腔,多發生在5歲以下的嬰幼兒或老年牙齒缺失、口腔黏膜不敏感者。聲門裂是上呼吸道最狹窄的部位,若較大異物阻塞則非常危險。常見的喉異物有帶尖的金屬,如別針、義齒等;動物性骨片、魚刺;植物性豆莢、草稈、蠶豆、棗核及花生米等。病人可以表現為突然發生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嘶、咽痛、發紺及嘔吐,甚至窒息、死亡。治療方法主要是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下用異物鉗取出喉部異物。

就診科別:
急診科、耳鼻喉科
英文名稱:
Laryngealforeignbody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喉膿腫、喉水腫、肺炎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嘶、喉異物感
好發人群:
嬰幼兒、老人
常用藥物:
阿莫西林、氫化可的松
常用檢查:
喉鏡檢查、喉側位X線檢查、頸部CT檢查

病因

喉異物屬於緊急需要處理的疾病,本病多因口含異物或進食時突然大聲說話或哭笑將異物吸入喉部。

主要病因
  • 進食倉促、飲食不慎是喉異物最常見原因,吃飯速度快或吃帶有魚刺、碎骨、豆類等食物時,異物容易經口墜入喉部。
  • 兒童嬉鬧、哭笑或跌倒時,若口中含有玩具或者食物,容易墜入喉部。
  • 老人假牙出現鬆動時,在咀嚼食物或者說話的過程中,脫落的假牙容易墜入喉部。
  • 咽喉部相關手術時將紗布、棉球等不慎遺留在喉部。
誘發因素

喉上神經損傷病人,如頸部外傷、手術等,導致喉部敏感性降低,易造成異物滯留咽喉。

流行病學

發病率目前無權威的流行病學統計數據。

好發人群

年齡較小的嬰幼兒

嬰幼兒易將異物塞入口中,在哭鬧時容易將異物吸入喉內。

老人

老人喉部黏膜不敏感,特別是既往腦梗塞的老人,引起喉部肌肉運動不佳,從而導致喉異物。

症狀

喉異物較小者常有喉部異物感、聲嘶、咳嗽、咳血、呼吸不順;異物較大者可阻塞喉部,導致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窒息。異物停留在喉入口,還可引起吞咽困難。

典型症狀

喉部異物感

異物卡在喉部,病人可明顯感知異物部位,活動頸部時可伴有疼痛感。

出血

由於異物比較銳利,如魚刺、棗核,刺破咽喉部黏膜組織,或者由於異物導致劇烈咳嗽,引起喉出血。

吞咽困難

由於異物較大,阻塞食道入口,病人可出現吞咽困難。

呼吸困難

異物較大時或者伴有喉頭水腫,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還會出現發紺症狀,表現為臉部發白、口唇發青,嚴重者可出現窒息。

咳嗽

異物卡在喉部,阻塞呼吸道,可導致劇烈的咳嗽。

聲嘶

異物停留在喉部,可導致咽喉水腫,引起發聲功能障礙,病人可出現聲嘶。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還可出現皮下囊腫、發熱、嘔吐等症狀。

併發症

喉膿腫

咽喉側壁受異物損傷,可引起感染,導致喉膿腫。

喉水腫

因喉部異物引起黏膜損傷,從而引起充血、水腫,病人可出現呼吸困難以及吞咽困難。

肺炎

喉異物導致劇烈咳嗽,食物殘渣或者異物可吸入下呼吸道,導致支氣管以及肺部感染,引起吸入性肺炎。

看醫

當病人出現喉異物,引起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甚至發紺的症狀時,需立即到急診科就醫,對病人應該嚴密觀察或者應用電子纖維喉鏡等檢查,緊急處理,取出異物。

就醫指征

病人明確有異物停留在喉部,如食物或者假牙等,出現喉部異物感、劇烈咳嗽、呼吸困難,需要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如果是較小的喉異物,僅出現喉部異物感,無劇烈咳嗽、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至耳鼻喉科就診;如果出現劇烈咳嗽、呼吸困難、口唇發紺,應立即至急診科就醫。

醫生詢問病情
  • 出現這種情況多久了?
  • 在什麼情況下出現的症狀?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頭暈、瀕死感等症狀)
  • 自己在家處理過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通過詳細的問診和體格檢查,尤其是視診和聽診進行初步判斷。

喉鏡檢查

喉鏡檢查可以直觀的看到喉部異物。成人在間接喉鏡下可以看到異物,兒童常需要做直接喉鏡檢查。對於位置隱蔽或體積較小的異物可以行纖維喉鏡檢查。

喉側位X線及CT檢查

若異物不透光,可以做喉側位X線及CT檢查,尤其是對於較長時間的喉異物,適用於CT檢查,可明確異物周圍是否有炎性肉芽組織包裹,確定周圍組織關係。

診斷標準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即可判斷為喉異物:

  • 具有明確的喉異物吸入史。
  • 具有典型的喉部異物感、呼吸困難、吞咽困難、聲嘶等臨床表現。
  • 體格檢查有吸氣時哮鳴音。
  • 喉鏡檢查可見聲門上異物。
  • 不能進行喉鏡檢查者(如為不透光異物),喉側位X線可以觀察到異物存在。
鑑別診斷

急性會厭炎

急性會厭炎由感染或變態反應引起,表現為全身毒性症狀以及劇烈咽喉痛、喉部阻塞感、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與喉異物難以鑑別。但會厭炎無異物吸入史,查體無異物,症狀常為會厭黏膜水腫所致。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也有喉部異物感,但起病通常不如喉異物急,亦無異物吸入史,常有晨起咳痰等症狀。通過體格檢查及喉鏡檢查可以診斷。

氣管、支氣管異物

本病因異物阻塞氣管、支氣管引起,表現為陣發性咳嗽、喘鳴和患側呼吸音減低,通過喉鏡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鑑別。

治療

喉異物的治療原則是儘早取出異物,防止窒息及其他呼吸道併發症的發生。絕大多數異物可以通過喉鏡取出,若有喉阻塞情況者,宜緊急施行氣管切開術。

治療周期
喉異物治療根據情況不同一般需數分鐘至數小時。
一般治療

異物取出

可在間接喉鏡或直接喉鏡下用異物鉗取出。間接喉鏡適用於聲門上區異物、成人或較大兒童能配合者。直接喉鏡適用於兒童及成人的各種異物。纖維喉鏡適用於小的異物,如小魚刺。

急症治療

1歲以內嬰兒

  • 應先將嬰兒面朝下放置在手臂上,手臂貼著前胸,保證孩子處於頭低腳高的位置。
  • 大拇指和其餘四指分別卡在下頜骨位置,另一隻手在嬰兒背上肩胛骨中間拍5次。
  • 觀察異物有沒有被吐出,如果沒有吐出,立刻將嬰兒翻過來,頭衝下腳衝上,面對面放置在大腿上。
  • 一手固定在嬰兒頭頸位置,一手伸出食指中指,快速壓迫嬰兒胸骨下半段位置,重複5次之後將孩子翻過來重複步驟一,直至將異物排出為止。

1歲以上兒童及成年人

病人站立時

施救者應於病人身後,兩臂繞至病人腰前抱緊,一手握拳,可略高於臍上、肋緣下,另一手與握拳的手緊握,並以突然的快速向上衝力,向病人腹部加壓(必要時可反覆數次),異物可從喉噴向口腔,衝出體外,注意勿擠壓胸部。

病人坐位時

術者可在椅子後面取站立或跪姿,施用上述手法。

病人臥位時

先將其翻至仰臥位,臉偏向一側,然後施救者跪姿跨於病人兩胯處,以一手置於另一手之上,下面手的掌根部按於病人肚臍與肋骨之間,以快速向上向內衝力擠壓病人腹部。

病人自救時

以自己握拳的拇指側置於腹部,另一手緊握這隻手,同樣快速向內向上衝壓肚臍與肋骨中間的位置,將異物噴向口腔而排出體外。

藥物治療

喉異物取出後,可予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糖皮質類固醇如氫化可的松噴霧吸入,防止喉水腫、支氣管炎及肺炎發生。

手術治療

少數病人可能需要手術治療,方式主要有甲狀軟骨切開取出術、環甲膜切開取出術以及氣管切開取出術,其中前兩者適用於聲門下異物、特殊異物以及經口取出失敗者。而有喉阻塞現象者,宜急施行氣管切開術,改善通氣,待呼吸困難緩解後再於喉鏡下取出。

預後

對於喉異物病人,如果是較小異物,及時取出,解除梗阻,一般預後良好。少數病人未進行及時救治,導致窒息,可能會引起病人死亡。

能否治癒

喉異物及時取出並解除梗阻者可以治癒,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

能活多久

若可以及時解除梗阻,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若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出現死亡。

複診

喉異物取出後一般無需複診。

飲食

飲食調理

病人注意清淡飲食,以促進喉黏膜的快速恢復,嬰幼兒應儘量減少進食花生、瓜子、棗等食物,老人應避免進食大塊、不易咀嚼的食物。

照護

日常護理
  • 成年人應該在進食時避免說話、嬉笑,以免魚刺等異物嵌頓於咽喉部。
  • 如果併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注意按醫囑服用相關藥物,期間避免飲酒和吸菸。
  • 手術病人注意避免頸部切口沾水,注意衛生,避免感染。
病情監測

經喉鏡治療病人需密切觀察24小時。經手術治療病人,需密切觀察2~3天,謹防喉頭水腫、傷口血腫及窒息症狀,一旦發生呼吸困難應立即就醫。

預防

喉異物是最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重在預防。日常注意避免食物的吸入,加強幼兒的看護,可有效避免本病的發生。

預防措施
  • 避免嬰幼兒進食瓜子、花生、棗及豆類食物,避免將小玩具含入口中。
  • 進食時避免嬉笑打鬧以及講話。
  • 老人應在睡覺時取出活動義齒,如果是固定義齒,平時注意觀察,出現鬆動的情況,及時修復。
  • 加強對昏迷及全麻病人的護理,及時取出活動義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