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包莖

概述

包莖是指包皮外口過小,包皮不能上翻的情況。這種疾病的發生率較高,有一定自限性,有自愈可能。通過經常外翻龜頭,撐開包皮外口可自愈。如果不能自愈,需要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會影響局部衛生,嚴重者甚至造成感染、排尿困難、癌變。包莖受病理性因素影響,成年人也有發作可能,不可輕視。

就診科別:
泌尿外科、男科、兒科
英文名稱:
phimosi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陰莖頭包皮炎、陰莖癌
治療周期:
需要短期治療20~30天
臨床症狀:
性交疼痛、嵌頓包皮、排尿困難
好發人群:
兒童、包皮過長、反覆發生包皮炎者
常用藥物:
紅黴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硼酸水溶液
常用檢查:
體格檢查
疾病分類

根據發病原因分類

先天性包莖

也稱為生理性包莖,多發於四歲以下的兒童,具有較高的自愈概率,自愈後可能留下包皮過長等併發症。

後天性包莖

也稱為病理性包莖,多發於成年人,與病理性改變有關,多伴隨嚴重臨床症狀或基礎疾病。

根據嚴重程度分類

  • Ⅰ級:表現為包皮能上翻至冠狀溝,但可見狹窄環。
  • Ⅱ級:表現為包皮可部分上翻,可見部分陰莖頭。
  • Ⅲ級:表現為包皮可部分上翻,僅可見尿道口。
  • Ⅳ級:表現為包皮完全不能上翻。

病因

新生兒剛出生時,包皮包裹龜頭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陰莖發育,包皮退至龜頭冠狀溝處,或者龜頭仍被包皮包裹,但可以輕鬆翻出。有部分病人包皮外口狹小,缺乏彈性導致龜頭不能輕鬆翻出,這是導致包莖的主要原因,還有部分病人出現此類症狀是由於病理性改變引起。

主要病因

先天性包莖

先天性包莖又稱生理性包莖,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胎兒在發育過程中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的相互融合狀導致,但出生後在雄激素作用、上皮細胞角化、陰莖生長發育、包皮垢堆積以及陰莖間斷性的勃起等因素的作用下,包莖可逐漸消失。包皮外口狹小、龜頭不能翻露是導致先天性包莖的主要原因。

後天性包莖

包皮炎症反覆發作,容易導致包皮口形成疤痕性攣縮,使包皮口縮小,引發包莖。還有部分病人用力拉伸使陰莖受到機械性損傷,導致生殖器官結構、形狀發生改變,可能會導致後天性包莖。

誘發因素

生理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包皮皮膚出現皺紋和鬆弛。如果男性的勃起次數較少,就有可能誘發包莖。

疾病因素

如果患有糖尿病、陰莖頭包皮炎等,就很有可能發生龜頭炎,造成包皮腔內沾黏誘發包莖。

其他因素

如局部感染、創傷、長期反覆導尿等介入性操作以及局部衛生不佳、外界環境濕熱等,均可誘發包莖。

流行病學

包莖多發於嬰幼兒病人,到達一定年齡後,發生率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

  • 1~3歲,包莖的發生率從50%上升至89%;3~7歲,包莖的發作概率從89%降低至8%;7~18歲,包莖的發作概率從8%降低至1%;18歲以上,發病率大改為0.5%~13%。
  • 3歲左右小兒包莖自愈概率為90%,自愈後18歲以後再次發作的概率不足1%。
好發人群

包皮過長病人

包皮過長容易導致包皮垢大量堆積,會提高陰莖頭包皮炎的可能,誘發後天性包莖。

性生活不潔者

性生活不潔的人群,患有生殖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更高,容易導致龜頭附近出現紅腫、潰爛,容易導致包皮口狹窄。

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病人尿液中含有的毒素、廢物較多,容易導致大量細菌、真菌堆積,會提高生殖系統病變可能。

症狀

先天性包莖與後天性包莖的典型症狀基本類似,但後天性包莖多由病理性改變引起,可能會根據基礎疾病不同,表現出相應的臨床症狀。這些臨床症狀也是鑑別診斷時的參考依據,需要綜合考量。

典型症狀

先天性包莖

一般沒有明顯症狀,少數繼發炎症可能會出現排尿困難、嵌頓包皮等。

後天性包莖

主要症狀包皮口開裂,翻開困難,有時出現排尿困難、性交疼痛、嵌頓包皮等。

伴隨症狀

包莖可導致性交痛和勃起痛,故病人可伴隨勃起困難或性慾減退症狀。另外,由於陰莖頭無法外露,性生活時與外界無法直接接觸,敏感性、刺激性受限,可導致不排精或延遲排精。

其他症狀

先天性包莖

多發於低齡患兒,少數患兒因為包皮炎出現包皮外口紅腫、疼痛、搔癢。

後天性包莖

後天性包莖會根據基礎疾病,表現出相應的症狀。包皮炎引起的後天性包莖病人,會併發龜頭紅腫、搔癢、疼痛、潰爛,還可能會誘發全身性症狀。由糖尿病引起的後天性包莖病人,會表現包皮口反覆開裂、翻開困難,勉強翻開可能會導致嵌頓包皮,同時可伴隨糖尿病的症狀。

併發症

陰莖頭包皮炎

包莖會導致尿道口、冠狀溝有大量包皮垢堆積,會提高炎症性病變的發作概率,引起排尿困難和急性尿滯留,嚴重者還可導致尿路感染和腎功能損傷。

陰莖癌

反覆發作的陰莖頭、包皮炎,會對生殖系統環境產生嚴重損傷,慢性刺激提高癌症的發作概率。

陰莖遲緩

過窄的包莖可導致小兒陰莖發育遲緩,對小兒有一定的危害。

腹股溝疝氣

因包莖導致的經常排尿困難可能會增加腹壓,引發疝或者直腸脫垂等。

看醫

大多數先天性包莖患兒年齡較小,無法自主就醫。要求家長提高警惕,儘量在孩子4歲以前完善基礎檢查,降低包莖發作風險。成年人頻繁發作生殖系統疾病,出現排尿困難、性交疼痛症狀,應該及時就醫檢查。

就醫指征
  • 新生兒出現包莖症狀應該及時就醫,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干預,可以提高自愈的可能。
  • 病人經常發作包皮炎、嵌頓包皮,並且存在排尿困難症狀,應該及時就醫。
  • 病人嵌頓症狀長時間不能回復,導致龜頭腫脹、顏色變紫、變黑,應該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當病人出現包皮翻開困難、嵌頓包皮、排尿困難、性交疼痛時,可去泌尿外科、男科就診。
  • 若病人糖尿病症狀較為嚴重,可以在泌尿外科診斷後,去內分泌科進行相關檢查、治療。
  • 若病人為兒童,出現嵌頓包皮,可去兒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是否有生殖系統疾病史?
  • 什麼時候發現相應症狀的?
  • 有過尿路感染或排尿困難嗎?
  • 出現症狀採取過什麼治療措施?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確診包莖只需做體格檢查即可,由於包皮口狹小,或包皮與陰莖頭沾黏,使包皮不能向後翻開露出尿道口和陰莖頭。如果包莖病人併發炎症性病變,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完善血液常規檢查、微生物培養檢查。但這些檢查的目的在於治療併發症,而並非包莖。

血尿液常規檢查

進行該檢查,主要是排除病人是否存在感染情況。若白血球升高,說明可能伴有泌尿系等感染。

淋球菌抹片或培養檢查

包莖伴局部膿性分泌物者可明確分泌物性質,並予以對症治療。

HIV檢測

如包莖伴有局部破潰,考慮合併梅毒螺旋體等性病感染者可行HIV等相關檢測。

病理切片檢查

包莖伴局部腫物者可予以局部病理切片檢查等檢查,以判斷是否有菜花或癌變。

血糖檢測

肥胖的包莖病人,如反覆發生陰莖頭包皮炎者可能合併糖尿病存在。因此,可檢測病人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等,以明確是否伴發糖尿病。

診斷標準

在體格檢查中發現包皮外口過小,緊箍陰莖頭部,不能向上外翻。或者包皮可以勉強外翻,可嵌頓於冠狀溝處無法恢復,即可診斷為包莖。

鑑別診斷

包皮過長

包皮過長和包莖一樣會表現出包皮外口過小,緊箍陰莖頭部的症狀,但包莖病人包皮不能外翻,包皮過長病人的包皮能夠外翻,而且能夠恢復。

隱匿陰莖

隱匿陰莖病人的包皮可能在正常範圍內,但由於陰莖位置特殊,需要在年紀較大、陰莖位置恢復後才能做出準確判斷。隱匿陰莖者包皮外觀呈鳥嘴狀,陰莖皮膚向內側擠壓時可見陰莖根。隱匿陰莖者包皮可以外翻,而包莖者包皮不可外翻。

治療

包莖主要依賴於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對已經發生的器質性病變並沒有明顯效果。但先天性包莖如果能夠介入藥物治療,可以提高自愈概率,減輕病人痛苦,預防併發症產生。

治療周期
包莖可以治癒,需要20~30天的短期治療,如果短期治療效果較差,需要進行手術。
保守治療

包皮口擴張

包皮口擴張包括手法擴張、血管鉗等器械擴張及擴張器擴張等方法,適用於無感染及纖維化的兒童原發性包莖病人。

手法翻轉復位

發生嵌頓包皮者需緊急手法翻轉復位,包莖病人如果自己強行上翻包皮可形成嵌頓包皮、包皮撕裂或疤痕狹窄等,從而導致嵌頓包莖或病理性包莖的形成。

藥物治療

抗生素藥膏

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可以有效預防細菌感染等炎症性病變。

液狀石蠟

在治療時,主要依靠藥物的潤滑特性,避免在剝落包皮時產生皮損。

硼酸水溶液

可以和液狀石蠟、抗生素藥膏一起使用,可以對先天性包莖起到改善作用。

類固醇軟膏

配合手法包皮口擴張,類固醇軟膏可改變狹窄包皮口局部皮膚的彈性及柔軟度,使包皮口鬆弛陰莖頭部逐漸顯露。

手術治療

包皮環切術

包皮環切術是治療包莖最有效的手段,絕大多數病人都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治療。這種手術術式在一週左右就傷口可以徹底痊癒,病人承受痛苦較小,還可以預防包皮炎、陰莖癌等生殖系統疾病的產生。

尿道外口切開術

尿道外口切開術臨床比較少見,主要治療由於長期包莖導致的尿道外口狹窄。對於此種病人,需要在包皮環切基礎上進行尿道外口切開術。

包皮成形術

已皮成形術可使包皮口增寬,使陰莖頭部外露。常見的包皮成形術包括包皮背側切開術、包皮局部切除術、包皮背側切開成形術、Y-V成形術、T-V成形術等。包莖成形術的常見併發症包括出血、感染及包莖復發。

包皮口擴大術

該手術是指不切除包皮,僅通過手術擴大包皮口而達到治療效果。

預後

包莖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年紀較小的病人有自愈的可能。成年人患有包莖大多由病理性因素引起,此類病人自愈的可能性較低,需要介入手術治療切除部分組織,以釋放龜頭壓力。

能否治癒

包莖發現後及時治療,通常能治癒。

能活多久

包莖一般不會影響到病人的自然壽命。

複診

包莖的診斷主要依賴體格檢查,未採用手術治療的病人居家自行檢查即可。已經手術的病人可在術後間隔3~5天複診一次,直至創口恢復。

飲食

飲食對於包莖病人的影響較小,但當包莖誘發併發症或採取相應治療手段後,選擇合適的飲食方式對減輕症狀、促進病情恢復,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包莖病人具體的飲食方案,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

飲食調理
  • 包莖病人併發包皮炎時,應當注意避免攝入辛辣、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胡椒、韭菜、芥末等。
  • 包莖病人手術後,可以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可有效促進創口恢復,如魚、蛋、牛肉等。
  • 由糖尿病引起包莖的病人,生活中應當注意控制含糖物質的攝入。

照護

包莖病人在生活中應當注意衛生,無論是生理上的衛生、行為上的衛生,還是心理上的衛生,都應該格外重視。年紀較小的病人無法進行自我管理,需要介入家長的幫助。

日常護理

注意個人衛生

包莖病人需要做好個人衛生,積極對生殖器官進行清洗,可以降低炎症性病變的發生概率,防止症狀加重。

避免性生活

包莖病人要杜絕不潔性生活,否則可能會加重症狀。而且不宜強行上翻包皮,避免發生嵌頓、局部撕裂等情況的發生。

特殊注意事項
  • 後天性包莖病人在發生性行為的時候,要注意力度適當,否則容易造成包皮撕裂。
  • 包莖可能會影響到病人的心理健康,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要注意進行心理干預。
  • 生理性包莖病人應定期複查隨訪,注意病情變化,如進展為病理性包莖應及時手術治療。
  • 繼發性包莖及成人包莖病人應及時就醫治療。

預防

先天性包莖的預防需要家長的幫助,後天性包莖的預防主要依賴於病人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對基礎疾病的控制,是預防包莖的有效手段。

初期篩檢

成年人發現自己出現包皮無法翻轉、排尿困難症狀後,可以自行進行體格檢查。2~4歲的患兒,需要家長幫助進行初期檢查。

預防措施
  • 做好日常清潔是預防包皮炎症的有效手段,清洗包皮時要注意將包皮上翻。
  • 成年人要注意對基礎疾病的控制,尤其要注意降低糖尿病對泌尿系統的影響。
  • 肥胖者要適當運動,控制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