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含牙囊腫

概述

含牙囊腫發生在牙冠或牙根形成之後,在牙胚上皮與牙冠之間出現液體滲出而形成含牙囊腫,可含一顆或者多顆牙齒,以單顆比較多見。在替牙期恆牙基本形成,即將萌出時形成的含牙囊腫也稱為萌出囊腫。臨床表現可見患側頜骨區域膨脹性生長,一般無疼痛,囊腫區對應的牙齒未萌出或者有多生牙存在,囊腫生長緩慢。一般需要拍攝X線片明確診斷,必要時還需要結合病理診斷。治療原則以外科手術為主,當出現感染時需要輔助藥物抗感染治療。本病多見於牙齒異常發育或者萌出受阻,也可由反覆炎症感染引起,主要的預防時機是替牙期,若能及時矯正牙齒有可能預防本病發生。

就診科別:
口腔科、口腔頜面外科
英文名稱:
dentigerous cyst
疾病別稱:
濾泡囊腫、萌出囊腫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臉部畸形、頜骨骨折、頜骨骨髓炎
治療周期:
3個月或者終身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缺牙、頜骨膨隆
好發人群:
10~39歲人群、替牙期兒童
常用藥物:
頭孢丙烯、頭孢地尼、甲硝唑、紅黴素
常用檢查:
口腔檢查、穿刺術、X線片檢查、血液常規檢查、活體組織檢查

病因

本病的發病病因比較複雜,大部分認為是先天牙齒發育畸形導致的,但是目前研究較少。

主要病因

遺傳因素

牙齒發育異常往往受遺傳因素影響較大,表現為病人直系親屬牙頜發育異常,存在多生牙或者先天性牙齒缺失,導致咬合關係嚴重的失調。

外界刺激因素

當牙胚形成期間,如果遇到一定的外界刺激因素,就會引起牙冠的發育障礙或者異常發育,這些刺激因素可能是胎兒時期受到放射性損傷,或者恆牙胚受到細菌感染等。

牙齒發育異常

含牙囊腫一般發生在釉質完全形成後,由殘留的成釉器發生囊性變,縮余釉上皮和牙面之間液體蓄積而形成,若囊腫發生在釉質完全形成之前,所含牙齒可表現釉質發育不全。

誘發因素

異位萌出受阻牙齒

如果口腔內存在先天缺牙情況,很可能是牙齒由於萌出障礙藏於頜骨內,並不是缺失,這些萌出受阻的牙齒日後都可能變成含牙囊腫的隱患。

替牙期乳牙炎症刺激

乳牙炎症如果未經治療,導致炎症向根尖區蔓延,有可能引發恆牙胚發育障礙,甚至引起含牙囊腫。

流行病學

頜骨囊腫本身發病率不高,但是含牙囊腫發病占比較高。含牙囊腫發病年齡高峰在10~39歲,在兒童期含牙囊腫的發生率較其他頜骨囊腫略高,男性多於女性。發病部位和年齡有關,10歲以內病人病變多位於下頜前磨牙,10~20歲病人病變多位於上頜恆尖牙、下頜第三磨牙和下頜第二前磨牙,20歲以上病人病變多位於下頜第三磨牙。

好發人群
  • 10~39歲人群,且男性多見,這類人群常常由於牙齒發育異常導致的。
  • 替牙期兒童恆牙胚容易被累及,常常由於牙齒在替換過程中,囊腫進而出現,影響牙齒的正常萌出。

症狀

本病臨床上沒有特徵性表現,與其他頜骨囊腫相似,均為緩慢性的頜骨膨脹。病人本身並無自覺症狀,甚至有可能是因為治療其他疾病時偶然發現含牙囊腫。含牙囊腫本身破壞性不強,但是如果任之繼續生長,也會引起臉部畸形。

典型症狀

含牙囊腫好發於下頜第三磨牙區和上頜恆尖牙區,囊腫生長緩慢,初期無自覺症狀或者僅發現伴有缺牙。隨著囊腫進一步生長,頜骨出現明顯彭隆,導致臉部不對稱。如果仍未治療,囊腫可引起頜骨骨質變為極薄之骨板,觸摸臉部患側可有桌球樣的感覺,併發出所謂羊皮紙樣脆裂聲,此時容易引起骨板折斷,形成病理性骨折。一般情況下,含牙囊腫主要向頰側膨脹。

其他症狀
  • 發生於上頜尖牙區的含牙囊腫可侵及上頜竇,甚至引起眼球壓迫,影響視力或者產生復視。
  • 含牙囊腫可伴有先天缺牙或有多生牙存在,常常因為拔牙或者意外損傷使囊腫破裂,可以見到囊內有草黃色液體流岀。
  • 含牙囊腫可發生感染,則出現紅、腫、熱、痛的炎症現象,也可伴有全身發熱、乏力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可引起頜骨骨髓炎。
  • 含牙囊腫可以轉變或同時伴有成釉細胞瘤存在,成釉細胞瘤內本身也可含牙,需與其鑑別。
併發症

臉部畸形

初期囊腫較小時往往無任何發覺,但是隨時緩慢生長,可引起臉部彭隆不對稱,影響臉部的美觀,病人往往因為這一併發症而選擇就診。

頜骨骨折

如果含牙囊腫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繼續任其生長,可導致大面積頜骨吸收,只剩下邊緣極薄的骨板,甚至出現病理性骨折。

頜骨骨髓炎

因為含牙囊腫在頜骨內生長,導致頜骨防禦機制出現障礙,一旦囊腫破裂感染,細菌極易累及頜骨骨髓,引起頜骨骨髓炎,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會轉變為慢性病變,遷延不愈。

看醫

因為含牙囊腫生長較為隱蔽,初期發生時,病人常無自覺症狀而延遲就醫,或者以長智齒為第一主訴前來就醫,此時需要拍攝X線片明確診斷。儘早就醫有助於預後的恢復和減少併發症的出現。

就醫指征
  • 當口腔內出現缺牙或者牙齒異位時應及時就診檢查。
  • 當臉部出現一側明顯腫大,且為硬性骨膨隆時,應及時就醫。
  • 當替牙期牙齒萌出失調,需要及時就醫。
  • 拔牙後創口不癒合,甚至出現草黃色囊液時,需要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絕大多數病人應考慮到口腔科、口腔頜面外科就診,伴發全身感染症狀病人可多科別協同治療。

醫生詢問病情
  • 平常吃飯的時候有疼痛感嗎?
  • 口腔內有咬桌球的感覺嗎?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臉部膨隆、牙齒缺失、咬合失調等)
  • 口腔內的牙齒有無收到劇烈撞擊等情況。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口腔檢查

應詳細檢查病人口腔和臉部的情況,主要通過視診、觸診和捫診來進行檢查。視診可以了解臉部外觀、畸形程度、囊腫大致形態、生長部位、體積大小以及有無咬合功能障礙,觸診可以明確囊腫的侵襲邊界、質地、有無骨折,捫診可出現桌球的感覺和聽見羊皮紙脆裂聲音。

X線片檢查

X線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透射區,邊緣清晰整齊,囊腔內含有牙冠,多為單房性,少數為多房性。

穿刺術

對觸診時有波動感的囊腫,可用注射針做穿刺檢查。穿刺可得草黃色囊液,在顯微鏡下可見到膽固醇晶體。

血液學檢查

通過血液常規檢查,觀察嗜中性白血球和淋巴球等來明確全身情況,確定有無全身感染發生。

活體組織檢查

可以從病變部位取一小塊組織製成切片,進行組織病理檢查,以確定病變性質、囊腫的類型,這是目前最為準確可靠的,也是結論性診斷方法。含牙囊腫臨床上很少在術前進行切片檢查,因為會導致囊腫的破裂,增加後期復發的可能,除非為多房性的含牙囊腫,因為容易誤診為其他腫瘤。

診斷標準
  • X線片顯示為頜骨囊腫特徵同時囊腔內含有牙冠。
  • 穿刺術抽出草黃色囊液。
  • 必要時病理檢查排除其他腫瘤。
鑑別診斷

成釉細胞瘤

大多為實質性病變,可含牙,如果囊性成分較多時穿刺檢查可抽出褐色液體,可與頜骨囊腫液多為草黃色相區別。對於多房性含牙囊腫易與之混淆,有時需依靠病理檢查才能確定。

骨化性纖維瘤

一般為較為常見的頜骨良性腫瘤,邊界清楚,臨床表現與含牙囊腫極為相似,但是X線片上可表現頜骨內為不規則的鈣化陰影,含牙囊腫不會有鈣化陰影的表現。

始基囊腫

可伴有先天性缺失牙,頜骨膨隆,捫診可有桌球樣感,囊內含有清亮液體。X線片顯示邊緣整齊的圓形或卵圓形的透光陰影,多為單房,亦可見多房,不含牙。

角化囊腫

囊內黃白色油脂樣物,X線片顯示囊腫沿頜骨長軸向生長,可含有完整牙而非單獨牙冠。

治療

含牙囊腫如果初期及時發現,是可以治癒且不易復發的,主要的治療原則是完整摘除囊腫和牙齒為主。針對病情進一步發展的病人,需要綜合的治療方法,尤其出現併發症的病人還需要考慮恢復臉部畸形或者骨折的再次手術。針對伴有全身感染的病人需要醫生有全局觀,必要時可多科別協同治療。

治療周期
治療周期為3個月左右,因為頜骨修復期是3個月,越早進行治療,恢復越快;如果臉部畸形或者出現頜骨骨折,可能會延遲病程;如果治療不及時,甚至轉為慢性頜骨骨髓炎,需要終身間歇性治療。
藥物治療

針對併發感染的囊腫,可口服廣效性抗生素,如頭孢丙烯、頭孢地尼等頭孢菌類或者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同時可以配合使用抗厭氧菌的甲硝唑或者替硝唑,但是替牙期兒童禁用甲硝唑,這與成人治療方法不同。針對已經出現頜骨骨髓炎或者全身感染的病人,應儘早給予靜脈輸液方式足量抗炎治療,同時需要配合以全身營養支持治療,防止疾病進一步惡化。

手術治療
  • 治療原則為囊腫刮治術,無論上下頜囊腫應儘可能在口內入口進行手術,防止術後臉部留下疤痕。在去除囊壁的同時,還需拔除含於囊內的受累牙。但對於兒童萌出期含牙囊腫,當患牙可能萌出到正常位置時,可保留患牙,讓其自然萌出。
  • 對於大型含牙囊腫,尤其是評估刮治後發生骨折的風險較大,也可行成形性囊腫切開術。成形性囊腫切開術亦稱為袋形縫合術,即從口內打開囊腫,切除部分囊壁及黏膜,並將黏膜與囊膜相互縫合,使囊腔與口腔相通,引流自如。由於沒有囊液聚集,消除了壓力,囊腔可逐漸自行縮小、變淺,以後可再採用手術的方法將剩餘的囊膜摘除,由於死腔不大,封閉也較容易。這一方法的另一優點是僅在口內手術即可,不必從口外做切口,其缺點是療程較長。在整個療程中應注意保持口腔衛生,並嚴密隨訪。

預後

含牙囊腫是完全可以治癒的,但是一般需要規範的手術治療來防止復發。

能否治癒

含牙囊腫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含牙囊腫一般不影響壽命,如果拖延治療,因為全身感染可危及生命。

複診

治療期間需要1周後複診,觀察囊腔恢復情況,之後可3個月複查,同時拍攝X線片檢查,伴有臉部畸形病人,可以考慮半年後複診手術修復面容,一般兒童修復手術仍儘量保守,不可操之過急,可等到頜面發育穩定後進行。

飲食

因為含牙囊腫會影響病人的咀嚼功能,故飲食上需要特殊調理,防止增加病人的不適感。

飲食調理
  • 不可吃過硬食物,這樣容易導致頜骨初期負重,影響術後頜骨修復,對於骨板較薄的病例,容易出現骨折。
  • 高鈣、高蛋白飲食可以積極促進囊腔內骨組織的生長修復。
  • 忌辣椒、芥末、醋等刺激性較強的調味品。

照護

含牙囊腫的護理主要是針對術後3個月內,需要觀察囊腔關閉情況,有無復發跡象,同時注意術區清潔,避免繼發感染,術後換藥時需要動作輕柔,避免醫源性頜骨骨折的發生。

日常護理

含牙囊腫術後骨組織癒合完成,病人應積極鍛煉頜臉部肌肉,儘快恢復正常的咀嚼功能。

病情監測

待到創口癒合後,病人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通過視診、觸診監測病情,必要時建議到口腔科拍攝X線片監測記錄骨組織的恢復。

特殊注意事項
  • 過大的含牙囊腫手術以後,因頜骨骨板較薄容易引起骨折,術後3個月內病人應格外注意保護頜骨不受外力撞擊。
  • 頜臉部外形受到嚴重影響的病人,必要時可以進行二次美容修復手術,但是兒童病人因為頜臉部發育仍在進行中,可暫緩修復手術。

預防

含牙囊腫雖被認為是先天性牙齒發育畸形引起,但是也有誘發因素存在,臨床中的預防工作可以根據這些因素來採取必要的干預措施,積極的預防工作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或者避免併發症的出現。

初期篩檢

含牙囊腫篩檢的年齡和頻率

針對替牙期兒童,如果直系親屬存在牙頜畸形,即可被定義為高危人群,需每年口腔篩檢一次,必要時拍攝X線片。針對高度疑似病患,應於疾病初期儘早口腔篩檢。

含牙囊腫篩檢的方法

含牙囊腫可以通過望診、觸診和捫診進行篩檢,針對疑似病例可拍攝X線片,必要時可穿刺抽取囊液,以上方法均可當天進行,方法簡單易行。

預防措施
  • 家長需要觀察替牙期兒童恆牙萌出情況,如果出現牙齒萌出異常,應儘快就醫,針對萌出受阻的牙齒儘早採取矯正牙齒治療,引導其正常萌出。
  • 口腔內乳牙炎症要儘早治療且不可自認為乳牙可被替換,而放棄治療,防止炎症向恆牙胚蔓延引發牙胚發育異常。
  • 成年人萌出方向異常的智齒應儘早拔除,尤其埋藏於頜骨內仍有炎症的智齒,需要手術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