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單純性皰疹
概述
單純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黏膜病,臨床上以口唇出現簇集性小水泡為特徵,有自限性,易復發。受此感染者較廣泛,幼年時受感染後即具有抗體,但缺乏終身免疫。病毒潛伏在正常體內,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即可發病,如感冒、肺炎等發熱疾患常併發本病。
- 就診科別:
- 口腔科
- 英文名稱:
- herpes simplex of oral cavity
- 疾病別稱:
- 急性皰疹性齒齦炎、復發性唇皰疹、皰疹性口炎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
- 治療周期:
- 1~2週
- 臨床症狀:
- 成簇狀小水泡、大面積糜爛、發熱、頭痛、淋巴結腫大、破潰糜爛、皰疹
- 好發人群:
- 免疫功能低下者、精神壓力過大者、發熱感冒者
- 常用藥物:
- Acyclovir 、 Valaciclovir 、 Famciclovir 、 Ganciclovir 、 Ribavirin 、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複方硼酸洛液、 Acyclovir 軟膏、西瓜霜粉劑
- 常用檢查:
- 水泡組織抹片、病毒分離培養、螢光素標記單克隆抗體、體格檢查、原位核酸雜交法和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法
原發性皰疹性口炎
初次感染單純皰疹病毒而原發的皰疹性口炎,可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發生成簇小水泡,漸漸發展成大面積糜爛。常伴有全身症狀,多發生於兒童。
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原發性皰疹性口炎癒合後復發而導致,損害多以起泡開始,常為多個成族的皰,單個皰較少見。多見於初次發作過的位置,或鄰近原先發作的位置。
病因
口腔單純性皰疹是由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通常由直接接觸或間接接觸的方式感染。勞累、情緒劇烈波動、環境改變等可致人體抵抗力下降,易於發病。
口腔單純性皰疹主要由Ⅰ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當機體遇到各種誘發因素如勞累、情緒、環境等改變時,可使體內潛伏的病毒活化,皰疹復發。
生活因素
勞累、情緒波動、環境改變、受到過多紫外線照射等。
全身疾病
如感冒發燒、感染性疾病、功能性腸胃障礙等。
妊娠
妊娠期間抵抗力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相對容易出現口腔單純性皰疹。
約30%~90%的居民血清中有抗單純皰疹病毒抗體,說明曾發生過或正在發生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約1%~10%的成人在唾液中周期性播散病毒,其中原發性皰疹性口炎以六歲以下兒童較多見,尤其是6~24個月更多,約30%~50%的原發性皰疹性口炎病例可能發生復發性皰疹性口炎,一般復發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處。
口腔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病人及無症狀的帶病毒者為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唾液及皰疹液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通過食具和衣物間接傳染,傳染方式主要為直接經呼吸道、口腔、鼻、眼結膜、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
免疫功能低下者
單純皰疹病毒可在體內大量繁殖,造成感染。
精神壓力過大者
勞累、情緒、環境等改變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活化體內潛伏的病毒,造成皰疹復發。
發熱感冒者
當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活化體內潛伏的病毒即可發病,如感冒、肺炎等發熱疾患常併發本病。
症狀
口腔單純性皰疹初期症狀表現為癢、刺痛或燒灼感,繼之黏膜充血、水腫,出現成簇的小水泡,水泡極易破潰形成淺層潰瘍,彼此融合,表面有黃白色假膜覆蓋。
原發性皰疹性口炎
多數原發感染的臨床症狀並不顯著,若進展為嚴重的齒齦炎,會有如下表現:
前驅期
原發性單純皰疹感染,發病前常有接觸皰疹病損病人的歷史。潛伏期為4~7天,以後出現發熱、頭痛、疲乏不適、全身肌肉疼痛,甚至咽喉腫痛等急性症狀,下頜下和頸上淋巴結腫大、觸痛,患兒流涎、拒食、煩躁不安。經過1~2天後,口腔黏膜廣泛充血水腫,附著齦和齦緣也常出現急性炎症。
水泡期
口腔黏膜任何部位皆可發生成簇小水泡,似針頭大小,特別是鄰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齶和齦緣處更明顯。水泡壁薄、透明,不久潰破,形成淺表潰瘍。
糜爛期
儘管水泡較小,但匯集成簇,破潰後可引起大面積糜爛,並能造成繼發感染,上覆黃色假膜。除口腔內的損害外,唇和口周皮膚也有類似病損,皰破漬後形成痂殼。
癒合期
糜爛面逐漸縮小、癒合,整個病程約需7~10天。但未經適當治療者,恢復較緩慢。患病期間,抗病毒抗體在血液中出現,發病的14~21天最高,之後抗體下降到較低的水平,雖可保持終生,但不能防止復發。
復發性皰疹性口炎
一般復發感染的部位在口唇或接近口唇處,故又稱復發性唇皰疹。復發的口唇損害以起泡開始,常為多個成族的皰,單個的皰較少見;損害復發時,總是在原先發作過的位置或鄰近原先發作過的位置。復發的前驅階段,病人可感到輕微的疲乏與不適,病損區有刺激痛、灼痛、癢、張力增加等症狀。大約在10多小時以內出現水泡,周圍有輕度的紅斑。一般情況下,痛可持續24小時隨後破裂,接著是糜爛、結痂。從開始到癒合約10天,但繼發感染常延緩癒合的過程,並使病損處出現小膿皰,癒合後不留疤痕,可有色素沉澱。
牙齦和硬齶皰疹
在復發性唇皰疹中,雖然唇部病損最為常見,但少數復發損害可影響到牙齦和硬齶,這些口腔內的復發性皰疹感染仍有自限性。
全身反應
可表現為疲勞無力、肌肉疼痛等,但在復發的皰疹損害中由於機體的免疫性使病損局限,全身反應較輕。
極少數病例,單純皰疹病毒會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表現為發熱、劇烈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
看醫
體弱者或嬰幼兒如果出現相應的口腔皰疹症狀,如口腔黏膜出現廣泛水泡、持續高熱不退或進食收到影響,建議及時就醫。
- 當發現口腔黏膜皰疹反覆發作,發作周期短,疼痛影響生活質量時,應及時就醫。
- 當發現口腔黏膜有廣泛水泡、潰瘍;口腔黏膜皰疹伴有發熱、全身肌肉疼痛、咽喉腫痛,甚至伴發嘔吐、意識障礙、腦膜刺激征等急性症狀,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口腔科或口腔黏膜科就診。
- 若病人出併發症現腦炎腦膜炎,可至神經內科就診等。
- 若14歲以下兒童出現口腔單純性皰疹,可到兒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症狀出現幾天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口腔黏膜水泡、潰瘍等)
- 是否有全身症狀?(如發熱、頭痛、疲乏不適、肌肉疼痛等症狀)
- 是否存在以下誘因?(近期精神壓力大、肺炎、感冒發熱、曬太陽、嘴唇碰傷等)
- 以前是否口腔部位是否發過小水泡?
體格檢查
問診
詢問是否有急性發作症狀,全身反應程度;詢問病情進展過程,是否有小水泡、潰瘍、痂殼等。
視診
仔細觀察口腔黏膜和口唇周圍是否成簇小水泡、大面積淺潰瘍,或口周皮膚形成痂殼。
水泡組織抹片
為非特異的皰疹病毒檢查,水泡組織抹片染色後,觀察有無含嗜酸性包涵體的多核巨細胞、電鏡檢查受損細胞中是否含有不成熟的病毒顆粒等。
病毒分離培養
為特異的單純皰疹病毒檢查,接種於人胚腎、人羊膜或兔腎等易感細胞,經1~2天的培養後,細胞出現腫大、變圓、形成融合細胞等病變,然後用免疫學的方法如用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和Ⅱ型單純皰疹病毒的單克隆抗體做免疫螢光染色鑑定。
螢光素標記或酶標記的單克隆抗體
為特異的單純皰疹病毒檢查,直接對病損抹片進行染色。
原位核酸雜交法和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法
為特異的單純皰疹病毒檢查,檢測標本中的皰疹病毒DNA,以區分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和Ⅱ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等。
- 原發性感染多見於嬰幼兒,急性發作,全身反應重,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和口唇周圍可出現成簇的小水泡;隨後,口腔黏膜形成淺潰瘍,口周皮膚形成痂殼。
- 復發性感染成人多見,全身反應輕。但口角、唇緣及皮膚仍出現典型的成簇小水泡,常與誘發因素有關,且有反覆發作病史。
皰疹型復發性阿弗他潰瘍
皰疹型復發性阿弗他潰瘍好發於成人,反覆發作,全身反應較輕。有散在小潰瘍、無發皰期,損害僅限於口腔的非角化黏膜,無皮膚損害。而口腔單純性皰疹可伴皮膚損害,損害遍及口腔黏膜各處包括牙齦、上齶、舌、頰和唇黏膜,為成促小水泡,皰破後成為大片表淺潰瘍,可以此鑑別。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
三叉神經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疼痛劇烈損害,甚至癒合後在一段時期內仍有疼痛。水泡較大,皰疹聚集成簇,沿三叉神經的分支排列成帶狀,但不超過中線。而口腔單純性皰疹有癢、刺痛、灼熱感,是成簇小水泡,皰破後成為大片表淺潰瘍,可通過疼痛症狀來鑑別。
手足口病
因感染柯薩奇病毒A16所引起的皮膚黏膜病,但口腔損害比皮膚重。手足口病可在口腔黏膜、手掌、足底出現散在水泡、丘疹與斑疹,斑疹數量不等。斑疹周圍有紅暈,無明顯壓痛,其中央為小水泡,皮膚的水泡數日後乾燥結痂。
皰疹性咽峽炎
由柯薩奇病毒A4所引起的口腔皰疹損害,臨床表現前驅期症狀和全身反應都較輕;病損的分布只限於口腔後部,如軟齶、齶垂(懸雍垂)、扁桃腺處,為叢集成簇的小水泡,不久潰破成潰瘍,損害很少發生於口腔前部,牙齦不受損害。
多形性紅斑
該病是一組累及皮膚和黏膜,以靶形或虹膜狀紅斑為典型皮損的急性炎症性皮膚黏膜病。口腔黏膜表現最常見的病變為大面積糜爛,由於黏膜水泡很快破潰造成,糜爛表面有大量滲出物形成厚的假膜。病損易出血,在唇部常形成較厚的黑紫色血痂。皮損常對稱分布於手背、足背、前臂,損害為紅斑、丘疹、水泡、大皰或血泡等。斑疹為水腫性紅斑,呈圓形或卵圓形,可向周圍擴展,中央為暗紫紅色,襯以鮮紅色邊緣,若中央水腫吸收凹陷成為盤狀者,稱為靶形紅斑,通過發病部位和體徵即可鑑別。
治療
治療原則為縮短病程、防治繼發細菌感染和全身播散,減少復發和傳播機會,可進行全身抗病毒治療、局部治療與對症和支持治療。
去除誘因
積極治療全身疾病,如感冒、發熱。勞逸結合,心理調節,避免壓力過大。
支持療法
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保證飲入量,維持體液平衡。進食困難者可靜脈輸液,補充維他命B、C等。
對症處理
疼痛劇烈者局部用麻醉劑塗擦,嬰幼兒病人高熱者可用水楊酸類藥退燒。
全身抗病毒治療
核苷類抗病毒藥
目前認為核苷類藥物是抗單純皰疹病毒最有效的藥物,主要有 Acyclovir 、 Valaciclovir 、 Famciclovir 和 Ganciclovir 。 Acyclovir 對病毒DNA多聚酶具有強大的抑制作用,不良反應有注射處靜脈炎、暫時性血清肌酸酐升高,腎功能不全病人慎用; Valaciclovir 口服吸收快,在體內迅速轉化成 Acyclovir ,血藥濃度較口服 Acyclovir 高3倍; Famciclovir 口服吸收快,在體內可轉化成 Penciclovir ,後者作用機制與 Acyclovir 相似,組織中濃度高。
Ribavirin
又稱病毒唑,是一種廣效性抗病毒藥物,主要通過干擾病毒核酸合成而阻止病毒複製,對多種DNA病毒或RNA病毒有效。
局部治療
口腔黏膜用藥對原發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單純性皰疹是不可缺少的,常使用的製劑有溶液、糊劑、散劑及含片。常見藥物有0.1%~0.2%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複方硼酸洛液、0.1%依沙吖啶溶液漱口、3% Acyclovir 軟膏、 Ftibamzone 軟膏、錫類散、養陰生肌散、西瓜霜粉劑、葡萄糖酸氯己定含片、 Lysozyme 片、華素片。當唇皰疹繼發感染時,可用溫的生理鹽水、0.1%~0.2%氯己定液或0.01%硫酸鋅液濕敷。鋅可抑制單純皰疹病毒DNA聚合酶,進而直接影響病毒的複製。同時,可用抗生素糊劑,如5%金黴素甘油糊劑或5%四環素甘油糊劑。
該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口腔單純皰疹的復發感染可用氦氖雷射治療,雷射治療可有止痛效果,並使病灶局限和上皮形成加快。
外感風熱、內火熾盛
本型表現在口腔單純性皰疹發病的初期,主證為惡寒、發熱,體溫可升達到38℃以上,頭身重痛、口渴心煩;小兒有流涎、拒食、煩躁不安等;口腔黏膜充血、水腫,或有成簇與散在小水泡,舌質淡或微紅,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有力。治則為疏風、清熱、解毒、辛涼解表,方例為加味銀翹散。同時,此期可服用中成藥,如抗病毒顆粒、板藍根顆粒等。
脾胃積熱,心火上炎
本型在臨床上多見,並多發生於口腔單純性皰疹的中期,其主證為口渴思飲、心煩不安、大便秘結、小便黃赤且短少、口痛流涎,口腔黏膜各處可見成簇與散在水泡破潰後形成的糜爛,並可融合成片。口周或口唇水泡破潰後可有滲出結痂,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洪大而數。治則為清心胃熱、養陰利濕,方例如加味導赤白虎湯;中成藥可服用口炎顆粒。
心脾積熱、陰液虧損
主證:面色憔悴、咽喉干痛、盜汗或大便艱澀、低熱或手足心熱、心煩、心悸,口腔黏膜仍有糜爛,上覆黃色假膜,舌質紅、舌苔少或無苔、少津,脈細或兼細數。本型見於口腔單純皰疹之末期,是由於疾病中心脾積熱未盡而正氣已衰的表現。治則為清心脾積熱、滋陰養液,方例如甘露飲加減。
預後
Ⅰ型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口腔單純性皰疹預後一般良好,但有極少數播散性感染的病人或幼兒可引起泡疹性腦膜炎。
能治癒,但存在誘發因素時會反覆發作復發性唇皰疹。
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當出現復發性皰疹性口炎影響生活質量,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或病毒播散至口腔外其他區域時需進行複診,對皰疹進行治療。
飲食
飲食清淡,使用易消化、富含營養的食物,忌辛辣、溫熱、肥甘、油膩、忌酸澀收斂之物。
飲食清淡,食用易消化食物
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特別是能清熱解毒的食物,如苦瓜、冬瓜、黃瓜、西瓜、番茄、扁豆、薏仁、荸薺、白菜、蕹菜、鳳梨、枇杷、梨等;對於嬰幼兒可使用布丁和優酪乳等易咀嚼、易消化食物。
多食用富含營養的食物
富含維他命B1的食物有粗糧、黃豆、豬瘦肉等;富含維他命B2的食物有粗糧、核桃仁、扁豆、葡萄乾、豆製品等;富含維他命B1的食物有谷麥胚芽、玉米、燕麥等;富含維他命E的食物有豆類、芝麻、植物油等。
忌辛辣食物
如酒、辣椒、羊肉、牛肉等。
忌肥甘油膩食物
如飴糖、肥肉等。
照護
合理用藥,注意觀察;清淡飲食,調配合理;保持樂觀,勞逸結合;加強起居,強身健體;保持口腔衛生,防止單純皰疹傳染。
合理用藥
了解各類漱口水、抗病毒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使用藥物。
清淡飲食
多吃新鮮瓜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心理調節
對於精神壓力大的病人要多加安慰,調節情緒,保持樂觀。
調整作息
平時多閉目休息,保障充足的睡眠;加強鍛煉,提高免疫力。
保持口腔衛生
三餐後漱口,起床睡前刷牙,使用漱口水漱口,防止單純皰疹發感染
防止單純皰疹傳染,不與他人公用餐具與洗臉用具,衣物及時清洗,以免交叉感染。
預防
對於預防口腔單純性皰疹,要避免接觸單純皰疹病人與有單純皰疹病史的人群,注意自我防護。對於復發性單純皰疹,目前尚無理想的預防復發的方法,主要應消除導致復發的刺激因素。
- 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洗臉用具,勤洗手。單純皰疹病毒的活動感染病人與無症狀的排毒者,他們的唾液、糞便中皆有病毒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與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同時勤洗手,加強自我防護。
- 防止紫外線過度照射,避免日光曝曬,注意遮陽防護。
- 治療全身疾病,如功能性腸胃障礙、感冒、肺炎等發熱疾病。
- 保證充足與高質量的睡眠,養成鍛煉的好習慣,提高免疫力。
- 避免過度操勞,保持樂觀平穩心情,避免情緒大起大落與情緒低落,自我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