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眼
概述
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後聚集在視網膜之前。其中軸性近視超過-6D者稱為高度近視,高度近視眼底出現種種退行、變性改變者,稱為病理性近視,眼軸變長、眼球壁尤其是後鞏膜變薄是軸性近視發展為高度近視的基礎。病理性近視可能是在眼球後段過度延伸、變薄的基礎上,發生視網膜、脈絡膜變性,其為一種退化性改變。
- 就診科別:
- 眼科
- 英文名稱:
- myopia
- 疾病別稱:
- 近視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是
- 併發疾病:
- 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
- 治療周期:
- 長期持續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遠視力下降、視力疲勞、眼位異常
- 好發人群:
- 有家族疾病史的人、學生
- 鑑別診斷:
- 遠視眼、老視眼、無晶狀體眼
- 常用檢查:
- 視力檢查、角膜檢查、散瞳眼底檢查
按照屈光特性分為
軸性近視
軸性近視指眼球的前後軸延長,平行光進人眼內聚焦於視網膜前。
屈光性近視
屈光性近視指角膜或晶狀體的屈光力強,將進人眼內的平行光束聚焦於視網膜前,見於圓錐角膜、角膜葡萄腫、球形晶狀體、小晶狀體等,以及老年性晶狀體核硬化或部分混濁所致的屈光指數增高等。
調節性近視
調節性近視指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而出現的調節緊張或調節痙攣所致的假性近視
其他原因
如眼的鈍挫傷,全身應用利尿劑、四環素、磺胺類及其他多種藥物,高血糖致晶狀體滲透壓升高等都可併發近視。
按照近視的程度可分為
- 低度近視或輕度近視,-3D以下。
- 中度近視,-3D~-6D。
- 高度近視,-6D以上。
按照病程進展及有無病理變化分為
單純性近視
多為學校性近視,發展緩慢,20歲以後基本穩定,屈光度多在-6D以下,多數眼部沒有病理改變,用適當鏡片即可將視力矯正至正常。
病理性近視
通常有遺傳因素,病程多為進行性。隨著眼球逐漸加長,近視屈光度持續增高,一般在-6D以上,其眼球的病理變化也逐漸加重。-10D以下,眼球變性不明顯者,可用鏡片矯正至正常視力,-10D以上,眼球變性明顯者,用普通眼鏡或角膜接觸鏡視力均不易矯正至正常,假如有併發症,有可能成為低視力,嚴重者可致盲。
按照調節作用參與的多少分為
假性近視
多見於兒童或青少年,病人遠視力低於正常,近視力正常。
真性近視
病人遠視力差,近視力正常。這種近視不是因為調節過強所致,而是因為其他屈光因素所引起。小瞳孔下驗光與散瞳驗光的結果差別不大。
混合性近視
病人遠視力差而近視力正常,用睫狀肌麻痹劑散瞳驗光時,其散瞳後的遠視力有所提高,但不能達到正常。散瞳後視力提高這部分為調節過強所致,即假性近視,餘下視力差這部分為真性近視,須用負鏡片矯正。
病因
近視眼的發病因素主要為先天遺傳因素及後天環境因素兩大類,先天因素是由於父母的遺傳,兒童從小就達不到正常的視力。而後天因素包括病人疲勞用眼造成的近視,如熬夜看電子設備、學習時不注意眼睛到課本的距離、熬夜學習等造成近視。
遺傳因素
我國高度近視的遺傳基本上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一般為多因子遺傳,服從遺傳規律,遺傳因素在近視眼的發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環境因素
當眼球發育成熟後,假如沒有先天遺傳因素,則環境的改變對近視的發生發展有很大影響。青少年由於調節力很強,假如近距離用眼時間太久,可引起遠視力減退,稱為「假性近視」或「功能性近視」,經過休息或用睫狀肌麻痹劑後,視力可部分或全部恢復。
青少年在發育期,由於頻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導致調節痙攣,引發視疲勞,持續發展導致視力減退,出現近視眼。
- 不同種族近視眼發病率也存在差異,黃種人發生率最高,白種人次之,黑種人最低。
- 根據調查我國的近視發病率:小學生為11.07%,初中生為19.31%,高中生為31.40%,大學一年級學生為41.31%,二年級學生為42.13%,三年級學生為47.04%。
學生
學生時期群體用眼時間相對較長,且在用眼過程中不注意休息緩解眼部疲勞,所以更容易患近視眼。
直系親屬
即父母有近視眼病人,孩子患近視眼的機率會增高,存在一定的家族遺傳傾向。
既往有視疲勞、用眼過度者
既往有視疲勞、用眼過度的人眼部休息不足,患近視眼的機率會更大。
症狀
近視眼病人一般近視力正常,主要表現在遠視力上,主要有遠視力下降、視物不清、視力疲勞、眼位異常等。
遠視力下降
近視眼的裸眼遠視力下降,近視力多不受影響。
視野縮小
病理性近視可有周邊視野縮小,特別是藍色視標較紅色視標縮小明顯,可能由屈光狀態不同、眼結點向前移位或周邊部視網膜病變所致。可出現生理盲點擴大或中心暗點、旁中心暗點,多由視盤周圍的視網膜的器質性或功能性改變所致。
對比敏感度變化
病理性近視的對比敏感度多有下降,是由視網膜血液循環障礙所致。
外隱斜或外斜視
這種症狀是由近視眼調節作用長期鬆弛,集合相對過多,二者失去生理性協調,影響了眼肌平衡所致。外隱斜者多有視疲勞的症狀,外隱斜多發展為恆定性外斜視。
瞼裂縮小
近視病人為了看清遠物,常通過皺眉、收縮眼輪匝肌使瞼裂眯成細縫,以減輕球面像差,增加焦點深度,從而提高視遠物的清晰感。眯眼動作是近視眼,特別是伴有散光者經常採用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眼球突出
這是由高度近視的眼軸顯著變長所致。
前房變深
高度近視眼由於玻璃體溶解,晶狀體失去支撐,導致晶狀體後退
瞳孔變大
由於近視者少用調節或不用調節,同時支配睫狀肌及瞳孔括約肌的同一神經衝動減少, 因而瞳孔較大。
晶狀體的變化
正常情況下,近視眼的晶狀體與非近視眼的晶狀體相同。若出現晶狀體混濁,其混濁進展緩慢,不易全部混濁,以核心混濁多見,多呈棕黃色、棕色、紅棕色甚至棕黑色等。
玻璃體變化
各類近視眼都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玻璃體的液化、變性、混濁及後脫離。
視力疲勞
在低度近視較常見,它不是因調節強引起,而是因為調節與集合不協調所致。高度近視由於所觀看的目標很近,集合作用無能為力,多採用單眼注視,反而很少引起眼疲勞。
低度、中度近視眼,其眼球一般無變性改變。而高度近視多屬於軸性近視,其伸長主要限於眼球後極部,可有輕度眼球突出、前房稍加深,玻璃體及眼底的變性改變較為顯著。
白內障
晶狀體混濁可為後極型,亦可呈核性,色棕黃,病程進展較慢。核性混濁者因晶狀體屈光力增加,可使近視程度一時性加深。
青光眼
在近視病人中,開角型青光眼患病率為正常人的6~8倍。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及可疑青光眼的比例也明顯高於其他人群。由於高度近視眼的鞏膜壁較薄,採用眼壓計測定的眼壓多數偏低,初期容易漏診。
視網膜剝離
近視眼人群中的發生率為其他人群的8~10倍,多見於中、高度近視眼(-5~-8D)。由於變性的玻璃體與有退化性變或囊樣變性的視網膜沾黏,在玻璃體長期不斷牽引下,包括外力作用下,一些部位的變性視網膜被拉出裂孔或撕裂。液化的玻璃體可從此裂口處流入視網膜下,從而使視網膜隆起而脫離。初期由於變性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引,可引起刺激徵象,如閃光感等。
看醫
近視眼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改善症狀、延緩病情極其重要,尤其對於有近視眼家族史、既往有視網膜疾病病史、長期用眼過度等,要定期進行視力檢查。對於有疑似近視眼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 對於高危人群,定期體檢非常有必要,重視體檢中的視力檢查。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視力異常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視力、視野異常,並出現視物不清、眼前黑影、頻繁閃光等症狀,合併近視眼特別是高度近視者,應及時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眼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頭暈、頭痛到神經內科就診。
- 如出現突發失明、昏迷可到急診科就診。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視物不清、視力下降等)
- 有沒有家族遺傳病史?
- 出現這種症狀多長時間了?
- 平時生活中用眼習慣科學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視力檢查
主要檢查是否存在近視,確定近視度數,確定是否存在散光以及散光的度數、配戴眼鏡後的視力。
角膜檢查
主要為角膜的厚度測量、角膜地形圖分析以及角膜彎曲情況等,排除角膜疾病,同時初步判斷近視的病因。
散瞳眼底檢查
對於高度近視除了基礎視力檢查外,應充分散瞳,詳細檢查眼底周邊部視網膜是否有變性區和視網膜裂孔,測量眼壓以及黃斑區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等。
- 臨床表現:眼視力明顯下降,病人視物不清晰。
- 檢查:眼軸變化,正常人群眼軸24mm,超過24mm的眼軸與近視有關,可作為診斷近視的依據。
遠視眼
遠視病人未矯正前為了獲得清晰視力,往往將物體移近,瞼裂縮小,以便使視網膜像放大些,外觀上很像近視眼,為了鑑別診斷可採用睫狀肌麻痹下散瞳驗光。
老視眼
主要為屈光不正,表現為近視力減退,但遠視力不受影響,需要佩戴凸透鏡進行調節。近視眼戴凹透鏡可放鬆調節,增進遠視力,而老視眼戴凹透鏡則只能看遠,不能看近,兩者可以根據眼睛看的遠近情況進行鑑別。
無晶狀體眼
無晶狀體的眼球由於缺少了一個重要的屈光成分,因此其屈光能力大大降低,一般近視、遠視皆有異常。病人通常具有眼部手術的病史,兩者可以根據病史,以及視力改變情況繼續鑑別。
治療
近視眼的治療一般因人而異,但近視眼沒有特效藥物治療,一般可依靠矯正眼鏡治療或者手術治療。
近視可配戴眼鏡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存在爭議,具體用藥需要根據個體情況遵醫囑使用。
晶狀體屈光性手術包括透明晶狀體摘除植入人工晶狀體,以及有晶狀體眼的人工晶狀體植入術,主要用於高度近視的矯正。總體上屈光手術均屬於類似美容的可選擇性手術,需要在病人自願並理解手術風險的前提下,有條件的開展。
矯正眼鏡治療
矯正近視凹透鏡片度數的選擇原則是在獲得正常視力或最滿意的視力的幾個凹透鏡片中,選其中度數最小的作為該眼的矯正度數。正確適當度數的凹透鏡除提高視力外,可恢復調節與集合的平衡,緩解視疲勞,預防或矯正斜視或弱視。減低屈光參差,有利建立與發展雙眼同視功能,近視散光者戴鏡矯正有可能阻止屈光度加深。
假性近視的治療
主要目的是解除睫狀肌的緊張狀態,如使用睫狀肌麻痹劑滴眼、近霧視法、遠眺練習、針刺療法、眼保健操、眼部按摩及使調節放鬆的各類治療儀等。減少每次近距離用眼的時間,避免過度使用。
預後
近視眼病人若使用矯正眼鏡,則需要終生配戴。高度近視者需選擇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後不注意視力保護,仍可復發。
高度近視的屈光度大部分通過手術可以痊癒,不排除有復發的可能;但是病理性近視眼底病變隨年齡會不斷變化,需要長期隨訪。
近視眼並不影響生命,可以正常生活。
近視眼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定期複查,一般半年左右複查視力。
飲食
目前對於近視眼並無針對性飲食宜忌,但平時生活中可多補充富含維他命A的食物,如胡蘿蔔等。
照護
近視眼病人的護理以保護視力為主,還需避免近視眼為生活帶來的不便。
- 配戴矯正眼鏡注意眼鏡定期清理,平時不戴時注意放進眼鏡盒,擺放時鏡片朝上避免刮損鏡片,影響配戴效果。
- 鼓勵青少年多到戶外活動,鍛煉身體、均衡飲食,並減少每次近距離用眼的時間,避免過度使用。
近視的病人應每6個月左右到醫院複診。
近視眼病人如果出現突然失明等其他症狀,注意及時就醫,以免延誤診治。近視的病人應每6個月進行複診。
預防
近視眼的病因比較複雜,有遺傳和環境兩種主要因素。在目前尚不能進行基因治療的情況下,改善視覺環境應當作為預防近視的重點。
建議6~12個月進行一次視力檢查,尤其是學生人群,如有異常改變及時就醫。
室外活動
每天保證一小時以上室外活動是預防近視最有效的方法。
合理的採光
學生在戶內學習時,窗戶的透光面積與室內地面之比不低於1:6,另外窗外不應有高大的遮擋物。黑板表面避免直射光反射及眩光,室內燈具不要過低,一般不低於1.7m,否則易產生眩光。桌面的照明度不低於100Lx,避免晚上開燈睡覺。
提高亮度對比度、清晰度
提高印刷品的明度和字體的黑度,提高亮度對比度以及清晰度。假如紙不白、字不黑、字跡模糊,則會動用更多的調節,容易導致近視。
閱讀時的坐姿
書桌椅的高低設計須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閱讀時坐姿要端正、持續時間不宜太長。
適當的調整用眼時間
每次閱讀或看電腦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50分鐘,稍微休息幾分鐘後再繼續近距離閱讀或工作。
適當的閱讀距離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距離不宜太近,不要在走路或在運動的交通工具內閱讀,否則由於字體不穩定,容易引起調節緊張而形成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