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飛蚊症

概述

飛蚊症是指眼前有飄動的小黑影,尤其是看白色明亮背景時症狀更明顯,可伴有閃光感。玻璃體液化和後脫離是飛蚊症的主要原因,約70%病人由此引起,但約1/4可能具有威脅視力的病變,其中重要的是視網膜裂孔形成。此外,臨床上常見到有「飛蚊」症狀,經仔細檢查,並未發現明顯玻璃體病變。對主訴有飛蚊症的病人,應散瞳仔細檢查眼底,包括三面鏡檢查。僅有後玻璃體剝離的病人無需特殊治療,對有危害視力的病變,如視網膜裂孔等,按有關治療原則處理。

就診科別:
眼科
英文名稱:
muscae volitantes,floaters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失明、視力下降
治療周期:
取決於病人具體病情
臨床症狀:
眼前有飄動小黑影、有異常閃光、視力下降
好發人群:
高度近視病人、眼底出血病人、眼部手術病人
常用藥物:
卵磷脂絡合碘片、氨碘肽滴眼液
常用檢查:
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眼部超音波檢查
疾病分類

生理性飛蚊症

生理性飛蚊症是指正常人注視藍天、白色物體時可出現眼前有飄動的小點,有時閉眼也能看到,但是常規檢查卻沒有玻璃體的病變或異常。80%的飛蚊症是生理性,發生在40歲以上的中老人中間,大部分的飛蚊症是玻璃體纖維之水化形成,屬於良性。

病理性飛蚊症

飛蚊現象若突然發生,而且限於一眼,蚊子飛舞的方向不定,黑影遮住視野,視力變差、視野缺損,一般是由嚴重疾病引起,是由於玻璃體附近的網膜、視神經、睫狀體等構造發生病變,而導致玻璃體液化。

病因

飛蚊症在臨床上多見,生理性飛蚊症多與年齡呈正相關,隨年齡增長,發病漸增多,視力以及症狀隨玻璃體混濁的位置以及密度而不同。病理性飛蚊症一般是由疾病引起,它是由於玻璃體附近的網膜、視神經、睫狀體等等組織因外傷、炎症、出血、腫瘤等原因發生病變,而導致玻璃體液化。

主要病因

玻璃體年齡性改變

玻璃體液化

人出生時玻璃體呈凝膠狀,4歲開始玻璃體開始出現液化跡象,凝膠狀的玻璃體逐漸脫水收縮,水與膠原分離。隨著液化進展,玻璃體出現萎縮和凹陷,原有的膠原穩定性被破壞,變得黏稠、不均勻,產生團塊。光線進入眼睛受這些碎塊遮擋,在視網膜投射出陰影,出現眼前黑影。

後玻璃體剝離

高度近視或老人玻璃體進一步液化後,玻璃體後部與視網膜內層之間分開,形成後玻璃體剝離,玻璃體膠原增厚、聚集,形成玻璃體混濁。

炎症

大多由鄰近的視網膜、葡萄膜的炎症波及玻璃體而發生,其病因可分為內因性和外因性,前者可來源於眼部或全身炎症,後者則由於眼外傷及手術創傷、感染導致,是各種視網膜和色素膜炎的共同表現,如結核及梅毒性脈絡膜視網膜炎等。

出血

正常的玻璃體沒有血管,所有血液都來源於鄰近組織。玻璃體的出血常見於各種病因所致視網膜血管或新生血管破裂,常見的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視網膜靜脈周圍炎等。如有外傷史,即能發現外傷所致的出血。

其他

高度近視、視網膜剝離、玻璃體鈣質及膽固醇沉著等原因引起的玻璃體變性混濁;多數胚胎期中胚葉組織殘留導致的玻璃體先天性混濁;眼內異物、豬囊蟲、視網膜母細胞瘤等,均可引起玻璃體混濁從而導致眼前黑影,表現為飛蚊症。

誘發因素

病理性近視

高度近視的人患飛蚊症的風險更高,而且年紀較小的時候就可能出現,近視病人發生視網膜撕裂和脫落的風險也更高。

葡萄膜炎

由於葡萄膜有豐富的微血管網,免疫複合物或病原菌隨血液循環到達眼內,導致炎症反應,造成玻璃體混濁,出現黑影,在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勞累、感冒時容易復發。

流行病學

玻璃體混濁是眼科常見體徵,已經漸漸普遍化和常態化。隨著社會的老齡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度近視等病人的增加,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暫無大樣本數據統計玻璃體混濁的發病率,但有研究顯示,70%的飛蚊症病人是由玻璃體液化和後脫離引起,50%的飛蚊症和近視相關。

好發人群
  • 50歲以上人群。
  • 近視病人,尤其是高度近視病人。
  • 高血壓、糖尿病病人容易出現飛蚊症。
  • 葡萄膜炎病人以及眼部、頭臉部外傷者也容易好發此疾病。
  • 眼部手術的病人也會導致出現該疾病的機率增高。

症狀

飛蚊症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眼前有飄動的小黑影,出現煙柱式或黑雲狀暗影,尤其是看白色明亮的背景時更明顯,有的病人很快失明,僅留光感。病理性的飛蚊症通常有眼內感染或出血,可能會對視力造成影響。少數病人由於發生了視網膜撕裂或脫落,可能出現視野缺損和視力下降。

典型症狀

生理性飛蚊症

視野中出現斑點狀或條索狀陰影,猶如飛蚊可隨眼球轉動而飄動,在光亮處較明顯,有時看到有時看不到,通過常規檢查沒有玻璃體病變,生理性飛蚊症初期一般不影響視力,隨著年齡增長,陰影數量可能會越來越多,從而影響病人視物。

病理性飛蚊症

常表現為突然出現眼前黑影,有時可伴異常閃光,短時間內黑影數量不斷增加,視線感覺被一層黑幕遮擋,視力出現突然或明顯的下降。

併發症

失明

由於後玻璃體剝離,視網膜上可以出現裂孔,並使液化的玻璃體滲入裂孔,形成飛蚊症,病理性飛蚊症可能會導致失明。

視力下降

少數病人是由於視網膜撕裂或脫落導致的飛蚊症,可能會逐漸出現視力下降以及視野缺損。

看醫

玻璃體混濁引起的飛蚊症,尤其是病理性飛蚊症,多由眼內炎症、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引起的出血等疾病引起者,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對視力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可逆損害。因此,一旦病人感到眼前有形態各異的黑影,隨眼球轉動而飄動,伴視力下降等,需及早到正規的眼科醫院,甚至綜合醫院就診。除了查明眼底情況外,還要明確全身疾病,醫生可通過視力檢查、眼底檢查、眼部B型超音波檢查、視覺電生理檢查等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對於近視、高血壓、糖尿病、腎病等高危人群,定期於眼科查眼底非常有必要,同時要定期檢查血壓及血糖、腎功能。無論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體檢中出現血壓增高、血糖升高、腎功能下降,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病人視力突然下降或者視野缺損,眼前固定的不太明顯的黑影明顯增多、增大,應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首診科別是眼科,有糖尿病、高血壓病、腎病史者可分別到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腎內科進行會診。
  • 眼外傷合併腦部以及頜臉部外傷的病人,依病情嚴重程度,需要同時於神經外科、口腔頜面外科、耳鼻喉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眼前有飛蚊的症狀有多久了?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視力下降、眼前是否有遮擋)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頭痛、噁心、嘔吐、眼睛脹痛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如近視、糖尿病、高血壓、腎病)
需要做的檢查

視力檢查

病人的視功能集中體現在視力的高低,也用於了解玻璃體混濁所導致的飛蚊症對病人視力損傷情況。

眼底檢查

通常在散瞳後,通過利用裂隙燈、眼底鏡等工具進行眼底檢查,了解玻璃體、視網膜的病變情況,辨別飄浮物的來源和性質。

眼部B型超音波檢查

眼部超音波可以觀察玻璃體的混濁程度,玻璃體內存在少量積血時,可見弱點狀回聲散在分布於玻璃體內,積血多時可見點狀、塊狀、膜狀回聲充滿玻璃體內,炎性滲出物導致玻璃體膿腫時,玻璃體內見中強回聲,無明顯邊界,一般不與眼底光帶相連。當併發視網膜剝離時,可有視網膜剝離的超音波徵象。

診斷標準
  • 通過眼前黑影、異常閃光、視力下降等臨床表現可初步考慮為飛蚊症,再通過眼部超音波、眼底檢查確定有無玻璃體病變,生理性飛蚊症一般無明顯玻璃體病變,且不影響視力。
  • 通過檢眼鏡檢查可見玻璃體腔內有塵狀、條狀及塊狀混濁飄浮,或僅見稀微紅光,或無紅光;反覆出血者,玻璃體內可見增殖性條索或膜,伴有新生血管;在裂隙燈下可見玻璃體內有鮮紅色血塊,或棕黃色陳舊出血,由此明確診斷為病理性飛蚊症。
鑑別診斷

白內障

飛蚊症主要指玻璃體混濁,位於眼球的後部,白內障指晶狀體的混濁,它主要位於視眼球的前部。飛蚊症通常不會引起病人視力的明顯下降,病人視野前部會有明顯的蛛網狀和飛影狀飄浮。白內障主要表現為病人視力下降,看東西發霧、發昏。白內障的初期晶狀體局限於混濁,也會出現黑影,但黑影不會飛動,眼球轉動時黑影在視野中的位置基本上固定不變。對於飛蚊症,在眼球不轉動的時候黑影也能上下或者左右飄動,一旦眼球轉動,黑影活動的幅度就會增大。

治療

大部分飛蚊症是生理性的,無需特別的治療。病理性飛蚊症需要根據發病的原因以及程度給予對應的治療,比如由於玻璃體附近的網膜、視神經、睫狀體等等組織因外傷、炎症、出血、腫瘤等原因發生的病變,而導致玻璃體液化、變性,需要積極的治療,可以採用藥物、雷射、手術的治療。

治療周期
飛蚊症主要和年齡相關,尚不能治癒。由於玻璃體附近網膜、視神經、睫狀體等病變導致的飛蚊症,治療周期取決於原發病的治療情況。
藥物治療
  • 生理性飛蚊症無需治療,部分症狀明顯的病人可用氨碘肽滴眼液點眼,甲狀腺功能正常的病人可以用卵磷脂絡合碘片進行治療。
  • 病理性飛蚊症應針對發病原因進行治療,一般首先針對病因抗炎或止血治療,其次應用碘製劑、透明質酸酶、尿激酶或鈣劑等促進吸收,有感染性炎症引起的玻璃體混濁,需要使用抗生素或者抗真菌、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藥物無效或者病情嚴重的病人考慮雷射以及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視網膜雷射光凝術

病人因高血壓、糖尿病、腎病、視網膜靜脈周圍炎、家族性滲出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引起的血管疾患致飛蚊症,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裂孔,可以用視網膜雷射光凝來封閉滲漏,使病變不再繼續進展。

玻璃體切除術

高度近視引起的視網膜剝離,嚴重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視網膜剝離、視網膜出血、玻璃體機化,需要用玻璃體切除術的方式進行治療,術後根據病人的情況向玻璃體腔內填入矽油或者氣體,並進行一定的體位糾正,使治療效果達到最佳。

預後

生理性飛蚊症和年齡、病人屈光程度相關,症狀輕者無需治療,預後較好,但幾乎沒有治癒的可能性。病理性飛蚊症的病因多變,且複雜,能否治癒取決於原發病,單純的玻璃體出血預後尚可,血管性疾患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葡萄膜炎、眼內炎造成的飛蚊症預後欠佳,有失明風險。

能否治癒

生理性飛蚊症與年齡有關,無法治癒,也不需要治療,病理性飛蚊症在原發病治癒後可以治癒。

能活多久

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飛蚊症,積極治療後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生理性飛蚊症病人無突發視力下降、視野缺損,可不用複診。對於病理性飛蚊症,如果是血管性疾病導致,至少3個月於眼科複查眼底,視網膜光凝術後以及玻璃體切除術後1週、1個月、3個月均應按時複診,如有不適,隨時複診。

飲食

飛蚊症病人應多食深色蔬菜和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適當攝取魚肝油、葉黃素等營養素,多食用富含碘元素物質,如紫菜、海鮮等食物,多食用牛奶、魚等補充全身營養。

飲食調理
  • 多食用富含維他命的食物,適當社區魚肝油、葉黃素。維他命A是眼部必不可少的營養素,B群維他命可促進眼內細胞的新陳代謝,維他命C、維他命E能破壞自由基,提高眼部免疫機能,防止視力下降。
  • 適當多吃動物肝臟、肉類、蘑菇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 多吃含有大量維他命的新鮮深色蔬菜和水果。
  • 少喝含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戒菸、酒。

照護

飛蚊症病人尤其是病理性飛蚊症病人,可行用藥治療以及手術治療,術後有一段復健的時間,要加強病人術前、術後的指導。視力下降會引起病人心理疾患,部分病人因視網膜剝離以及血管性疾病引起視力不可逆的損傷,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出現消極、憂鬱,要囑託病人家屬多對病人鼓勵、關心,積極進行心理疏導,使其配合治療,樹立信心。

日常護理
  • 了解各類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使用,注意觀察用藥反應。
  • 依據病人行玻璃體切除術後的不同情況,給予俯臥位、側臥位等不同的體位指導,避免劇烈運動,防止手術復位的視網膜再度脫離。
  • 日常生活應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用眼。減少長時間連續近距離用眼,一般連續用眼1小時需休息5 ~10分鐘,休息時可以看遠處或閉眼做眼保健操。
  • 病人須保持心情愉快,情緒穩定,防止用力咳嗽和打噴嚏,勿揉壓術眼。
病情監測

飛蚊症病人治療後應重點監測相關症狀是否改善或減輕,病情是否轉歸。如果是手術治療病人,術後需注意傷口恢復情況,有沒有出現滲液、紅腫等感染情況。若出現病情加重,嚴重併發症,應及時就醫。

特殊注意事項
  • 服用藥物者應注意觀察有無藥物不良反應出現,並定期檢查肝、腎功能,按照醫囑的時間提前掛號,按時複診,查看眼底情況。
  • 接受手術治療的病人,家屬應幫助其觀察切口敷料的滲血情況,以及切口有無紅、腫、熱、痛和化膿等感染徵象。
  • 若病人在治療期間或術後眼前出現閃光、視物變形、眼痛等不適應及時就診。
  • 有高血壓、糖尿病的病人需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水平。
  • 不要熬夜,要讓病人保證充足的睡眠,維護治療效果,不要用眼過度。
  • 術後避免各種強光刺激,可以配戴墨鏡或者變色眼鏡。

預防

生理性飛蚊症和年齡相關,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病理性飛蚊症和高度近視、外傷、全身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病均相關,囑託病人注意對近視的防控,勿做劇烈運動,控制好血壓、血糖,都是對眼底和視力的保護。

初期篩檢

篩檢人群

對於屈光不正尤其是高度近視等高危人群,宜及早開始進行眼底檢查。對高血壓、糖尿病等病人,定期檢查視網膜、視力、眼壓、眼部超音波,對預防視網膜病變非常關鍵。

飛蚊症篩檢的方法

於眼科行直接眼底鏡或者眼底照相、眼部超音波,均可發現玻璃體混濁的程度。

預防措施

生理性飛蚊症一般無法預防,病理性飛蚊症可以通過預防原發病的發生來降低發病率,具體措施如下:

  • 積極治療,控制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等;
  • 定期進行眼科檢查,出現眼部病變者需及時診治;
  • 工作環境危險的病人應注意眼部安全防護,避免外傷;
  • 避免長時間過度用眼,注意用眼衛生保健;
  • 高度近視者則要注意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力撞擊,並且需要每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