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急性支氣管炎

概述

急性支氣管炎是一種自限性的常見下呼吸道疾病,通常有病毒或細菌感染參與其病程,主要臨床特徵為持久和嚴重的咳嗽,部分病人可出現喘鳴。其可發生於肺部正常的人群,因而能夠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相鑑別。部分病人可出現發熱症狀,影響工作和生活,可以通過抗炎、抗病毒等治療改善症狀,一般經過治療後可以痊癒,預後良好。

就診科別:
呼吸內科
英文名稱:
Acute bronchitis
疾病別稱: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呼吸衰竭、肺炎
治療周期:
3~7天
臨床症狀:
咳嗽、咳痰、胸悶、氣促、發熱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老人、兒童
常用藥物:
阿莫西林克拉維鉀、阿奇黴素、 Bromhexine 、 Dextromethorphan 、 Loratadine
常用檢查:
胸部影像學、血液常規、痰培養、藥敏

病因

急性支氣管炎的病因多與微生物,理化因素,過敏反應等有關。而微生物感染為常見的病因,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等感染。急性支氣管炎好發於免疫功能低下者、中老人及兒童,吸菸、大氣污染、工業化發展等因素容易誘發。

主要病因

微生物感染因素

病毒常為腺病毒、流感病毒(甲、B型)、冠狀病毒、鼻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細菌常見的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近年來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明顯增加,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也較多見。

物理、化學刺激

如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氣、氯氣等,可刺激氣管-支氣管黏膜引起急性損傷和炎症反應。

過敏反應

多種過敏原,如花粉、有機粉塵、動物皮毛,及排泄物等,均可引起氣管和支氣管的變態反應,進而導致急性氣管-支氣管的炎症。

誘發因素

吸菸

吸菸的發病率比不吸菸的人群發生急性支氣管炎概率要大。

大氣污染、工業化發展

大氣污染嚴重是誘發急性支氣管炎的原因。

細菌、病毒感染

由於呼吸道周圍的炎症,併發病毒、細菌、支原體感染等,可以導致急性支氣管炎。

流行病學

急性支氣管炎常發生於冬季,冬季平均發病率大約每周為150/10萬人,全年的平均發病率每周為87/10萬人,每年有1200萬急性支氣管炎的病人就診,醫療花費高,其中抗生素的費用所占比例較大。

好發人群

免疫功能低下者

微生物感染在健康人群有一定的免疫,通常不會引起發病。在全身免疫能力下降,如合併有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肝病,長期服藥的慢性病等病人,病毒、細菌、支原體等微生物感染可引起急性支氣管炎。

中老人及兒童

由於中老年及兒童抵抗力低容易感染。

症狀

急性支氣管炎臨床主要症狀有咳嗽、咳痰、胸悶、氣促、發熱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呼吸衰竭、肺炎等併發症。

典型症狀
  • 咳嗽、咳痰,初為乾咳或少量黏液痰,此後痰量可增多,咳嗽加劇。咳嗽、咳痰如果遷延不愈,可演變為慢性支氣管炎。
  • 喘鳴,伴有支氣管痙攣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喘鳴。
  • 胸悶、氣促,病人出現氣道高反應時可出現胸悶、氣促的症狀。
  • 發熱,部分病人微生物感染後會出現體溫升高,發熱的症狀。
  • 鼻塞、流清涕、咽喉和聲音嘶啞。
其他症狀

部分病人可伴乏力、頭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其他肺的基礎疾病者,可有原發疾病症狀加重,如發紺和呼吸困難。

併發症
  • 少數病人會發生肺炎,偶爾嚴重的咳嗽可引起肋骨骨折,有時會發生暈厥、嘔吐、尿失禁,肌酸磷化酶的升高。
  • 咳嗽經久不愈,可轉變為慢性咳嗽或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併發症,例如急性呼吸衰竭或通常僅發生在年齡較大或免疫防禦系統有缺陷的病人中。

看醫

病人出現咳嗽、咳痰、鼻塞、流清涕、咽喉和聲音嘶啞等臨床表現時,建議到呼吸內科、急診科、感染科就診,並進行胸部X光片、血液常規、痰培養+藥敏等檢查,注意與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鑑別。

就醫指征
  • 發現咳嗽、咳痰等症狀,高度懷疑急性支氣管炎時,應及時就醫。
  • 出現發熱、咳血等症狀時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呼吸內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發熱等,可到相應科別就診,如急診科、感染科等。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咳嗽、咳痰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咳嗽、咳痰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發熱、胸悶、氣喘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胸部X光片或胸部CT

雙肺紋增多、增粗、失調,需要注意和肺炎鑑別的是急性支氣管炎沒有肺實質的滲出。

血液常規

在病毒感染者白血球計數並不增高,淋巴球相對增高,細菌感染時則白血球總數和嗜中性白血球比例均升高。支原體感染時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可均正常。

痰培養+藥敏

清晨漱口後的第一口深部痰送檢,根據痰培養+藥敏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

診斷標準

急性支氣管炎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表現、病史、X線檢查無異常或僅有肺紋增深。

臨床表現

急性支氣管炎發病初期常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病人通常有鼻塞、流清涕、咽喉和聲音嘶啞等臨床表現。而全身症狀較為輕微,但可出現低熱、胃寒、周身乏力,自覺咽喉部發癢,並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後疼痛。初期痰量不多,但痰液不易咳出,2~3日後痰液可由黏液性轉為黏液膿性。

檢查

有時可發現乾性囉音,咳嗽後消失,肺底部偶可聽到濕性囉音,伴有支氣管痙攣時可聽到哮鳴音。通常白血球計數正常,胸部影像學檢查也無異常發現。在病毒感染者白血球計數並不增高,淋巴球相對增高,細菌感染時則白血球總數和嗜中性白血球比例均升高。痰抹片或痰培養、血清學檢查等有時能發現致病的病原體。

鑑別診斷

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驟,發熱較高,全身中毒症狀,如全身酸痛,頭痛,乏力等明顯,呼吸道局部症狀、流行病史、分泌物病毒分離和血清學檢查有助於鑑別。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狀明顯,咳嗽輕微,一般無痰。肺部無異常體徵,胸部影像學正常。

其他

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氣管肺炎、肺結核、肺癌、肺膿腫、麻疹、百日咳等多種疾病可有類似的咳嗽、咳痰表現,應詳細檢查,以資鑑別。

治療

多數急性支氣管炎的病程短,屬自限性疾病,通常只需要對症治療。鎮咳治療雖然廣泛應用於臨床,但療效並不確切,適當飲水可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多數病人需要應用退熱藥對輕度發熱和身體的不適進行對症治療。有全身症狀應適當休息,注意保暖,多飲水。

治療周期
急性支氣管炎治療周期約7~10天。
一般治療
  • 存在的誘因及時消除,如戒菸,脫離空氣污染的環境,避免和他人交叉感染。
  • 注意休息,防止勞累,增加營養,適當按摩,拍背排痰。
  • 呼吸排痰:呼氣時用手指輕叩胸背部,促進咳出痰液,壓迫上腹部,特別是咳嗽時用力壓迫,有助痰液咳出。可先做4~5次深呼吸,上身向前彎,張口伸舌咳嗽至少2次。
藥物治療

鎮咳藥

Dextromethorphan

抑制延髓咳嗽中樞產生鎮咳作用,鎮咳作用顯著,無止痛作用,長期服用沒有成癮性和耐受性。治療劑量不會抑制呼吸。

噴托維林

對咳嗽中樞產生選擇性抑制作用,有輕度的阿托品樣作用和局麻作用,兼有中樞性和末梢性鎮咳作用,一次給藥可持續4~6小時。

祛痰藥

Bromhexine

直接作用於支氣管腺體,促使黏液分泌細胞的溶酶體釋出,使痰中的黏多糖纖維分化裂解,使痰液的黏稠度降低,易於咳出。

標準桃金孃油

重建上、下呼吸道的黏液纖毛清除系統,稀化和鹼化黏液,增強黏液纖毛運動,促進痰液排出。

解痙抗過敏藥

Loratadine

為選擇性外周H1受體阻斷劑,可緩解過敏反應引起的各種症狀。

抗生素治療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

作用在微生物的繁殖階段,通過抑制細胞壁黏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抗炎作用。

阿奇黴素

與細菌核糖體的50S亞單位結合,抑制依賴於RNA的蛋白合成,適用于敏感細菌所引起感染如支氣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

通過抑制細菌DNA解旋酶的活性,阻止細菌DNA的合成和複製而導致細菌死亡。

抗病毒治療

Ribavirin

進入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後迅速磷酸化,產物作為病毒合成酶的競爭性抑制藥,引起細胞內三磷酸鳥苷的減少,損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複製與傳播受抑。

手術治療

本病暫無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

風寒襲肺

咳嗽聲音重,氣急,咽喉癢,咳痰稀薄色白,鼻塞流青涕,頭痛無漢,惡寒或見發熱,肢體酸楚,舌苔薄白,脈浮緊。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治療代表方:三拗湯合止咳嗽加減。

風熱犯肺

咳嗽頻劇,氣粗或咳聲嘎啞,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黃,口渴,頭痛,發熱惡風,舌苔薄黃,脈浮數。治法:疏風清熱,宣肺化痰。治療代表方:桑菊飲加減。

風燥傷肺

乾咳,連聲作嗆,喉癢,咽喉干痛,無痰或痰少而黏,或痰中帶有血絲,不易咳出,舌質紅干而少津,舌苔薄黃,脈浮數。治法:疏風清肺,潤燥止咳。治療代表方:桑杏湯加減。

痰熱蘊肺

咳嗽反覆,咳聲重濁,晨起咳甚,痰多而黏,色白,食少,體倦,大便時溏,舌苔白膩,脈滑。 治法:燥濕化痰,理氣止咳 治療代表方: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

拔罐

風寒束肺咳甚者,可取背部大椎、風門等穴道拔罐。

針刺

痰多難咳可針刺肺俞、脾俞、尺澤、曲池等穴。

耳穴埋豆

耳穴埋豆,取支氣管、肺、脾、神門、交感等穴道,外感咳嗽加腎上腺,內傷咳嗽加脾、腎等穴道。

預後

多數急性支氣管炎病人的預後良好,但少數治療延誤或不當,反覆發作的病人可因病情遷延,發展為慢性支氣管炎,建議結束7~14天應該追蹤治療。

能否治癒

急性支氣管炎的病人能治癒,部分病人會出現反覆感染的現象,較頑固。

能活多久

急性支氣管炎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急性支氣管炎結束7~14天應該追蹤治療,複查血液常規、胸部X光片等。

飲食

注意飲食調理,根據個人體質情況注意飲食宜忌,多吃新鮮水果,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避免過食辛辣煎炸、過咸、海腥、肥甘油膩等助濕生痰之品,忌生冷食物,戒除菸酒。

飲食調理
  • 風寒襲肺者可適當進食蔥白、生薑等辛溫發散之品,以助祛邪。
  • 風熱犯肺者宜食辛涼之品,如菊花、白蘿蔔、梨、生薑等辛溫發散之品,忌辛熱助火及酸澀之物。
  • 風燥傷肺者宜多食多汁蔬菜及梨、枇杷等清熱潤肺化痰的食物,忌溫燥、煎炸之品。
  • 痰熱蘊肺者應多食健脾利濕化痰的食物,如薏仁粥、山藥粥等,可用陳皮煎水代茶飲。

照護

急性支氣管炎病人注意觀察咳嗽的聲音及發作時間,痰液的色、質、量、味等。注意觀察體溫、呼吸及痰液性狀等變化。病人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室溫度適宜,禁止吸菸。

日常護理

生活起居護理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室溫度適宜,禁止吸菸,防止灰塵及特殊氣味的刺激。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

用藥護理

指導病人遵醫囑服用祛痰、止咳的藥物,觀察服藥後的效果,咳嗽劇烈時候可即時用藥。

病情監測

對於高齡、免疫抑制病人、孕婦需注意病情變化,對於有持續咳嗽超過8週的病人,可能有必要實施進一步評估,以排除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例如氣喘、支氣管結核、胃食道逆流病等,而不應該反覆使用抗菌藥物。

特殊注意事項

可以嘗試服用普拿疼、布洛芬或阿斯匹靈等非處方藥,以緩解發燒和身體疼痛,但需注意用藥安全。

預防

急性支氣管炎疾病的預防重點在於增強體質,避免勞累,防止感冒,改善生活衛生環境,防止空氣污染,及時清除鼻、咽、喉等部位的病灶。

初期篩檢

對初次發生咳嗽咳痰等不能自愈者,應徹底檢查胸部X光片、血液常規等,檢査有無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肺部占位等,及時發現並治療。

預防措施
  • 冬季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受涼。
  • 脫離空氣污染的環境,減少與粉塵之間的接觸。
  • 遇冷空氣咳嗽明顯,可以適當戴口罩。
  • 避免接觸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