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橋本氏甲狀腺炎

概述

橋本氏甲狀腺炎又稱為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或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是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之一,通常起病緩慢,不易察覺,其臨床特徵是瀰漫性甲狀腺腫大。本病病因較多,目前認為可能是由於遺傳、環境、免疫等因素導致。臨床上主要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儘早治療大多可控制症狀,病情加重者可導致甲狀腺機能低下。

就診科別:
內分泌科
英文名稱:
Hashimoto's thyroiditis,HT
疾病別稱:
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部分遺傳
併發疾病:
甲狀腺機能低下、黏液性水腫
治療周期:
長期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喉嚨不適、甲狀腺腫大、乏力、怕冷、記憶力下降
好發人群:
高碘地區居住者、橋本氏甲狀腺炎家族史者、中年婦女、免疫低下者
常用藥物:
左甲狀腺素片
常用檢查:
甲狀腺功能檢查、超音波檢查、核素掃描、穿刺細胞學檢查

病因

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因為機體的免疫被破壞,從而產生了針對甲狀腺的免疫應答反應。遺傳因素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同一家族中發病的情況多見。此外,該病可能與環境因素有一些關係,比如過量攝入碘可使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惡化。由於本病以女性多見,也可能與雌激素有關係。

主要病因

免疫因素

  • 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機制可能為機體的免疫耐受遭受破壞,從而產生了針對自體甲狀腺的免疫應答反應。在多數病人的血清和甲狀腺組織內含有針對甲狀腺抗原的抗體,如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甲狀腺微粒體抗體和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等。
  • 病人患有一些自身免疫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可能會對甲狀腺組織產生免疫攻擊。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在本病的發病過程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因為同一家族中發病的情況很多見。如果家庭成員有人患橋本氏甲狀腺炎,則其他人的患病風險增加。研究發現其遺傳因子為人類白血球抗原HLA基因複合體,位於第6號染色體短臂,編碼產物為HLAⅠ類分子和HLAⅡ類分子,兩者可刺激T細胞產生細胞毒作用和產生各種細胞因子。

誘發因素

環境因素

碘攝入過量

流行病學發現,高碘地區的居民血清中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的濃度較高,過量攝入碘可使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惡化。

硒缺乏

硒參與甲狀腺激素的合成、活化、代謝,硒缺乏會應向機體免疫功能。

輻射

暴露於過量環境輻射的人更容易患此病。

感染

某些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也會誘發該疾病。

激素水平

由於橋本氏甲狀腺炎女性中高發,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4倍,因此認為雌激素異常可能誘發此病。

流行病學

橋本氏甲狀腺炎發病率約為1%~2%,高發年齡在30~50歲,且隨年齡增加,患病率增高,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3~4倍。

好發人群

高碘地區居住者、橋本氏甲狀腺炎家族史者、中年婦女、免疫低下者容易好發此病。

症狀

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中年婦女,男性較少見,本病演變緩慢,起病後少數人可無任何症狀。大多數人存在頸部非特異性症狀、甲狀腺腫大以及甲狀腺機能低下症狀。

典型症狀

頸部非特異症狀

表現為頸部前方不適、喉嚨不適、局部有壓痛,嚴重者可有壓迫症狀,出現呼吸或吞咽困難。多是腫大的甲狀腺壓迫氣管或食道所致,極少壓迫喉返神經,故無聲音嘶啞。

甲狀腺腫大

大多數人多甲狀腺腫大,且呈瀰漫性,但也有表現為結節樣不對稱性。病變常累及雙側腺體,但部分病人為單側腫大,可能為發病的初期。甲狀腺質較硬,如橡皮樣,表面一般平坦,但也可呈結節樣改變。與周圍組織無沾黏,可隨吞咽上下移動。

甲狀腺功能變化

大多數人伴有甲狀腺功能的變化,在病程初期可有輕度一過性甲狀腺亢進表現,而到病程後期則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表現,約60%的病人以甲狀腺功能減低為首發症狀,表現為怕冷、乏力、記憶力減退,由於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偏低,因此會使代謝水平下降,出現怕冷、容易疲勞、情緒低落、記憶力不好。病人的皮膚、消化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可能也會出現相應表現,如指甲厚而脆、表情呆板、便秘、心輸出量減少、心率減慢等情況。

併發症

甲狀腺機能低下

部分橋本氏甲狀腺炎人群在初期未得到有效治療,末期會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表現為怕冷、乏力、情緒低落。

黏液性水腫

部分橋本氏甲狀腺炎人群會出現小腿黏液性水腫,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因黏液性水腫而導致的昏迷。

消化系統異常

橋本氏甲狀腺炎人群同時還可能伴隨腹脹、腹瀉、消化不良或便秘的情況。

心血管異常

嚴重甲狀腺低下可能會出現心包積水甚至心臟衰竭。

精神問題

憂鬱表現,隨著病情進展憂鬱症狀加重,可能會有性慾下降的表現。

生育缺陷

育齡期婦女出現甲狀腺低下,沒有及時診治,可能導致懷孕難度增大,妊娠期會發生一些併發症,孩子的神經智力發育可能收到影響。

看醫

橋本氏甲狀腺炎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症狀、改善症狀、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若有橋本氏甲狀腺炎的家族病史,應定期體檢。若出現疑似橋本氏甲狀腺炎的臨床表現,應立即到內分泌科就醫,做甲狀腺功能檢查、超音波、核素掃描檢查以明確是否為橋本氏甲狀腺炎。

就醫指征
  • 有橋本甲狀炎家族史者,應定期體檢,一旦發現甲狀腺功能異常,及時治療。
  • 高危人群特別是中年婦女,若出現喉嚨不適、呼吸或吞咽困難,高度懷疑為橋本氏甲狀腺炎,應立即就醫。
  • 平常自我檢查,發現甲狀腺腫大、壓痛,應及時就醫。
  • 確診為橋本氏甲狀腺炎,若出現病情加重,如無法吞咽時,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病人通常就診於內分泌科。

醫生詢問病情
  • 出現哪些症狀?(如脖子疼、吞咽困難等)
  • 出現症狀多久了?
  • 有無其他症狀?(如乏力、記憶力下降等)
  • 既往有無其他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等)
  • 近期有做過什麼手術?
  • 近期服用哪些藥物?
需要做的檢查

甲狀腺功能測定

對病人甲狀腺功能進行測定,不同時期的病人其表現也不同,可以用來確定病人的疾病程度。

血清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測定

血清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測定是診斷橋本氏甲狀腺炎的主要手段,其陽性率可達60%左右。而抗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的陽性率更高,兩者之一升高即可基本診斷。

甲狀腺超音波顯示

觀察病人是否存在橋本氏甲狀腺炎所特有的超音波顯像,有鑑別診斷價值。

甲狀腺核素顯像

觀察病人是否存在不規則濃集與稀疏,或呈冷結節改變。

甲狀腺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

檢查創傷小,觀察病人是否病理可見中或大量淋巴球浸潤,形成濾泡和生發中心。

診斷標準
  • 甲狀腺功能下降,甲狀腺刺激素升高。
  • 超音波檢查提示甲狀腺腫大瀰漫性、不均勻的低回音改變,或甲狀腺結節。
  • 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甲狀腺過氧化物酶抗體陽性。
  • 具有橋本氏甲狀腺炎臨床表現,如喉嚨不適、脖子變粗、吞咽困難等。
  • 具有橋本氏甲狀腺炎家族病史。

根據上述依據即可診斷橋本氏甲狀腺炎。

鑑別診斷

結節性甲狀腺腫

有地區流行病史,甲狀腺功能正常,甲狀腺自身抗體陰性或低滴度,診斷細胞學檢查有助鑑別。橋本氏甲狀腺炎可見淋巴球浸潤,少量的濾泡上皮細胞表現為Hurthle細胞的形態;結節性甲狀腺腫則為增生的濾泡上皮細胞,沒有淋巴球浸潤。

甲狀腺癌

甲狀腺明顯腫大,質硬伴結節者需要與甲狀腺癌鑑別。但是分化型甲狀腺癌多以結節首發,不伴甲狀腺腫,抗體陰性,診斷細胞學檢查可見惡性病變。

葛瑞夫茲氏症

該疾病以高代謝症候群、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相關性眼病等為特點。甲狀腺攝碘率升高,超音波可見甲狀腺腺體血流瀰漫性分布,血流量明顯增多。進行超音波檢查觀察是否在低回音內還可見到網格樣條索狀強回聲改變,用以和橋本氏甲狀腺炎進行鑑別。

亞急性甲狀腺炎

常出現甲狀腺側葉腫大及自發疼痛與壓痛,並伴有發熱性疾病的全身症狀,白血球計數一般正常或輕微升高。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顯示多核巨細胞和其他炎症細胞。超音波檢查顯示其特徵性影像,以此可以與橋本氏甲狀腺炎進行鑑別。

單純性甲狀腺腫

病人甲狀腺功能正常,這一點與橋本氏甲狀腺炎不同,其次甲狀腺腫較為柔軟。

治療

橋本氏甲狀腺炎無臨床症狀者可不治療,病情可維持多年不變。大多橋本氏甲狀腺炎通過藥物治療可控制症狀,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

治療周期
本病需長期間歇性治療,病人遵醫囑積極配合治療即可。
一般治療
  • 生活中注意碘攝入量,避免促使疾病發展為甲狀腺功能異常。
  • 對於甲狀腺功能化驗正常的病人,應及時到醫院複查。
藥物治療

甲狀腺干製劑

是牛和豬的甲狀腺提取物,各種製劑中甲狀腺激素含量可能不同。確定維持量後,一般每3~6個月複查甲狀腺功能,並根據甲狀腺功能情況調整藥物劑量。

左甲狀腺素片

劑量恆定,半衰期長。應用時先從小劑量開始,以後逐漸加量,使甲狀腺刺激素值維持在正常水平的低限,使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和甲狀腺素血清總甲狀腺素值維持在正常範圍。

類固醇藥物

一般不建議應用,當單獨應用甲狀腺製劑後甲狀腺縮小不明顯,壓迫症狀未改善時可考慮合併使用。類固醇激素可使甲狀腺縮小、硬度減輕、甲狀腺抗體效價下降,病情穩定後即可停用。

手術治療

一般單純性橋本氏甲狀腺炎不需要進行手術,除非有可疑結節、癌變或伴隨其他腫瘤,當腫塊過大、影響生活和外觀需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案。腫塊短期內增大明顯,僅有壓迫症狀,以解除壓迫為目的,僅需作峽部切除或部分腺葉切除。疑有甲狀腺癌或其他惡性腫瘤時,應做術中切片檢查,一旦證實為癌時,按甲狀腺癌選擇術式。如不能排除惡性腫瘤或腫塊過大時,也可考慮做腺葉切除或腺葉大部切除術。

預後

橋本氏甲狀腺炎不可以治癒,如果初期診斷,接受有效且規範的治療,能夠減輕或消除橋本氏甲狀腺炎症狀,大多不危及生命。若未經及時治療,則末期大多數橋本氏甲狀腺炎人群可能會發生甲狀腺功減退,而影響正常生活質量。

能否治癒

本病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能治癒,但可以控制臨床症狀不復發。

能活多久

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而定,橋本氏甲狀腺炎無臨床症狀者,每年複診一次,檢查甲狀腺功能。伴有甲狀腺功能異常者,治療開始時建議每個月複查一次,病情穩定後可3~6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飲食總原則應遵循膳食多樣化、定時定量、合理控制總熱量、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因攝入過量碘是導致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發病因素,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控制含碘食物的食用量。

飲食調理
  • 宜食富含鈣類的食物,如雞蛋、牛奶、適量精肉和豆類等。
  • 儘量少食油炸、辛辣和油膩的食物,如火鍋、肥肉、燒烤等。
  • 宜食富含維他命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蘋果、梨、青菜等。
  • 避免過量攝入含碘豐富的食物,如海帶、紫菜、海魚、蝦等。
  • 對於硒缺乏的病人,應注意補充硒。

照護

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日常需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定期複診。若出現服用藥物後不適、病情加重的情況,應及時向醫師報告。家屬要關注生命體徵的變化,若出現甲狀腺腫大加重、乏力、怕冷的表現,立即尋求醫生幫助,避免延誤治療。

日常護理

合理運動

無特殊注意事項,建議進行常規運動,如慢跑、游泳等,增強體質。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選擇合適的衣著

甲狀腺腫大者應穿著寬鬆舒適的衣物;末期甲狀腺機能低下者應早晚多加衣物,避免著涼。

病情監測
  • 自我關注甲狀腺變化,進行日常檢查,發現甲狀腺腫大、喉嚨不適等情況及時報告醫生給予處理。
  • 定期複查甲狀腺功能、超音波,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
特殊注意事項

橋本氏甲狀腺炎病人應嚴格遵循醫囑服藥,謹記藥物劑量。不同藥物的服用劑量不同,定期隨訪,檢查甲狀腺功能,根據甲狀腺功能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酌情增加或減少劑量,避免擅自更改藥物劑量。

預防

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遺傳病,目前尚不能治癒,但是及早發現,接受綜合有效地治療,可控制症狀,滿足生育需求。有家族病史者要儘早篩檢,一旦出現疑似橋本氏甲狀腺炎臨床表現,及時尋求醫生幫助。

初期篩檢

橋本氏甲狀腺炎篩檢人群

高碘地區居住人群、橋本氏甲狀腺炎家族史者,中年婦女、免疫低下者。

橋本氏甲狀腺炎篩檢方法

定期到醫院體檢,進行體格檢查,對於發現甲狀腺腫大、壓痛者,建議測定甲狀腺功能、超音波檢查。

預防措施
  • 遠離輻射、預防感染,避免過多攝入含碘的食物。
  • 高危人群定期體檢,並做好甲狀腺自查,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 飲食多樣化,避免微量營養素缺乏,尤其硒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