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
概述
葡萄胎因妊娠後胎盤絨毛滋養細胞增生、間質水腫,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間借蒂相連成串,形如葡萄而得名,又稱水泡狀胎塊。
- 就診科別:
- 婦產科
- 英文名稱:
- Hydatidiform mole,HM
- 疾病別稱:
- 水泡狀胎塊
- 是否常見:
- 否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大出血、侵襲性葡萄胎、絨癌、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
- 治療周期:
- 周期性治療
- 臨床症狀:
- 停經後陰道流血、妊娠嘔吐、高血壓、腹痛、卵巢黃素化囊腫
- 好發人群:
- 既往有葡萄胎病史者、營養不良者、高齡孕婦
- 常用藥物:
- Fluorouracil 、胺甲蝶呤、放線菌素-D
- 常用檢查:
- HCG測定、超音波檢查
完全性葡萄胎
肉眼觀形如葡萄串,水泡直徑由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水泡由纖細的纖維素相連,葡萄胎組織中常混有血塊及蛻膜碎片,癌變發生率為15%~20%。
部分性葡萄胎
肉眼觀僅部分絨毛變為水泡,常合併有胚胎或胎兒組織。胎兒多數已死亡,少數倖存胎兒常合併宮內生長遲緩或多發性畸形,癌變發生率約為4%。
病因
葡萄胎病因極為複雜,至今未完全闡明。總的來說,可能與年齡、既往葡萄胎病史、營養不良等密切相關。
本病病因暫不明確,可能與受精卵發育不全有關。
葡萄胎屬於少見病,我國的發病率是0.78‰,葡萄胎有兩個高危因素,即年齡和葡萄胎病史。年齡位於兩極者(大於35歲或小於20歲)發病風險增加,40歲以上者是21~35歲婦女的7.5倍,葡萄胎病人既往多有自然流產史。此外,初次葡萄胎後重複性葡萄胎發生的風險會增加1%,而兩次葡萄胎後再發的風險為15%~20%。
營養不良者
飲食中缺乏維他命A及其前體胡蘿蔔素和動物脂肪者,發生葡萄胎的概率顯著升高。
高齡孕婦
大於35歲和40歲婦女的葡萄胎發生率分別是年輕婦女的2倍和7.5倍,而大於50歲的婦女妊娠時約1/3可能發生葡萄胎。
既往有葡萄胎史者
有過1次和2次葡萄胎妊娠者,再次發生率分別為1%和15%~20%。
症狀
葡萄胎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會出現異常妊娠症狀,如腹部疼痛及陰道不規則流血等症狀。早孕反應也通常比普通的妊娠婦女表現得更劇烈、更嚴重,甚至持續時間更長,並且妊娠高血壓等併發症也比正常妊娠更早到來。
完全性葡萄胎
停經後陰道流血
為最常見的症狀,一般在停經8~12左右開始不規則陰道流血,量多少不定。葡萄胎組織有時可自行排出,但排出前和排出時常伴有大量流血。
子宮異常增大、變軟
因葡萄胎迅速增長及宮腔內積血導致子宮大於停經月份,質地變軟,並伴hCG水平異常升高。但部分病人的子宮可與停經月份相符或小於停經月份,可能與水泡退化性變有關。
妊娠嘔吐
常發生於子宮異常增大和hCG水平異常升高者,出現時間一般較正常妊娠早,症狀嚴重且持續時間長。
子痛前期徵象
多發生於子宮異常增大者,可在妊娠24週前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但子癇罕見。
甲狀腺功能亢進
如心搏過速、皮膚潮濕和顫抖。
腹痛
因葡萄胎增長迅速和子宮過度快速擴張所致,表現為陣發性下腹痛,一般不劇烈,能忍受,常發生於陰道流血之前。
部分性葡萄胎
部分性葡萄胎也常表現為停經後陰道流血,有時與不全流產或過期流產過程相似。其他症狀較少,程度也比完全性葡萄胎輕。
大出血
葡萄胎如未及時診斷、處理,可發生反覆出血,如宮腔積血造成的失血,也可在自然排出時有可能發生大流血。在已經貧血的基礎上,可發生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侵襲性葡萄胎
葡萄胎通過組織植入及靜脈播散侵犯子宮肌層而形成侵蝕性葡萄胎,大約15%侵蝕性葡萄胎有肺轉移或陰道轉移。葡萄胎妊娠終止後,通常根據持續性升高的HCG診斷為侵蝕性葡萄胎。
絨癌
絨毛膜癌由絨毛滋養細胞發展而來,惡性上皮性腫瘤的特徵包括異常的滋養細胞增生和不典型增生、HCG分泌、絨毛缺失、出血及壞死。
胎盤部位滋養細胞腫瘤
可繼發於葡萄胎妊娠清宮後,起源於胎盤種植部位的間質滋養細胞,主要由肌層間浸潤的單核中間型滋養細胞組成,無絨毛。與絨毛膜癌相比,較少出現血管浸潤、壞死和出血。
看醫
孕期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腹痛、妊娠嘔吐嚴重等情況,應及時到院就診,明確診斷,高齡孕婦、既往有葡萄胎史等人群更應嚴密關注自身不適症狀,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葡萄胎的治療以及預防併發症尤其重要。
- 凡停經後出現不規則陰道流血、妊娠嘔吐嚴重且持續時間長,均需及時就診。
- 若陰道排出葡萄樣水泡組織,需立即就診。
若出現停經後不規則陰道流血、妊娠嘔吐嚴重等情況,可至婦產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陰道流血多久?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陰道流血等)
- 是否發生過葡萄胎?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血HCG
葡萄胎時血HCG滴度明顯高於正常孕周的相應值,並且在孕8~10周後持續增高。
經陰道都卜勒超音波
超音波檢查時宮腔內無胎兒、胎盤、羊水影像,僅見「落雪樣」或蜂窩狀回聲。如有出血,則可見不規則液性暗區。
測胎心
聽正常妊娠在2個月後,都卜勒可以聽到胎心,但在葡萄胎時只能聽到一些子宮血流雜音。
X線檢查
子宮雖已超過5個月妊娠大小,但腹部X線攝片見不到胎兒骨骼。
病理學檢查
是確診葡萄胎的方法,清宮後將標本進行病理學的檢查,可明確葡萄胎的性質。
超音波檢查
圖像特點為「落雪狀或蜂窩狀」,宮腔內多發無回聲區。部分性葡萄胎病人胎盤部位可見囊性回聲,多合併死胎,極少數為活胎。胎兒生長發育延遲,多合併畸形,胎兒存活和孕齡相關。
HCG
可檢測尿和血液標本,數值和病變大小有關,葡萄胎病人血清HCG比正常妊娠高。完全性比部分性高,血清HCG通常>100000IU/L。
正常妊娠流產
可以利用DNA倍體分析等進行鑑別,正常妊娠流產一般不會出現異常,而葡萄胎時可見結果異常,據此可以進行分析鑑別。
雙胎妊娠
雙胎妊娠無陰道流血症狀,超音波檢查可明確,葡萄胎會出現不規則的陰道流血。
治療
對於有生育需求者,葡萄胎的初始治療最好選擇吸宮和刮宮術,術後需預防感染並進行預防性化療防止惡變。對於年齡較大或無生育要求的葡萄胎病人,可以考慮進行全子宮切除術。
為降低惡變率,對高危病人滿足化療指征者(年齡大於40歲;滋養細胞高度增生或有間變;刮出之葡萄組織以小葡萄為主;HCG持續不下降或下降後又上升者;無隨訪條件者 ),可進行預防性化療,可選用胺甲蝶呤、 Fluorouracil 或放線菌素D等,一般採用多療程治療至HCG陰性。
清宮
清宮既可取得組織學證據,明確診斷,還能清除葡萄胎,儘量不殘留。因此一經診斷,儘快行清宮術。清宮術後要觀察生命體徵情況,複查血HCG,評估療效。1周後複查超音波,若有部分組織殘留,再次清宮後,症狀和體徵迅速消失,HCG正常,一般無嚴重後果。如再次刮宮後,仍未見症狀和體徵好轉,HCG持續3個月不降,超音波影像無特異性,可靠性差,需結合HCG和臨床表現,注意與惡變鑑別。
預防性全子宮切除術
無生育要求,接近停經病人可按意願切除子宮,保留兩側卵巢,但全子宮切除術並不能改善預後。另外,除非有其他手術指征,否則不推薦子宮切除術。
卵巢黃素化囊腫的處理
囊腫在葡萄胎清宮後會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處理。若發生急性蒂扭轉,可在超音波引導或腹腔鏡下作穿刺吸液,囊腫也多能自然復位。若扭轉時間較長發生壞死,則需作側附件切除術。
預後
葡萄胎初始治療後HCG一旦降至正常,只有不到1%的病人再次出現HCG升高,所以預後較好,部分高危群體可能出現惡變。
本病積極治療後,能治癒。
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葡萄胎病人清宮後必須定期隨訪,以便儘早發現滋養細胞腫瘤並及時處理。病人需在葡萄胎清宮後每周一次進行hCG測定,直至連續3次陰性,以後每個月一次共6個月,然後再2個月一次共6個月,自第一次陰性後共計一年。
飲食
病人在飲食上無特殊要求,均衡飲食即可。
照護
護理應貫穿病人的整個療程,可從情緒、定期複查等方面入手。
- 病人未能成功懷孕,需要調整情緒,應和家人朋友及時溝通,舒緩情緒。
- 清宮術後禁止盆浴和性生活1個月,保持外陰清潔,以防感染。
隨訪期間應注意月經是否規律,有無異常陰道流血,有無咳嗽、咳血及其他轉移灶症狀,若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告知醫生。
- 病人術後一般建議至少避孕1年,但hCG正常後的6個月內意外妊娠,不需要終止妊娠。在早懷孕後期行超音波檢查證實胎兒發育無異常後,妊娠期暫停隨診,妊娠終止後6~10周測hCG水平,以確保無疾病復發或新發疾病。
- 若病人接受了預防性化療,為避免化療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則建議避孕1~2年。避孕方法首選保險套,也可選用口服避孕藥,一般不選用宮內節育器,以免穿孔或混淆子宮出血的原因。
預防
目前還沒有特異而有效的預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孕期應注意合理膳食,攝入足夠營養素,以防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高危人群早孕期應定期產檢,及早明確是否為正常妊娠;如出現陰道流血等症狀,應立即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