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智齒冠周炎

概述

智齒冠周炎是指第三磨牙在萌出過程中、萌出不全以及阻生時,牙冠周圍軟組織發生的炎症。臨床中以下頜智齒冠周炎多見,上頜第三磨牙冠周炎次之。其他部位的冠周炎發生率較低,且臨床症狀較輕,併發症少,治療相對簡單。

就診科別:
口腔科、口腔頜面外科
英文名稱:
pericoronitis of the wisdom tooth
疾病別稱:
智牙冠周炎、第三磨牙冠周炎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面頰瘺、膿腫、間隙感染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
臨床症狀:
智牙周圍軟組織腫脹、疼痛、牙周溢膿、張口受限
好發人群:
18~30歲的青壯年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常用藥物:
阿莫西林、甲硝唑
常用檢查:
X線檢查、探針檢查、血液常規檢查
疾病分類

急性智齒冠周炎

患側磨牙後區劇烈疼痛、牙齦腫脹,當進食咀嚼、吞咽、開口活動時疼痛加重,牙齦袋有鹹味分泌物或膿液溢出,有的伴有張口受限,嚴重時伴有全身症狀。

慢性智齒冠周炎

無明顯症狀,僅局部壓痛,有時出現口臭或口腔異味。

病因

智齒冠周炎的發病與局部因素以及全身因素有關,目前隨著食物種類的變化,帶來咀嚼器官的退化,造成頜骨長度與牙列所需長度的不協調。下頜磨牙是牙列中最後萌出的牙,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導致程度不同的阻生。

主要病因

局部因素

人類在進化過程中,下頜骨體逐漸縮短,致使第三磨牙萌出時缺少足夠的空間而不能正常萌出,表現為牙冠僅部分萌出或牙的位置偏斜。少數牙則完全埋伏在骨內,即第三磨牙阻生。阻生的或正在萌出的第三磨牙牙冠被牙齦部分或全部覆蓋,構成較深的盲袋,食物殘渣進入盲袋後不易清除。冠周盲袋中的溫度和濕度有利於細菌生長繁殖,當冠周軟組織受到牙萌出的壓力,及咀嚼時對頜牙的咬傷,造成局部血供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

全身因素

如因工作疲勞、睡眠不足、月經期、分娩後或由其他傷病引發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局部細菌毒力增強,可引起智齒冠周炎的急性發作。

誘發因素

飲食習慣:如經常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等。

口腔不良衛生:智齒位置靠後,不易清潔,容易食物殘渣堆積。

流行病學

智齒冠周炎的患病率和發病率正在逐漸升高,高發年齡段在18~30歲。智齒冠周炎在第三磨牙萌出期的年輕人和伴有萌出不全的阻生第三磨牙病人中常發。此病以下頜智齒冠周炎最常見,上頜第三磨牙發生率較低。

好發人群

18~30歲青壯年者

此階段病人常處於智牙萌出期和最終萌出不全而阻生。

免疫功能低下者

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細菌毒力增強時可引起冠周炎的急性發作。

症狀

智齒冠周炎病人以智牙周圍軟組織腫脹和疼痛為主,智齒冠周炎常以急性炎症形式出現,急性智齒冠周炎的初期一般全身無明顯反應,少數人可能會有發熱、畏寒等症狀。此外,症狀嚴重者也可伴有張口受限。慢性冠周炎在臨床上多無明顯症狀,僅局部有輕度壓痛、不適。

典型症狀

智牙周圍軟組織腫脹、疼痛

當進食咀嚼、吞咽、開口活動時腫脹疼痛加重。如病情繼續發展,局部可呈自發性跳痛或沿耳顳神經分布區產生放射性痛。

牙周溢膿

口臭、舌苔變厚、患牙齦袋處有鹹味分泌物溢出。

張口受限

咀嚼肌的反射性痙攣而出現不同程度的張口受限,甚至出現「牙關緊閉」。若炎症侵及咀嚼肌時,也可引起張口受限。

其他症狀

全身症狀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發熱、全身不適、食慾減退及大便秘結,白血球總數可有增高,嗜中性白血球比例上升。

併發症

面頰瘺

炎症常向磨牙後區擴散形成骨膜下膿腫,膿腫向外穿破。在咀嚼肌前緣與頰肌後緣間的薄弱處發生皮下膿腫, 當穿破皮膚後可形成經久不愈的面頰瘺。

膿腫

炎症沿下頜骨外斜線向前,可在相當於下頜第一磨牙頰側黏膜轉折處的骨膜下形成膿腫或破潰成瘺。

間隙感染

炎症沿下頜支外側或內側向後擴散,可分別引起咀嚼肌間隙、翼下頜間隙感染。此外,亦可導致頰間隙、下頜下間隙、口底間隙和咽旁間隙感染的發生。

看醫

智齒冠周炎初期雖無明顯症狀,但隨著病情的發展,急性期時常疼痛加劇。尤其是智齒阻生的病人,故建議智齒阻生的病人應該及時就診,避免病情發展至智齒冠周炎。

就醫指征
  • 智齒萌出不全或者阻生的病人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後牙區出現牙周疼痛、牙周溢膿,需及時就醫。
  • 出現全身症狀如發熱、畏寒需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數病人優先考慮去口腔科或口腔頜面外科。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發熱、畏寒等去內科綜合診治。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全身有無症狀?(發熱、畏寒)
  • 是否有以下症狀?(張口受限、疼痛)
  • 既往有無其他病史?
  • 是否有過治療?
需要做的檢查

X線檢查

開口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拍攝X線片,以便了解智牙的生長方向、位置、牙根的形態及鄰牙情況,在慢性冠周炎的X線片上,有時可發現冠周和根周骨質陰影的存在。

探針檢查

醫生使用探針可以觸及未萌出或者正在萌出的智齒。

血液常規檢查

智齒冠周炎病人處於急性化膿期,血液常規檢查結果可以見到白血球總數增高以及嗜中性白血球比例上升。

診斷標準
  • 用探針檢查可觸及未萌出或阻生的智牙牙冠。
  • 智齒冠周炎典型症狀—局部牙齦瓣充血、腫脹、糜爛或者盲袋溢膿,或者伴有張口受限。
鑑別診斷

下頜第一磨牙根尖周病變引起的頰側瘺道

智齒冠周炎病人的第一磨牙臨床檢查沒有明確的病損,且其X線牙片顯示第一磨牙根尖沒有暗影,但有口內檢查及X線片檢查有阻生智齒且有局部紅腫。下頜第一磨牙根尖周病變所引起的頰側瘺道,第一磨牙有明確的病損且X線牙片顯示第一磨牙根尖有暗影。 

第三磨牙區惡性腫瘤

第三磨牙區惡性腫瘤的腫塊以增生為主,且為實質浸潤性腫塊,X線片檢查可見局部骨組織溶解性破壞。智齒冠周炎X線片檢查未見局部骨組織溶解性破壞。

治療

智牙冠周炎發病初期,僅有輕微的症狀,常被病人忽視而延誤及時治療,致使炎症迅速發展甚至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初期診斷及時治療是非常重要的。智牙冠周炎的治療原則是在急性期應以消炎、鎮痛、切開引流、增強全身抵抗力的治療為主。當炎症轉入慢性期後,若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則應儘早拔除,以防感染再發。

治療周期
智牙冠周炎一般進行短期治療。
一般治療

智牙冠周炎的治療以局部處理為重點,局部又以清除齦袋內食物碎屑、壞死組織、膿液為主。常用生理鹽水、過氧化氫溶液、1:5000高錳酸鉀溶液、0.1%氯己定液等反覆沖洗齦袋,至溢出液清亮為止。擦乾局部,用探針將2%碘酒、碘甘油導入齦袋內,每日1~3次,並用溫熱水等含漱劑漱口。

藥物治療

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均為抗炎藥物,局部炎症較重時服用,使用方便,但不能根治。

手術治療

切開引流術

如齦瓣附近形成膿腫,應及時切開、置引流條,定期換藥。

冠周齦瓣切除術

當急性炎症消退,對有足夠萌出空間、有可能建立咬合關係且牙位基本正常的智牙,可考慮在局麻下切除智牙冠周齦瓣,充分暴露牙冠,以消除盲袋。

拔除術

智齒牙位不正、無足夠萌出位置、相對的上頜第三磨牙位置不正或缺失者、冠周炎反覆發作形成病灶牙者,均應儘早予以拔除。伴有頰瘺者,在拔牙的同時應切除瘺管,刮盡肉芽,縫合臉部皮膚瘺口。

預後

及早發現和趁早治療智齒冠周炎可以達到較好的預後,智齒冠周炎一般不會對病人造成永久的損害。

能否治癒

拔除智齒或者智齒完全萌出後即可治癒。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對於炎症嚴重如發熱、畏寒以及臉部腫脹明顯的病人,建議每1~2週複查一次血液常規檢查及探針檢查。

飲食

飲食調理
  • 宜多吃蛋、肉、奶、蔬菜、水果,補充蛋白質、能量 、膽鹼、維他命、鉀、鈉及微量營養素,利於消化吸收。
  • 忌吃醃製的食物,如咸雞、鹹蛋、鹹魚,避免吃過酸、過甜、過硬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油炸煎烤類食物,禁菸酒,減少糖的攝入。

照護

要求病人戒菸、戒酒、少食燙辣食物,改正不良的飲食習慣。不要過分緊張,以免加重病情。注意口腔衛生,常用漱口水。

日常護理
  • 注意口腔衛生。如使用巴氏刷牙法,用小頭軟毛牙刷早晚各刷一次,每次三分鐘以上,平時常用牙線。
  • 避免受涼、勞累、熬夜,適量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以免繼發感染。急性期消退後,預防性拔除智齒。
  • 智齒冠周炎病人處於急性化膿期可以服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但不可自行服用,要立即就醫,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心理護理

家屬可給予病人積極的心理支持,幫助其消除恐懼、焦慮情緒,使其能正確對待病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特殊注意事項
  • 智齒冠周炎病人如服用甲硝唑後,不能飲酒。
  • 阻生牙拔除術後輕咬止血紗布30分鐘,以減少出血。24小時內不能用力吸吮或漱口,避免血凝塊脫落。

預防

對智齒冠周炎預防,重點應放在初期發現上,凡有智齒阻生者,應定期複查,預防性拔除智齒是預防智齒冠周炎的重要措施。

預防措施
  • 家長可以在孩子15~18歲這個年齡階段,到醫療機構拍攝X射線片,檢查智齒的生長情況,假如大夫判斷智齒發生阻生,要儘快拔除。
  • 保持充分的睡眠,增強機體抗病力。
  • 注意不要多吃糖果甜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好習慣。
  • 每年去醫院牙科體檢一次,進行洗牙,預防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