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側彎
概述
脊柱側彎,俗稱脊柱側凸,是指脊柱的一個或數個節段向側方彎曲或伴有椎體旋轉的脊柱畸形。脊柱X線平片顯示脊柱有大於10°的側方彎曲,即可診斷為脊柱側彎。此疾病好發於青春期,隨年齡增加症狀逐漸加劇,嚴重者影響呼吸、心臟功能,甚至出現脊髓壓迫及癱瘓現象。
- 就診科別:
- 骨科、脊柱外科
- 英文名稱:
- scoliosis
- 疾病別稱:
- 脊柱側凸、脊柱彎曲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呼吸衰竭、心臟衰竭、手術相關失血性休克、感染
- 治療周期:
- 幾週至幾個月不等
- 臨床症狀:
- 單個或數個節段側方彎曲、雙肩不等高、胸廓不對稱
- 好發人群:
- 兒童、青少年
- 常用藥物:
- Nimesulide 、布洛芬
- 常用檢查:
- X線檢查、CT檢查
脊柱側彎按病因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特發性脊柱側彎
最常見側彎類型,發生原因不清,所以稱之為特發性。由於青春期骨骼發育很快,畸形加重更加明顯,因此該病多於青少年期發病。
先天性脊柱側彎
由於胎兒期骨骼發育不良造成。
神經肌肉型脊柱側彎
由於肌肉神經方面疾病(肌肉力量不平衡)造成,最常見的是小兒麻痹後遺症所致側彎、痙攣型腦性癱瘓等。此類側彎如給予向上的牽引力,則脊柱容易變直,因此手術效果良好。
神經纖維瘤病合併脊柱側彎
神經纖維瘤病合併脊柱側彎為一種特殊類型,常因神經纖維瘤生長對周圍組織壓迫、破壞引起。病人皮膚上常有咖啡斑,畸形多發於胸椎,受累節段少,但畸形嚴重,治療較困難。
病因
脊柱側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複雜,至今未完全闡明。不同類型其病因不盡相同,即使在同一類型中也存在異質性。總的來說,疾病因素及環境因素共同參與其發病。
姿勢性脊柱彎曲異常發病主要與長時間病態坐姿和運動不足有關。疾病性脊柱彎曲異常跟如先天性半椎體、脊髓縱裂、腰椎骶化以及後天的脊柱結核、脊柱腫瘤、脊髓灰質炎後遺症、神經纖維瘤病、肌營養不良、外傷等有關。特發性脊柱彎曲異常原因不明,現多認為共與遺傳有關,女性、發病時年幼者進展較嚴重。
脊柱側彎多為逐漸進展的疾病,無明顯誘因。但少數可因疼痛、炎症或創傷後弓|起非結構性(功能性)脊柱側彎,一旦原因去除,即可恢復正常,但誘因長期存在者也可發展成結構性側彎。
脊柱側彎多見於青少年,據北京協和醫院、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湖南醫科大學對兒童的普查統計顯示,中國脊柱側彎發病率為1.04%~1.2%,女性病人多於男性。各類型脊柱側彎中,特發性脊柱側彎最多,約占脊柱側彎總數的75%~80%,其次為先天性脊柱側彎。
脊柱側彎好發於兒童及青少年。
症狀
脊柱畸形好發於青少年,尤其是女性,常在青春發育前期發病,在整個青春發育期快速進展,成年期則緩慢進展,有時則停止進展。由於多數脊柱側彎的病因不明,病人有時還伴有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以及營養代謝的異常。引起的脊柱畸形的原因較多,大致包括特發性、神經肌肉型、先天性和其他疾病相關的脊柱畸形。其中特發性脊柱側彎是最常見的,原因不明確,約占全部脊柱側彎的80%左右,表現為駝背、鞍背、直背、圓背。
- 初期側彎畸形常不明顯,不容易引起注意。生長發育期,側彎畸形發展迅速,可出現身高不及同齡人,雙肩不等高,胸廓不對稱,脊柱偏離中線,一側腰部皺褶皮紋。
- 側彎畸形嚴重者可出現剃刀背畸形,影響心肺發育,反覆出現呼吸困難及呼吸道感染症狀。
- 由於椎體骨骼畸形發育,將對脊髓神經造成牽拉或壓迫並出現神經症狀。
- 脊柱側彎畸形也可以合併脊柱以外的畸形,如先天性心臟病、髕骨脫位、足部畸形、泌尿系統畸形等。
- 部分類型脊柱側彎還合併有咖啡斑、皮下脂肪瘤或血管瘤等症狀。老年退變性脊柱側彎可能合併有腰椎管狹窄,伴有腰腿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
脊柱側彎可影響心肺功能,導致呼吸衰竭和心臟衰竭,還可發生手術相關的併發症,例如術中脊髓損傷、失血性休克,術後壓瘡、內固定釘棒斷裂、感染等。
看醫
對於脊柱側彎,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儘早就醫,可以防止畸形症狀發展加重。
由於病人脊柱側彎一般沒有自覺症狀,當發現小孩有側彎時,經常為時已晚。初期發現主要靠父母、學校老師和醫師體檢。平常可進行彎腰試驗普查,如果發現一側高,表明可能存在脊柱側彎及旋轉。如果彎腰試驗陽性,應到醫院及時就診。
脊柱側彎一般去骨科、脊柱外科專科就診。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
- 脊柱側彎發生時間?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駝背、鞍背、直背、圓背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乏力、頭暈、疲勞感、背部不適、呼吸不順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X線檢查
脊柱側彎診斷首選影像學檢查,通過脊柱X線片檢查,可以確定側彎的各種因素,如彎度、部位、性質、旋轉、代償性、柔韌性等。
CT檢查
對脊柱、脊髓、神經根病變的診斷具有優勢。它能清晰顯示椎體及其周圍骨性結構,同時顯示X線檢查中顯示不清的部位(如枕頸、頸胸段等)。另外,脊柱CT三維重建能直觀顯示脊柱畸形部位,對於手術中決策提供重要的影像學信息。
脊柱側彎的診斷標準是站立位脊柱在冠狀面測量Cobb's角大於10°。
脊柱結核
脊柱結核時,個別病人表現出結核病症狀,表現為低熱、盜汗、虛弱、乏力、體重減輕,結核病檢查陽性。影像學檢查表現為脊椎邊緣模糊不清,椎間隙變窄,有時脊椎旁有結核膿腫陰影存在,薦髂關節常受累。
脊柱腫瘤
脊柱腫瘤多見於老人,症狀以疼痛為主,病痛逐日加重,X線可見骨破壞,常累及椎弓根,椎間隙正常。腫瘤標誌物檢查常為陽性。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多發於15~30歲男性青壯年,發病緩慢,間歇疼痛,多關節受累。脊柱活動受限,關節畸形。X線檢查薦髂關節間隙狹窄、模糊,脊柱韌帶鈣化,呈竹節狀改變。實驗室檢查紅血球沉降率快或正常,HLA-B27為陽性,而風濕因子檢查多為陰性。
治療
脊柱畸形的治療包括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治療的方法很多,包括牽引、電刺激、推拿等。但是只有支具治療被認為具有臨床療效,除部分輕度者可行支具保守治療外,手術矯形治療仍然是當前針對病情進行性發展病人的主要治療方法。
脊柱側彎的類型及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法各異。
觀察
主要目的是觀察脊柱側彎是否發展,每4~6個月隨診1次,常規行站立位脊柱X線檢查,前後對比脊柱側彎角度、旋轉程度等,以免延誤手術時機。
運動矯正
對於輕度側彎病人(Cobb角<40°),可以通過加強肌肉鍛煉使凸側肌力更加有力,針對性的加強凸側肌肉的收縮,糾正側彎。常用運動矯正方法包括游泳及吊單槓,需要注意的是,運動方法對特發性脊柱側彎矯正效果較好,但對先天性骨畸形病人收效甚微。
支具治療
適用於年齡小,彎度20°~40°病人,對於柔軟性側彎治療效果好。一般根據病人身材定做支具,每天需佩戴16-23小時,隨年齡增長適時更換合適的支具,直至骨骼發育成熟。在支具治療期間需要定期複查,按時調整或更換支具,如支具治療無效,側彎角度超過40°~50°,應手術治療。
脊柱側彎多為緩慢進展,嚴重者將影響呼吸及心臟功能,勞動或上樓時會感到呼吸困難或心慌。此時需要病人休息,保持呼吸通暢,吸氧,如症狀無明顯緩解,應立即到醫院行高級生命支持治療。
藥物治療多為對症治療,當病人因脊柱畸形出現背部疼痛不適時,可以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治療,如 Nimesulide 、布洛芬,起效迅速,能減輕組織炎症、腫脹以緩解疼痛。
後路手術
後路脊柱融合是矯正脊柱側彎最廣泛應用的方法。此術式首先對脊柱椎小關節進行松解,並採用椎弓根螺釘固定技術,可以很好地達到側彎畸形矯形的目的。
前路手術
適應證較少,主要適用於胸腰段及腰段為主的彎曲,特點在於融合節段少、椎體融合率高。但對於彎曲的矯正程度有限,如過度矯正則常帶來術後失代償。同時由於前路手術操作臨近腹部重要臟器、血管、神經等,手術風險較大,並可能影響肺功能。
前後路聯合手術
前後路手術松解可以增加脊柱的柔韌性,再進行椎體融合將獲得更好的畸形矯正效果,主要用於解決非常嚴重的脊柱畸形。該術式手術創傷大、風險極高,對於術者水平要求嚴格。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預後
對於非結構性側彎或者功能性側彎病因治療後,脊柱側彎即能消除。而神經纖維瘤病合併脊柱側彎,往往需要多次植骨融合,治療困難。
非結構性側彎、功能性側彎可以治癒,神經纖維瘤病合併脊柱側彎治療困難。
脊柱側彎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每4~6個月複查一次。
飲食
病人應注意膳食多樣化,避免不規律進食、暴飲暴食。多食用營養價值高的、含鈣質高的食物等。
清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平時可以適當地食用全穀物和含鈣的食物,如綠葉蔬菜、海帶、燕麥、黃豆、豆腐及雞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照護
如果病人側彎度數不大,日常生活中並不需要特意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但正確的生活習慣養成十分必要。
- 嚴格遵從醫囑佩戴支具,佩戴時間每天16~23小時,直至骨骼發育成熟,按時調整或更換支具。
- 進行復健鍛煉,建議在家人或朋友的陪護下進行,以防運動過度或意外發生。
- 在手術後前幾個月,起床時儘量要別人幫忙扶起,有時起床脊柱的用力方向跟矯形本身期望的方向是相背的,對恢復不利。如果沒人幫助,那也要儘量先俯臥,然後腿先下床再慢慢爬起;躺著時儘量平臥,保持身體平直。在脊柱定型之前,長時間站著或坐著對脊柱的拉力是很大,這對病人恢復不利。
定期複診,遵從醫囑進行運動治療及佩戴支具。病人可以記錄脊柱側彎程度及活動範圍,評估病情進展情況,然後諮詢醫師,根據病情調整基礎治療、支具治療,必要時行手術治療。
預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功能鍛煉有助於脊柱側彎的預防和治療。
進行體格檢查,病人應充分暴露脊柱。首先測量病人身高、體重及脊柱活動範圍;注意皮膚有無色素沉澱或腫塊;觀察病人雙肩是否等高,前胸是否對側;進行彎腰試驗,觀察病人背部是否對側,是否存在隆凸;此外,典型的脊柱側彎病人會出現「剃刀背」。
- 避免久坐或以固定姿勢久站。
- 睡覺時選擇硬板床,避免過軟的床。
- 適當的腰背肌肉鍛煉,避免肌肉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