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
概述
隱睪是指睪丸下降異常,未下降至陰囊,包括睪丸下降不全和睪丸異位,大多數病人為睪丸下降不全。隱睪屬於一種先天性疾病,常引起男性腹股溝疝氣、睪丸扭轉、睪丸惡變。少數隱睪會發生睪丸萎縮壞死,雙側隱睪可發生無精子症,進而導致不育症,隱睪治療方法主要有激素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
- 就診科別:
- 兒科、泌尿外科
- 英文名稱:
- cryptorchidism
- 疾病別稱:
- 睪丸下降不全、睪丸未降、隱睪症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是
- 併發疾病:
- 男性不育、腹股溝疝氣、睪丸惡變
- 治療周期:
- 1個月左右
- 臨床症狀:
- 陰囊空虛
- 好發人群:
- 早產男嬰、低出生體重男嬰、有隱睪家族病史的男嬰
- 常用藥物:
-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
-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超音波檢查、睪丸動靜脈造影
- 根據部位不同可分為高位隱睪和低位隱睪,高位隱睪位於腹腔內或位於腹股溝內環處,低位隱睪位於腹股溝管內環外環之間處。
- 在臨床上可分為可捫及睪丸和未捫及睪丸,可捫及睪丸在陰囊內未觸及,但在腹股溝區或陰囊上級可觸及。未捫及睪丸是在陰囊、陰囊上級、腹股溝區均不可捫及。
病因
隱睪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具有遺傳傾向,隱睪的發生與睪丸自身和內分泌等因素有關。本病好發於早產男嬰、低出生體重男嬰以及有隱睪家族史的男嬰,母親在懷孕期間有抽菸喝酒等不良嗜好,其胎兒也容易發生隱睪。
解剖結構異常
睪丸和陰囊之間的牽引帶功能異常,導致睪丸不能正常下降至陰囊,停留在其他部位,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睪丸下降不全。睪丸體積過大可導致睪丸下降受阻,不能正常降入陰囊。精索血管發育延遲或停止發育,可使精索過短,也容易造成睪丸下降不全。
睪丸自身因素
睪丸發育異常、缺陷,如睪丸發育不良對促性腺激素反應異常,導致未正常下降。
內分泌因素
雌激素可阻止睪丸的下降,而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垂體促性腺激素、睪固酮可以促進睪丸的下降,因此內分泌異常可能導致隱睪。
遺傳因素
隱睪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發,發病率接近15%。
早產
早產兒因為睪丸生長發育不完全,比足月兒更容易得隱睪。
孕期接觸高危因素
懷孕期間母親抽菸喝酒以及接觸化學毒物,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從而誘發隱睪。
胎兒生長受限
如有唐氏症或腹壁缺損都可誘發隱睪。
資料顯示,隱睪發病率逐年上升,成為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每100名剛出生的足月男嬰中就有大約3人發病,100名剛出生的早產兒中有1~45人得此疾病。大多數隱睪為單側,少數隱睪為雙側。
- 早產以及低出生體重男嬰。
- 母親在懷孕期間有抽菸喝酒等不良,胎兒容易發生隱睪。
- 有隱睪家族病史的男嬰。
症狀
隱睪病人多數表現為患側陰囊空虛,少數雙側隱睪病人則表現為陰囊不明顯。部分隱睪病人在腹股溝區可見局部隆起,少數可表現為陰囊或腹股溝區的疼痛或者腫脹。本病可併發腹股溝疝氣、睪丸惡變、睪丸創傷甚至男性不育症。
- 陰囊空虛無睪丸,兩側陰囊不對稱,如為雙側隱睪,則伴有陰囊發育不良,病人一般無自覺症狀。
- 有時可在腹股溝發現局部隆起,可觸及睪丸。
腹股溝疝氣
由於睪丸下降不全,腹膜鞘關閉不全,容易導致腹腔內容物下降引起腹股溝疝氣。
睪丸惡變
隱睪發生惡變的機率大於正常睪丸,通常是正常睪丸的20~50倍。
睪丸創傷
由於隱睪位置較淺,缺乏有效保護,故容易受到創傷。
不育症
正常情況下陰囊溫度較低,隱睪病人睪丸不在陰囊內,溫度較高,會阻礙精子的產生,而引起男性不育症。
看醫
嬰兒出生後半年內睪丸未下降入陰囊內,需要及時到兒科、泌尿外科就診。通過體格檢查、超音波檢查、睪丸動靜脈造影等確診,注意與回縮性睪丸、無睪症相鑑別。
男性嬰兒在宮內發育到懷孕第8個月時睪丸即下降到陰囊內,如果出生後半年內仍未降入陰囊內,陰囊空虛,需要及時就醫。
大多數患兒優先考慮去兒科、泌尿外科就診。
- 患兒是否為早產兒?
- 患兒陰囊中未觸及睪丸是否時有時無?
- 是否有家族遺傳史?
- 除陰囊內無睪丸,還有什麼症狀?
- 患兒在睡眠以及泡澡時陰囊內是否有睪丸?
體格檢查
將患兒置於平仰臥位,通過擠羊奶手法檢查是否是隱睪。
影像學檢查
超音波
可發現腹股溝區隱睪的位置,並測定其大小。
CT、磁振造影
可用於隱睪的定位診斷,但對萎縮睪丸診斷的準確率較低。
睪丸動靜脈造影或精索內靜脈造影
此類檢查屬於有創檢查,一般用於年齡較大的兒童,但是準確率可達100%。
腔鏡檢查
對於影像學檢查沒有發現隱睪的病人,可採用腹腔鏡進行檢查,在定位的同時可以治療。
內分泌檢查
雙側隱睪的病人可進行內分泌檢查,與睪丸缺如相鑑別,主要是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試驗。
臨床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發現陰囊內無睪丸,排除無睪症及回縮性睪丸。
無睪症
無睪症分為單側以及雙側睪丸缺如,表現為陰囊發育不良,空虛無睪丸,臨床症狀和隱睪相似,可通過腹部超音波進行鑑別。
回縮性睪丸
病人陰囊發育良好,以手沿腹股溝向下推送時,睪丸可被輕輕推入陰囊。亦可由於提睪肌反射或寒冷刺激,睪丸可回縮至腹股溝,陰囊內捫不到睪丸,但待腹部溫暖,睪丸可復出,通過體格檢查一般可以鑑別。
治療
隱睪主要的治療方式為激素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手術治療是金標準,一般在6~12月齡內進行治療,最晚不超過18月齡。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主要成分是黃體生成素,可以刺激間質細胞分泌睪固酮,可使部分患兒的睪丸下降。
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
可以刺激垂體釋放卵泡刺激素和黃體生成素,促進睪丸下降。
睪丸下降固定術
睪丸下降固定術包括標準睪丸下降固定術、分期睪丸下降固定術、長袢輸精管睪丸下降固定術。睪丸分期固定術和長袢輸精管睪丸下降固定術適用於隱睪位置較高、精索長度不夠、無法將睪丸放置陰囊內的患兒。
睪丸自體移植術
適用於睪丸固定術治療效果不佳的隱睪病人。
睪丸切除並假體移植術
睪丸切除術後,為了恢復陰囊外觀,減少兒童的心理負擔,可進行睪丸切除並假體移植術,適用於睪丸發育不良、可疑惡變者。
預後
隱睪患兒及時進行手術多數可以治癒,不影響壽命。若手術後1週內無明顯不適的症狀,可1個月後進行複查,如出現不適症狀則應立即就診。
大多數患兒及時進行手術一般可以治癒,不會影響生育和性功能。
隱睪及時治療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手術後1週沒有不適情況,1個月後複查即可,如有不適症狀隨時去檢查治療。
飲食
術後應以清淡飲食為主,並注意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蛋白質及易消化的食品,避免進食辛辣刺激飲食。
照護
注意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如慢走、伸展運動。術後一定要保持會陰部傷口敷料清潔乾燥,被染濕時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更換,防止切口感染。
隨時監測睪丸的形狀以及位置變化。
手術治療的患兒傷口疼痛劇烈時,可適量給予鎮痛藥物予以止痛。
預防
隱睪屬於一種先天性疾病,由先天發育異常所致,並沒有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是孕期遠離危險因素,可能減少胎兒隱睪發病的機率。
- 孕期戒菸戒酒,避免感冒,避免接觸有毒化學物質。
- 按時產檢,檢測胎兒生長發育,儘量避免早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