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常疣
概述
尋常疣是一種由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皮膚黏膜所致的乳頭狀良性贅生物,主要是人類乳突病毒第二型感染所致。初發皮疹表現為針帽大小,逐漸增大至黃豆、蠶豆大小,明顯的隆起,表面乾燥且粗糙不平。一般無自覺症狀,偶有壓痛。病程緩慢,但多有自限性,約65%病人疣體可在3年內自行消退。
- 就診科別:
- 感染科
- 英文名稱:
- verruca vulgaris
- 疾病別稱:
- 瘊子、刺瘊
- 是否常見:
- 是
- 是否遺傳:
- 否
- 併發疾病:
- 結膜炎、角膜炎
- 治療周期:
- 短期治療
- 臨床症狀:
- 圓形隆起的丘疹、皮膚表面粗糙、壓痛
- 好發人群:
- 兒童、青少年、肉類加工者
- 常用藥物:
- 氫氧化鉀、水楊酸、三氯醋酸、氫氧化鈉
- 常用檢查:
- 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按照發病部位,可將尋常疣分為以下幾種:
指狀疣
指狀疣可發生於頭皮和指(趾)間,病人常無自覺症狀。
絲狀疣
絲狀疣為單個細軟的絲狀突起,正常皮色或棕灰色。好發於頸、額和眼瞼,病人也常無自覺症狀。
甲周疣
甲周疣也被稱作是甲下疣,是生長於指甲下面或者指甲周圍的一種平常疣。甲下疣可以造成指甲甲床的破壞,進而導致指甲發生變形。
跖疣
發生於一側或兩側足底,尤其易見於跖前部,走路時有壓痛。單發或多發,有時在一較大的跖疣四週,有散在性細小衛星疣。
病因
尋常疣病人多與病毒感染有關,疣的病程亦與機體免疫有重要關係,疣在相對健康人群長期不消退的機制尚不明確。
人類乳突病毒第二型感染
當皮膚黏膜出現破損時,HPV可侵入機體,感染皮膚表面細胞,產生尋常疣。現已知人類乳突病毒的基因型已超過120種,較少見的有HPV-1、HPV-4、HPV-7型和其他HPV型。
- 有外傷或出現皮膚破損,易感染HPV,從而產生尋常疣。
- 生病或服用免疫阻斷劑時,患免疫缺陷疾病易誘發尋常疣的發生。
尋常疣主要好發於兒童、青少年四肢,尤其以手背、手指、甲緣等處多見。手在水中頻繁浸泡者較易發生尋常疣,肉類加工者也是高危人群。
本病主要通過皮膚的直接接觸而傳染,也可因自身接種而發生新損害。
兒童、青少年
兒童與青少年活潑好動,接觸物品較多,易被病毒感染。
肉類加工者
接觸人類乳突病毒機會較多,故易感染。
症狀
尋常疣的初起損害是針頭大小的扁平角質丘疹,逐漸變大,數周或數月以後,往往成為豆粒大小的圓形隆起物,表面有角質而粗糙不平,呈灰褐色或蒼白色,或是正常皮色,沒有炎症及自覺症狀,皮疹數目不定,可單發或多發,也可相互融合成斑塊狀,發展緩慢。
指狀疣
疣體常表現為單發的指狀突起,呈灰色或灰褐色。也可表現為正常皮色或黏膜色,可發生於頭皮和趾間,無自覺症狀。
絲狀疣
疣體常表現為單一、柔軟、細長的絲狀突起,長度約為0.5~1公分,灰白色或灰褐色,常多發,好發於頸、額和眼瞼。
甲周疣
位於甲板周圍的疣,表面粗糙或菜花狀,灰白色或灰褐色,可融合,累及近段和兩側甲皺襞處。
屠夫疣
表現廣泛的扁平丘疹或花椰菜樣病變,部位常為手背、手掌、甲周或手指。
皸裂可有觸痛感,疣體向甲板下蔓延,將甲板掀起或變性者,稱為甲下疣。
感染性疾病
當處理不當時,會導致細菌感染,嚴重者出現癤和癰,有膿液流出,局部病灶出現紅、腫、熱、痛。
結膜炎或角膜炎
尋常疣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有一些併發症,絲狀疣發生於眼瞼者,可伴髮結膜炎或角膜炎。
看醫
尋常疣為皮膚科常見病,可發於身體任何部位。該病病程緩慢、可復發,會嚴重影響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若病人出現相應臨床表現,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發現尋常疣,並出現豆粒大小的圓形隆起物,表面有角質而粗糙不平,呈灰褐色或蒼白色,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尋常疣的病人,若出現局部病灶紅、腫、熱、痛,有波動感,應立即就醫。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皮膚科就診。
- 若病人出現其他嚴重不適反應或併發症,如體溫升高、乏力等,應到感染科就診。
- 皮膚瘤狀突起物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局部病灶紅腫熱痛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乏力、頭暈、高燒不退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體格檢查
可通過視診和觸診觀察有無腫塊、水腫、局部皮膚濕疹等,並通過腫塊大小及表面光滑程度、質地、活動度等判斷是否為尋常疣。
組織病理檢查
表面凸凹不平,角質層顯著地角化過度並角化不全。棘細胞層也肥厚而成乳頭瘤樣增生,棘細胞層淺部及顆粒層都有大空泡性細胞,細胞核呈圓形,染色很深,而核周圍細胞漿透明而成空泡狀。
醋酸白試驗
醋酸白試驗是一種在臨床上主要用於人類乳突病毒(HPV)潛伏感染或菜花、菜花亞臨床表現的試驗方法。皮損處變白為陽性,對該病的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HPV-DNA檢測
HPV-DNA檢測可有助於進一步確診病人感染病毒的分型。
- 通過體格檢查,發現病人疣狀痣表面光滑或粗糙,呈刺狀隆起,色淡褐或灰黃,發生於指(趾)關節附近,可初步診斷為該病。
- 病理學檢查發角質層顯著角化;棘細胞層肥厚、成乳頭瘤樣增生;細胞核呈圓形、染色深、核周胞漿透明而成空泡狀時,可作出明確診斷。
胼胝
又稱為老繭,是皮膚長期受壓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膚局部扁平角質增生,為機體的保護性反應,一般無明顯不適,通常對身體健康和工作無影響,解除原因後可消退。
雞眼
是因為皮膚長時間受到摩擦而產生的皮膚角質化,一般會在皮膚上形成堅硬的角質塊,常見部位在腳趾上,走路時受到擠壓會產生疼痛感,起初只是一個較小的點,慢慢的會變大變硬,多見於老人。
治療
尋常疣的治療方法有多種,要根據疣的部位、數目、大小、有無繼發性感染,及以往治療等具體情況,選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雷射、電乾燥術及電灼術等療法。尋常疣是一種表皮良性腫瘤,除影響美觀外,對人的危害不大,不應因治療而引起顯著疤痕等不良後果。
氫氧化鉀及氫氧化鈉
氫氧化鉀及氫氧化鈉有很強的腐蝕性,可以將疣銷毀。將生石灰,即氧化鈣和濃鹼水,及碳酸鈉混合後加入糯米,糯米膨脹透明時搗爛成「水晶膏」,由於生石灰與濃鹼水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氫氧化鈉,因而有腐蝕作用。
40%水楊酸硬膏或水楊酸火棉膠
按疣的大小將氧化鋅橡皮膏剪孔貼在患處,疣損害露出於孔外,撒敷水楊酸後蓋上一片橡皮膏。數日後即可揭除覆蓋物,疣損害便易刮除,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操作。
三氯醋酸及冰醋酸或含10%水楊酸的冰醋酸
在刀修角質物後點塗在疣上,可以將疣腐蝕,但可引起灼痛。不可自行操作,需有醫生指導。
其他
如外用A酸類藥物、5% Imiquimod 乳膏、5- Fluorouracil 軟膏等,或使用博來黴素和干擾素皮損內注射,以獲取緩解效果。
手術治療方法通常只使用於少數病人,此外,術後易留下疤痕,通常不建議採用此方法。
雷射、電乾燥術及電灼術
雷射、電乾燥術及電灼術,都能立即銷毀損害,要注意燒灼的深度,特別要注意手指關節等處正常組織不可過分毀壞,以免以後發生嚴重疤痕而妨礙手指活動。特別是甲周尋常疣時,容易損傷甲母而引起甲畸形。指狀疣及絲狀疣的基部較細而成蒂狀,容易在根蒂處將疣剪掉或切除,然後用苯酚或電灼術凝固剪切面,可以防止復發。
冷凍療法
用棉棒蘸液氮或用液氮冷凍器的冷頭抵壓疣損害,冷凍時間及所施壓力按損害的大小及深度而定,一般為5~30秒,如果一次治療不成功,可在2~3周後再冷凍一次。
溫熱療法
如使用44℃物品數次接觸患處,每次半小時,尋常疣可得到有效治癒。
預後
尋常疣有效且規範的治療,能夠去除疣狀物。若疣狀物小,不會留疤,皮膚仍美觀,也可以自然消退。若疣狀物龐大,經去除後留疤的可能性極大,自然消退的可能性降低。
尋常疣能治癒,約65%的病人一年內可自然消退,90%的病人五年內可以消退。
尋常疣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飲食
尋常疣病人進食應清淡有營養,保證身體健康,限制各種甜食及生鮮,避免發生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
- 限制各種甜食,包括各種食糖、糖果、甜點心、餅乾、水果及各種含糖飲料等。
- 限制各種生食及燒烤,比如生海鮮、肉類、生的瓜果、蔬菜。
照護
尋常疣的護理在於提高免疫力、避免搔抓皮膚,加強皮膚保養,物品專人專用,培養良好的清潔習慣。
- 加強身體鍛煉,加快身體代謝速率,有利於有害代謝廢物的排出。
- 不要在患處進行搔刮,不要使患處受傷,防止病毒傳染到其他部位。
- 生活用品要和家人的分開,並進行有效的消毒,防止發生交叉感染。
- 加強對皮膚的保護,可以使用保濕性的護膚品。
- 接受藥物治療者需注意觀察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如水腫、發熱、過敏等症狀。
- 注意觀察疣體大小、顏色、質地、活動度等變化,以決定最佳治療時機。
- 瘤體切除後,需觀察皮膚切口處的情況,如流血量、是否有膿液等。
治療尋常疣時應注意使疣消失的同時,也使留下的疤痕儘可能小,不會影響病人美觀。在治療時應注意使病人保持冷靜、樂觀的心態,不必過於緊張,轉移病人注意力。治療結束應叮囑病人不可忽視日常護理,日常護理做的好,恢復才能更快。
病人應選擇正規醫院,由專業醫師治療,不可自行剪除等。治療時注意保護傷口,不要使創面加深,導致傷口癒合困難,延長痛苦。
預防
尋常疣的預防主要是預防外傷,減少與感染者接觸。對病人及時治療,以防止傳播他人。同時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力,注意皮膚保護、物品消毒,合理膳食,適量熱量攝入。
人類乳突病毒檢測
檢測方法包括病毒DNA檢測、病毒抗體檢測、病毒培養測定。
明確共同居住者中是否患有尋常疣者
如果共同居住者中患有尋常疣,同居者患尋常疣的機會將會大大增強,需要引起重視,及時篩檢。
- 避免外傷,減少給病毒進入人體的機會。
- 對家庭公共物品進行有效的消毒,防止發生家庭內感染。
- 保持心情愉快和放鬆。
-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勤洗手、洗澡、勤換衣物等,保持室內的環境衛生及通風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