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過度換氣症候群

概述

過度氣症候群是由於超過生理代調需要的過度通氣,以呼吸困難為突出表現,沒有相應的器質性心肺疾病,伴隨焦慮和過度通氣的一組症候群,常表現為呼吸困難、肢體麻木、頭暈眼花,嚴重者可有暈厥、抽搐等症狀。儘管病人有諸多症狀,但往往各種實驗室檢查結果正常,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無法將這類病人歸為於任何疾病的範疇。長期以來,由於得不到正確診斷,又缺乏特異、有效的治療,為此病人承受很大的精神壓力,這類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不比器質性疾病小。

就診科別:
呼吸內科、精神心理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
疾病別稱:
高通氣症候群、呼吸神經症、呼吸性鹼中毒症候群、努力症候群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呼吸性鹼中毒、快速心律失常
治療周期:
長期間歇性治療
臨床症狀:
呼吸困難、肢體麻木、頭暈眼花、暈厥
好發人群:
20~30歲的年輕人;性格好強、情緒不穩定的年輕女性
常用藥物:
Alprazolam 、 Diazepam 、 Estazolam 、 Lorazepam 、 Paroxetine
常用檢查:
動脈血氣分析、胸部X光片、肺功能、心臟都卜勒超音波

病因

過度換氣症候群所指的是沒有器質性病變的任何原因,該病病人往往由於明顯的精神焦慮,呼吸驅動過強,呼吸調節喪失了應有的穩定性。當呼吸受到刺激,出現一過性過度通氣。過度通氣呼出大量的CO2,PaCO2迅速降低,血漿碳酸銨鹽相對增加,出現呼吸性鹼中毒,並有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導致臨床上表現各種各樣症狀。

主要病因

精神因素

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病人,由於明顯的精神焦慮,呼吸驅動過強,呼吸調節喪失了應有的穩定性。

代謝異常

當呼吸受到刺激,出現一過性過度通氣。過度通氣呼出大量CO2,PaCO2迅速降低,血漿碳酸銨鹽相對增加,機體通過兩種途徑來代償,以維持pH的恆定,即細胞外液的緩衝系統碳酸銨鹽、血紅素和血漿蛋白和腎臟代償。由於細胞外液的緩衝調節很有限,而腎臟的代償需要數日時間,因此低碳酸血症和呼吸性碳中毒幾乎是立即發生的。

低碳酸血症、腦缺氧

低碳酸血症最直接、最嚴重的危害是收縮腦血管,導致腦血流下降、腦缺氧。鹼血症使血紅素氧解離曲線左移,血紅素氧的親和力大大增加,氧合血紅素在組織中難於解離釋故而造成組織缺氧。腦缺氧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如頭昏、視物模糊、黑蒙、眼前發黑,甚至暈倒。

中樞神經系統疾患

腦炎、腦膜炎、腦腫瘤、腦血管意外及顱腦損傷病人呼吸中樞受到刺激而興奮,出現通氣過度。

其他

革蘭氏陰性桿菌敗血症、人工呼吸過度、肝硬化、代謝性酸中毒突然被糾正、妊娠等也會造成過度通氣。

誘發因素

由於機體高級神經中樞異常,在負面情緒、應激等因素的刺激下導致超出生理需求的通氣量,進而引發過度換氣症候群。

流行病學

過度換氣症候群是常見病,歐洲不同國家的統計數據表明,約占門診就診人數的4%~11%。在我國約占門診病人的10%,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轉型,發病率在逐漸增加。

好發人群

過度換氣症候群常見於20~30歲年輕人身上,尤其好發於性格好強、情緒不穩定的年輕女性。

症狀

過度換氣症候群的臨床症狀有呼吸困難、胸悶、喘憋、口周及四肢末端麻木等,症狀累及多器官系統,嚴重程度不一,具有診斷的特異性。多數病人有心因性誘因,如精神緊張、焦慮或心理壓力大等。臨床多為慢性過程,伴急性發作。急性發作時間多為10~30分鐘左右,嚴重者時長達一個多小時,多自然緩解。

典型症狀

呼吸系統

憋氣、吸不到底、胸部發緊或"堵"是過度換氣症候群病人的常見症狀。典型病人表現為Ⅲ級以上的呼吸困難,沒有相應的呼吸、心血管和其他引起呼吸困難的器質性病因,呼吸困難呈發作性,嚴重程度與體力活動無明顯關係,伴隨症狀有頭暈、肢體麻木等,發作時瀕死感。體檢可見病人呈現呼吸頻率忽快忽慢、節律不均勻,頻繁的嘆息樣呼吸。病人習慣於胸式呼吸,胸部上三分之一和頸部輔助呼吸肌參加呼吸運動,腹式呼吸基本消失。由於肋間肌負荷過重,收縮過度或疲勞,可出現胸部不適甚至胸痛,需要與冠心病、心絞痛鑑別。

心血管系統

由於症狀急性發作時常有胸部不適、心跳加快、心搏增強、手腳冰冷和瀕臨死亡感,病人常首診於心血管專科急診。

神經系統

典型表現為發作時手足和上下肢的麻木、四肢強直甚至暈厥。少數病人有頭暈的症狀,病人常描述為眼前發黑,尤其是從蹲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時明顯,病人並不感到周圍環境在轉動,可與眩暈加以鑑別。

呼吸系統

病人可出現肚子發脹、口乾舌燥、經常排氣等消化不良症狀。

其他症狀

精神症狀包括焦慮、恐懼,疑病心態非常多見,不少病人有長期失眠問題。

併發症

病人可因過度通氣出現呼吸性鹼中毒,導致鹼血症繼發血清游離鈣降低,可出現手足和上下肢的麻木、強直、痙攣和抽搐。嚴重的鹼血症可引起心肌缺氧、心電圖ST-T改變和快速心律失常。

看醫

過度換氣症候群病人就診時多數表現緊急,出現呼吸困難,伴四肢麻木或抽搐,就應及時就醫。

就醫指征
  • 若出現焦慮、恐懼、疑病心態,時常出現不明原因的呼吸加快、呼吸困難,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若出現四肢麻木、強直、抽搐、暈厥、心跳加快、心悸、胸痛等情況時要及時就醫。
就診科別
  • 若出現焦慮、恐懼、疑病心態可就診精神心理科。
  • 若出現呼吸困難、四肢麻木、強直、抽搐、暈厥、心跳加快、心悸、胸痛等情況應就診呼吸內科或急診科。
醫生詢問病情
  • 因為什麼來就診的?有什麼誘因?
  • 呼吸困難是一過性還是持續的?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如呼吸困難、四肢麻木、強直、抽搐、暈厥、心跳加快、心悸、胸痛等)
  • 是否有以下症狀?(如焦慮、恐懼、疑病心態、失眠等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檢查

體格檢查

體格檢查往往無陽性體徵。

動脈血氣分析

PaCO2降低,pH升高。

過度通氣激發試驗

過度通氣激發試驗前,按照規範化操作抽取肱動脈血液進行血氣分析檢查,並記錄PaCO2值,然後囑病人以每分鐘60次呼吸頻率深快呼吸3min,即查血氣分析並記錄。同時詢問病人在深快呼吸過程中的感覺及症狀,臨床症狀完全或部分得以誘發並PaCO2值低於20mmHg以下則激發試驗為陽性。

心電圖

心搏過速者,心電圖可發現異常。

其他檢查

胸部影像學檢查(胸部X光片、胸部CT)、心臟都卜勒超音波、肺功能、血液常規、生化、BNP、D-二聚體、甲狀腺功能等,主要目的是排除器質性疾病所導致的過度通氣狀態。

診斷標準

過度換氣症候群目前公認的診斷標準是首先病人主訴有典型的過度換氣症候群症狀,發病前有精神緊張、過度勞累、精神創傷等多因素刺激。其次,Nijmegen症狀學問卷總積分達≥23分;最後過度通氣激發試驗結果為陽性。Nijmegen症狀學問卷評分,具體如下:

常見症狀

呼吸深快、氣短、呼吸困難、胸痛、胸部發緊或不適、腹脹、頭暈、視物模糊、手指麻木或針刺感、手指或上肢強直、口唇周圍發緊、手腳冰冷、精神緊張、心悸或心慌、焦慮不安、精神混亂或對周圍的情況完全不加注意。

症狀積分

0=從來沒有頻繁急性發作;1=偶爾(1=0~3次/每月);2=有時(2=1~2此/每周);3=經常(3=3~6次/每周);4=頻繁(4=每天1次或更頻繁)。

鑑別診斷

支氣管氣喘

支氣管氣喘可伴隨過度通氣狀態,血氣PaCO2的降低,但後者不屬於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範疇。通過治療原發疾病,過通氣狀態可以隨之緩解。因此,在過度換氣症候群的診斷過程中,還應注意與器質性疾病引起的過度通氣狀態加以鑑別。

治療

過度換氣症候群主要是通過心理疏導及藥物對症治療、物理治療,改善呼吸習慣,糾正低碳酸血症。

治療周期
過度換氣症候群需要長期間歇性治療。
一般治療

腹式呼吸訓練治療

腹式呼吸訓練是目前普遍接受的有效治療措施,其中治療分三個步驟:

  • 向病人解釋症狀與過度通氣之間的聯繫,症狀是由過度通氣所引起的,以此來說服病人過度換氣症候群的診斷和該疾病的性質,解除病人精神負擔,消除恐懼心理;
  • 病人需要學習正確的呼吸方法,即腹式呼吸、緩慢呼吸,通過減慢呼吸頻率減少或消除過度通氣的傾向性;
  • 病人需要接受20次呼吸訓練,在2~3個月內完成。該治療措施在緩解病人症狀、減少發作頻率和強度方面有很好的療效,經過2~3個月的治療,60%~70%病人的症狀得以緩解。1~2年以後隨訪,遠期療效很穩定,復發率較低。腹式呼吸訓練治療成功緩解症狀的機制在於降低呼吸頻率。

重呼吸療法

過度換氣症候群急性發作期的治療是大家熟悉的面罩(或袋囊)重呼吸療法,通過增加呼吸無效腔,使PaCO2增加,通氣減低,症狀迅速得到緩解。

認知行為療法

作為一種獨立的治療方法,已用於治療過度換氣症候群,無論單獨或是與其他治療合用,都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且在多數研究中顯示,中斷治療後較少復發。認知行為治療是在對病人進行疾病知識的系統教育後,讓病人逐漸暴露於使其焦慮的實際場景並學會一種自控。

藥物治療

精神藥物治療

高通氣症候群過度換氣症候群一經診斷,首選腹式呼吸訓練治療,尤其是軀體症狀突出的病人,儘可能減少精神藥物治療,同時對青少年病人應該儘可能避免精神藥物治療。精神藥物治療與腹式呼吸訓練治療相比具有療程長、容易形成心理依賴、撤藥反跳和復發率高的缺點,約有1/4的病人對腹式呼吸訓練治療反應較差。這類病人焦慮突出,而軀體症狀不明顯;同時伴有憂鬱,診斷時沒有被識別出來。這類病人應該在精神專科醫師指導下使用精神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有:

苯二酚類(BZD)

苯二酚類藥物能有效地減輕焦慮,其中的 Alprazolam 一向被認為是有效抗驚恐藥物,常用的藥物有 Alprazolam 、 Diazepam 、 Estazolam 、 Lorazepam 。苯二酚類治療焦慮簡便易行,療程充分後療效明確。但治療存在許多缺點難以克服,最突出的缺點是鎮靜性強,依賴潛力高,連續服用4~8周後即出現撤藥反應。因此,在治療顯效後即刻擬定減藥方案。即便如此,減藥過程中仍有近1/3的病人出現症狀反跳。少數病人難以徹底擺脫苯二酚類,終身服藥。此外,高齡病人更難以耐受較大劑量的BZD,在治療中易出現食慾下降、疲乏無力、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障礙,宜忌全身軟弱,甚至摔倒等情況。

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

  • Paroxetine (賽樂特)用藥從低劑量開始,在6週內增至充分治療日用量, Paroxetine 對驚恐障礙療效明確而耐受良好,可以減少發作頻率,能改善本症伴隨的焦慮不安、憂鬱等症狀。 Paroxetine 的優點在於不良反應輕,而且耐受良好。與傳統的治療驚恐障礙藥物 Alprazolam 比較, Paroxetine 依賴潛力低,復發率仍較高。據最近觀察,使用 Paroxetine 治療3個月後,再連續服藥3個月只有5%復發,將 Paroxetine 改為安慰劑有30%~50%復發,應該重視藥物的鞏固性治療,以減少復發。
  • Citalopram (喜普妙)是近一段時間來綜合醫院使用較多的SSRI製劑,由於 Citalopram 的抗焦慮療效較差,對軀體症狀突出的病人尤其適宜。 Citalopram 服藥方便,半衰期長約15天,起效慢,服藥两週起效,多數病人服藥1個月後症狀開始改善。其特點為副作用小、安全性較好、病人耐受性好,建議療程為6~9個月。

僅一般性精神官能症用藥

如谷維素、溴劑等,常不能緩解症狀。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
  • 可結合安慰性吸氧,暈厥病人可使用短暫的氨水刺激鼻黏膜。
  • 手足搐搦者可靜脈適量補給鈣劑以增加血漿鈣離子。

預後

臨床上可以表現短期內頻繁的症狀發作,而另一時期又有較長的相對穩定期,遷廷為慢性。嚴重發作時病人有溯臨死亡的感覺,常常急診就醫。儘管臨床症狀很重,尚未見到由於過度換氣症候群而死亡的報導,主要影響病人的社會功能。經過正確的診斷和處理,病人預後常常較好。

能否治癒

能治癒,但易反覆復發。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若使用精神藥物治療,應遵醫囑定期複診,調整藥物劑量。

飲食

過度換氣症候群病人在飲食上宜清淡,多食用富含維他命的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飲食調理
  • 忌食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 香菸、飲酒等嗜好應戒除。
  • 宜多食用富含維他命的新鮮蔬菜和水果。

照護

向病人解釋清楚症狀與過度通氣之間的聯繫,加強心理疏導解除病人精神負擔,消除恐懼心理。

日常護理
  • 做好心理護理,多溝通,鼓勵病人放鬆心情,自我調節好情緒。
  • 注意鍛煉腹式呼吸,調整過快的呼吸頻率。
病情監測

首次出現四肢麻木、強直、抽搐、暈厥、心跳加快、心悸、胸痛等症狀時應先排除器質性病變,注意有無電解質不平衡等併發症出現。若使用精神藥物治療,應注意有無藥物副作用出現。

特殊注意事項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保持充足睡眠,舒暢心情,注意有無相關併發症出現。若使用藥物治療,需遵醫囑規律服藥,定期複診調整藥物劑量,並注意有無藥物副作用出現。

預防

對於該病好發人群應做好自我情緒調節,舒暢心情,避免緊張、焦慮情緒,解除精神負擔,消除恐懼心理,避免勞累,保證充足睡眠,合理飲食。

初期篩檢

對初次發生過度換氣症候群的病人應及時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所致過度通氣狀態。

預防措施
  • 健康飲食,戒菸,規律鍛煉。
  • 管理好情緒和壓力。
  • 減少煙、酒、茶、咖啡等,避免服用興奮性藥物。
  • 了解過度換氣症候群的初發症狀,及早提醒自己放鬆情緒及放慢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