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百日咳

概述

百日咳是一種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的臨床特徵為咳嗽逐漸加重,呈典型的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終末出現深長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病程長達2~3個月,故有百日咳之稱。該疾病傳染性強,接種百日破疫苗可有效預防該病。

就診科別:
兒科、呼吸內科、急診科
英文名稱:
whooping cough
疾病別稱:
頓咳
是否常見:
是否遺傳:
併發疾病:
支氣管肺炎、腹股溝疝氣、代謝性鹼中毒
治療周期:
短期治療,約10~20天
臨床症狀:
陣發性、痙攣性咳嗽,雞鳴樣吸氣性吼聲
好發人群:
兒童
常用藥物:
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
常用檢查:
血液常規、病原學檢查、血清學檢查、胸部X光片

病因

百日咳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多見於兒童,感染者是唯一的傳染源,其病因包括病原體的感染及隱形感染者的傳播,幼稚園、聚集場所等以易起流行。

主要病因

病原體感染

一般由百日咳桿菌感染所引起,導致同屬的支氣管病變。鮑特桿菌和副百日咳鮑特桿菌也可引起。百日咳鮑特桿菌可產生一些致病物質,包括百日咳毒素、氣管細胞毒素、腺苷酸環化酶毒素、不耐熱毒素以及內毒素等。百日咳毒素可使病人淋巴組織中的淋巴球運動到周圍血液系統及氣管,細胞毒素可特異性損傷氣管纖毛上皮細胞,使之變性、壞死。

接觸傳染源

百日咳病人、隱性感染者及帶菌者為傳染源,潛伏期末到病後2~3週傳染性最強。百日咳經呼吸道飛沫傳播,5歲以下小兒易感性最高,小兒預防注射10年後百日咳感染率與未接種者無區別。

誘發因素
  • 易感者與百日咳病人近距離接觸後會誘發該病。
  • 免疫力低下者奔跑、進食、受涼、驚嚇後比較容易被感染。
  • 嬰幼兒如果還沒來的及注射疫苗,在此期間保護不當容易引起此疾病。
  • 老人各個系統功能退化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患此疾病。
流行病學

百日咳多見於寒帶及溫帶,遍布於全球,全年均可發病,以冬春季節高發,患病人群多為兒童,由百日咳桿菌或白喉桿菌引起,多為飛沫傳染,傳染性極強。

傳播途徑

飛沫傳播

病人或潛伏期感染者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將含菌的飛沫噴出,病原菌會隨空氣傳播,從而導致易感者吸入帶菌的飛沫後即可感染。

好發人群

兒童

5歲以下的小兒為主要發病人群,由於兒童各個系統發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病原體的感染。

抵抗力低下的成年人

成年人在受到其他疾病攻擊時,如肺炎或者其他疾病,會導致病人出現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病。

症狀

百日咳病人的臨床症狀為痙攣性咳嗽,咳嗽終末出現深長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咳嗽逐漸加重,呈陣發性,病程長達2~3個月,開始類似一般的傷風咳嗽,10天以後症狀明顯,咳嗽非常痛苦,不咳則已,一咳則連聲不斷,重複發作多次,至咳出大量稠痰或嘔吐為止。咳嗽有回聲重者兼有鼻出血或咳血,咳嗽日久,面孔發腫,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禁、反覆抽搐、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死。

典型症狀

百日咳病人表現為痙攣性咳嗽,咳嗽終末出現深長的雞鳴樣吸氣性吼聲。百日咳分三期,具體如下:

卡他期

症狀類似普通感冒,具有傳染性,典型表現為痙咳,一般1~2週,可有流涕、噴嚏、低熱。

痙咳期 

一般為2~4週或更久,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為特點。其體溫無明顯變化,若合併細菌感染則會體溫升高。發作時咳嗽成串出現,咳十餘聲或數十聲,直到咳出痰液或吐出胃內容物,緊跟著深長吸氣,發出雞鳴樣吸氣吼聲。夜間迷走神經興奮,病人夜間咳嗽較白天更為顯著,咳嗽劇烈時,可有大小便失禁、雙手握拳屈肘、雙眼圓睜、面紅耳赤、涕淚交流、頭向前傾、張口伸舌、唇色發紺等,表情極其痛苦。

恢復期

不再出現陣發性痙咳。但若遇到濃煙等刺激,或有呼吸道感染時,可以重複出現陣發性痙咳。若合併反覆高熱、抽搐,甚至昏迷的患兒可持續數月,部分患兒遷延不愈。

其他症狀
  • 急性發病後還可導致發紺、窒息、驚厥。呼吸動作可停止在呼氣期,心率先增快,繼而減慢乃至停止,甚至可窒息死亡。
  • 重症患兒可出現反覆驚厥、抽搐、氣胸以及尿失禁。
併發症

支氣管肺炎

為最常見的併發症,多為繼發感染所致,可發生在病程中任何時期,以痙咳期多見,發生支氣管肺炎時,陣發性痙咳可暫時消失。而體溫突然升高,呼吸淺而快、口唇發紺、肺部出現囉音、外周血白血球升高,以嗜中性白血球升高為主,X線胸部X光片檢查可見肺炎病變。

中樞系統

百日咳腦病為常見的中樞系統併發症之一,因患兒長期缺氧或顱內出血而出現驚厥、抽搐,甚至昏迷。

腹股溝疝氣

患兒因咳嗽、憋氣,導致腹內壓增高,因而疝從腹壁的薄弱區膨出。輕症患兒平躺時疝可環納,重症者需手術環納疝內容物。

代謝性鹼中毒

患兒因呼吸困難,導致體內酸鹼度失去平衡,患兒呼吸淺慢。長期代謝性鹼中毒導致患兒大腦缺氧,加重百日咳腦病的發生。

看醫

百日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控制病情、預防併發症極其重要,尤其對於高危人群如新生兒、成人等。對於有疑似百日咳臨床表現的病人更應該及時就診,以明確診斷。

就醫指征
  • 對於接觸過感染者的病人或疑似百日咳的病人,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
  • 在體檢或其他情況下出現發熱、頭痛、嘔吐、高熱、寒戰等症狀時,應及時就醫。
  • 已經確診百日咳的病人,若出現發熱、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面色蒼白,應立即就醫。
就診科別
  • 大多病人優先考慮去兒科。
  • 若病人伴有流涕、噴嚏、低熱應去呼吸內科就診。
  • 當病人出現呼吸困難、頭向前傾、張口伸舌、唇色發紺、小便失禁、雙手握拳屈肘等,表情極其痛苦應去急診科就診。
醫生詢問病情

  • 有無咳痰、咳血的症狀?
  • 孩子以前是否注射過疫苗?
  • 目前都有什麼症狀?
  • 既往有無其他的病史?
  • 是否有過敏史?
  • 是否在家自行服用過藥物?
需要做的檢查

白血球計數

卡他期及痙咳期可見外周血白血球計數明顯增高,可達(20~50)×10^9/L,正常的白血球計數為(4~10)×10^9/L,淋巴球占0.60%~0.80%,無幼稚細胞。如有繼發感染時,淋巴球即相對減少。

細菌培養

卡他期及痙咳初期使用鼻咽拭子,用培養基做細菌培養,可獲得陽性結果。通過鼻咽拭子及細菌培養可以更為準確的用藥,減輕病人的症狀,加快病人癒合,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血清學檢查

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抗體,對初期診斷有所幫助,用單份恢復期血清凝集抗體1:320效價作為陽性診斷。

胸部X光片

肺部胸部X光片表現為患兒的支氣管擴張及肺部有彌散性浸潤影,嚴重者可有胸腔積水。

診斷標準

百日咳疾病需要根據病人的臨床症狀以及檢查結果確診,具體如下:

  • 5歲以下的兒童出現無熱或低熱,伴進行性加重的咳嗽,雞鳴樣回聲、呼吸暫停、咳嗽後嘔吐、發紺、抽搐、肺炎等臨床表現。
  • 抵抗力低下的成年人如大面燒傷病人因其抵抗力低下,接觸空氣中的病原菌後出現發熱、咳嗽、進行性加重的吸氣性呼吸困難等臨床表現。
  • 部分病人密切接觸長期無熱咳嗽的病人。
  • 部分病人密切接觸過百日咳的隱性感染者或潛伏期感染者。
  • 血液常規顯示:白血球明顯增多,常達(30~50)×10^9/L,淋巴球高達0.50~0.70以上。
鑑別診斷

氣管內異物

起病突然,發生陣發性痙攣性咳嗽,有異物吸入史,常可以通過X線檢查觀察到異物的位置和大小,常以此來鑑別。

肺門淋巴結結核

腫大的淋巴結壓迫氣管時也可引起陣咳,但無雞啼樣吸氣聲,可根據結核接觸史,PPD(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皮試結果及影像學檢查鑑別。

支氣管肺炎

兒童需與此病鑑別,患兒因受涼或感染出現咳嗽咳痰,無明顯的呼吸困難,肺部X線顯示沿著肺紋分布的不規則斑片狀影,邊緣密度淺而模糊,無實變徵象,肺下葉常受累,百日咳的X線檢查一般無此症狀。

肺炎

成人需與此病鑑別,病人常因受涼,淋雨後感染而導致發熱,頭痛、咳嗽、咳痰,無明顯的呼吸困難,其肺部X線顯示肺葉或肺段的實變陰影。

治療

百日咳在臨床中主要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症處理、個體化治療等原則,因百日咳具有傳染性,因此需要通過隔離病人使用抗菌藥物等方式進行治療。

治療周期
百日咳的治療周期為10~20天,若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支氣管肺炎,則周期稍有延長。
藥物治療

紅黴素

應用於卡他期或痙咳期初期,可降低傳染性,減輕症狀並縮短病程,如在痙咳期使用則無法明顯縮短病程。對該類藥物過敏者、孕婦禁用,因其會導致腹痛腹瀉,因此儘量飯後半小時服用,用藥期間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

阿奇黴素

應用於卡他期或痙咳期初期的小孩,可降低病人繼續感染的風險、減輕症狀、縮短病程、降低病人的併發症。遵醫囑按時服藥,因長期不規律服用藥物會引起耐藥。對紅黴素過敏者應謹慎使用,孕婦禁用。

克拉黴素

主要用於卡他期或痙咳期初期的病人,可降低繼發感染的風險、縮減病程、降低復發,對該類藥物過敏者、孕婦禁用,因其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儘量飯後半小時服用,用藥期間減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

手術治療

本病一般無需手術治療。

其他治療
  • 降低顱內壓:百日咳導致百日咳腦病的患兒,需要及時降低顱內壓,防止患兒抽搐。
  • 腹股溝疝氣的病人需及時觀察病人生命體徵,及時還納疝內容物。
  • 中醫治療:中醫治療需要養陰清肺、祛濕清熱,可以用赤小豆、梔子、桔梗、薏仁、灸麻黃、連翹、桑白皮、雙花等藥物進行煎湯服用。

預後

百日咳患兒經過及時治療,病情會有所好轉。若出現併發症,如百日咳腦病,則需長期治療,如降低顱內壓、抗炎、降溫等治療,但最終會有所好轉,甚至治癒。

能否治癒

百日咳經過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可得到很好的治癒效果。

能活多久

百日咳病人如果護理得當、治療及時、病情控制良好,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

複診

治療一周後去醫院進行血液檢查、血清檢查、複合酶鏈反應檢查等一系列複查,對患兒的病情進行調理和治療。

飲食

百日咳病人的飲食護理應促進病人症狀減輕並消退,合理、均衡的分配各類營養物質。多食用富含維他命豐富的蔬菜、水果。多吃含葉酸及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雞蛋、牛奶等食物。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油膩之物。

飲食調理

禁忌進食海鮮等發物

帶魚、蝦、蟹等腥膻之品會助長濕熱,食後能使痰增多,不利於炎症的消退,故應忌食。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如榨菜、大蒜、生薑等辛辣食物,多食後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出現咳嗽、咳痰加重等症狀,從而使本病加重。

忌甜膩食物

油膩食物,如豬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巧克力、甜點心等,這些食物有助濕增熱的作用,影響治療效果。

宜多進食富含維他命的食物

例如小麥、高粱、芡實、蜂蜜、豆腐、雞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

照護

百日咳病人的護理以促進病人恢復,防止併發症為主,還需避免發生感染或在感染發生時能被及時發現和處理等。

日常護理

口服用藥

了解抗生素的作用、劑量、用法、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指導病人正確服用。

生活管理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場所活動;保持作息規律,早睡早起;多食含鐵及維他命豐富的食物;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情。

運動

百日咳的管理中占重要地位,適當的有氧運動有助於病人的身心健康。但在病人發病期,應減少有氧運動,建議在醫師指導下開展運動,循序漸進,並長期堅持。

病情監測

注意病人的臨床表現,如發熱、呼吸困難等表現,若接觸潛伏期病人或隱性感染者應及時隔離,定期複查血液常規、胸部X光片檢查,合理用藥。

特殊注意事項
  • 服用抗生素,需定量、規律性服用藥物,遵醫囑服藥。防止機體抵抗力降低,感染等疾病的發生。
  • 百日咳腦病應嚴格觀察病人的表現,出現異常立即就醫,如噁心、嘔吐。
  • 不滿1歲的幼兒發病因其無法表達,因此容易忽視,家屬應密切觀察患兒的飲食情況,睡眠情況及大小便情況,堅持母乳餵養,定期添加輔食,保持室內通風,出現異常立即就醫。

預防

遠離潛伏期感染者及隱性感染者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患有此疾病者應及時治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對預防疾病發生,或避免疾病進一步加重有益處。

初期篩檢

對於5歲以內的兒童,宜及早開始進行百日咳篩檢,初期做好患兒的預防接種工作。對於具有至少一項危險因素的高危人群,如白血球計數高的人群,應進一步進行病原體檢測及血液常規檢查。病原學檢查是通過鼻腔輕緩插入拭子至鼻咽部,當遇到阻力後即到達後鼻咽吸取分泌物,取出拭子置於轉運培養基,旋緊管蓋送檢,若檢出病原體即可診斷;血液常規是采病人靜脈血送檢,其提示白血球及嗜中性白血球升高。

預防措施

保護易感人群

目前國內已經普及百白破三聯疫苗計劃免疫,分別在出生後3個月、4個月、5個月、1.5~2歲、6歲進行注射,對於最近6個月未接種過疫苗的7歲以下兒童與密切接觸病病人,給予一劑加強免疫。該疫苗讓兒童被動免疫,可減少患兒的發病率,有效預防此病的發生。

控制傳染源

感染者是唯一的傳染源,潛伏期感染者及病人應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藥物預防

密切接觸病患後可口服紅黴素,共服10天預防。